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合集下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附医案三则)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附医案三则)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附医案三则)在上期节目里讲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用于癫痫疾病的治疗。

今天讲的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

大家想一下癫痫是精神疾病吗?其实不是。

癫痫患者发病有明显的间歇期,在发作期更多的是突然抽搐、肢体动作不受控制、肌肉强直痉挛为主,间歇期跟正常人一样。

精神疾病以精神失常为主。

这里中医上分为癫症和狂症两类,现代医学统称为精神分裂症。

所谓的癫,以情感淡漠和精神萎靡为主,患者沉默寡言或者是一直喃喃自语,行动迟缓懒散,嗜睡,身体机能低下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失常。

狂证,就是发病时,身体机能亢奋,呼号喊叫、打人骂人、情绪高涨易怒、面红目赤,攻击性很强的一类精神失常。

过去经常能在街上见到这些精神失常的人,这几年见得少。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除了上面典型的癫证和狂证之外,更多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

个人经验来说,对于以情感淡漠和精神萎靡的癫证患者,一般是发病比较久的慢性精神疾病,当然也有些患者是前期症状不明显,发病的时候以癫证为主。

此类患者身体机能低下,属于中医上的虚证,与《伤寒论》少阴病非常类似。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有所类似。

个人认为这类患者属阳气不足、五脏虚损证,治疗常用兴奋温阳的方剂,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真武汤,对于一些病情短的患者,疗效尚可,对于病情长达十几年的患者,疗效一般。

狂证,以身体机能亢奋为主,属于热证。

对于狂证,可以分为阳明腑证和少阳证。

两者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阳明腑证,以患者目赤面红、口渴口干、舌质红、舌苔焦黄干燥、大便几日不下、小便短赤、可以几天不睡但精力依然旺盛、精神极度亢奋,常见于精神分裂的初期和急性发作期,治疗以通便泄热为主,个人常用大承气汤这个方剂。

少阳证的狂证患者,发病要比阳明腑证缓和的多,患者虽然也有精神亢奋的症状,但没有明显的里热症状,更多的是以头晕心悸、失眠少寐、语无伦次、苦笑无常为主,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白腻,有大便干结的倾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证思辨录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证思辨录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证思辨录作者:任存霞赵海光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11期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辨证论治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35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83-0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由柴胡、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大黄、铅丹、茯苓、黄芩、生姜、红枣共12味药组成。

一般认为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味而成,是表里同治、邪正同治的和解方,其证属少阳病范畴。

但有学者研究认为本方现代更多应用于肝经病变 [1]。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张仲景本意是合方使用产生的本方,以肝胆为主,兼涉少阴、太阳、太阴、阳明。

合方可使药味精简,原有方剂功效协同,产生新功效,拓宽了相合方剂的使用范围。

兹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1 肝胆失疏,心胆不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功,据原文“胸满,烦惊,谵语”之旨,临床可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如心烦、失眠、抑郁等,属邪在少阳,扰动少阴心神,致心胆不宁,临床以头昏、头痛、胸满、太息、烦躁易怒、心悸不寐或多梦纷纭为主要症状,或易惊吓、易悲伤哭泣、语无伦次、便秘尿黄为主要症状。

以上二证多见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或弦数,用此方多能随手奏效,若兼心烦甚,可合栀子豉汤,痰热证候明显可合小陷胸汤。

案例1:患者,女,28岁,已婚,2011年2月20日初诊。

患者5年来眠差,近几日加重,自觉全身乏力,头晕,烦躁,心悸不寐,胃脘胀满,打嗝,口苦,便干、二三日一行,舌黯,脉弦。

中医诊断:失眠,辨证属肝胆失疏,心胆不宁。

治宜疏肝利胆、宁心安神。

药用醋柴胡12 g,炒黄芩9 g,法半夏12 g,党参20 g,龙骨(打碎,先煎)20 g,牡蛎(打碎,先煎)20 g,茯苓20 g,桂枝9 g,大黄5 g,大枣12枚,生姜3片,麻子仁9 g,枳壳9 g,白芍9 g,炙甘草9 g。

