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辐射成像实验

合集下载

大学热辐射实验报告

大学热辐射实验报告

大学热辐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热辐射现象,加深对热辐射的理解,并探究热辐射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热辐射是指物体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辐射传播能量的现象。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功率密度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实验中采用热辐射仪测量不同物体的热辐射功率,通过改变物体的温度,进一步验证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实验器材- 热辐射仪- 温度计- 不同温度的物体(如金属块、水、玻璃等)实验步骤1. 首先将热辐射仪放置在实验室中心位置,并待其稳定。

2. 使用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并记录作为背景辐射功率。

3. 依次选取不同温度的物体,如金属块、水、玻璃等,并将其放置在热辐射仪的探测口前。

4. 等待一段时间后,使物体与热辐射仪达到热平衡,读取热辐射仪显示的辐射功率值。

5. 记录当前物体的温度,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至完成所有物体的测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物体的热辐射功率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物体温度()辐射功率(瓦)金属块100 20水50 15玻璃30 10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功率密度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如果我们用P表示辐射功率,T表示温度,则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P ∝T^4为了验证这一关系,我们取对数,得到:logP = 4logT + C其中C为常数。

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对数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线性拟合图象:![拟合图象](根据拟合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我们可以得到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中的常数C。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热辐射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符合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本实验中,由于热辐射仪的灵敏度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为减小误差,我们应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并注意排除外界干扰。

另外,由于实验中选取的物体可能存在吸收和反射的问题,会对热辐射的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为准确测量热辐射功率,我们可以采用低反射材料制成的物体,或者通过补偿测量得到准确结果。

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实验报告

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实验报告

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实验报告引言热辐射是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其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

红外辐射在工业、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扫描成像技术,探究物体的热辐射特性,并实现对热辐射的检测和成像。

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装置1.红外辐射源:发射红外辐射能的热源,如红外线灯泡。

2.红外辐射探测器:接收并转换红外辐射能的探测器,如红外线传感器。

3.红外成像系统:将红外辐射能转换为可视化图像的系统,如红外热像仪。

原理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红外辐射的强度越大。

红外成像系统通过探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并将其转换为可视化图像。

系统使用红外辐射探测器接收环境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然后,电信号经过处理和放大后,传送给显示设备,生成对应的热图像。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实验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包括红外辐射源、红外辐射探测器和红外成像系统。

2.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无明火和易燃物品。

步骤二:测量红外辐射源特性1.打开红外成像系统,使其预热。

2.将红外辐射源放置在适当的距离下,并使用红外辐射探测器测量其辐射能的强度。

3.测量不同距离下红外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步骤三:进行红外扫描成像1.将红外辐射源放置在待测物体附近。

2.打开红外成像系统,调节参数使得图像清晰可见。

3.进行红外扫描成像,移动红外成像系统以获取待测物体的热图像。

4.记录图像上的温度分布情况及其相关信息。

步骤四: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1.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物体的热辐射特性。

2.讨论红外扫描成像技术在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3.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和改进方法。

结果与讨论1.通过测量红外辐射源的特性,我们可以了解红外辐射强度与距离、温度之间的关系。

2.在红外扫描成像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待测物体的热图像,从中可以观察到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3.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物体的热辐射特性存在差异,温度较高的物体在热图像上呈现出明亮的颜色,而温度较低的物体则呈现出暗淡的颜色。

热辐射实验技术使用技巧

热辐射实验技术使用技巧

热辐射实验技术使用技巧热辐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研手段,能够帮助科学家们研究物体在高温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热辐射实验技术的使用技巧,希望能够对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们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首先,热辐射实验中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就是热辐射源。

热辐射源的选择要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

常见的热辐射源包括黑体辐射源和灯丝辐射源。

黑体辐射源具有连续的辐射谱,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提供较稳定的辐射功率。

而灯丝辐射源则适合短时间实验,辐射功率较大。

选择适合的热辐射源是保证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前提。

其次,在热辐射实验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不同实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温控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常见的温控设备包括加热器、恒温槽等。

在选择温控设备时,需要考虑实验需求以及仪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此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温度的稳定,以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

另外,热辐射实验中的探测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的探测技术包括红外成像和热电偶测温等。

