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现代农业产业调研
陕西靖边县设施农业让靖边农民种出“甜头”

陕西靖边县设施农业让靖边农民种出“甜头”本报讯(通讯员刘河段林记者高敬毅)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靖边县,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十一五”期间,该县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每年投入农业的资金达10亿元,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年连续创造了马铃薯、玉米、小杂粮12项全国高产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000元,年均递增29.7%。
今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红萝卜出口越南,马铃薯供不应求,畅销长沙、广州、上海、天津等大城市。
靖边县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年无霜期仅为120天左右。
如此条件,靖边县何以连续几年创高产?榆林市委常委、靖边县委书记马宏玉介绍说:靖边农业大丰收主要是科学的解决了旱和冻的问题。
他们采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办法,每年从县级财政拿出2亿元,加上中央、省市的农业投入,整合投资10亿元用于水电路地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冬天人工增雪,储备水分保证春播墒情,夏天人工降雨增雨保湿利于农作物成长。
还选择适宜的马铃薯、玉米等优良品种,用良种良法解决无霜期短的弊端,采取“引进、试验、示范、再推广”的方法,累计引进新技术67项、新品种2640多个,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8个,推广面积达90万亩,75%的农作物实现良种化。
围绕“稳步发展大路菜、积极发展精细菜、突出发展设施菜、做大做强特色菜”的思路,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板块推进、规模发展的模式,突出抓好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营销三个环节和日光温室、拱棚和大田蔬菜三个重点,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万亩。
设施农业让农民种出“甜头”。
走进新桥农场王伙场分场农业示范园区,黄家峁村支书闫志奇一边招呼我们到棚里参观,一边介绍设施农业带来的新变化。
说到高产设施农业带来的好处,他说,“我们刚开始推广设施拱棚和温棚种植模式时,很多村民都很犹豫,我就率先启动了17亩,共投资70余万元,在大棚内种植了各种反季节蔬菜,蔬菜错季上市,季季能卖上个好价钱,收成是传统玉米等农作物的几倍。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__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赴靖边、榆阳、神木等县区进行了视察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__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__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__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1646.3万亩,农业人均5.6亩,常用耕地956万亩。
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土层深厚、土质优良,主要为早作农业区。
__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谷类、豆类、薯类等多种作物生长。
__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2元,粮食总产量132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452公斤。
(二)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
现代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从过程看,是依靠科技,培育名牌,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从结果看,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一是__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
__年人均gdp达到436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二是__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明显。
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靖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拥有丰富的马铃薯资源,是中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
本文将介绍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的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
一、马铃薯生产现状1.产量:靖边县每年的马铃薯产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XX万吨。
2.品种:靖边县主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包括马铃薯4号、靖马一号等,这些品种既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具有高产、耐储、抗逆等优点。
3.耕作方式:目前大部分农户在种植马铃薯时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播种、人工收获方法,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
二、马铃薯生产发展对策1.引进新品种:靖边县应引进更多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马铃薯新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
这些新品种应具有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2.改进耕作方式:应大力推广机械化的种植和收获技术,提高马铃薯生产的效率。
可以引进马铃薯播种机、喷灌设备等现代化农业机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3.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靖边县应加强对马铃薯生产的科学管理,包括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还应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
4.加强品牌和市场建设:靖边县应借助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推广等手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优质形象的马铃薯品牌,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马铃薯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
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1.经济收益:发展马铃薯产业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2.资源利用: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有效利用靖边县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马铃薯适应性强,不仅可以与其他农作物轮作,还可以在一些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提供丰富的膳食营养。
3.产业链延伸: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比如农机化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马铃薯深加工企业等,这些都是与马铃薯产业相互关联的产业,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靖边县农民增收调查

靖边县农民增收调查在快速增长的背后去年年初,我们到靖边县东坪村作了个专题调研,发表了《一个偏僻山村人均收入如何突破了八千元》一文,引起了较大反响。
岁末年首,又从靖边传来佳音,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9元,增速和增长额名列全省前茅。
最近我们以惊喜的心情,再次踏上了这片热土,开始了对快速增长背后秘笈的探访。
现代农业引领靖边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位于榆林市西南部,所辖面积5088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6.7万人。
近年来,靖边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6%,净增1568元。
高产马铃薯。
马铃薯是靖边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2010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50.6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4%,平均亩产量1.2吨,总产量60多万吨,农民人均收入3000多元。
