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态软件的变电站仿真软件的设计
基于3Ds_Max三维建模软件的变电站电气设备虚拟仿真系统设计

第30卷 第11期2023年11月仪器仪表用户INSTRUMENTATIONVol.302023 No.11基于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的变电站电气设备虚拟仿真系统设计许路广,李锐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嘉兴供电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3Ds Max 软件开发的变电站电气设备虚拟仿真系统,为变电站电气设备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研究使用3Ds Max 建模技术,搭建了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虚拟仿真系统,通过对现实和虚拟程序的交互式模拟,实现了电气设备的虚拟场景运行。
这使得从业人员能够直观展示变电设备的内部结构及参数,可快速有效地提升一线业务人员的运维及检修水平,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安全生产运行。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3Ds Max ;电气设备;仿真系统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志码:ADesign of A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 for Substation ElectricalEquipment Based on 3Ds Max 3D Modeling SoftwareXu Luguang ,Li Ruifeng(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Jiax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Zhejiang, Jiaxing,314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he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 for substa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developed based on 3Ds Max software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s for substa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This study used 3Ds Max modeling technology to build a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substations. Through interactive simulation of real and virtual programs, virtual scene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was achieved. This enables practitioners to visually displa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f substation equipment, which ca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repair level of frontline business personnel, thereby ensuring the saf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equipment.Key words: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3Ds Max ;electrical equipment ;simulation system收稿日期:2023-08-15作者简介:许路广(1985-),男,浙江嘉兴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DCS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它通过连接和集成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工业过程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是一种用于设计和验证DCS系统控制策略的工具。
本文将重点介绍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一、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目标1.提供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系统配置和仿真实验的操作;2.具备强大的模型和仿真引擎,能够对复杂的DCS系统进行准确的仿真;3.支持多种控制算法和策略的设计与验证;4.具备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方便用户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5.支持多用户和多项目的管理,方便团队合作和项目追溯。
二、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实现方法实现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将DCS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和控制模块抽象为对象,并建立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2.使用图形编程技术,设计可视化界面,提供丰富的组态元素库,支持用户灵活地配置和布置控制系统;3.建立仿真引擎,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DCS系统进行准确的仿真计算;4.提供开放的接口和数据格式,支持与其他软件的集成和数据交换;5.实现网络通信功能,支持多用户之间的远程协作和共享。
三、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关键技术在设计和实现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时,需要运用以下关键技术:1.图形编程技术:包括界面设计、图形绘制、交互操作等;2.数据模型技术:包括数据结构设计、对象关系映射等;3.控制算法技术: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优化算法等;4.仿真计算技术:包括数学模型建立、仿真引擎实现等;5.网络通信技术: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远程访问、数据传输等。
四、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应用场景1.工业过程优化:通过仿真和优化控制策略,改进和优化工业过程的性能;2.设备选型和配置:通过仿真和验证不同设备和配置的性能,选择最佳的设备和配置方案;3.故障诊断和维护:通过仿真和故障分析,帮助用户找到故障原因并进行及时维修;4.操作培训和安全培训: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提供操作培训和安全培训的环境。
Citect组态软件在实训变电站中的应用

Citect组态软件在实训变电站中的应用作者:孙巍巍来源:《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3年第06期摘要:为了提高变电站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介绍了关于Citect SCADA组态软件在模拟变电站实训系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Citect的通讯设置、变量标签的定义、组态界面的组成以及Cicode语言的编程,最后介绍了Citect的通讯接口DDE。
