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小测试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测试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周总理,你在哪里积累运用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轰.鸣(hǒng)谷穗.(suì)B.宿.营(sù)沉甸甸..(diàn diàn)C.篝.火(gōu)海防.(fáng)D.松涛.(tāo)心脏.(zàng)2.结合语境,解释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A.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沉甸甸:形容物体因过重,像要掉下来的样子。
句中形容心情沉重。
)C.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松涛:指风吹松林,松枝互相碰击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
)D.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句中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3.破折号是一种标点符号,它的作用有:(1)引进对前文的注释、说明;(2)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中断;(3)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的转换。
下列对句中破折号作用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引进对前文的注释、说明)B.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表示声音延长)C.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表示意思的转折)D.——在这里,在这里(表回音,应减弱)4.请选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标对的一项()A.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B.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C.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D.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5.下列句中对应重读的字标注有误的一项是()A.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B.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C.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D.——你的人民想念..你!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完成第6~13题。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 学会沟通交流 》随堂测试题

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随堂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在交流中____他人与自己不同,也是____。
2.与人沟通,要勇于____的意见。
3.与人沟通,要学会____。
这是我们良好修养的体现。
4.与人沟通,即使未能达成共识,也不要____。
5.对于不同看法,我们不妨采取“换位三部曲”的方式。
第一部____;第二部____;第三部_____。
6.当我们交流不同看法时,我们可以____向对方提出意见,___ _、冷静、____地与对方交流。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4分)1.与人沟通时,说话态度要诚恳,音量尽量放大,才能让对方听清楚。
()2.当我们与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时,只坚持自己的观点,容易产生矛盾或冲突。
()3.我是数学课代表,我的解题思路肯定是又简单又对。
()4.对待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赞同是不对的。
()5.你和同学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同是正常现象。
()6.与人沟通交流时,总是打断对方的话语是不礼貌的。
()7.耐心地倾听别人的看法,小明认为这是在妥协。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 对于不同看法,要()A. 真诚坦率的沟通B.一味接受C.简单拒绝2.学会倾听,我们不应该这样做()A.身体前倾,目光专注B.用点头的方式来认同对方的看法C.左顾右盼,心不在焉3.周末,你和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可是小伙伴临时有事不能来,你这样表达才是正确的()A、你真不讲信用B、我有点失望C、你以后别和我做朋友了4.与人沟通要讲方法,表达方法上要()A.多用“你”为主语的句式B.多用“我”为主语的句式C.少用“我”为主语的句式[来源:学科网]5.当同学犯了错误,你会与他怎么沟通()A.我会置之不理,怕得罪人B.我会当着很多同学的面严厉指出他的错误C.我会私下和他沟通交流,指出他的错误6.有不同看法时,我们要()。
A.理性对待分歧 B.坚持自己的观点 C.不考虑他人的观点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别人沟通交流,要想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就要讲究方法,你知道的与人沟通的方法有哪些呢?2.当我们和同学交流沟通产生分歧时,我们该怎样去做?五.自主探究(每空2分,共16分)当我们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表达和倾听都要讲究方法,其中表达方法有:____ 、____ 、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第2课《我爱这土地》

2 我爱这土地01 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嘶)哑的hóu(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yǒng)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guā)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fǔ)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B.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截至目前,阿坝州光伏项目已并网超过15万千瓦左右。