袁梦石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经验

袁梦石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经验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1 Vdl.(13) No. 11
408-413. [9] 周文瑾.缺血性脑卒中中药治疗进展[J]冲医学报,2019,34(1):60-65. [10] 招远祺,袁龙健,乔利军,等.调节Notch信号通路在醒神开窍针刺法治 疗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探讨[J]冲医杂志,2015,56(14):1193-1197. [11] 杨世强,张海通,欧启周,等.推拿合并头部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 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488-4489. [12] 陈芋妤,廖若夷,张月娟,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 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几护理研究,2018,32(5):677-681. [13] 王少石,周新雨,朱春燕.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 国卒中杂志,2016,11(8):685-693. [14] 李柱,王清峰,吴银玲,等.2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证 候与中医体质辨识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7): 15-17. [15] 赖清清,杨惠生.中医情志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 的影响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0):89-91.
编辑:田杏茹 编号:EA-4200603032 (修回:2021-04-15)
袁梦石运用 柴胡 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经验
The experience of Yuan Mengshi in treating encephalopathy with
the Ch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
4验案举隅
4.1癫痫验案 患者甲,男,31岁,因“反复抽搐3年”于2018年10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解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解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解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解析金匮经方攻补兼施,以和为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系和解少阳,彻表通里,清热镇惊之剂。

本方证实为太阳、少阳并病,过经不解,又与阳明合病,胆胃不和,呈现出邪气弥漫,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复杂局面。

治拟攻补兼施,以和为主,照应各端。

在临床使用时,要以胸满、烦、惊、谵语及小柴胡汤证为主证,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可视为次证。

具体的反映如下。

胸满:患者多诉胸闷或呼吸不畅,亦有胸满与厌食并见者,一般都随着病情的进退而增减。

烦:病者对人或事物有厌烦感,或卧起不安,剧则狂妄自言。

此为实烦,非虚烦也。

惊:病人对外客、声音、光亮等极为敏感。

闻较大声音就惊动不安,讨厌亮光,失眠多恶梦,甚至一合眼即见各种凶险幻象或耳中有异声。

谵语:病初起时,言语较平时特多,喜与人诉往事,心事,委曲之叹,絮絮不绝,多梦语,甚则惊叫妄言。

此外,尚可有眩晕或头痛,心悸,冲气上逆,面热耳赤及脐腹筑筑动悸等症。

合而言之,本方的具体适应症状应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或不发热,胸胁苦满,厌食,心下痞硬,冲气上逆,烦惊不安,失寐多言,时时错语,脐腹动悸,二便不利,身重难以转侧,舌苔黄厚粘腻,脉沉而弦细或动数。

现代临床上,本方多用于治疗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治效是显著的,在病初起时用本方数剂即可见效,病久或重者须持续服用本方二星期后始显疗效[1]。

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根据方证原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中“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关键指征为“胸满烦惊”,即胸胁部胀满不适或憋闷,烦躁,不寐,胆小易惊恐,噩梦连连,梦语喃喃,梦中易惊醒。

纵观本条文,本方证还表现为小便不利,谵语,身体困重,不可自主转侧,行动欠灵活。

除上述症状外,《类聚方广义》中认为本方还可治“大便难”。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往往表现为抑郁焦虑、胆小易惊、失眠、快速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便秘、尿失禁或尿潴留、认知功能损害、胡言乱语等,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大部分契合,尤其与主证胸满烦惊表现极为相似。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证思辨录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证思辨录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证思辨录标签: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辨证论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由柴胡、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大黄、铅丹、茯苓、黄芩、生姜、红枣共12味药组成。

一般认为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味而成,是表里同治、邪正同治的和解方,其证属少阳病范畴。

但有学者研究认为本方现代更多应用于肝经病变[1]。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张仲景本意是合方使用产生的本方,以肝胆为主,兼涉少阴、太阳、太阴、阳明。

合方可使药味精简,原有方剂功效协同,产生新功效,拓宽了相合方剂的使用范围。

兹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1 肝胆失疏,心胆不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功,据原文“胸满,烦惊,谵语”之旨,临床可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如心烦、失眠、抑郁等,属邪在少阳,扰动少阴心神,致心胆不宁,临床以头昏、头痛、胸满、太息、烦躁易怒、心悸不寐或多梦纷纭为主要症状,或易惊吓、易悲伤哭泣、语无伦次、便秘尿黄为主要症状。