近年来,县财政投入近千万元,先后成功引进脱毒紫花白、高淀粉商品薯、专用薯等7个新优品种,同时加大科技投入,采用种薯脱毒化、施肥平衡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栽植大垄化、管理科学化的生产模式,创造了一个个国内外马铃薯高产的“神话”:570亩布尔班克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4768.5公斤,超过了世界马铃薯先进生产国家的平均单产水平,其中有60亩平均亩产达到5136公斤,创全国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1140亩布尔班克商品薯经农业部测产组专家测定,亩产达5037公斤,创造了目前全国大面积高产最高纪录;东坑镇3万亩夏马铃薯平均单产达3810公斤,创全国万亩夏马铃薯平均单产纪录……今天,皮薄、眼少、口感好的靖边马铃薯已走出陕北,打入全国市场,供不应求。
其中,布尔班克商品薯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地麦当劳、肯德基极为青睐的直销原料。
高效大棚菜。
这几年,县上紧紧抓住生产基地建设,大搞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主,强化日光温室、拱棚、大田蔬菜三大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了“三大基地”同步发展。
靖边县东坑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践探析

靖边县东坑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践探析作者:贺飞禄张铭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9期【摘要】本文探索靖边县东坑镇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实践,总结经验。
即,依托区域优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为主,以玉米、小杂粮、林果三大为辅助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现代特色农业;优化结构;产业富民一、概况与优势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位于县城西22公里处,地处毛乌素大沙漠南缘,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2万亩,其中水浇地18万亩,辖19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11000户、5.2万人,是全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乡镇;东坑镇连创全国玉米、洋芋单高产纪录,这主要得益于该区域紧靠毛乌素沙漠南缘而特有的温和气候和平坦地势,形成了各种作物和果蔬的优生区域,其主要优势是土地广阔而平坦,土质为低粘性粉质土壤,适宜于果蔬生长;其次是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有一条红柳河穿镇而过,能满足大面积果蔬和作物灌溉需求;第三风资源富集、昼夜温差大,大风有利于作物的密植,通风好、产量高,温差大更有利于有机化合物的积累,水果色泽好、品质优,第四光照充足海拔高,全镇海拔在1356—1790米之间,虫害不易滋生,无病害,日照时数长,空气新鲜,施以有机肥,产品无公害。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靖边县2007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五,西部经济百强县第15位,2009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在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把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作为农业的根本出路为突破口来抓,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东坑镇作为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依托区域优势,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和玉米、小杂粮、林果三大辅助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以来,东坑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的方针,兴建起占地3000亩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已发展棚栽业2000亩,2008年平均亩产值均已突破万元,为了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靠调整起家,靠蔬菜当家,靠科技兴家,靠市场发家”的致富思路,并将“立足东坑,依托靖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视为远景发展理念,由此拉开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的序幕。
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011——2013年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情况汇报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尊敬的李县长,各位领导:下午好!首先欢迎李县长,各位领导百忙之中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园区规划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园区总体规划情况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是根据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靖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规划而建,园区规划为“一区两园”,其中“一区”沿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靖边段涉及靖边10乡镇,核心区规划于沿青银高速东坑段,涉及东坑镇12个行政村,8500余户4.2万余人,18万亩水地,主要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新科技全面发展种养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乃至周边县乡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形成沿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两侧现代农业经济带。
“两园”分别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科研物流园和生态休闲采摘创意农业园,总规划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园规划于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规划占地面积1万亩,设置四大功能区,即:蔬菜物流营销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关联产业区,主要发展方向是:通过引进农副产品和关联企业,实现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休闲采摘创意农业园规划于靖边县火车站西1.5公里处,规划占地面积1万亩,实行投资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通过发展生态田园观光、郊区绿色菜园耕种等带有创意农业色彩的新型农业产业集群,带动全县及周边农业产业结构快速调整。
目前两园一期各5000亩的工程已全面启动。
二、园区2011—2013年重点项目规划情况根据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靖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2011—2013年园区将重点开工实施以下项目。
(一)“一区”三年建设目标1、在种植业方面(1)三年内在沿青银高速两侧种植拱棚蔬菜3万亩。
(2)三年内在沿青银高速两侧种植日光温棚2万亩。
浅析靖边旱地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靖边旱地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靖边是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靖边旱地玉米生产一直以来都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
近年来,靖边旱地玉米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靖边旱地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靖边县地理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山地平原两种不同的地形地貌上,兼具北方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
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为靖边旱地玉米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一方面,靖边县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土壤肥沃、水土保持能力较强,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需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近年来,靖边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旱地玉米生产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改进耕作方式、培育新品种等手段,提高了靖边旱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做好玉米的加工和销售工作,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靖边旱地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