本系统通过二次连线将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交直流设备、配电装置按实际接线联系起来,搭建了一个与实物环境一样模拟实训系统。
本系统通过直观、友好的组态画面,能够使学员快速掌握变电站的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其操作技能。
关键词:Citect;模拟变电站;可编程控制器; Cicode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6-0101-040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作为最终的能源产物,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日益严峻的考验,加之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的陆续更新,对于电力变电站来说,应对挑战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培养一支快速高效的从业人员队伍,在实训过程的模拟操作环境中使其精湛掌握变电站的装置设备,旨在尽快提升就业人员在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增强其面对问题时的实际应变能力。
因此,该方面的相关研究即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于上述目的,本系统通过二次连线将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交直流设备、配电装置按实际接线联系起来,搭建一个与实物环境相同的模拟实训系统。
整个系统下位机采用三菱公司的Q系列PLC作为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联动、互锁的控制器,上位机以澳大利亚悉雅特公司的Citect软件设计组态画面以及编写程序,上位机与下位机采用TCP/IP通讯;在上位机软件部分,变电站的组态控制软件与实训教师管理软件选择了通用的DDE接口,完成了实训教师对学员的操作培训以及评分。
其完整的功能可描述为:故障的设定以及排除、闸刀的联动互锁、状态的显示、评分计算等。
基于Skyline的变电站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kyline的变电站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电力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对电力的技术发展的要求越來越高。
其中变电站的设计是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进行规划以及事故处理的必要手段。
本系统采用Skyline软件为开发平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三维场景,实现空间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完善原有的变电站构支架管理,建立起变电站构支架、变电设备三维可视化工程管理,构建起更为先进的变电站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有效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等的重要科学技术手段。
标签:Skyline;三维激光点云;变电站仿真系统随着国家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步伐以及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全面深入实施,传统二维平面化数字信息在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的普遍应用已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1]。
而将基于GIS的三维可视化新技术应用到变电站建设中来,使其在虚拟现实中实现空间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完善了原有的变电站构支架管理,建立起变电站构支架、变电设备三维可视化工程管理以及更为先进直观的变电站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优化设备检修和技术整改等安全生产方案制定与决策,提升电力设备安全技术监督、工程管理和事故应急抢修水平,并有效助推基础变电站综合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变电站构支架是变电站内支撑电器设备的主要构筑物,载荷情况复杂,且连接各个支架的输电线路也对支架更换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构支架倾斜等会影响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构支架的更换。
本系统将以三维障碍空间中路径规划方法为参考,结合GIS、虚拟仿真、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对吊车吊臂更换构支架时的路线进行规划,在不碰撞到周边环境中的设备的条件下,给出吊车位置及吊臂操作的最优路线。
1 软件平台与开发环境1.1 开发平台环境简介(1)Skyline Globe 提供了集应用程序、生产工具和服务于一体的三维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能够创建和发布逼真的交互式三维场景。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1引言集散控制系统(dcs)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而对现场装置的控制分散的基本控制技术。
集散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态软件。
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重复使用率低开发周期长,很难满足工业自动化的要求。
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出现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它能够使用户根据自己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任意组态,使自动化工程人员能够面向问题的设计。
控制组态仿真软件要比传统仿真软件作出改进,使其不仅仅可以供控制人员进行一些控制的组态构建,还可以提供给操作人员进行仿真培训,以及进行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
只要使其控制组态的模式和现场模式保持一致,就可以达到仿真的目的,而不必在实际的dcs控制室进行试验和调试,这样可以减少投资,并减小和避免工艺投放风险。
因此,开发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简单实用的仿真系统控制组态软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系统结构及其实现2.1 控制组态概述控制组态仿真软件作为集成的图形编程语言,是针对dcs系统所开发的全中文界面的控制方案组态工具,它与dcs系统流程图组态软件联合完成对系统的图形组态,是新型dcs系统组态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算法控制组态的核心部分。
本设计参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131-3提供的用于控制的4种编程语言标准:梯形图,结构化高级语言,方框图,指令助记符,采用了简单方便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的方框图形式的编程语言,使编程环境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
本文根据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基于目前控制领域通用的windows2000平台,采用visual c++6.0语言实现了程序设计。
这样,不仅使人机界面更加友好,而且能够更好地利用windows系统的资源,使组态软件的功能更为强大。
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各部分的功能及实现方法叙述如下。