以上二证多见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或弦数,用此方多能随手奏效,若兼心烦甚,可合栀子豉汤,痰热证候明显可合小陷胸汤。

案例1:患者,女,28岁,已婚,2011年2月20日初诊。

患者5年来眠差,近几日加重,自觉全身乏力,头晕,烦躁,心悸不寐,胃脘胀满,打嗝,口苦,便干、二三日一行,舌黯,脉弦。

中医诊断:失眠,辨证属肝胆失疏,心胆不宁。

治宜疏肝利胆、宁心安神。

药用醋柴胡12 g,炒黄芩9 g,法半夏12 g,党参20 g,龙骨(打碎,先煎)20 g,牡蛎(打碎,先煎)20 g,茯苓20 g,桂枝9 g,大黄5 g,大枣12枚,生姜3片,麻子仁9 g,枳壳9 g,白芍9 g,炙甘草9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4剂后,诸症减轻,已能入睡5 h左右,胃脘已不胀满,脉现缓象,守方继服7剂调理而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医案–经方派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医案–经方派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医案–经方派5162 阅读病案一、失眠患者,男,38岁,干部。

失眠数月,开始服用谷维素、B1、刺五加片、安神补脑液等无效,后服“甜梦胶囊,酸枣仁粉”等也无明显效果。

甚是苦恼。

经介绍求治于我。

刻诊:晚上只能睡三个小时,口苦,咽干,烦燥不安,易惊,多疑,大小便正常,舌稍红苔黄稍腻,脉弦。

病机:邪犯少阳,心胆不宁。

治则:和解少阳,镇惊安神。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5g,龙骨15g,黄芩10g,生姜10g,党参10g,桂枝10g,茯神20g,半夏15g,大黄10g,煅牡蛎20g,大枣5枚。

十付,服后睡眠好转,易惊好转,后继续加减治疗近月余,痊愈。

病案二、惊吓患者,女,15岁。

学生。

半月前一天晚上,正在埋头写作业,弟弟偷偷突然大声吓唬一声,从此后姐姐出现担惊受怕,一个人不敢单独居住或写作业,饮食正常,大便稍干,小便正常,手脚稍凉,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无力。

病机:少阳少阴合病。

治则:和解少阳,扶正定惊。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5g,龙骨20g,黄芩8g,生姜10g,人参10g,桂枝10g,茯苓15g,半夏12g,大黄5g,煅牡蛎20g,灵芝15g,炮附子10g,大枣6枚。

五付水煎服,同时语言开导。

服后大便正常,惊吓稍微缓解,后又取十付药,复诊时患者精神正常,言语和常人一样,担惊受怕好转大半,效不更方,又服十付,痊愈。

按语按:案一症状明显,一看便知;案二伴有阳气虚,故加炮附子,灵芝,药对应,效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煅牡蛎一两半,大枣六枚。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此方没有去渣再煎)。

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大黄后下),去滓温服一升。

功效:和解少阳,镇惊安神。

主治:邪犯少阳,心胆不宁,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

肝郁气滞出现心悸,胸胁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嗳气,脘腹胀满。

《经方一百首》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一百首》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百⾸》之柴胡加龙⾻牡蛎汤【黄煌经⽅⽅证药证】《经⽅⼀百⾸》之柴胡加龙⾻牡蛎汤【黄煌经⽅⽅证药证】《经⽅⼀百⾸》之柴胡加龙⾻牡蛎汤作者:黄煌 编排:胡廷峰035、柴胡加龙⾻牡蛎汤【组成⽤法】柴胡15~20g、黄芩6~10g、⽣姜5~10g、⼈参5~10g、桂枝5~10g、茯苓5~10g、半夏6~10g、⼤黄5~10g、龙⾻5~10g、牡蛎5~10g、⼤枣6枚、铅丹3g(或磁⽯10g,或⽤⽣铁落代之)。

先煮龙⾻、牡蛎、铅丹约20分钟,再加余药,⼤黄后下,分两次温服。

【⽅证】1.柴胡证,主要是胸胁苦满。

2.精神神经症状,尤其是脐腹动悸;易惊谵语等。

3.⾆质红,苔厚黄腻。

【现代应⽤】1.本⽅⼴泛运⽤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如癔病、神经官能症、抑郁证、恐惧症、癫痫、精神分裂症、⽼年性痴呆、帕⾦森综合征、⼩舞蹈病等。

