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必修1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 15 国共十年对峙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 15          国共十年对峙

考点 15 国共十年对峙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31年纵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C.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2、江西电视台《红歌会》节目耳熟能详,其中一首:“双双草鞋送给红军穿,红球朵朵像呀么像火焰,照到哪里哪里红,星星之火能燎原”。

1927年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余人。

革命形势发展迅速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 B.土地革命的开展C.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的革命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3、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 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 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4、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5、“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象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得理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

”这表明()A.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毛泽东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6、“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广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广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广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

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

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作者揭示了A . 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B . 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C . 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D . 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2. (2分)(2018·全国Ⅱ卷)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一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答、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持,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已决定是否减相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 .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 .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 .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 .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3. (2分) 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

这种“成熟”表现在()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 . ①④B . ①②C . ②③D . ②④4. (2分) (2019高三上·珠海月考)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货币种类繁多,仅“四行号”发行的货币就有15个币种、136个券种。

1932年伪满政府规定,“货币制造及发行权属于政府,由满洲中央银行代行之。

”这本质上反映了()A . 东北政局从混乱走向统一B . 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C .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D . 国家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5. (2分)遵义会议就红军被迫“远征”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主要是由于()A . 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 . 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 . 蒋介石组织百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围剿”,红军在南方无法立足D . “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6. (2分) (2018高一上·沭阳期中) 某次大会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以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至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黑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黑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黑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 (2019高三上·长沙月考) 五四运动中,先进的知识青年既吸取着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又迸发着因“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激起的爱国之心,这说明五四运动()A . 具有启蒙与救亡的双重性质B . 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群众C . 改变了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D . 是局势变动导致的偶然事件2. (2分)(2020·泰安模拟) 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曾做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 . 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B .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 . 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D . 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3. (2分)四川省松藩县川主寺镇的元宝山顶立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长征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而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立在四川。

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其历史依据()A . 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B . 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C . 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D . 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4. (2分) (2017高一上·成安月考) 2017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把中小学课程教材中“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关于这一提法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进一步还原历史真实,告慰先烈英灵B . 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C . 突出反法西斯的贡献,提升中国形象D . 突出全面抗战的价值,升华爱国热情5. (2分) (2019高二下·泉港期中) 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5 国共十年对峙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5 国共十年对峙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 含解析 精品

第3步研习高考真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

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D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的比例,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

A错:材料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

B错: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

C错: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统一战线的范围缩小。

2.[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解析:B对: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列强取得了内河航运特权,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是一种反侵略的斗争,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A错: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C错: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目的是维护内河航运特权,并非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

D错:“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3.[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高中历史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997年,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解析:从题中“军旗升起的地方”可作出判断。

A项是秋收起义部队的旗号;B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但与题干不符;D项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答案:C2.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会合,即井冈山会师。

答案:D3.观察下图,下列对图中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A.位于今江西省的瑞金市B.见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C.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成就D.体现了农村根据地的成长壮大解析:图示中的机构成立于1931年,而国共合作在1927年就破裂,故C项叙述错误。

答案:C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解析: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是相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言的,俄国走的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答案:C5.有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分成前14年和后14年,因为在此中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 ) A.遵义会议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中共一大解析:根据题干“前14年(即1935年之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

黑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黑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黑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A .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 .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C .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 . 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2. (2分)(2020·滨州模拟) 全面抗战初期,以亲日派汪精卫为代表的部分人上提出“亡国论”,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散布“中国速胜论”,中国共产党则提出持久抗战的理论。

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 抗日民族统战线尚未形成B . 中国抗战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 . 国民党抗战的态度摇摆不定D . 共产党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3. (2分)某次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这次会议A . 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 . 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C .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D .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4. (2分) (2020高一下·易县月考)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

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

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 . 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 .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 .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5. (2分) (2019高一下·荆州月考) 中央政治局委员王稼祥忧虑地对毛泽东说:“目前形势已非常危急,如果再让李德这样瞎指挥下去,红军就不行了!要挽救这种局面,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王稼祥主张的“果断措施”是指()A . 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 .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C . 实行土地改革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D . 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6. (2分) (2019高三下·吉林模拟) 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

