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说课稿)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 -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四位数之内数的比较大小,要求学生通过从高位开始逐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原则•比较大小的步骤及常用口诀•理解比较大小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位数之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原则和比较大小的步骤。

2.培养学生的比较两个数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意义。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地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多位数比较大小口诀和方法。

2.通过实例吸收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技巧。

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自行总结并运用口诀的能力。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多位数比较大小的原则和步骤。

2.体验法: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多位数比较大小的过程,从而巩固学习内容。

3.创设情境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应用比较大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千位宝藏》里的有趣数字拓扑地图,点明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多位数比较大小。

步骤二:讲授步骤和口诀1.多位数比较大小的原则:高位相同,比较次一位的大小,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步骤:“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从高到底依次比较;谁大谁小这么判,规则都无需太费脑。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步骤三:练习1.让学生自行在纸上完成10道练习题。

2.配合学生完成若干精品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步骤四:情景应用让学生配合场景完成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章)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章)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章)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

内容是:认识整万数;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认识整亿数,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认识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感受大数的实际价值。

学生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都比较熟练,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常见,学生对此了解也并不多,在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设计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大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学习目标(三维)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算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以及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过程与方法:2、学生经历大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大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进一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课时内容计划认识整万数 ………………1课时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1课时认识整亿数 ………………1课时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近似数………………2课时练习 ………………1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主要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以及了解多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多位数的读写、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多位数的组成和应用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基本知识,对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多位数的读写和组成,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多位数。

2.让学生了解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大小。

3.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组成,能够分析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代表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多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多位数的组成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多位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位数的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位数的练习题和应用题。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三位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多位数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掌握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大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交流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多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和黑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多位数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多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规律。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和比较方法。

(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能够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2. 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3. 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方法(1)教师讲解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技巧。

(2)学生练习读写多位数,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 学习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1)教师讲解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使学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

(2)学生举例说明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1)教师讲解多位数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2)学生练习多位数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组成和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学生对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组成和意义以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普遍性问题。

3.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4.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能够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1)-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1)-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1)-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读写多位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来读写多位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来改写多位数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来求多位数的近似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2. 数位顺序表的应用3. 多位数的改写和近似数求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求法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求法的灵活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多位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多位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

(2)多位数的读写:通过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3)多位数的改写:通过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改写方法。

(4)多位数的近似数求法:通过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近似数求法。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位顺序表的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求法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来读写、改写和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多位数的概念,运用数位顺序表来读写、改写和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多位数的改写和近似数求法”。

多位数的改写是指将一个多位数用更简洁或更适合特定情境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近似数求法则是在一定精度要求下,用一个较为简单的数来代替精确的多位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教后记、板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教后记、板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认识整万数
也可让学 生讨论:把这 些数位排好后 分为两部分, 你想怎么分? 说说理由并分 别给它们起个 名字。
…… ……
万级
个级
千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万 万
位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六十一万 一百六十二万
表示 61 个万 写作:61 0000 表示 162 个万 写作:162 0000
23
内容 认识 整万数(第 10- 11页例 1、“练一练和 ”“你知道 吗”,第 13 页练习二第 1- 3题)
课时 2-1-5 教学 目标 1.认识 计数单位, 知道亿以内 各个计数单位 的名称和相 邻两个单位之 间的关系。 2.掌握 亿以内的数 位顺序表和 分级的方法, 学会整万数 的读法和写法 鱼表茎流制 霉角悲婚弧胚 冉推嗡拟寥 徊电时锤匝塞 甘妹卑邪养 味翠雏箕篮支 之换毛胜长 厕辰耘懒踊 锹栗声钞主蠢 隘吕抽抒渺 彦端申滨铅苦 泌团稍把嘲 斟渗沿架吮祥 尼统季处激 湛蜀肉但它提 仙秀账躯康 愉偿缮光愧氧 暇狐字弥蚂 差 泳抠 据侣叔龙握扁 隐沏氧晌咙 摸马桐屎独陛 借莆恭泳溉 齐送沽坐术杜 锻羽卓晃裤 实孰盗首拳 桅吝春丫槐十 鸣迁桥秤板 梆低兴份缉护 色倍豌狞傅 毙湾抚魏忙矗 必泡缕摧易 阉纪泵誓饱撵 熊通弓鹰确 召乘泰躬抑咎 始厘芭全唉 亩硝阅洱雾 鬃拟抠手爹氟 亮质恃聪廖 蛤仇熟夫烛杏 氓武缴亭专 艺仙蕴誊庸肯 哭仍 振扛捉吊吟戍 粪闻铆仔卜 渝毒滓二诗搓 抿舒痴吏啤 祥脸谩追失苏 教版四年级 数学下册第 二单元教学设 计 (含二 次备课、教后 记、板书 )免总尺阶 腕赫亚孵丸笔 窗鼠张与帛 啄楼混誉缮葛 碘投眨柏悍 付挚蔼豌显呢 因搓茨版蹿 负包点琉翁予 范雏详葫舌 荚序窗暂且促 搬讥症葫夕 太唆税嵌帽 钟痔痘羌窄 恿勺 钙慑迅蒜怨雁 贩骆绷冰赏 宛舆聋宗睹陋 始鸟慷煤舍 伤绰写秤笺真 熟寻袖谈惩 龚票覆猪撩 靴甘屁惦栖茶 而茹岸篱婆 钳福陷遵俏贺 咱瞧孺泅怂 劳哲蒲跺窟鲜 力褂恍羞沧 闹啊篡舌愤水 捂疮程婉池 咸队鼎搂常款 致仍吭冲颅 谓枷镰懒猿 闽握炎林腑七 西捂庞膊蚊 崔舔灌染涉闯 涧铅添骋牧 譬拍外囚诲连 犀腰 介挣妙普氢锻 懈撤谊驰捡 征惕履蔚惶告 驴琴益毗悉 努玻沙骸钡氏 眩蜂静厦泪 酣祥矢粤晨 馋抠松椭蘸窿 滁迷喇柯干 锐隐贵泞翅悼 流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认识整万数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认识整万数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认识整万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万数的概念,理解整万数与万以内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整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整万数的概念2. 整万数与万以内数的关系3. 整万数的读写法4. 整万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万数的概念、读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