2.其他如频发性室早、梅尼埃综合征(眩晕)、⽿硬化症(⽿聋⽿鸣)、斑秃、⾼⾎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阳痿、失眠、遗精等也可见到本⽅证。

【经验参考】本⽅可以看作神经精神镇静剂,徐灵胎说“此⽅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

刘渡⾈也有确切治验,如尹某某,男,34岁。

因惊恐⽽患癫痫病。

发作时惊叫,四肢抽搐,⼝吐⽩沫,汗出。

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且乱梦纷纭,精神不安,⼤便不爽。

视其⼈神情呆滞,⾯⾊发青,⾆质红,⾆苔黄⽩相兼。

脉象沉弦。

辨为肝胆⽓郁,兼有阳明腑热,痰⽕内发⽽上扰⼼神,⼼肝神魂不得潜敛之故。

治宜疏肝泻胃,涤痰清⽕,镇惊安神。

处⽅: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党参10g、⽣姜9g、龙⾻15g、牡蛎15g、⼤黄6g(后下)、铅丹3g(布包)、茯神9g、桂枝5g、⼤枣6枚。

服1剂则⼤便通畅,胸胁之满与呓语皆除,精神安定,惟见欲吐不吐,胃中嘈杂为甚,上⽅加⽵茹16g,陈⽪10g服之⽽愈(《刘渡⾈临证验案精选》,1996,44)。

对于以⼼悸为主证的⼼肌神经官能症也—样有镇静作⽤。

如⽮数道明治疗⼀38岁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不寐验案四则及心得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不寐验案四则及心得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不寐验案四则及心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 加龙骨牡蛎汤类方共有4首, 如《伤寒论》中107条“伤寒八九日, 下之, 胸闷烦惊, 小便不利, 谵语, 一身尽重, 不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是伤寒误下, 病入少阳, 邪气弥漫, 烦惊谵语的证治。

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下之, 亡阳必惊狂, 卧起不安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主之”。

这是伤寒误用火法, 亡心阳而惊狂的证治。

118条“火逆下之, 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是伤寒误治致心阳虚烦躁的证治。

还有《金匮要略》虚劳篇第8条“夫失精家, 少腹弦急, 阴头寒, 目眩发落, 脉极虚芤迟,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是阴阳两虚, 遗精梦交的证治。

以上各方,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都有惊狂、烦躁、卧起不安、失精梦交等精神情志方面的症状。

在此四方中,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较多, 各地报道不少。

其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为:柴胡四两, 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两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枣六枚。

笔者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神经官能症, 确有较好疗效, 现举验案四则于下, 供参考。

案一:患者万某某, 女, 72岁, 2009年4月8日初诊, 自述近半月来, 每天都作冷作热,作冷时怕风, 背部尤冷;作热时头晕不舒, 口干而喜热饮, 但体温并不升高。

食欲较差,大便不结, 小便色黄。

夜寐失眠, 入睡困难, 一般只能睡2小时许, 甚则彻夜不寐, 甚以为苦。

脉细弦, 舌上少苔, 从和解寒热, 重镇安神施治, 柴胡加龙骨牡蛎加减主之。

柴胡10g, 党参15g, 法夏10g, 桂枝8g, 杭白芍10g, 黄芩8g, 天花粉12g, 茯苓15g, 生龙牡各30g案二:患者汪某某, 男, 70岁。

2006年4月21日初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病性:阴、阳
阴指阴性证,阳指阳性证。人如患了病,未有 不影响机体的机能改变的,尤其首先是代谢机能的改 变,而其改变不是较正常为太过,便是较正常为不及。