红外成像技术能够实时观察和记录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对于表面温度的快速测量非常有用。

而热电偶则是一种常见的测温设备,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

在进行热辐射实验时,选择适合的探测技术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热辐射实验中,对实验样品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实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能够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进行高温实验时,一些材料可能会发生变形或氧化,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处理方法。

另外,要注意样品的准备过程中的细节,例如样品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处理等。

最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也是热辐射实验的重要部分。

在分析数据时,应该注意要有合适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来处理数据。

此外,还需要结合实验条件和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解释。

有时候,实验结果可能会与预期有一定的差异,这时候需要重新分析数据并考虑实验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

红外热成像检查报告今天,我们经过对某栋建筑物进行了一次红外热成像检查,以评估其热量分布和热漏失情况。

以下是我们的检查报告。

1. 背景介绍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保温性能和热辐射对室内舒适度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

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物体释放的热辐射能够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分布,帮助我们发现热散失的问题。

2. 检查目的本次检查旨在确定建筑物的热辐射特性以及表面温度分布,以便评估其保温性能和热漏失情况。

通过发现可能存在的隐蔽热漏失区域,我们可以提供改善建议,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室内舒适度。

3. 检查方法本次检查使用红外热成像相机进行,该相机能够捕捉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并转化为热图显示。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对建筑物的外墙、窗户、屋顶和门等部位进行了全面扫描,以获取尽可能完整的热图数据。

4. 检查结果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的检测,我们得出以下结果:4.1 温度分布图我们生成了建筑物的温度分布图,标示出了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物的南面外墙存在局部温度较高的区域,暗示着可能存在热漏失的问题。

4.2 热桥通过分析热图,我们注意到在建筑物的窗户周围存在大量的热桥。

这些窗户周围的区域温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表明窗户的保温性能较差,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

4.3 屋顶问题热图显示,建筑物的屋顶存在局部温度差异。

在某些区域,温度明显较高,可能是因为太阳能吸收或屋顶绝缘不良导致的热漏失。

5. 建议改进综合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减少热漏失:5.1 外墙绝缘针对南面外墙局部高温区域,建议在该区域加强绝缘材料的安装,以减少热传导和热漏失。

同时,可以考虑增加遮阳设施,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

5.2 窗户更换建议更换窗户,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以减少窗户周围的热桥和热漏失。

另外,可以考虑添加窗帘或遮挡物,进一步提高窗户的保温效果。

5.3 屋顶绝缘针对屋顶存在的局部高温区域,建议检查并修复绝缘材料的问题,确保屋顶能够有效隔离热量。

关于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的实验研究

关于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的实验研究

关于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的实验研究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710048摘要自然界任何物体均具有一定温度,它们都是“热”的,所不同的只是热的程度有差异而已。

在物理学中,热是用绝对温度(以K表示)来描述的。

因此,上述现象又可表述为:自然界不存在绝对温度为零的物体。

本实验采用了智能数显温控源GCIR-B控制热辐射盒温度,多功能物理实验系统GCRFS-B、电动二维扫描平台、红外检测装置控制扫描热辐射盒,扫描热辐射盒的4个不同的表面(粗糙、光滑、黑面、小孔面),基于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综合实验仪软件和红外成像数据处理对扫描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处理。

关键词热辐射红外扫描成像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rmal Radiation and Infrared Scanning Imag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Shaanxi,China 710048Abstract Any object in nature have a certain temperature, is that they are "hot", the difference is jus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heat. In physics, heat is to use absolute temperature (K) to describe. Therefore, the above phenomenon and can be expressed as: there is no absolute zero temperature object nature. This experiment adopts intelligent digital display to control temperature control source GCIR - B heat box temperature, multi-function GCRFS - B physics experiment system, electric two-dimensional scanning platform, scanning thermal infrared detection device control box, scanning thermal radiation box of four different surfaces (rough, smooth, brown, pore surface), based on the thermal radiation and infrared scanning imaging experiment instrument software and data processing of scanning infrared imaging results for imag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Keywords Thermal radiation Infrared scanning Imaging1 引言热辐射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物理实验中的热辐射测量技术与实例分析

