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测试题

合集下载

历史初三总复习练习题

历史初三总复习练习题

历史初三总复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古代中国政治家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荀子2. “大航海时代”是指以下哪个国家的航海活动?A. 中国B. 英国C. 葡萄牙D. 法国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军事领导地位?A. 南昌起义B. 五四运动C. 一二·九运动D. 三·一八事变4. 以下哪座城市是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地点?A. 洛杉矶B. 旧金山C. 高尔夫波特D. 布基尼环礁5. 以下哪个国家是六国联军的成员?A. 英国B. 德国C. 俄国D. 意大利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写上“√”,错误的写上“×”。

1. (×)《资治通鉴》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作品。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1921年。

3. (×)文艺复兴运动始于16世纪的欧洲。

4. (√)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

5. (√)英国因其殖民地帝国的扩张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帝国。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 什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3. 简要介绍二战的起因和结果。

四、论述题请就以下主题进行论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在论述中,可以从科举制度的起源、选拔官员的方式、科举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请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写作能力来进行论述。

五、综合题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近代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中国抵抗外国侵略遭遇重大失败?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发生了近代化改革?在回答问题时,请结合列强的侵略行动、中国政府的应对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分析外国侵略的原因,并说明中国近代化改革的推动力量。

这些题目涵盖了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影响,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巩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回答时,请充分展开论述,给出合理的解释和事例来支持你的观点。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2.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C.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变法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D.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他被杀害,所以变法失败了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历史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5.西汉“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

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劝诫百官关心农桑C.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的积聚。

结束三国分裂实现短暂统一的人物是()A.曹操B.司马懿C.司马炎D.苻坚8.2022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5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

初三历史大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大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大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孔子答案:D2.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明朝时期,以下哪一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A. 展示国威B. 寻找宝物C. 增进贸易D. 传播文化答案:B4. 清朝末年,以下哪一项不是洋务运动的内容?A. 创办洋务学堂B. 建立新式军队C. 修建铁路D. 推翻清朝统治答案:D5.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家?A. 孙中山B. 毛泽东C. 李大钊D. 鲁迅答案:D6. 以下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外争国权B. 内惩国贼C. 打倒列强D. 振兴中华答案:C7. 下列哪一位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A. 张自忠B. 彭德怀C. 林彪D. 岳飞答案:D8. 新中国成立后,以下哪一项不是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A. 没收地主土地B. 分配给农民C. 建立人民公社D. 废除封建剥削答案:C9.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人物?A. 邓小平B. 胡耀邦C. 江泽民D. 毛泽东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影响?A. 促进了国际贸易B. 加强了国际合作C. 减少了国内产业保护D. 增加了国内失业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为______的选拔提供了制度保障。

答案:人才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

答案:李鸿章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

答案: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文帝和景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训练(9)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附答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训练(9)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附答案)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一、选择题1.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C.荀子 D.韩非子2.秦始皇、汉武帝、董仲舒这三位历史人物治国思想的相同点是( )A.大一统 B.无为而治C.独尊儒术 D.顺其自然3.鸦片战争后,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开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先河的思想家是( )A.严复 B.梁启超C.魏源 D.康有为4.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其中,“社会革命”指(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5.新文化运动后期,他热情地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A.胡适 B.李大钊C.鲁迅 D.蔡元培6.下列历史文献记载了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寻求变革C.唤醒民众觉悟 D.救亡图存7.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表明当时我国(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8.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

其中,把后两大理论成果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一大”“十四大”B.“七大”“十四大”C.“一大”“十五大”D.“七大”“十五大”9.《奥赛罗》《哈姆雷特》这些文学作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人走出愚昧时代奠定了基础。

其主要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C.共和主义 D.民主主义10.《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训练(2)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含答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训练(2)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含答案)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选择题1.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

下列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C.台湾 D.辽东半岛3.某班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

其中根本原因是( )A.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C.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4.下面是一幅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形势示意图。

它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56年 B.1860年C.1876年 D.1894年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颂扬了一位民族英雄收复新疆的事迹。

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C.左宗棠 D.邓世昌6.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年代尺。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 )A.① B.②C.③ D.④7.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支鹰……洋人怕的红头军。

”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台湾军民反割台C.义和团反帝斗争 D.五四爱国运动8.右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图片反映了当时革命的要求是( )A.推翻南京国民政府B.反对清朝封建专制C.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联合一切抗日力量9.“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10.《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侯德榜 B.聂耳C.冼星海 D.徐悲鸿11.“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

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广铁器D. 修建长城答案:C2. 唐朝时期,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寻找长生不老药答案:B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彻底结束了封建制度答案:D5.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B. 结束于1943年C.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D.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答案:A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儒家思想D. 提倡科学和民主答案:C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 发生于1919年C. 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答案:C8. 下列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 始于1934年B. 历时两年C. 长征的终点是延安D. 长征的目的是寻找新的根据地答案:D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 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D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始于1966年B. 持续了十年C. 被称为“十年动乱”D.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________。

答案:秦半两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__。

初三历史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三国时期D. 唐朝答案:B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文字改革?A. 推行小篆B. 推行隶书C. 推行楷书D. 推行行书答案:A3.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4.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A. 岳飞B. 韩世忠C. 杨家将D. 戚继光答案:D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拓海外贸易B.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C. 寻找长生不老药D. 征服海外国家答案:B6.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哪项重要的改革?A. 推行科举制度B. 实行“摊丁入亩”C. 推行“一条鞭法”D. 实行“海禁”政策答案:B7.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项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8.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是?A. 1910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3年答案:B9.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2年D. 1923年答案:B1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哪次重要的谈判?A. 重庆谈判B. 北平谈判C. 上海谈判D. 南京谈判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李白、杜甫、白居易1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答案:郑和13. 清朝末年,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