2.2 算法显示模块和控制算法组态该软件向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控制算法组态平台,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业过程,选用合适的控制算法,用图形的方式,即选用算法显示模块,组成各种控制回路,然后将组态信息保存到组态文件中。
基于组态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分析、 逻辑判断和对历史数据及分析结果进行存储, 并且为用户提 供良好的人机接口。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服务器电脑对系统运行情 况进行监视, 对运行参数进行整定, 实现远距离监控功能。工控机 采用研华公司生产的 IPC-610H 工控机。此工控机专门为工业恶 劣环境下工作而设计, 能够很好地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 2.4 电源模块 电源采用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的 WBWY-S1 微型稳压直流电 用于整个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直流电源 源, 提供+24 V 的直流电, 供电, 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断路器动作次数、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 的累计数、 输电线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 变压器的有功功率 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控制操作及 和无功功率、 修改整定值的记录。
4 结语
本设计采用组态王软件制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监控 系统, 并对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进行了选型, 设计出了一种智能 化程度高 、 技术先进 、 可靠性高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 该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视与控制,并且在无人值班时具有一定 的自动运行能力,对提高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输送电能质量具 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妮. 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J] .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4 ) : 103. [2] 张建, 薛兴强, 张羽歆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J] . 煤炭技 术, 2010, 29 (9 ) : 42-43. 203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1005-6033 (2011 ) 10-0204-04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 11 年
第 21 卷
第 10 期
收稿日期: 2011-02-23
组态软件在变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组态软件在变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成为了当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组态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运行效率,还能提供全面的监测和管理功能,以下将详细介绍组态软件在变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一、组态软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组态软件是一种用于设计、开发和管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工具软件。
它通过图形化编程界面,将现场设备和过程信息以图形化方式展示出来,实现对设备状态和过程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组态软件通过连接PLC和人机界面(HMI),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功能,方便操作人员对变电站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组态软件具有以下作用:1. 实时监测:组态软件可以实时采集和显示变电站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变化以及报警信息,使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远程操作:通过与PLC和HMI的联网,组态软件可以实现对远程设备的操控,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3. 数据管理:组态软件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提供历史数据查询与分析功能,为现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4. 人机接口:组态软件提供友好的人机接口,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鼠标等设备进行交互操作,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错误率。
二、组态软件在变电站中的具体应用1. 设备监控与控制组态软件可以实时监测变电站中的各设备运行状态,如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等,通过图形化界面将设备的状态以图形或数据表格形式展示出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鼠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设备的开关与调节。
同时,组态软件还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报警处理,及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维修,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配电网监测与管理组态软件可以实时采集和显示配电网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掌握配电网的运行情况。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电网的负荷情况,及时调整供电策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RTDS的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的开题报告

基于RTDS的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变电站仿真技术已成为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工程师更好地了解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工作原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方式、各种设备和保护装置的性能,从而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效率。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的设计和开发,选择RTDS仿真软件作为仿真平台的核心,可以方便地进行数字化变电站理论和实验性能的研究和测试。