D.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混双冰壶循环赛中,中国组合先后遭遇两连败,令热爱这项项目的观众非常深感意外。
(解析:B.搭配不当,删去“和规模”;C.前后矛盾,删去“超过”或“左右”;D.语意重复,删去“非常”或“深感”。
)3.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4.2018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8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
”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
(60字左右)【示例】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测试题.doc

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测试题班级 ____ 姓名 ____ 考号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与人沟通,即使未能达成共识,也不要____。
2.对于不同看法,我们不妨采取“换位三部曲”的方式。
第一部____;第二部____;第三部_____。
3.当我们交流不同看法时,我们可以____向对方提出意见,____、冷静、____地与对方交流。
4.在交流中____他人与自己不同,也是____。
5.与人沟通,要勇于____的意见。
6.与人沟通,要学会____。
这是我们良好修养的体现。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4分)1.与人沟通时,说话态度要诚恳,音量尽量放大,才能让对方听清楚。
()2.当我们与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时,只坚持自己的观点,容易产生矛盾或冲突。
()3.我是数学课代表,我的解题思路肯定是又简单又对。
()4.对待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赞同是不对的。
()5.你和同学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同是正常现象。
()6.与人沟通交流时,总是打断对方的话语是不礼貌的。
()7.耐心地倾听别人的看法,小明认为这是在妥协。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对于不同看法,要()A.真诚坦率的沟通B.一味接受C.简单拒绝2.学会倾听,我们不应该这样做()A.身体前倾,目光专注B.用点头的方式来认同对方的看法C.左顾右盼,心不在焉3.周末,你和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可是小伙伴临时有事不能来,你这样表达才是正确的()A、你真不讲信用B、我有点失望C、你以后别和我做朋友了4.与人沟通要讲方法,表达方法上要()A.多用“你”为主语的句式B.多用“我”为主语的句式C.少用“我”为主语的句式5.当同学犯了错误,你会与他怎么沟通()A.我会置之不理,怕得罪人B.我会当着很多同学的面严厉指出他的错误C.我会私下和他沟通交流,指出他的错误6.有不同看法时,我们要()。
A.理性对待分歧 B.坚持自己的观点 C.不考虑他人的观点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别人沟通交流,要想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就要讲究方法,你知道的与人沟通的方法有哪些呢?2.当我们和同学交流沟通产生分歧时,我们该怎样去做?五.自主探究(每空2分,共16分)当我们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表达和倾听都要讲究方法,其中表达方法有:____ 、____ 、____、____。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课练习题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使用了正确的标点符号的是:A. 小明说:“我喜欢阅读、写作和画画。
”B. “你知道吗”小明问道。
C. 小明跑了一圈,然后呼呼地喘着气。
D. 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去看电影!2.下列词语中,表达相同内容的是:A. 憨态可掬B. 呆若木鸡C. 笑里藏刀D. 大言不惭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正确的修辞手法的是:A. 她眉飞色舞地跳了起来。
B. 雨点跳跃着落在地面上。
C. 阳光温柔地拥抱着大地。
D. 时间飞快地溜走了。
二、填空题:1.课文中的“杨武之让我领略到太行山的秀丽风光”中,"领略"的意思是__欣赏__。
2.“人们感叹于古老的奇峰异石,惋惜于古迹的第衰,赞叹于壮丽的大好河山。
”中,“第衰”是什么意思?__衰败__。
三、阅读理解:杨武之是一个有着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老人。
他生于太行山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朴素而幸福的生活。
他热爱大自然,每当夏天天热的时候,他在河边晒太阳,钓鱼。
他还喜欢观赏太行山的秀丽风景,他常常站在山坡上,仰望山的美丽。
每当有朋友来访,他总是带领他们到太行山上游玩,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根据以上内容,选出下列句子中的有误的一项:A. 杨武之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B. 杨武之生活在太行山下。
C. 杨武之只在夏天钓鱼。
D. 杨武之喜欢带朋友到太行山上游玩。
四、判断题:1. 标点符号是我们书写语言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表达意思,所以要注意正确使用。
(判断对错)2. 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技巧,通过使用修辞手法,可以给句子增色,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
(判断对错)五、写作题:请根据以下提示,用150字以上的篇幅,写一篇自我介绍。
提示:你的姓名和年龄;你的家庭;你的兴趣爱好;你的梦想。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我叫张小红,今年12岁。
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哥哥。
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城市里。
我喜欢运动,特别是篮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落花生--测试(预习单)含答案

第2课落花生---测试题含答案
一、读拼音写汉字。
shōu huòài mù tǐmiàn pǐn chánɡ
pián yí zhàyóu máo tínɡ fēn fù
二、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散开(sàn sǎn) 空(kòng kōng)地便(biàn pián)宜
到处(chù chǔ)鲜(xiān xiǎn)明空(kòng kōng)闲
随便(biàn pián)相处(chù chǔ)鲜(xiān xiǎn)有三、比一比,再组词。
