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_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2.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关注食品安全。

1.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2.关注食品安全。

1.什么是合理营养。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第32页“想一想,议一议”的图文资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方便面能经常代替正餐吗?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方便面不能代替正餐,因为方便面中的营养不够全面、均衡,不符合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过渡】怎样才算是合理营养呢?新知探究一、合理营养【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33页图4-23。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图片所示的做法是否正确?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依次展示教材第32~33页图4-23中的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些图片中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不吃早饭会导致血糖供应不足,进而出现头晕、心慌等现象;偏食会造成身体某种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盐分摄入过多会使血压升高,影响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人体内钙的流失,引起骨质疏松症等,因此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高热量会引起身体肥胖,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

【学生活动】一边观察图片,一边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合理营养?【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并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做到合理营养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交流。

(完整版)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完整版)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对象:七年级学生2、学科:生物3、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本课内容2)课前搜集家中最近的三餐食谱二、教学课题: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中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

本节教学可以说是本章的一个小结,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节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具有了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了调查的基本方法,并且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更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喜欢甜食,盲目减肥,以零食代替正餐,以饮料代替白开水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此外,他们也正处于一个比较叛逆的阶段,与父母的沟通比较少,这节课不仅能给学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敲响警钟,又能锻炼他们收集整理资料等能力,因而本节课的设计原则上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

营养问题是不容任何人回避的,关系到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人体的消化方面的知识。

本节知识与学生自身健康密切相关,学生有感性认识。

但现代中学生大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实践能力都较差。

通过为亲人设计食谱,鼓励他们亲自到市场购买原材料,在家长的协助下亲自烹饪,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并通过此活动学会关爱身边亲人。

同时通过关注食品安全的真实事件,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从而在生活中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家人健康。

五、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教材、学情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怎样做到合理营养。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合理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常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3.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4.了解食品安全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合理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常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3.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4.食品安全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和食品样品。

3.课堂练习和讲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合理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合理营养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合理营养?为什么合理营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重要?–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重点讲解(15分钟)–合理营养的概念与意义。

–营养素的分类和功能。

–合理膳食的原则和方法。

3.检测与讨论(10分钟)–发放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解答。

–讨论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二课时常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合理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提问学生回答复习相关内容。

2.讲解(20分钟)–逐个讲解常见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通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15分钟)–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第三课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你认为食物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讲解(15分钟)–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3.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营养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第四课时食品安全的意义和方法1.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通过提问学生回答复习相关内容。

2.讲解(20分钟)–食品安全的定义和意义。

–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和食品中毒的原因。

–食品安全的保障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设计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设计

②第二种场景,这位同学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食,由于长时间的挑食,
有时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

经常偏食,易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使身体不适或出现严重的疾病。

③多数老年人喜好吃盐味重的食物。

认为饭菜多加盐,吃起来才有味道。

那么,长期吃盐味重的食物合适吗?
长期吃高盐食物的人,容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④长期只食用肉类和碳酸饮料的人,特别是青少年。

容易缺钙或患缺维生
素的疾病,也容易患肥胖病。

合理营养的原则是什么?(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


提倡大家每天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而且每天早、中、晚能量的摄入分别占30%、40%、30%左右。

平衡膳食宝塔
(1)带领学生观察课本第33页“平衡膳食宝塔图”
(2)教师讲解:
位于塔基的是含淀粉多的谷类食物,需要量最大;第二层是蔬菜、水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较多,需要量较大;第三层是肉类和蛋类,含脂肪和蛋白质多一些;第四层是奶类和豆类,含蛋白质多;位于塔顶的是油脂类,。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优秀4篇】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优秀4篇】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优秀4篇】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中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

本节教学可以说是本章的一个小结,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内容都能用于解决本节所涉及的问题,本节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怎样做到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掌握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能为长辈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亲自下厨烹饪。

2、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亲自为长辈烹饪可口的饭菜,关心长辈的饮食和健康。

2、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1、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从目标可以看出,学生要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那么前提就应从例子上也能判断出怎样的饮食是不合理,怎样的饮食是合理。

这种合理最后归纳为能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包括了对食物的成分和吃的量的一个认识,是日常生活常识、信息与现有科学知识相结合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教材开展了一个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是把情感与知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教育,体现了知识的应用和造就了亲子活动的沟通平台。