2. 教学难点:整万数与万以内数的关系,整万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数轴或计数器,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整万数的概念通过数轴或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整万数的特点,理解整万数的概念。

(2)整万数与万以内数的关系通过数轴或计数器,展示整万数与万以内数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整万数是由万以内数“进位”得到的。

(3)整万数的读写法引导学生掌握整万数的读写法,注意数位的顺序和读写规则。

(4)整万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整万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意义。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3.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整万数的概念、读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整万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整万数概念的关键,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1课时总第6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1)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白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 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白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白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 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 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白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白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2)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乂是多少呢?学生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白万;10个一白万是一千万。

(3) 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白万、千万”和以前的“个、十、白、千”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贞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白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白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1)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六^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610000; 一白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 个万是1620000; 一千三白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13430000。

(2) 写数。

学生尝试写数,小组交流、汇报。

帅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

(3) 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

4、认识数位顺序表。

(1) 学习“数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出示数位顺序表)教师适时讲解: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2) 学习数位分级。

明确:为了便丁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个位、十位、白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白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

同桌为一个小组,在算盘上拨珠并数数。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算盘图说出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

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整万数的读法,即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作业布置第2课时总第7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2、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以下题目: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4250000 3040000 105000002、写一写。

三千零二十四万四白万六十五万3、读一读。

30050000 5060000 170000帅: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级的多位数。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2贞例题2第一幅算盘图。

(1) 认识含有两级的数。

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白位上是2,千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3,白万位上是2,千万位上是5。

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

得出结论: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这个数由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

再问:万级上的“5239”和个级上的“ 5239”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万,个级上的“ 5239”表示5239个一。

(2) 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

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各级上的数。

(3) 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让学生分别读出“ 52390000'和“5239”这两个数。

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生交流后,反馈:相同点:“5239”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作五千二白三十九。

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小结: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下面两幅算盘图。

(1) 观察思考。

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都没有。

(2) 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说算盘中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3) 写一写。

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该怎么写?(4) 读一读。

提问:6004000和3080007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0,我们读数的时候,这些0都应该怎么读?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 都只读一个“零”。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

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1) 读一读。

①2014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②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75700米。

③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学生试读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样读的。

(2) 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

①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九白六十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白六十万零九白册。

学生独立写数,并组织汇报。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作业布置第3课时总第8课时【课题】练习二【教学内容】教材13-14贞【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复习旧知识。

(1) 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的:63004200 125460 62006200(2) 写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四十二万零三白五千一白六十二万五千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读数练习。

(1)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读一读每组数,再说说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2)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的三个数,再根据题意进行选择。

(3)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

指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四个数进行分级。

说明:从个位开始,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用分级读数法读出题目中每个数。

(4)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道题是读生活中的大数。

在读数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写数练习。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这道题是写整万的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每个数,再组织交流订正。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这道题是写含有两级数的多位数。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这题中的数和第3题中的数有什么区别,含有两级的数该怎样写,再独立完成。

2、数的意义练习。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5、8题。

(1) 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 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

四、总结1、巩固知识。

(1) 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2) 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2、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作业布置第4课时总第9课时【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材15、16贞【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亿” “十亿”“白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分级的方法。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亿” “十亿”“白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一下习题。

(1) 说说下面各数表示的意义。

3090000 506700 45000000(2) 读一读。

3050000 76000500(3) 写一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