因此,对于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数字化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RTDS仿真软件的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作为研究工具,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数字化变电站仿真系统模型,包括数字化变电站主体部件、数字化通信系统和保护装置等。
2.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仿真性能测试。
例如,数字化通信系统的实时性能测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效果测试、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测试等。
3. 基于仿真实验平台,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
在理论分析方面,主要通过综述文献了解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和应用现状,并结合数字化变电站实际应用,探索数字化变电站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仿真实验方面,主要利用RTDS仿真软件建立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在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上进行数字化变电站性能测试和优化设计的实验研究。
三、预期成果1. 建立数字化变电站仿真系统模型,包括数字化变电站主体部件、数字化通信系统和保护装置等。
2.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仿真性能测试。
3. 基于仿真实验平台,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4. 完成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平台的开发,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理论和实验性能的研究和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结构日益复杂,具有高电压等级和先进自动化设备的变电站不断投入运行,对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统计,在电力系统的各种事故中,由于运行人员的误操作、误判断而造成贻误的事故约占40 %。
可见,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素质则是其中一个关键而基本的重要环节。
变电站作为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发挥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因此,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则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电力系统运行人员的岗位操作技能是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电力系统的操作不允许随意进行,电力系统的事故又很少发生,不能将运行的系统当做试验品,不能在真实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试验,更不允许人为设置一些事故让学员观察并进行处理。
这些都使运行人员难以在电力系统的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中得到充分的训练。
传统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书本讲授,在图纸或模拟板上练习操作和进行模拟演习,以培养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处理事故的能力,虽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因缺乏真实感,培训效果不佳。
一旦事故来临,因运行人员见得不多,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常常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人员培训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建立一个与实际变电站运行状况相同或相似的仿真环境来进行培训十分必要。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高电压、大容量变电站相继投入运行,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都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近年来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与运行单位相结合,已开发出了相应的变电站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
最初研制的变电站仿真系统沿用电厂仿真的模式,带硬件盘台,计算机也采用工作站,投资很大。
后来逐渐采用PC机代替工作站,还出现了纯软件的仿真模式,并针对变电站培训的内容和特点,增加了智能培训和知识学习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
本文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就是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变电站仿真技术相结合,在组态王的基础上逼真地模拟变电站的实时参数、状态变化、发生故障时的各种现象等,使受训者如身临其境,对于正常操作和在实际设备上发生的故障,均可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上灵活地反复练习,达到提高运行人员技能水平的目的。
第一章项目介绍及设计总体规划第一节变电站仿真技术现状变电站培训仿真模式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对于以运行人员为培训对象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而言,目前国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
(1)带硬件盘台与软件仿真相结合的变电培训仿真模式。
这种模式除用常规的计算机作为仿真系统核心外,一般均设置一个与实际变电站相似的主控制室,并按1∶1模拟各电压等级的保护屏、控制屏、中央信号屏等。
屏上的表计、控制开关、红绿灯、按钮、光字牌等无论是外观还是排列位置均与实际变电站相符。
对保护压板、按钮、指示灯、信号掉牌等与变电站运行人员有紧密联系的设备按比例进行缩小仿真。
开关、按钮、压板等操作状态以及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表计指示、声光信号、掉牌信号均由工控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控,并在控制屏上实时反映出来。
操作正确将得到正确的结果,而操作错误则会出现事故状态,因此能非常真实逼真地反映出学员的运行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给培训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该仿真模式最大的优点。
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系统硬件成本高,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较差。
(2)纯软件的变电站培训仿真模式。
这种模式完全是针对目前许多变电站按照综合自动化模式进行设计,因此上述模式传统控制室中的保护屏、控制屏、中央信号屏等物理设备均被计算机监控平台所代替,所有监控功能都通过MMI实现与培训人员的互动。
省去了大量硬件设备,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并且有利于系统更新升级。