物理实验中的热辐射测量技术与实例分析

物理实验中的热辐射测量技术与实例分析引言:在物理实验中,热辐射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研究物体的热辐射特性。

通过热辐射测量,科学家们可以探索物体的发射、反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规律,从而增加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热辐射测量技术,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热辐射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 热辐射测量技术1.1 硅光电池测量法硅光电池是一种常用的热辐射测量设备。

它能够将热辐射转化为电信号,用以测量热辐射的强度。

通过测量硅光电池的输出电流,可以确定热辐射的强度大小。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热辐射计等领域。

1.2 热像仪测量法热像仪是一种通过探测物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热成像的设备。

它能够将物体的红外辐射转化为可见光信号,并以不同颜色或亮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热像仪可应用于建筑热工学、医学红外影像以及安防领域。

2. 实例分析2.1 热辐射测量在太阳能领域中的应用太阳能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了解其热辐射特性对太阳能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利用硅光电池测量法和热像仪测量法,可以测量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辐射的热辐射强度。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改进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并优化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方法。

2.2 热辐射测量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的热辐射特性与其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热像仪测量法,科学家们可以研究不同材料的热辐射特性,从中探索材料的热导率、热容量等热学性质。

这种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材料方案。

2.3 热辐射测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热辐射测量在生物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热像仪测量法,可以监测人体皮肤的温度分布,了解身体的生物热学特性。

这种测量技术被用于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以及身体局部的炎症和感染情况,对于疾病诊断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热辐射测量技术在物理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认识物质的热辐射特性提供了有效手段。

通过硅光电池测量法和热像仪测量法,科学家们可以测量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并应用于太阳能、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使用物理实验技术测量热辐射的步骤

使用物理实验技术测量热辐射的步骤

使用物理实验技术测量热辐射的步骤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物理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其中包括对热辐射的测量。

热辐射是指来自物体的热能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播出去的现象。

通过测量热辐射,科学家们能够了解物体的温度、能量分布以及其他相关的物理特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实验技术测量热辐射的步骤。

步骤一:选择适当的仪器在测量热辐射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仪器。

常用的仪器包括红外线热像仪和热电偶等。

红外线热像仪可以通过记录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来生成热像,可直观地看到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而热电偶则是通过物体与探头的接触传导,将热能转化为电压信号进行测量。

步骤二:准备待测物体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待测物体。

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是一个研究对象,也可以是一种需要测量的样品。

需要注意的是,物体的性质和状态对测量结果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物体时要考虑清楚。

步骤三:设置实验环境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设置合适的实验环境。

这包括控制室温、湿度和气流等因素。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物体的热辐射特性,而气流可能会对测量造成干扰。

通过合适地调节这些因素,可以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步骤四:适当加热物体在进行热辐射测量之前,有时候需要适当加热物体。

这样可以增加物体的热辐射强度,使测量结果更加明显和准确。

加热可以通过外部热源或者调节环境温度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加热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加热,以免影响物体的结构和性质。

步骤五:进行测量当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实际的测量过程。

根据选择的仪器和物体的不同,测量方法和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

然而,总体的原理都是通过仪器接收和转化热辐射,得出对应的温度或能量数值。

在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摆放位置和与物体的接触方式,保证充分接收到辐射。

步骤六: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测量后,还需要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统计等。

可以使用数据处理软件,通过图表和曲线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物理实验中的热辐射现象观测教程

物理实验中的热辐射现象观测教程

物理实验中的热辐射现象观测教程一、引言热辐射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通过实验观测热辐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特性和行为。

本文将分享一个详细的物理实验教程,教你如何观测热辐射现象。

二、实验器材为了进行热辐射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器材:1. 热辐射源:例如灯丝、火炬等。

2. 导热棒:用于传导热量和测试温度。

3. 红外热像仪:用于捕捉并显示热辐射图像。

4. 温度计:用于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5.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器材,确保安全。