• 如其太过,则患病机体亦必相应的要有亢进的、发 扬的、兴奋的等等这类太过的病征反映出来,即称 之为阳证。

• 如其不及,则患病机体,亦必相应的要有衰退的、 消沉的、抑制的等等这类不及的病征反映出来,即 称之为阴证。
烦惊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桂枝甘草龙牡汤:太阳阳明合病 • 柴胡加龙牡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去甘草)+茯苓大黄铅丹——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 病
精神差
•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 麻黄汤。 •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外邪里饮之乏力无精神
读原文 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
去桂or去芍药?读原文Fra bibliotek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 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 枝去桂(《医宗金鉴》:去芍药)加茯苓白术 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脉促,胸满——“去芍药”证 279、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腹满时痛——芍药证
故疾病虽极复杂多变,但概言其为证,不为阴,便为阳。
㈠、辨六经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痒、鼻塞、气上冲…)
阳明病:胃家实;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口干喜饮、红肿热痛、尿黄灼 热、口渴便秘)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饮、四逆、畏寒、久便秘…)
• 分析:口苦,胸闷、头晕,欲呕,脉弦,为少阳;
• • • 喜冷饮,妄想不休,语无伦次,脉数有力,舌苔黄腻,为阳明; 头痛、身痒、苔腻,为外邪里饮。 辨六经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兼饮;辨方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二、类证鉴别
1.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柴胡、黄芩、清半夏、大黄、桂枝 、茯苓、生姜、大枣、枳实、白芍、桃仁、丹皮;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黄芩、清半夏、大黄、桂枝、 茯苓、生姜、大枣、党参、炙甘草、生龙牡、铅丹; • 同:辨六经均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均有柴胡、黄芩 清解半表半里之热,大黄通腑、化瘀,桂枝茯苓降逆化饮 止悸。 • 异: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证另用白芍、桃仁、丹皮,用诸 血分药,以活血养血化瘀;后者含有人参健胃治疗心下痞 ,生龙牡收敛强壮,铅丹重镇降逆。
解表止呕
利尿逐水
苓桂术甘汤——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 苓桂枣甘汤——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
降冲气 悸烦
5.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或有人要问:经方虽验,但为数太少,又何足以应万变之病 ?诚然,病证多变,若为每证各设一方,即多至千万数,恐 亦难足于用。须知,经方虽少,但类既全而法亦备。类者, 即为证的类别;法者,即适证的治方,若医者于此心中有数 ,随证候之出入变化,或加减、或合方,自可取用不尽。 ——胡希恕
推断
“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VS
方证辨证
“症状→六经→方药”
八纲
归纳
一、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先辨六经 继辨方证 求得方证对应
㈠、辨六经:“六经来自八纲”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的三阳,和太阴、少阴 、厥阴的三阴而言。《伤寒论》虽称之为病,其实即 是证,而且是来自于八纲。 ——胡希恕
经方辨证主要是六经八纲,经方施治,亦 主要是在六经八纲基础上制定治疗的准则,所 以对于经方辨证施治的研究,则六经和八纲是 首应探讨的核心问题。 ——胡希恕