如今越来越多的变电站按综合自动化模式进行设计。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最大的区别在于二次部分,在硬件和运行维护环境上也存在很大区别。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开发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仿真培训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节设计的基本思路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是在分析在运变电站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变电站数字仿真模型,通过组态软件仿真出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并且模拟其中的一些实时参数、历史实时曲线、报表以及诸如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等的一些参数,使所设计的变电站仿真系统符合实际需要。
此次设计是以工控组态软件组态王(版本6.53)为开发平台,以某XXXKV变电站为原始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数据仿真与运行操作全部由一台计算机完成,设计出一种采用单机运行模式、使用方便的变电站仿真系统。
第三节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功能由实时数据显示及操作控制、曲线系统、报表系统、报警系统以及故障模拟等五大功能模块组成,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总体结构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1)先熟悉此次设计的主要操作平台——工控组态软件组态王(版本6.53),根据老师所给的袁庄变的图画在组态王中建立工程,建立变电站接线图的仿真画面。
(2)为以后能熟练地建立一些参数的曲线,建立一个新的工程,建立温控曲线。
(3)按温控曲线的定义方法,模拟每条出线的电流和功率因数的曲线。
(4)模拟110KV电压。
(5)根据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及档位计算出35KV和10KV母线电压,再计算出各回路功率。
(6)画出各线路分图和主变分图,在分图中添加表计用以监控系统实时运行的电流,电压,功率等。
(7)建立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用于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的调用。
(8)建立报表画面。
第二章开发过程及功能实现第一节开发平台组态王简介组态王开发监控系统软件,是新型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用,它以标准的工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构它具有适应性强、开放性好、易于扩展、经济、开发周期短等优点。
通常可以把这样的系统划分为控制层、监控层、管理层三个层次结构。
其中监控层对下连接控制层,对上连接管理层,它不但实现对现场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完成上传下达、组态开发的重要作用。
尤其考虑三方面问题:画面、数据、动画。
通过对监控系统要求及实现功能的分析,采用组态王对监控系统进行设计。
组态软件也为试验者提供了可视化监控画面,有利于试验者实时现场监控。
而且,它能充分利用Windows的图形编辑功能,方便地构成监控画面,并以动画方式显示控制设备的状态,具有报警窗口、实时趋势曲线等,可便利的生成各种报表。
它还具有丰富的设备驱动程序和灵活的组态方式、数据链接功能。
a 使用组态王实现控制系统实验仿真的基本方法:(1)图形界面的设计 (2)构造数据库 (3)建立动画连接 (4)运行和调试b使用组态王软件开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全部用软件来实现,只需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就可完成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实验,从而大大减少购置仪器的经费。
(2)该系统是中文界面,具有人机界面友好、结果可视化的优点。
对用户而言,操作简单易学且编程简单,参数输入与修改灵活,具有多次或重复仿真运行的控制能力,可以实时地显示参数变化前后系统的特性曲线,能很直观地显示控制系统的实时趋势曲线,这些很强的交互能力使其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验中可以发挥理想的效果。
c在采用组态王开发系统编制应用程序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图形,是用抽象的图形画面来模拟实际的工业现场和相应的工控设备。
(2)数据,就是创建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并用此数据库中的变量描述工控对象的各种属性,比如水位、流量等。
(3)连接,就是画面上的图素以怎样的动画来模拟现场设备的运行,以及怎样让操作成的集成系统取代传统的封闭式系统。
第二节各功能模块及实现2.2.1变电站总接线图的建立新画面的建立: 在工程浏览器中左侧的树形结构中选择“画面”,在右侧视图中双击“新建”工程浏览器将弹出“新画面”对话框。
在新画面对话框中设置如下图:画面名称:“变电站仿真”对应文件:pic00001.pic( 自动生成,也可以自己定义)注释:(可不填)画面风格:“覆盖式”、大小可变画面边框:“粗边框”画面位置:左边:0 右边:0显示宽度:1376 显示高度:720画面宽度:1367 画面高度 1000在对话框中单击“确定”产生一幅名为“变电站仿真”的画面。
在组态王中利用绘图工具绘出与以下的变电站画面一样的画面,其中的一些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一些线条及边框都应明确的绘出以便于以后对其定义操作等的方便。
不同等级的线路所用线条的颜色不一样,最终应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整洁,尽量能在一个不需要上下移动的画面中显现出来,利于以后的操作。
选择菜单“文件/全部存”将所完成的画面进行保存。
画面的最终效果如下图所示2.2.2 实时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是整个系统最核心的部分。
在基于组态王运行时,变电站的现场状况要以动画的形式反映在屏幕上,操作者在计算机前发布的指令也要迅速送达生产现场,系统各个模块均以实时数据库为公用区交换数据,以实现各个部分的协调动作,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实时数据库为中介环节,所以说数据库是联系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桥梁。
为在建立各个数据时,需在组态王工程浏览器中选择数据库下的“结构变量了达到既脱离外部数据源又能实现数据状态等的真实效果,确定通过两个途径实现:(1) 各负荷侧电流、功率因数与高压侧电压采用组态王内置的温控曲线实现,通过对在运变电站典型日的电流、电压曲线的处理,以升温-保温设定方式生成CSV文件,在“应用程序命令语言”中通过相应指令进行调用,从而保持了与现场运行参数的一致性。
《1》以II高袁线出线中模拟电流及功率因数的曲线建立为例: a、建立csv文件b、在画面上放置温控曲线c、用鼠标双击温控曲线控件,则弹出温控曲线属性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设置曲线的属性。
温控曲线的设定方式为升温-保温设定方式。
d、右键选画面属性----------命令语言,输入,显示时输入以下:工程路径=InfoAppDir()+"I高袁流.csv";pvLoadData( "I高袁流",工程路径,"I高袁流");存在时输入以下:\\本站点\时间=\\本站点\时间+2;pvGetValue( "I高袁流",\\本站点\时间,\\本站点\电流, "I高袁流" );pvAddNewRealPt( "I高袁流",2, \\本站点\电流,"RV_TIME");Csv的建立及其说明其中 8表示曲线点数,60表示曲线第一点的位置,0.5,90,0 表示第一段升温速率为0.5,设定电流值为90,保持时间为0。
0.17,100,60 表示第二段升温速率为0.17,设定电流值为100,保持时间为60,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