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

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关节松动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操作者施加的手法进行分级。
这种分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以比较不同级别手法的疗效,也可以用于临床研究。
手法分级以澳大利亚麦特兰德的4级分发比较完善,应用较广。
1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2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3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4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麦特兰德手法应用选择:四级手法中:1、2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3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4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
当用于附属运动治疗时,1--4级手法皆可选用。
而用生理运动治疗时,关节活动范围要达到正常的60%才可以应用,因此,多用3--4级,极少用1级手法。
手法分级范围随着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而变化,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时,分级范围相应减小;当治疗后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时,分级范围也相应增大。
下面摘自燕铁斌教授介绍手法应用技巧章节: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平行于治疗平面,也可以垂直于治疗平面。
(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
一般来说,关节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关节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松动幅度不论附属还是生理运动,手法操作均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例如,治疗疼痛,手法应达到痛点,但不超过痛点;治疗僵硬,手法应超过僵硬点。
操作时,手法要平稳、有节奏。
3.松动速度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
小范围、快速度可抑制疼痛;大范围、慢速度可缓解紧张或挛缩。
《关节松动术》课件

3
关节松动术的手术器械
医生会使用特定的手术器械来清理松动
松动部位解剖和清理
4
部位并进行修复。
医生会仔细解剖松动的部位,并清理并
修复相关组织。
5
关节松动原因探讨
手术过程中,医生可能探讨关节松动的 原因,以避免术后再次发生。
术后的护理与恢复
1 术后恢复时间规律
术后恢复一般需要数周到 数个月的时间,具体恢复 时间因个人情况而异。
术前的血液检测有助于确保患者身体健康状 况良好,手术风险较低。
5 术前准备
包括术前禁食、洗净手术部位醉方式介绍
根据手术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麻醉
切口位置和大小的选择
2
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切口位置和大小的选择要根据关节的解
剖结构和手术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术后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手术常见并发症
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治疗。
病人术后的生活改变
术后需要注意康复期间的限制和饮食调整,以 及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如何预防并避免并发症
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伤口护理,按时复查, 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效果的预测
手术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医生会根据术前评 估和手术情况进行治疗效果的预测。
本次《关节松动术》PPT课件的大纲
通过本课件,你将全面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定义、手术前的评估和检查、手术步骤、术后的护理与恢复、并发症 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 正确的术后护理方法 3 康复期间的康复训练
包括伤口护理、康复训练、 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注意事 项和方法。
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关节 稳定性,加快康复进程。
4 饮食及休息的要点
关节松动术(澳式手法)

1.评定
(3)如果关节活动度减少,而且压迫韧带 时产生疼痛,可能是因韧带的粘连或挛缩限 制了关节活动。此时采用针对韧带压力的关 节松动技术,效果良好。
(4)如果是半脱位或脱位所致的关节活动 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或推进技术,效果 满意。
2.患者的体位
患者及其接受治疗侧的肢体宜采取舒适的 放松体位。
1.评定
全面细致的检查评定是关节松动术的基础。 每种松动技术既是评估技术,又是治疗技术。 在治疗进程中应连续系统地评估,包括治疗前、
中和后的各个阶段。 假如检查中患者存在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 首先应确定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及疼痛性质; 其次明确治疗方向是什么:是缓解疼痛,牵张关
节还是处理软组织粘连,挛缩等。
1. 盂肱关节
(1)关节牵引:治疗开始,采用持续第1级;控 制疼痛,采用第1或第2级振动;一般活动采用持 续第3级。(一般的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松动手法:以腋下的手用力(作用力垂直于关节窝 平面)将肱骨向外侧边移动。
1. 盂肱关节
(2)尾端滑动 (3)尾端滑动进级 (4)上举进级
7.治疗运动的方向
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 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
面中心的线的平面。 此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此其位置是由凹面的
骨骼位置来决定的
a 治疗平面 c 滑动方向
7.治疗运动的方向
关节牵引技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疗平面, 从而使两个关节面分离开来。
当关节外展接近 90°时,改善外展
角度。
•患者体位:上肢外展到最大角 度,肱骨外旋位。
•治疗师体位:躯干稍往侧转动 及即提供第1级的关节牵张;另 一只手的拇指指蹼置于肩 峰远端。
关节松动技术指南