2019届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2019届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单选题1.中共中央在某一时期郑重宣布:“……(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时期应是()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国民大革命和土地改革时期,中共均曾遭受重大挫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均表现为党领导厂的人民军队遭受重大损失②都是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强大所致③都是由于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机会主义错误④都是由于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所致⑤均在毛泽东等的正确领导下转危为安()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3.某校学生会计划假期组织一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活动,特意向同学们征集旅游路线的设计方案。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不应选择的地点是()A.江苏南京B.江西瑞金C.贵州遵义D.甘肃会宁4.“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六盘山上红旗展……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此歌词反映了()A.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 中央红军克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 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D.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5.1931年全国性水灾,死亡人数达360万。

1995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8亿亩,因灾死亡5千多人。

这说明()A.自然灾害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B.中国幅员辽阔,大面积灾荒很正常C.灾荒造成了人口大量死亡和社会动荡D.灾荒频发的直接、重要原因是政治腐败6.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

埃德蒙兹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没有长征,中国今天就不是共产党的天下。

"两位所指的是()A. 肯定长征锻炼了革命力量B. 长征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C. 长征使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D.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一定的基础7.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

必修1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第一轮复习)

必修1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第一轮复习)

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中得到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革命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B)
C.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位于江西、 湖南两省边界的罗 霄山脉中段,在江 西省宁冈、遂川、 永新和湖南省酃 (líng灵)县四县交 界的众山丛中,周 围有五百多里 。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的起止点
• 起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 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2. 止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 此前1936年爆发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由内战到 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 时局的关键。
• 国共十年对峙后期国共关系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一九三一年九 一八开始,日本不断侵华。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逐渐下降,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至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社会的 主要矛盾。
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探究: 一)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二)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参加革 命? 三)面对上表情况,中共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材料中提到的“会议”应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
三、秋收起义
1、时间:1927.9
2、地点:长沙 3、领导人:毛泽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必
修1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增产增收,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增收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故C项错误;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革命根据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6·上海单科·23)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改订新约运动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民族经济发展D.北伐战争爆发
【考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改订新约运动
【解析】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逐渐实现关税自主,有利于提高关税收入,故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前提条件但不是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民族经济发展出现在1913年之前,因此不是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明显变化的主要原
因,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爆发于1926年,在1913年之后,不是关税总收入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5年题组
1.(2015·天津文综·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

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考点】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解析】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是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并不是其实质,故A项错误;实质应该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角度考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变革,故B项正确;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也不是实质而是目的,故C项错误;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也是目的而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2014·四川文综·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党改组)
【解析】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精英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也即对应材料中“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作者所言“组织的反应”通过组织的反应,让反应有组织化,联系近现代世界政治的特征——政党政治,可知其所指也即建立政党来实现救国,发昌机器厂创办和京师大学堂建立分别属于器物学习和制度学习阶段对救国方式的探索,故①②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都涉及政党政治,符合“组织反的应”的特征,故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4·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国共合作,结束于1927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A项错误;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革命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C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4·福建文综·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根据题干“长征期间”信息予以判断。

“长征期间”是指1934年~1936年,八七会议是1927年,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是长征期间的会议,但它是解决党内矛盾问题,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八一宣言是1935年红军在长征中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共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七大是在1945年,不属于长征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3年题组
1.(2013·广东文综·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前的左倾错误
【解析】“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可知反对资产阶级尚不是正确的。

故选A。

【答案】A
2.(2013·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井冈山道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选择B项。

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

【答案】B
2012年题组
1.(2012·北京文综·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之后的称谓。

故选B项。

【答案】B
2.(2012·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解析】考查通讯方式的影响。

1930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破
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疑对于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争取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军队处于军事优势地位,1935年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AD项错误,C项与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关。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