答案:太平天国14. 1919年,中国爆发了______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五四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____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有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有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有答案)第一部分: 古代文明1. 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宗法制度有哪些不同?- 商朝政治制度采取世卿制,君主、诸侯、士、工、商和奴隶构成了社会等级体系。

- 西周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君主授予诸侯一个地方,诸侯管理这片土地并向周王上贡。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逐渐向封建制演变,逐渐出现了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君主制。

- 宗法制度指以家族长老代表的家族利益作为社会最高利益,对家族成员进行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制度。

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占主导地位,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法家思想所代替。

2. 中世纪欧洲文明的五个特征是什么?- 神权政治和天主教文明的影响;- 世俗的分封制政治结构;- 封建等级制社会结构;- 地域特色的文化和语言;- 骑士精神和荣誉观念的影响。

3.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非洲文明的发展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中国古代文明和非洲文明同属于人类文明史上的农业文明和流域文明。

两种文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 不同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相对独立,封建制度在社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非洲文明的发展比较多样化,除了埃及文明外,其他文明的发展并不是那么地连续和自信。

此外,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史要比非洲文明的发展历史更加悠久,以及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第二部分: 近代史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的冷战战略和表现有哪些?- 军备竞赛:美苏在核武器和常规军备方面进行激烈的竞赛;- 核威慑:双方建立了庞大的核武库,互相威慑;- 地缘政治争夺:双方都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派出代理人在其他国家中进行操纵和干预;- 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苏联则主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 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揭示了被西方列强压迫的现实,促进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和社会变革;- 削弱了清朝的国际地位和国家权威,激发了清政府内部的走向维新和变法;- 促进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强,激发对民族独立和自主解放的强烈愿望,引发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十九)
一、课题:三次科技革命、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范围:九上第14、20课九下第14、15、16、17课
三、目标要求:见中考说明
四、考点分析
1、三次科技革命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重点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和成果。

2、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常见考点:(1)冷战政策的含义、开始的标志、表现和结束的标志,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

综合考点有:现代史上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措施等。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趋势,影响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3、2011年热点预测:(1)三次科技革命与最新时政热点的结合,如2011年的重大科技成就或2010年世博会等。

(2)杜鲁门主议:2011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60周年。

(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积极表现。

中国如何兴利除弊?
五、基础知识(自主识记)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
1、时间:____________;
2、首发地:__________;
3、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
4、标志:_______________;
5、成果:①机器:__________;②动力:__________;这一动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对人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革命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时间:__________;
2、走在前列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始的标志(或标志):__________________;
4、主要成就(成果):①新能源:__________的发展和利用,使人类历史进入“__________时代”。

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发明_________,为世界带来光明。

③汽车的发明:_________,对人类的影响:__________。

④飞机的发明:__________,对人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__________;
2、标志(领域):____________;
3、主要成就:①__________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标志:__________。

②生物工程:a.基础__________;b.核心__________。

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__________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4、特点:第一,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

5、影响:①推动__________②引起了__________,从而推动了__________。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政治格局
1、两极格局:(1)冷战政策:a.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b.开始的标志:_____年__________出台。

c.表现(行动):政治上__________出台,经济上推行__________计划,军事上建立__________组织。

d.苏联在军事上的应对措施:成立了__________组织。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指__________,多强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影响多极化方向发展因素:a.“多强”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__________的重要力量。

b.决定多极化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_。

c.美国对多极化趋势挑战,如1999年的__________的战争。

3、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P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济格局
1、经济全球化趋势:(1)出现时间和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______________。

(2)含义: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具体表现: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1995年1月1日__________,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影响:利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应对全球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融入全球化表现: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检测
1、长期以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人类告别了蜡烛与煤油灯的时代()
A、瓦特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牛顿
2、19世纪初,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是( )
A、迅速扩大了人类的生活和交往范围
B、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建立
C、极大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D、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3、1956年7月13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中国诞生,请问世界上第一部汽车诞生在哪一个国家,被誉为“汽车之父”的是谁()
A、美国、瓦特
B、德国、西门子
C、美国、卡尔·本茨
D、德国、卡尔·本茨
4、1914年~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平均年增长率不到 1.7%;战后从1946~1970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高达6%左右。

这最能说明()
A、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B、第三次科技革命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比第二次科技革命进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的时间一样长
5、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A、在家打电话
B、打的上班
C、搭轮船过江
D、坐飞机旅游
6、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火车机车
C、改良蒸汽机
D、汽船
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
8、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变成战后公开敌对关系始于()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北约建立
D、华约建立
9、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苏联占领阿富汗
10、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以下事件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杜鲁门主义盛行
D、苏联解体
11、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不利的一面
B、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
C、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D、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12、阅读材料
半个月后,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

一个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

然而,这幅政治版图不久便被画上了新的标志。

一年后,丘吉尔说了这样一句名言:“一道铁幕已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

”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六十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再一次出现了深刻的变化。

请回答:
(1)“一个新的世界格局”指什么格局?为什么说“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2)“六十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3)面对世界变局,你认为正在崛起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