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面试:试讲示范稿14篇

一.1.题目:《gkh》2.内容:3.基本要求:(1)指导学生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掌握三拼音节的拼音方法;(3)认识“画、打”2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4)板书整洁、美观。
一、《gkh》(一)情境导入教师引入拼音王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的好朋友,我们先来给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已学习的单韵母卡片)今天,拼音王国里又迎来了几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出示课件)顺势板书课题“g、k、h”。
(二)新课讲授1.教学声母g(1)教师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话,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生:图上画着几只鸽子,衔着一只花环。
)通过学生反馈总结白鸽的“鸽”就是g的发音。
教师出示卡片g,示范发音,学生模仿跟读,教师指导g是舌根音。
教师提问:“谁能编一句小儿歌帮助我们记住g的音?”学生自由发言后,总结出示儿歌:鸽子鸽子,g g g。
巩固g的发音,同时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的形式练习g的发音。
(2)教师再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g的形。
教师提问:“看看图,再看看g,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反馈总结g像是鸽子衔着的花环。
出示顺口溜:像个花环,g g g。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提问:“看老师手里的这个9,谁能给它施个小魔法帮它变个身?”出示教具“9”的铁丝,让学生观察教具,学生将下边弯一弯就是“g”。
出示顺口溜:像个9字,g g g。
加强学生对于g的形的认识。
2.教学声母k(1)教师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话,提问:“同学们看图上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只蝌蚪?它们一齐向什么地方游去?”(八只小蝌蚪在水里一起向草丛中游去。
)教师出示卡片,示范发音,引导学生把手掌打开,手心对着嘴感觉气流的强弱,k送气。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
出示儿歌:蝌蚪蝌蚪,k k k。
原创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50篇

第一篇:《名师教你读懂古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简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叙述南朝时期齐悼惠王登山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离散的山东兄弟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富含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美学。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学生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准备1.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件或教材。
2.学生的课本。
3.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一下古代的山东兄弟故事,引起学生对山东兄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朗读诗歌(5分钟)根据学生的水平,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诵读,让学生倾听诗歌的音韵美。
理解诗歌(10分钟)1.老师解读诗歌的基本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和句子。
2.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回答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确保学生理解并思考诗歌的内涵。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某些句子或词汇展开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感受与表达(10分钟)1.学生自由地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或引用诗句来表达。
2.鼓励学生多交流,相互倾听,互相启发。
总结(5分钟)请学生回顾整个诗歌学习的过程,总结诗歌的基本内容,以及学到的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小结通过这堂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帮助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 稿5篇

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1.题目:《卖火柴的小女孩》2.内容: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通用模板6(4篇组合)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通用模板6(4篇组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和掌握某一篇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掌握一些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提取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及相关教学资料;-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简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可以分角色朗读,增加趣味性。
3. 词汇研究(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逐个讲解其意思和用法。
可以结合图片、示意图等辅助教学。
4.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
可以进行个别回答,也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知识点,并进行概括性讲解。
6. 课堂练(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完成。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等形式。
7. 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愿上台朗读课文、解答问题等形式进行展示,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某一篇小学语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读课文并写一篇读后感、整理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等。
七、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语文知识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语文教学理论1.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3.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二章:语音与汉字教学1.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2. 汉字结构与笔画顺序3. 常用词语辨析与积累第三章:词汇与语法教学1. 词汇教学方法与技巧2. 语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3. 句型转换与句子仿写第四章:阅读理解教学1. 阅读理解的基本策略2.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3. 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第五章:写作教学1. 写作教学的目标与要求2. 写作教学的方法与步骤3. 不同文体的写作要点与示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传授语文教学理论和相关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演练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与练习: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情况,以及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纪律、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五、教学时间1. 每章教学时间为2课时,共10课时。
2. 每课时40分钟,包括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等环节。
六、口语交际教学1. 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与教学目标2. 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与方法3. 口语交际的场景设计与实践演练七、语文综合性学习1.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与意义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3.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八、课堂管理与教学评价1. 课堂管理的原则与方法2. 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方式3. 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九、语文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1.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信息化教学工具与方法的选择3. 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十、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1.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与结构2. 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设计3.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6【5篇】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6【5篇】篇一: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会认7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奇妙,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独创的爱好与愿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打算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一、激趣导入新课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爱好,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兰兰过桥二、初读课文,引导思索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
原委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犯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3、检查认读生字的状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状况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三、师:好。
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仔细地读一读。
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状况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事实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亮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四周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殊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
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兰桥座特牢固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沟通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老师加以确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依据多数学生的看法老师进行书写指导3、学生练写,老师巡察指导。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老师资格证学校语文面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熬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缘由,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只有经受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情感,培育同学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2.教学难点:领悟所要阐释的道理,从种树的阅历、道理和方法中明白育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争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展现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屏幕中展现的图片是一棵树。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棵树,并英勇地站起来向大家描绘这棵树的形状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形状特点:美丽、高大、笔直)结合同学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板书: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形状特点总结的非常好,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日就来了解发生在这棵树上的一些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同学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种植桃花心木特殊的种树阅历与方法)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化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发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尽量用书上的话)(我感到惊奇;我以为种树人太懒;种树人太忙了吧)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缘由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争论,代表发言)(假如每天定时浇肯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靠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化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模板(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模板(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篇1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8个生字。
掌握2个多音字“和、应”。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学习,积累好词佳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家乡的好词佳句。
2、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乡村孩子生活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美好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农村,大家对麦子都非常熟悉,都知道麦子是什么?麦子有什么用处?(学生回答,老师引导)那有谁知道麦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喂牛、喂马)说得很不错,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麦秆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板书:麦哨)揭示课题:“麦哨”就是用麦秆来做的哨子。
二、学习新课。
1、学生默读课文,可以用借助拼音拼读,同桌交流,问老师等方法来完成。
2、老师范读,帮助学生清除生字词。
和:hé(和平,和谐),hè(和着,一唱一和);应:(应该,应当),(反应,应用)。
3、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三、品味优美段落。
1、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段)。
2、学生自由度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讨论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孩子们在田野、湖畔边割草、边玩耍、边吹麦哨的情景,写出了乡村孩子的天真、纯朴、可爱、欢快,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美丽景色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
1、写出本课生字词。
2、写出你喜欢本课中的好词好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恐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教学重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
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
第二段介绍了恐龙以及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6、师总结: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
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
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
文章直截了当地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2 / 15
精品文档
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
2、讲解生字要领。
3、学生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