所以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和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掌握平衡膳食宝塔的基本原则,学会科学搭配食物。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衡膳食宝塔,学会科学搭配食物。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组健康和不健康的饮食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理营养?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什么?2.新课讲解(1)介绍平衡膳食宝塔,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讲解如何科学搭配食物,让学生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

(3)讲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3.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如何制定一周的营养食谱?(2)每组分享自己的食谱,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食品安全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制定一份个人营养食谱。

2.调查家庭饮食习惯,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食品安全方面,部分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补充:1.重点:(1)教师展示平衡膳食宝塔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宝塔的每一层都代表了什么类型的食物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最底层是谷薯类,它们为我们提供能量;第二层是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第三层是鱼、肉、蛋,主要提供蛋白质;第四层是奶类和豆类,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顶层是油盐,适量摄入。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教案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教案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合理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作用。

3.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选择和处理食物。

4.培养学生的合理饮食和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合理营养:-合理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作用。

-饮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介绍和解读。

2.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食品中的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食品安全知识和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食品安全的检测和处理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合理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开展“你知我猜”游戏,让学生猜出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教育。

2.讲授合理营养的概念与重要性(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合理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合理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3.讲授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作用(2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作用。

4.讲解饮食宝塔和膳食指南(15分钟)-介绍饮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背景和作用。

-解读饮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合理饮食。

5.讲授食品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15分钟)-通过案例和实例,讲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6.讲解食品中的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食品中的常见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污染物的危害和可能的健康问题。

7.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和常见问题(2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讲解。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3.掌握合理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的原则;4.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合理营养的概念与重要性;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3.合理营养的搭配;4.食品安全的概念与原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问答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入课题:“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呈现与理解:介绍合理营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合理营养;3.讲解:详细解释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4.展示与讨论:通过图片和示例食物展示各种营养成分的存在;5.小结:简要回顾合理营养的概念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二课时: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搭配食物;2.讲解:介绍合理营养的搭配原则,如均衡、多样、适量、合理分配等;3.案例分析:给学生准备不同食物的示例,让学生根据搭配原则分析哪种搭配更为合理;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合理营养搭配方法;5.总结: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总结合理营养搭配的重要性和原则。

第三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食品安全相关新闻,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2.讲解:介绍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食品安全带来的危害;3.分析与讨论:分析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让学生讨论如何保障食品安全;4.展示:通过展示食品安全标志和认证制度,让学生了解选购安全食品的方法;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食品安全的原则和措施,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1.导入:回顾前面三节课的内容,强调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2.互动活动:设计食物搭配游戏,让学生通过选择食材搭配合理的菜品,加深对合理营养搭配的理解;3.知识运用:以就餐场景为例,让学生分析餐厅菜单中的营养搭配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建议;4.小结:结合互动活动和知识运用,进行总结复习;5.作业布置:布置综合性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合理营养的餐单,并对选择的食材进行食品安全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课题: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教学内容分析: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是本章内容的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前面的
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中去,提升学生对营养和安全的关注。

教材地位: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知识地位:该内容以第2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为基础。

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合理营养,关注食品安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辨别绿色食品。

过程与方法:1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2.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食品安全。

2.认同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1.由理论到实践,设计营养食谱
四、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本章的第一、二两节的内容,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本节中将先前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教法:关于合理营养可以利用书上的图片来讲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由不合理的饮食推出合理的饮食应当是什么样子的。

食品安全可以进行适当的课外扩展,用课后习题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学法:学生通过图片和讨论总结合理营养的要求,通过书上的案例明白食品安全的要求。

五、教学资源的准备

六、教学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和教师讲授的模式,用1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教师讲解合理营养。

第二阶段,教师讲解食品安全。

第三阶段,绿色食品。

课后习题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二、食品安全
三、绿色食品
A级
AA级
十、教学反馈设计
用课后的习题和课堂练习,对本堂课的效果进行反馈,并及时作出调整。

十一、教学设计反思
评价:本份教学设计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是要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以学生为依据,侧重点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灌输。

在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每节课都要与所在的班级和学生的情况为基础才能设计好。

现在还不能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

不可知因素:由于不知道班级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出现某些知识点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和理解,这种情况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时间的拉伸性,使
得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慌乱,而打乱教学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