三、实验步骤以下是进行热辐射实验的具体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台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确保安全。

b. 打开红外热像仪,并进行预热。

c. 连接导热棒并确保其与红外热像仪正常连接。

d. 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为T1。

2. 观测热辐射现象:a. 将热辐射源(例如灯丝)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开启。

b. 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热辐射源的热像,记录为图像A。

c. 使用温度计测量热辐射源的温度,记录为T2。

3. 热辐射的温度传导:a. 将导热棒与热辐射源接触,确保它们之间能够传导热量。

b. 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导热棒的热像,记录为图像B。

c. 使用温度计测量导热棒的温度,记录为T3。

4. 分析与比较:a. 比较图像A和图像B,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b. 分析温度T1、T2和T3之间的关系,探究热辐射、传导和温度之间的联系。

四、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热辐射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第一:确保实验台稳固,避免器材倾倒造成的伤害。

2. 防护措施:使用手套和护目镜等安全装备,以防触电或热辐射造成危险。

3. 温度测量准确性:使用高精度的温度计,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 实验环境:尽量在安静、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避免外部干扰。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获取的数据和图像,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结果与讨论:1. 热辐射源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我们可以得到热辐射源的温度,并与热像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热辐射的温度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4
1.241
1.247
数据处理:
一、物体温度以及物体表面对物体辐射能力的影响
(1)黑体温度与辐射强度记录表
温度
39.917
43.091
45.166
48.279
50.354
53.528
55.725
辐射强度
0.637
0.641
0.647
0.652
0.654
0.659
0.663
温度
58.899
60.974
2、测量改变测试点与辐射体距离时,物体辐射强度P和距离S以及距离的平方S2的关系,并描绘P-S2曲线。
3、依据维恩位移定律,测绘物体辐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图。
4、测量不同物体的防辐射能力,你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发?(选做)
5、了解红外成像原理,根据热辐射原理测量发热物体的形貌(红外成像)。
实验原理:
热辐射的真正研究是从基尔霍夫(G.R.Kirchhoff)开始的。1859年他从理论上导入了辐射本领、吸收本领和黑体概念,他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证明了一切物体的热辐射本领r(ν,T)与吸收本领α(ν,T)成正比,比值仅与频率ν和温度T有关,其数学表达式为:
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 Rayleigh)从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律出发,推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式:
(3-5)
该公式被称之为瑞利·金斯公式,公式在长波部分与实验数据较相符,但在短波部分却出现了无穷值,而实验结果是趋于零。这部分严重的背离,被称之为“紫外灾难”。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M.Planck),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内插法将适用于短波的维恩公式和适用于长波的瑞利·金斯公式衔接起来,得到了在所有波段都与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的黑体辐射公式:
2、将黑体热辐射测试架上的加热电流输入端口和控温传感器端口分别通过专用连接线和DHRH-1测试仪面板上的相应端口相连;用专用连接线将红外传感器和DHRH-I面板上的专用接口相连;检查连线是否无误,确认无误后,开通电源,对辐射体进行加热,见图3-2所示。
3、记录不同温度时的辐射强度,填入表1中,并绘制温度-辐射强度曲线图。
表2:黑体表面与辐射强度记录表
黑体面
黑面
粗糙面
光面1
光面2(带孔)
辐射强度(V)
二、探究黑体辐射和距离的关系
1、按照实验一的步骤2把线连接好,连线图同图3-2。
2、将黑体热辐射测试架紧固在光学导轨左端某处,红外传感器探头紧贴对准辐射体中心,稍微调整辐射体和红外传感器的位置,直至红外辐射传感器底座上的刻线对准光学导轨标尺上的一整刻度,并以此刻度为两者之间距离零点。
