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之部阁夜含解析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之部阁夜含解析学案

阁夜本课话题——责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诗人选取最能传达哀愁的典型意象,如五更鼓角、野哭声、夷歌声,这是听觉所闻;霜雪、星河影动,这是视觉所见。

这些见闻均发生在西阁江边的不眠之夜。

融入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众多意象,共同营造了诗中深沉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在马化腾低调温和的外表下,不但跳动着一颗雄霸互联网世界的野心,而且拥有一颗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爱心。

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公益事业作为公司的战略之一。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马化腾均有巨额捐助。

在他的带领下,腾讯公司于2007年成立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倡导企业公民责任。

马化腾不仅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而且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热心公益慈善事业。

他既有一个聪慧的大脑,又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霁.寒宵(j ì) 渔樵.(qi áo) 漫寂寥.(li áo) (2)多音字角⎩⎪⎨⎪⎧(ji ǎo )角度(ju é)角逐 处⎩⎪⎨⎪⎧(ch ǔ)处理(ch ù)好处第2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人事..音书漫寂寥古义:指交游。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2)三峡星河影动摇..。

古义:摇曳不定。

今义:不坚定。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阁夜 学案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阁夜 学案

《阁夜》导学案【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登岳阳楼》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诸葛武侯祠内有一联:“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沥心呕血,有由来哉。

”里面暗含杜甫《蜀相》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答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二、细部探微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结合“岁暮”“催”“天涯”“寒”等词语揣摩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答案:寒冷孤寂的图景。

“天涯”既写积雪漫无涯际,凄神寒骨,又包含客居天涯的冷落孤寂;“催”既写光阴催促每天日升月落,又指光阴催人步入暮年,时光流逝来日无多;“寒”指天寒地冻,对于贫病交加的杜甫来说,心境更为凄寒。

2.颔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放在一起,二者为什么能浑然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悲壮的鼓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争频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不言而喻。

【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本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写作特色1.诗中用事。

诗中用事共有三处:①“五更”句用祢衡事。

②“三峡”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

③“卧龙”句用诸葛亮、公孙述事。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是中国诗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的前两联中的景物描写,所暗含的是诗人对时事的伤怀。

诗人从景物写起,意在创造一个与诗人内心世界一致的情境,让读者凭借集体可感的形象,走入诗人的心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阁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到古文阅读、思维拓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

通过《阁夜》这篇古文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课前预习】1. 阅读《阁夜》这篇古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2. 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并记录下来。

3. 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夜行器的概念和功能。

4. 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感受《阁夜》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意蕴。

【课堂内容】1. 古文阅读及思维拓展李白的《阁夜》从标题就能看出来是一篇夜景咏叹诗,是李白描写他在夜晚游赏中的所见所闻。

文章首句“钟山川上寺,夜半钟声到”点明场景,引出了下文的描写,另外此句的中“寺”和后文“月明千里路”均蕴含了哲学上的意义。

第二句到第四句句则描述了景色,其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微雨漠漠送秋归”这四个字极好地表现出了秋天的气息,让读者看到了一幅阴雨霏霏的夜晚景象。

第五句到第十句句,则从自己的经历中发人深省的思索出发,深入散发景色所触发的情感,哲理性较高。

2. 文化背景在古代,夜行器是一种指示方向用的器具,由陶瓷或者玻璃制成,上面有兽面或者神面等雕刻,夜间照亮。

这种夜行器多数用于照明和指引行进方向,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一。

文章中描写的“青帝子”则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位神仙,以指引方向的绝技远近驰名。

【课后作业】1. 背诵《阁夜》这篇古文,并理解文中表达的意蕴。

2. 汇总整理课上记录的生僻字词,扩展自己的词汇量。

3. 进一步探究夜行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对古代科技的认知。

4. 汇总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夜景,并通过阅读《阁夜》中的文学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感受。

【拓展阅读】1.《夜行船》朱自清2.《月下独酌》李白3.《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学生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阁夜》教案6篇

《阁夜》教案6篇

《阁夜》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阁夜》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阁夜》教案1学习目标: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学案: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

《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格调低沉,诵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2、概括全诗内容: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有什么作用?明确: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明确: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一)课堂练案: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

《阁夜》杜甫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阁夜》杜甫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作者流浪到三峡附近,在冬日夜宿阁楼时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

B. 首句的“催”字写出冬天夜长昼短,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给人紧迫压抑之感。

C. 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D. 本诗大开大合,气象雄盖宇宙,笔势沉郁精悍,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概。

15.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

【参考答案】14. C15. ①杜甫流落三峡,却心系战乱中的百姓,个人的悲痛源于对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②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的情绪。

③相比现实生活中民不聊生,作者的寂寥孤独无足轻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

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

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

C项,“……从侧面烘托”错误。

颔联上句为正面描写。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特点的鉴赏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理解题干中的“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确定答题区间为“后两联”,然后从内容、情感两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特点,注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分点作答。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写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

诗人心系为战乱所苦的百姓,对百姓苦难展现深沉的忧思。

“夷歌数处起渔樵”写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

诗人地处偏远的夔州“野哭”、“ 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阁夜学案及答案

阁夜学案及答案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小结:
背诵课文
高一语文教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课题
阁夜
学习
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背诵课文
小结:
1.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
2.三个用典(①野哭千家闻战伐,②卧龙③跃马)深沉地传达了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杜诗解》称赞此诗“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
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自学导航
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阁夜》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阁夜》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阁夜》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高二语文组朱老师【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时:1课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杜甫,人称杜子美(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解题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觉。

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

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简析】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

杜甫经常情思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三、背景介绍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阁夜》答案

《阁夜》答案

《阁夜》导学案答案【合作探究】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

试作简析。

明确:(1)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

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

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穷交加、漂泊天涯的诗人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

”这一联是千古名句。

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听觉、视觉。

上句借听觉写出了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动摇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写得异常凄凉悲怆。

那么,诗人此时想到的是什么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

诗人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许多不眠之夜。

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

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

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

当诗人听到今夜悲壮的鼓角声时,曾经无数次听到过的百姓的哭喊声和渔樵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响起,鼓角声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重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阁夜》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教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课题
阁夜
学习
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
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自学导航
一、诗歌背景、文题解析
二、注释:
阁: 岁暮: 阴阳: 短景: 霁: 寒宵:
合作探究
新课
第1课时
课题
阁夜
学习
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
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自学导航
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背诵课文
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百姓遭殃,诗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注释:
阁:指四川夔州西阁 岁暮:年终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霁:雨停初放晴或雾散了、雪不下了,都可用「霁」来形容
寒宵:寒冷的夜晚
合作探究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小结:
1.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
2.三个用典(①野哭千家闻战伐,②卧龙③跃马)深沉地传达了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杜诗解》称赞此诗“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座钟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子)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小结:
背诵课文
高一语文教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课型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