靖边旱地玉米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靖边旱地玉米的单产水平相对较低,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不高。
靖边旱地玉米生产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波动大等问题,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靖边县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水平。
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培育壮大玉米加工和销售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值空间。
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靖边旱地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靖边县是陕西省延安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马铃薯是靖边县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靖边县的马铃薯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现状靖边县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适宜种植马铃薯。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靖边县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渐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靖边县目前的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50万亩,产量约为30万吨,马铃薯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在马铃薯产业链上,靖边县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比较完善,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种植方面,当地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种植马铃薯的品种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生产方面,各种生产设施和设备逐渐完善,产品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
加工方面,靖边县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比较活跃,产品种类繁多,市场覆盖面广。
销售方面,靖边县的马铃薯产品主要面向陕北地区和其他省份,市场需求较为稳定。
尽管靖边县的马铃薯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还不够完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之间的协调性不强,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不稳定,亟需加强市场监测和价格预警。
靖边县的马铃薯产品质量还有待提升,品牌效应不明显,需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
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
为了进一步推动靖边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马铃薯生产产业联盟,整合资源,提高协同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边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调研——郭晶晶一、靖边县经济发展状况1、靖边县基本概况: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地带,既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风情,又有辽阔壮观的大漠风光。
全县辖12个乡,9个镇,1个国营农场,214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35.59万。
全县总面积达5088.6平方公里,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昼夜温差较大,全年日照2735.50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9.5度,无霜期182.4天,年降水量达365.7毫米。
靖边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天然气、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发展开发前景广阔。
2、靖边县经济发展状况:2014年靖边县上半年生产总值达151.18亿元,同比增长16%,经济总量、增速均处于全市第一位。
第一产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5.44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2.34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6:84.2: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89.1%、8.4%。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呈逐年增加趋势。
其中,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2亿元,同比增长4.5%,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4.5%。
夏粮总产2万吨,同比增长5.2%;蔬菜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0.1%。
生猪出栏增长4.6%,羊出栏增长4%;猪肉产量增长6.1%,羊肉产量增长4.7%,奶类产量增长0.3%,禽蛋产量下降3.5%。
3、靖边县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靖边县按照“区域布局、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的方针,以产业化的方式经营农业,力发展“菜、畜、薯”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了靖边县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三大特色农业格局:一是蔬菜。
截止2013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5.8万亩,其中推广无公害温室蔬菜5000棚,设施蔬菜6.5万亩,建立精细蔬菜生产基地10000亩。
同时,以东坑镇、红墩界尔德井设施农业发展模式为样板,进一步扩大“万亩万元田”工程实施范围。
截止2014年6月底共建成日光温室示范田625棚1569亩,拱棚示范田8500亩,大田蔬菜标准化示范田9300亩,初步实现了温棚、拱棚、大田蔬菜共同发展。
二是畜牧业。
靖边县立足群众长期的养殖业传统,以退耕还林草、建设秀美山川为契机,大力培育饲草资源。
在短短几年时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种草215万亩,飞播种草18万亩,改良草场92万亩。
完成了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人工种草10万亩,围栏草场6万亩。
2013年全县实际羊子饲养量达到了220万只,生产羊绒毛1126.4吨,生猪饲养量达到56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达到40%。
同时,为了真正使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县政府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引进、改良畜牧品种,先后引进了美国紫花苜蓿、鲁梅克斯、辽宁白绒山羊、布尔山羊、萨福克等牧草、羊子新品种。
三是马铃薯产业。
靖边县以狠抓良种良法推广为主要技术措施,围绕马铃薯、蔬菜、玉米主导产业,大力推广脱毒紫花白马铃薯新品种38万亩。
全县狠抓4个千亩集中连片超高产示范田建设,引领全市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截止2013年底全县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56.4万亩,其中推广优质马铃薯42.3万亩,地膜夏马铃薯14.1万亩。
四是小杂粮产业。
全县在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玉米、小杂粮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止2013年底,全县建成玉米生产基地45.8万亩,其中地膜玉米30.6万亩,建成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24.4万亩。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全县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活动水平和经营理念。
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靖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东坑镇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距县城距离近,人口多,紧靠毛乌素沙漠,空气和土壤无污染,且地处陕宁蒙的交界处,服务范围广。
二是交通条件便利。
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东西南北四通八达,为园区内外物流、人流、信息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已成为连接陕西、宁夏、内蒙、山西等地的交通枢纽。