3、将红外传感器移至导轨另一端,并将辐射体的黑面转动到正对红外传感器。
4、将控温表头设置在80℃,待温度控制稳定后,移动红外传感器的位置,每移动一定的距离后,记录测得的辐射强度,并记录在表3中,绘制辐射强度-距离图以及辐射强度-距离的平方图,即P-S和P-S2图。
5、分析绘制的图形,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黑体辐射是否具有类似光强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3-1)
式中F(ν,T)是一个与物质无关的普适函数。在1861年他进一步指出,在一定温度下用不透光的壁包围起来的空腔中的热辐射等同于黑体的热辐射。1879年,斯特藩(J.Stefan)从实验中总结出了黑体辐射的辐射本领R与物体绝对温度T四次方成正比的结论;1884年,玻耳兹曼对上述结论给出了严格的理论证明,其数学表达式为:
(3-6)
式中 , 均为常数,但该公式的理论依据尚不清楚。
这一研究的结果促使普朗克进一步去探索该公式所蕴含的更深刻的物理本质。他发现如果作如下“量子”假设:对一定频率ν的电磁辐射,物体只能以hν为单位吸收或发射它,也就是说,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只能以“量子”的方式进行,每个“量子”的能量为:E=hν,称之为能量子。式中h是一个用实验来确定的比例系数,被称之为普朗克常数,它的数值是6.62559×10-34焦耳秒。公式(3-6)中的 , 可表述为: , ,它们均与普朗克常数相关,分别被称为第一辐射常数和第二辐射常数。
63.11
65.247
68.481
70.618
72.815
辐射强度
0.673
0.676
0பைடு நூலகம்683
0.688
0.701
0.71
0.717
黑体温度与辐射强度关系图:
拟合后得到关系式:T=0.53614+0.00238P。温度与辐射强度满足线性关系。
(2)黑体表面与辐射强度关系:
黑体面
黑面
粗糙面
光面1
光面2(带孔)
实验记录:
一、物体温度以及物体表面对物体辐射能力的影响
(1)黑体温度与辐射强度记录表
(2)黑体表面与辐射强度记录表
黑体面
黑面
粗糙面
光面1
光面2(带孔)
辐射强度(mV)
0.998
0.702
0.683
0.665
二、探究黑体辐射和距离的关系
(3)黑体辐射与距离关系记录表
距离S(mm)
340
320
300
280
(3-2)
即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其中 为玻耳兹曼常数。
1888年,韦伯(H.F.Weber)提出了波长与绝对温度之积是一定的。1893年维恩(wilhelmwien)从理论上进行了证明,其数学表达式为:
(3-3)
式中b=2.8978×10-3( m.K )为一普适常数,随温度的升高,绝对黑体光谱亮度的最大值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即维恩位移定律。
实验仪器:
DHRH-1测试仪、黑体辐射测试架
红外成像测试架、红外热辐射传感器
半自动扫描平台、光学导轨(60cm)
计算机软件以及专用连接线等
实验步骤:
一、物体温度以及物体表面对物体辐射能力的影响。
1、将黑体热辐射测试架,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光学导轨上,调整红外热辐射传感器的高度,使其正对模拟黑体(辐射体)中心,然后再调整黑体辐射测试架和红外热辐射传感器的距离为一较合适的距离并通过光具座上的紧固螺丝锁紧。
表1:黑体温度与辐射强度记录表
温度t(℃)
20
25
30
.......
80
辐射强度P(V)
4、将红外辐射传感器移开,控温表设置在60℃,待温度控制好后,将红外辐射传感器移至靠近辐射体处,转动辐射体(辐射体较热,请带上手套进行旋转,以免烫伤)测量不同辐射表面上的辐射强度(实验时,保证热辐射传感器与待测辐射面距离相同,便于分析和比较),记录表2中。
重 庆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物理学院2015级物理学专业姓名高晓君学号**********6
开课学院、实验室:物理学院、DS1208试验时间:2016年4月18日
课程
名称
近代物理实验1
实验项目
名称
热辐射成像实验
实验项目类型
验证
演示
综合
设计
其他
指导
老师
刘安平
成绩
实验目的:
1、研究物体的辐射面、辐射体温度对物体辐射能力大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辐射强度(V)
0.998
0.702
0.683
0.665
物体的辐射面对热能吸收越大,表面的辐射强度越大,所以可以看到黑面辐射最大,随着辐射面越来越光滑,颜色越来越白,辐射强度也越来越小。
二、探究黑体辐射和距离的关系
辐射强度-距离图以及辐射强度-距离的平方图(即P-S和P-S2图)分别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具有类似光强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260
240
220
辐射强度P(mV)
0.64
0.652
0.663
0.671
0.678
0.685
0.697
距离S(mm)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辐射强度P(mV)
0.702
0.709
0.726
0.786
0.845
0.911
1.024
距离S(mm)
60
40
20
0
辐射强度P(mV)
1.108
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物体的辐射面、辐射体温度对物体辐射能力大小的影响,学会了依据维恩位移定律,测绘物体辐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