关节松动技术指南,乃医者治疗关节之疾之要术也。
凡关节不利,或僵或痛,皆可以此法调之。
然其术非浅学者所能知,必深明其理,熟谙其法,乃可施之于人。
夫关节者,人体之枢纽也,一动而全身皆应。
故治关节之疾,必求其本,本在气血。
气血和则关节利,气血不和则关节滞。
关节松动技术者,以手法调其气血,使关节复其常也。
其法有六:一曰摇法,二曰抖法,三曰揉法,四曰按法,五曰拔法,六曰扳法。
六法相辅相成,各有其用。
摇法以松其筋,抖法以活其血,揉法以散其瘀,按法以定其痛,拔法以通其气,扳法以正其骨。
施术之时,必察其病情,审其体质,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轻则不痛,重则伤筋;缓则气行,急则气闭。
此其要术也。
学者若能深研此术,勤加练习,必能造福于民,为世所重。
《关节松动术》ppt课件

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
平行于治疗平面 垂直于治疗平面
TP:治疗平面
垂直于关节面中点 旋转轴线的平面
运动的关节面为 凸面时,滑动的 方向与骨的角运
动方向相反
运动的关节面为 凹面时,滑动的 方向与骨的角运
动方向一致
第二节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解剖
锁骨的肩峰端 肩峰
盂肱关节 肩锁关节 胸锁关节 肩胛胸壁关节 肩峰肱骨关节
第三章 关节松动手法 (joint mobilization)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第三节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第四节 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概述 基本概念 手法等级 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 操作程序
基本概念
关节松动手法/技术(joint mobilization)
–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 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
内旋摆动
外旋摆动
肘关节:解剖
肱骨滑车 肱骨小头
肱尺关节 肱桡关节 桡尺近端关节
关节囊
滑车切迹
桡骨环状关节面 前面
后面
生理运动
–屈、伸 –桡尺近端关节与桡尺
远端关节共同作用
附属运动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侧方滑动
长轴牵引 分离牵引
桡尺近端关节:侧方滑动
腕部关节:解剖
手法分级范围随着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而变化。
手法等级随治疗而变化
I
I
II
II
III
IV
II
I
A
B
A-B 关节活动受限
IV
A
A1
A1-B1 治疗后关节活动改善
B1 B
Kaltenborn分级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1.麻醉:手术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任何痛苦。
2.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相应关节的适当位置上进行切口。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需要修复的关节以及手术的具体方法。
3.确定关节松动的原因:在开始手术之前,医生会仔细检查关节,确定导致松动的原因。
这可能涉及到进行关节镜检查,以便医生可以在手术中获得更清晰的视野。
4.关节复位:在一些情况下,关节松动可能伴随着关节脱位。
如果发生脱位,医生会首先进行关节复位,以确保关节回到正常的位置。
这可能需要旋转或拉伸关节,复位时需要小心以避免进一步损伤关节结构。
5.修复关节韧带:一旦关节复位,医生将进行关节韧带修复。
这可以通过使用缝合线或其他材料来重新连接或加强受损的韧带来实现。
医生将根据韧带受损的程度和位置来决定最合适的修复方法。
6.关节清理和修复:如果关节内有损坏的软骨、滑膜或其他组织,医生会进行清理和修复。
这可能涉及到去除损坏的组织、平滑不规则的骨头表面或修复损坏的软骨。
7.修复其他组织:在一些情况下,关节松动可能伴随着其他组织(如肌肉或肌腱)的损伤。
如果有这种情况,医生可能还会进行相应的修复,以确保关节周围的其他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稳定性。
8.关节重建:在一些情况下,关节松动可能导致关节严重受损,无法通过单纯的修复来恢复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关节重建手术,包括骨骼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等。
9.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恢复病房,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可能需要佩戴外固定器、石膏或其他支具来保护关节,并进行物理治疗以帮助康复。
10.康复和恢复:康复阶段非常重要,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康复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或更长时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建议,进行正确的运动和活动。
总之,关节松动术是一种通过修复受损的韧带和其他组织来修复关节松动的手术。
这种手术的成功需要医生的准确诊断、精细操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努力。
五大关节松动术