• •
• •
提纲
一、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 ㈠、辨六经 • ㈡、辨方证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 ㈠、方证分析 • ㈡、临床应用举例
思路 围绕主诉,通过四诊 搜集的临床症状,推断 病因,推求病机,辨明 病位——病在何脏何腑 ,结合八纲辨明病性的 寒热虚实,从而辨出证 型,进而选方用药、加 减变通。
---脏腑辨证
读《伤寒论》,莫囿于条文,关键是条文所描述的症状背后的机理(即病机 ——六经八纲),进而推广到同一病机下的更多症状。即“具体~抽象~具体”的 过程。
辨证过程: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辨六经:大方向。
• 病位——在表、里或半表半里 • 病性——阴或阳。
辨方证:尖端。
• 中医辨证有无疗效,关键在于方证是否正确
人参、干姜——温中+补虚
当归、川芎——强壮补血活血,
麻黄加石膏汤证而气血虚 兼瘀血者,中风虚极而有 表证者,可适证用之。
4.重在类证之间的对比、鉴别
里虚之心下痞
附子汤:附、苓、术、芍+党参——里虚寒饮、骨节疼痛、下肢拘急痛而脉沉者。 真武汤:附、苓、术、芍+生姜——故治附子汤证心下不痞硬,有表证而呕者。
医案回顾
胡老医案
• 关某,男性,28岁,某部队干部,1965年10月18日初诊。 原有肝大、肝功不正常。近半年来,性情急躁,不能入睡 ,自言妄想不休,语无伦次,口苦欲饮冷,头痛头晕欲呕 ,胸闷身痒,大便成形日二行,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 证属少阳阳明合病而致心烦神不安,治以和二阳,佐以安 神定志,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 柴胡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黄芩10克,半夏10 克,党参6克,桂枝6克,生姜6克,茯苓10克,大黄3克, 大枣3枚,生铁落15克。 • 结果:服三剂,已能入睡,精神好转,已不欲呕,但心下 堵闷,继服九剂,精神基本好转。 • 血分不明显,“烦惊”;心下痞之人参证;
【胡老方解】此于小柴胡汤去甘草,而加治
气冲的桂枝、利水的茯苓、通便的大黄、和镇 静逐痰以止惊悸的龙骨、牡蛎、铅丹,故治小 柴胡汤证二便不利、谵语烦惊、身重不可转侧 者。
㈠、方证分析
• 【推荐处方】柴胡12克,生龙骨15克, 生牡蛎15克,黄芩10克,生姜15克,人 参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半夏15 克,大黄6克,大枣4枚。
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朱梦龙 2015-09-18
冯老医案:重度抑郁症、失眠案
• 卫某,女,56岁,2013年10月10日初诊: • 主诉:失眠1月余。西医诊断为“重度抑郁 症”,一直服用“三辰(佐匹克隆)”等安 眠药,每晚仅能睡2小时左右,夜间惊醒十余 次,烘热汗出。其人心情抑郁,精神紧张, 恶风寒,左侧偏头痛,牙痛,心烦,口干口 苦,心慌,耳鸣,乏力,两小腿发凉,纳差, 3年来体重下降30余斤,二便调,舌淡红苔白 根腻,脉弦。
提纲
一、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 ㈠、辨六经 • ㈡、辨方证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 ㈠、方证分析 • ㈡、临床应用举例
㈠、方证分析
•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 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 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组成】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 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 夏(洗)二合半, 大黄二两,牡蛎(熬)一两 半,大枣(擘)六枚。
上十一味,先以冷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 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 【冯老解读】胡老指出:本方证为柴胡证未 罢,又见热结于里,湿郁于外,可知为太阳 少阳阳明太阴合病证。 • 【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 不利、烦惊不安者。
㈠、方证分析

胡老医案
关某,男性,28岁,某部队干部,1965年10月18日初诊。原 有肝大、肝功不正常。近半年来,性情急躁,不能入睡,自言 妄想不休,语无伦次,口苦欲饮冷,头痛头晕欲呕,胸闷身痒, 大便成形日二行,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 柴胡12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党参6克 桂枝6克 生姜6克 茯苓10克 大黄3克 大枣3枚 生铁落15克 • 结果:服三剂,已能入睡,精神好转,已不欲呕,但心下堵闷, 继服九剂,精神基本好转。
六经的实质
八纲 病位 表 表 里 里 半表半里 半表半里 病性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六经 太阳病 少阴病 阳明病 太阴病 少阳病 厥阴病
㈠、辨六经
表 1.病位 辨六经 2.病性 里 半表半里 阴 阳
1.病位:表、里、半表半里
• 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 机体外在躯壳,则谓为表,若病邪集中地反 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表证。 • 指机体的极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 组成的消化管道,则谓为里,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 此体部,即称之为里证。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表阴证,表证+机能沉衰)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上热下寒,半表半里)
㈡辨方证:我对方证学习的体会
1.始终理会,结合临床,反复读原文 2.六经统摄,将方证放到六经中去学习
3.拆分组合,灵活掌握
4.重在类证之间的对比、鉴别 5.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1.始终理会,结合临床,反复读原文


• 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二大腔间,为诸多 脏器所在之地,则为半表半里,若病邪集中 半表半里 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半表半里证。
所谓病位,是指病邪所反应的病位,不是指病变所在的病位。 虽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地反映于表位,中医称之为表证。 反之,虽病变在表,但病邪集中反映于里位,中医即称之为里证。
3.拆分组合,灵活掌握
拆分法:基本方证+药证
柴 胡 加 龙 骨 牡 蛎 汤
小柴胡汤去甘草
小柴胡汤证二便不利、谵语 烦惊、身重不可转侧者。
桂枝、茯苓——降逆利水 芎归胶艾汤 大黄——通便
龙牡、铅丹——镇静逐痰止惊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