三是土地优势。
靖边属我国北部独具特色的农牧交错地区。
全县现有耕地约168万亩,人均6.4亩,地广人稀,土地平坦,地下水源丰富,适合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化经营。
从土地类型看,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为不同特色产品生产提供了适宜的立地条件,是杂粮、杂豆、杂果、薯类等农产品优生区。
四是生产优势。
靖边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总体特点是光照充足,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特别是光热资源属全国高值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五是品质优势。
靖边是传统杂粮、杂豆、杂果优生区,经过长期物竞天择和人工培育,孕育了各具特色、品质优良的地方名优产品。
羊肉、羊绒、绿豆、小米、荞麦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市场旺销,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六是规模优势。
全县多项特色产业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一。
羊子饲养量156.5万只、48.6万头生猪、马铃薯面积45.2万亩、12万亩蔬菜、玉米34.2万亩、小杂粮16.4万亩,是陕西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小杂粮生产基地。
七是市场优势。
陕西省设备、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田源”牌马铃薯、荞麦淀粉质量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出口日、韩、泰等国家;东坑镇16万亩玉米和马铃薯,田源集团的荞麦淀粉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全县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已获国家农业部通过。
随着靖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的不断推进,特色系列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高,市场开拓前景广阔。
八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榆林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将建立工业和农业产业园区确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靖边县委县政府也将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列入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制定了优惠的产业支持政策,投入了前期建设资金。
九是工业基础条件。
靖边县已有良好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基础。
新田源集团公司是目前陕西省设备、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马铃薯淀粉、精制粉皮、粉条及荞麦精淀粉、荞麦米、荞麦壳等系列产品。
集团公司下设有富元淀粉公司、和康源食品公司等分支机构,产品俏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已成为榆林颇具影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靖边县芦河酒业集团总公司是陕西省生产名优白酒的骨干企业之一,也是榆林市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资产总值5000万元,年生产白酒3000吨,为国家中二型企业。
企业下辖靖边芦河酒厂、芦河商贸公司和芦河纸箱厂,以“芦靖”商标生产的三个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的芦河酒,产品畅销陕西各地和周边省区。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靖边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截至2013年底,靖边县已累计启动建设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规模养殖场近50个,已建成县级以上农业园区18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园区5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这些园区正以强劲的势头,引领全县农业步入现代农业的“快车道”。
靖边东坑现代农业园区被认为是陕西第二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该园区可辐射东坑19个村、5.2万人,能解决东坑镇乃至附近乡镇农产品的产、购、销难题,促进了职业农民、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园区一期投资5000万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完成,新建综合办公楼、员工住宿楼两栋占地约7200㎡,园区新建农贸交易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也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中:1、果蔬交易区:交易大棚2个,占地10000㎡、交易房一栋,占地7000㎡、露地交易场1个,占地10380㎡;2、粮油及调味品交易区:交易房一栋,占地5000㎡;3、肉类及水产品交易区:交易房2个,占地2000㎡;4、贮藏及加工区:净菜加工车间及库房设备,占地3360㎡、农产品包装物加工车间及库房设备,占地1945㎡、粮油分装车间及库房、设备,占地2145㎡。
另外由管委会牵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企业建设园区,目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与涉及征地的黄家峁、东坑、四十里铺、硬地梁等项目已经开始建设,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及有机果蔬采摘园实行企业与村组联合开发建设,目前也签订了协议书。
园区目前已入住企业10家,主要承载项目有: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及基地衍生产品加工项目项目、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项目、蔬菜速冻加工项目、蔬菜脱水加工项目、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项目、育肥猪养殖场项目、肉羊养殖及系列加工项目、辣椒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沙棘加工项目、玉米秸秆饲料项目、苜蓿浓缩颗粒项目、小杂粮保健品及精加工项目等同时示范区通过园区的育苗中心引进推广新品种、新科技为周围农民提供优良种苗和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全面发展现代化种养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乃至周边县乡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形成沿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两侧现代农业经济带。
目前通过园区育苗中心已累计为周边群众提供辣椒、西红柿、甘蓝等近十个水果蔬菜品种共计2600余万株幼苗,大大改良了附近农产品品种,提高了菜农的种植效益。
四、专业基地建设保障园区原料供给随着“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加工工业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将会提出更新、更高“量和质”的要求,传统的农户分散种植经营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形势,必须进行创新,发展专业基地建设,保障园区加工原料供给,因此,建设专业基地,对确保靖边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健康发展、切实调整靖边县产业结构、保证农民稳定持续地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一)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靖边蔬菜品质优良,种植区远离城镇,无工业污染,人口密度低,空气浮尘少,光照度相对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相对较少、残次等级比例低。
随着设施大棚的增加,品种逐渐多样、供应周期也在延长,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到2020年建设目标:(1)总面积力争超过50万亩,总产量超过100万吨,总产值达15亿元,菜农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0元;(2)反季节蔬菜品种比例2015年前目标为3:7:,2020年调整到5:5,优质蔬菜率达到90%以上;(3)50万亩蔬菜基地全部建设成无公害蔬菜基地,其中绿色蔬菜基地3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达到10万亩,出口基地达到30万亩以上;出口认证基地20万亩以上;(4)蔬菜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0%,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100%。
(二)畜产业生产基地靖边县畜牧业近年来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羊、猪、牛、禽和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迅速提高,畜牧业已经成为靖边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