4.固定
普通固定关节近端骨骼, 可藉由布带、治疗 师手或他人来固定。
肢体固定必须牢靠且舒适。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46页
6.治疗时作用力部位
治疗时施加作用力, 应靠近相正确关节面, 愈 近愈好。
作用力接触面积愈大, 治疗过程愈舒适, 如使 用手掌面接触比使用拇指接触舒适。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47页
桡尺近端关 ①关节囊 前后壁薄而节松弛, 两侧壁厚而担心
肱骨滑车 肱骨小头
关节囊 滑车切迹
桡骨环状关节面
前面
后面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7页
肘关节: 运动
生理运动
屈、伸
桡尺近端关节与桡尺远端关节共同 作用
旋转(包含旋前和旋后)
从属运动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8页
如肩关节屈曲至一定范围后, 再主动屈曲已不 可能, 此时再做被动屈曲, 可产生肩胛骨和锁 骨向上旋转。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23页
1)滑动
滑动: 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骨表面,两 骨表面形状要一致,假如骨表面是曲面, 两骨表面凹凸程度就必须相等。
滑动手法能够缓解疼痛,若与牵拉手法一 起应用,还能够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 改进关节活动范围,此法应用较多。
关节松动术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19页
(一)定义
被动振动运动
关节松动术运动类型
关节松动术目标
五大关节松动术
连续牵拉 减轻关节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度
第20页
(二)治疗标准
1、基础知识: 2、手法分级: 3.治疗标准:
五大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技术下肢

03
脊柱关节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通过松动术可以改善脊柱的活动范围,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03
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流程
对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肌肉紧张程度等进行评估。
评估
制定治疗方案
实施治疗
疗效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的关节、治疗的次数、治疗的强度等。
案例二
患者为踝关节扭伤后功能障碍,接受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后,疼痛减轻,ROM增加,恢复正常行走和运动能力。
关节松动技术效果评估的案例分析
总结与展望
06
治疗效果
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节松动技术的总结
定义
关节松动技术是一种针对关节功能障碍,特别是针对关节疼痛和僵硬的治疗方法。
历史
关节松动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物理治疗师派翠西亚·卡普拉和理查德·卡普拉最先提出。
应用范围
关节松动技术主要应用于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损伤等领域,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技术创新
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
融合多种治疗方法
远程治疗和线上指导
关节松动技术的展望
01
02
03
04
按照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关节松动技术的实施。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技巧
熟练掌握下肢的解剖结构,特别是关节的构造和功能。
熟悉解剖结构
在操作过程中,手法要轻柔、稳定、准确,避免粗暴或过度用力。
手法轻柔
在实施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步增加治疗的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一、基本概念
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1.关节的生理运动
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
2.关节的附属运动
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叫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
一般不能主动完成,需要其它人或对侧肢体帮助才能完成,如关节分离,髌骨的侧方移动等。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着附属运动,当关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活动时,其生理及附属运动均受到限制。
在生理运动恢复后如果关节仍有疼痛或僵硬,可能附属运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通常在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而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
二、基本方法
1.摆动
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程做往返运动。
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
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是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是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
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
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
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
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
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4.旋转
旋转是指移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旋转时,移动表面的同一点作园周运动。
旋转常与滑动,滚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
分离和牵拉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程移位时,称为长轴牵引。
区别分离—外力与关节面垂直,两关节必须分开。
牵拉—外力与骨长轴平行,关节面可以不分开。
三、手法分级:
1.Matland分级标准
Ⅰ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
Ⅱ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Ⅳ—治疗者在病人关节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2.手法应用选择
ⅠⅡ级—疼痛Ⅲ—疼痛+关节僵硬Ⅳ—粘连,挛缩,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
附属运动—Ⅰ—Ⅳ均可用。
生理运动—ROM>正常60%才可应用,多用Ⅲ—Ⅳ级,极少用Ⅰ级。
分级范围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变化。
四、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1)生理效应:力学+神经作用。
力学作用: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的营养,缓解疼痛,防止关节退变。
神经作用: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相应的释放,提高痛阈。
(2)保持组织的伸展性。
关节松动术,特别是Ⅲ、Ⅳ级—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保持或增加伸展性,改善ROM。
(3)增加本体反馈
关节松动以提供下列感觉信息:关节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变化,关节的运动方向,肌肉张力及变化。
2.临床应用
(1)适应症:任何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包括:a.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b.可逆性ROM↓,c.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d.功能性关节制动。
对于后两者主要是维持现有ROM。
(2)禁忌症:ROM过度,关节肿胀、炎症、肿瘤及未愈合骨折。
五、操作程序
1.病人体位:舒适、放松、无痛的体位。
2.治疗者的位置:治疗应靠近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
4.手法应用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于治疗平面。
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
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手法操作程度,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
疼痛—达痛点,不超过痛点。
僵硬—应超过僵硬点。
手法平衡,有节奏,持续30秒~1分钟。
(3)治疗反应:轻微疼痛—正常反应。
24小时仍不减轻,甚至增加说明治疗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