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9 (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9 (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9 (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的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构建模块,了解细胞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对细胞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直观、实践性的学习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以及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对生命体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难点: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以及细胞内部各种结构的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细胞。

3.实践教学法: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细胞知识的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2.教学道具:准备细胞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3.实践活动材料:准备显微镜、细胞模型等实践操作材料。

4.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入新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苏教版】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等。

能够绘制并描述洋葱表皮细胞。

能够比较各种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

科学知识: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教学重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小的时候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学生交流、思考、推测【评析】:以学生孩提时的游戏导课,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本课的研究课题。

在此导入部分,如果辅助搭建高楼的动画就更好了(如一块一块的砖垒成墙,再由一面面墙组成高楼)。

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首先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洋葱的表皮,再利用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

2、学生观察、交流、绘画。

谈话:我们先用眼睛观察洋葱的表皮,再利用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说明】:把握教学尺度,让学生由宏观到微观逐步发现还有眼睛看不到的更细微的结构。

为认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做好铺垫。

三、认识细胞1、讲述:你们发现的这些结构就是生命体的“积木”,叫做细胞。

那么,细胞是由谁最早发现的?学生阅读课文第11页科学史提问:关于这段科学史,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与教师交流,教师在此提问:发现细胞的这位科学家是不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发现微生物的那位科学家?【说明】学生很喜欢阅读科学小资料,但要让他们有所得。

这里,胡克与列文虎克名字接近,但所在的国家和发现的东西是不同。

通过教师的有意提问,提醒学生注意,再次认真地阅读,从而加深对科学史的认识和记忆。

2、讲述: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那么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身体的细胞也是这种形状的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细胞的装片,你们可以观察一下。

(教师发给学生各种细胞装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显微镜观察、比较、绘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设计

4.建立生命体的“积木”【教育方针】1.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调查洋葱、人体表皮细胞。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根本单位是细胞。

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用。

4.体验到探究生命奥秘的高兴与重要意义。

【教育重点】调查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

【教育难点】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根本单位。

【教育准备】教师资料:PPT。

学生资料:显微镜、洋葱与动物表皮细胞切片等。

【教育时间】1课时【教育进程规划】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说话:在小时候,咱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学生自在交流。

3.发问:如果把咱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建立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4.学生思考、推测。

二、知道细胞的形状、结构特色1.学生调查教材第11页的细胞图,能够弥补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

2.交流、报告:这些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什么特色。

3.小结,并激发学生兴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干看清,但单个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三、辅导学生调查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供给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调查,并将调查到的情况画下来。

3.报告: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奥秘的生命世界?4.学生报告、交流。

5.教师发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6.学生报告。

7.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小科学家相同,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便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边界不是很清晰。

两种细胞的形状、巨细不完全相同,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用。

四、辅导学生知道细胞的有关知识1.教师说话: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呢!(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览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2.教师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根本单位。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PPT(附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PPT(附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15日
目录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资料: 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
木”。
(了解细胞概况)
活动:
1.观察细胞的形状与结构特点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
(细胞 的形状 与特点)
资料:
1.胡克与细胞 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感谢您的聆听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15日
胡克的显微镜
现代光学显微镜
细胞的形态

血 细 胞ຫໍສະໝຸດ 经 细 胞叶 表 皮 细 胞
骨 骼 肌 细 胞
软木细胞
树木、洋葱表皮和神经的细胞
认识细胞的结构
小学生需要知道的细胞结构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膜
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的结构
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色素的高低就是意味 着红细胞的多少。
白细胞是人体的卫 士,当人体遇到兵军入 侵时,白细胞就会与之 展开激战,“脓”就是 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科学家 的探索及 发现)
洋葱表皮细胞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细胞
• 认识细胞的结构
• 试着画出自己皮肤及洋葱表皮的样子。 • 实际观察到的皮肤及洋葱表皮的样子。 • 比较皮肤和洋葱表皮细胞的不同之处。
细胞的发现者——胡克
• 1660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明了显微镜
• 1665年,胡克把软木切成极薄的薄片放在 自己制造的一架复式显微镜下观察,在显 微镜的视野里发现竟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室, 他给这些小室取名为cella,即细胞(cell)。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4 搭建生命的“积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旨在让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科学产生兴趣。

但细胞结构微小,学生直观感知困难,理解细胞各部分功能需要借助模型和实验等教学手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培养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教学难点: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重要性。

2.模型教学法:使用细胞模型,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细胞结构。

3.实验教学法:进行细胞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细胞结构及功能。

2.细胞模型:准备细胞模型,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进行细胞实验。

4.分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规律?引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同时,介绍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核的控制遗传和生命活动的功能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三课一起组成了一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前三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学生懂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

但是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大多是从书本中间接学习所得,认识肤浅不系统,非亲眼所见不直观,本课教学内容有趣,贴近生活。

学生能直接动手操作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学生兴趣盎然,探究热情高。

在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等三课,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利用显微镜初步认识生命的另一大类——微生物世界,知道细菌、病毒也是微生物,了解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这些知识将很好的为本课认识细胞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准备课件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等四、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学生自由交流。

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4.学生思考、推测。

二、新授(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介绍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的制作,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⑴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⑵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⑶撕取洋葱鳞片表皮⑷将撕下的表皮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⑸展平洋葱鳞片表皮⑹加盖盖玻片⑺用稀释的碘液进行染色2.学生试做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指导学生制作洋葱鳞片表皮临时装片,教师对各组进行检查和指导(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用学乐师生记录下学生的典型成果,并在授课系统中播放。

5.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6.学生汇报,教师用“学乐师生”收集学生的典型成果并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7.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三)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形状的细胞出示不同种类的细胞图片,如红细胞、脂肪细胞和心肌细胞。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2001课标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第四课。

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本课与《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三课一起组成了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采用总—分—总的设计结构,把认识微生物的概貌作为单元学习的起点,然后再分类认识细菌、霉菌。

本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从生命体都具有细胞结构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扩展对生命体共同特征的认识。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由宏观到微观,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推动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六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学生懂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ipad的“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

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课上的调查,收集、整理资料,依托互动形式,丰富学生的参与经历,让他们体验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愉悦,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本单元,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利用显微镜初步认识生命的另一大类——微生物世界,知道细菌、病毒也是微生物,了解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这些知识将很好的为本课认识细胞打下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克的显微镜
现代光学显微镜
软木细胞
个别细胞却很大 比如鸡蛋中的蛋黄
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是鸵鸟蛋。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虎父无犬子”,它的“蛋 宝宝”也是稳坐第一的宝座。 一枚大鸵鸟蛋可以重达1.5 千克左右
南美所产的蜂鸟,是世界上最小 的鸟,而它所产的蛋也是世 界最小的
细胞的形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种多样
球体、 多面体、 纺锤体、 柱状体等
细胞有保持自己形状的本领
你玩过积木吗?你用它搭过什么?
我们的身体由哪些东西组成的呢?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 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又是什么?
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皮红神肤细经细胞细胞胞
各 种 各 样 的 细 胞
细胞的大小
大多数很小 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草履虫、细菌等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
病毒是一种生物,但不是一个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 动物表皮细胞
有细胞壁
无细胞壁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 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 老、死亡造成的
细胞的发现者——胡克
• 1660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明了显微镜
• 1665年,胡克把软木切成极薄的薄片放 在自己制造的一架复式显微镜下观察,在 显微镜的视野里发现竟有许多蜂窝状的小 室,他给这些小室取名为cella,即细胞 (ce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