辟()瓣()慕()榨()
壁()辨()幕()窄()
四、课文内容回顾。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落花生”写了____花生、____花生、____花生、____花生几件事,其中重点写了______花生的情景。
父亲跟“我们”谈论花生的目的是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来启发“我们”如何做人,这是____________的写法。
2.花生的好处有很多,有一样最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______的果实________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的农作物中在我国最早开始种植的是()A.西瓜、棉花B.水稻、粟C.山芋、玉米D.青菜、烟草2.美国某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3.“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据此推测()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
”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5.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A.种植水稻B.制作彩陶C.象牙雕刻D.使用天然漆6.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
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粟B.黍C.玉米D.稻7.在历史剧“河姆渡人的生活”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稻B.饲养水牛、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骨耜8.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9.郭沫若曾咏叹某遗址为“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其咏叹的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1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B.骨耜C.骨针、骨锥、纺轮D.渔叉、鱼钩、渔网1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14.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第2课同步测试1.罗马共和国晚期,罗马大法官在司法的实践中针对新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发布各顶告示补充、矫正旧司法的程序、方法,致力于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以及广大被征服地区居民的关系,罗马大法官的做法A.实现了新旧司法平稳过渡B.为万民法的出现奠定基础C.缩小了公民法的适用范围D.调整了罗马人之间的关系2.公元前3世纪,罗马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法学家对青年人进行法律指导的情况;公元3世纪,罗马开始出现专业的法律大学。
这反映出古代罗马A大学教育日益普及B.贵族推动法律研究C高度重视普法工作D.法治建设不断发展3.公元前4世纪后期,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
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梭伦主持了这三次法律改革B.民众斗争推动罗马法的发展C.罗马帝国立法尊重民众意愿D.罗马元老院掌握最高司法权4.随着罗马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
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A.有利于维护共和政体B.使公民具有了责任意识C.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D.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5.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一笔财产。
古罗马在法律上确立了嫁资返还制,规定夫妻离婚时,不管有无婚前协议,男方都必须将嫁资返还给女方,且返还的财产须与嫁资等值。
嫁资返还制的施行A.维系了婚姻与家庭的稳定B.保证了妇女对婚姻的主导权C.促成古罗马私法体系形成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6.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诉讼过程中,继承了古代罗马不告不理的原则(最早出现在奴隶制时代的罗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海道を離れて
2.散々(
)、何も買わずに帰ってきました。
①迷った最後 ③迷ったすえ、 ①にあったて ③にとって ①次第に
3.地震災害( )、我が国は多くの経験と知識を持っている。
4.家族と散歩に行った( )、買い物もした。
④つつ
5.先生は、研究を行い( )、いろいろ本を書きました。
①さえ
②つつも
第2課テスト
一、○に仮名を入れなさい。(5×4点=20点) 1.他人とつながり合う○○○、自分が豊かになっていきま す。 2.画面に出てくる言葉○○○○○○○○、入力のしかた もわかりませんでした。 3.例年○○○、国慶節三週間後の金曜日の開催でよろ しいでしょうか。 4.迷惑メールを自動的に処理してくれるメールソフトもあ りますが、○○○○間に合わない。 5.今は事務作業上、暗算や暗記に関する能力○○○無 用の長物になりました。
9.彼の願いは( )は実現しなかった。 ①ついに ②ついでに ③やっと
④目に映る
④ようやく
10.ミルクが売り切れてしまうのでジュースを飲ん( )。 ①て終わる ②で終わる ③て済ませつ ④で済ませる
三、次の中国語を日本語に訳しなさい。(6×5点=30点) 1.去游乐场玩,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 2.这机器方便,只是熟练掌握比较难。 3.他像是要说什么,结果却什么也没有说。 4.人就是在无数次的小失败中成长起来的。 5.他考上了大学,高兴地快要跳起来了。 6.他苦恼了很久,看样子最后还是决心离婚。
二、次の文の( )の中には何を入れますか。①②③ ④の中から最も適切なものを一つ選びなさい。(10×5点=50点)
いきました。
①寂しいような ③寂しいように ②寂しげな ④寂しげに ②迷ったあげく ④迷ったきり ②にかんして ④によって ②とともに ③ついでに
③さえも
④つつ
6.この曲を演奏すると会場から( )拍手で盛り上がる。 ①割れんばかりの ②割れんばかりに ③割れんばかりな ④割れんばかりで 7.人は知識が深まるほど、自分の無知に( ①気が合う ②気がする ③気がつく )ものである。 ④気がある
8.運動道具を( )ところに置きましょう。 ①目にする ②目にいる ③目に付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