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实验报告

图像压缩实验报告
图像压缩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图像压缩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三图像压缩

实验三图像压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2.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mATLAb等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三、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

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zev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

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

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

(3)混合编码。

有JbIg,h261,Jpeg,mpeg等技术标准。

本实验主要利用mATLAb程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压缩和行程编码(RunLengthencoding,RLe)。

1)离散余弦变换(DcT)图像压缩原理

离散余弦变换DcT在图像压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Jpeg、mpeg等数据压缩标准的重要数学基础。

和相同图像质量的其他常用文件格式(如gIF(可交换的图像文件格式),TIFF(标签图像文件格式),pcx(图形文件格式))相比,Jpeg是目前静态图像中压缩比最高的。Jpeg

比其他几种压缩比要高得多,而图像质量都差不多(Jpeg处理的图像只有真彩图和灰度图)。正是

由于其高压缩比,使得Jpeg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媒体和网络程序中。Jpeg有几种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DcT变换的顺序型模式,又称为基本系统(baseline)。

用DcT压缩图像的过程为:

(1)首先将输入图像分解为8×8或16×16的块,然后

对每个子块进行二维DcT变换。

(2)将变换后得到的量化的DcT系数进行编码和传送,形成压缩后的图像格

式。

用DcT解压的过程为:

(1)对每个8×8或16×16块进行二维DcT反变换。

(2)将反变换的矩阵的块合成一个单一的图像。

余弦变换具有把高度相关数据能量集中的趋势,DcT变换后矩阵的能量集中在矩阵的左上角,右下的大多数的DcT 系数值非常接近于0。对于通常的图像来说,舍弃这些接近于0的DcT的系数值,并不会对重构图像的画面质量带来显著的下降。所以,利用DcT变换进行图像压缩可以节约大量的存储空间。压缩应该在最合理地近似原图像的情况下使用最少的系数。使用系数的多少也决定了压缩比的大小。

在压缩过程的第2步中,可以合理地舍弃一些系数,从而得到压缩的目的。在压缩过程的第2步,还可以采用RLe 和huffman编码来进一步压缩。

2)行程编码(RLe)原理:

例如如下这幅的二值图像,

如果采用行程编码可以按如下格式保存

其中10和8表示图像的宽和高。在这个小例子中行程编码并没有起到压缩图像的作用。这是由于这个图的尺寸过

小,当图像尺寸较大时行程编码还是不错的无损压缩方法。对于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用行程编码—般都有很高的压缩率。行程编码方法实现起来很容易,对于具有长重复值的串的压缩编码很有效,例如:对于有大面积的阴影或颜色相同的图像,使用这种方法压缩效果很好。很多位图文件格式都采用行程编码,如TIFF,pcx,gem,bmp等。

四、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启动mATLAb程序;

2调入数字图像,并进行数据的DCT变换编码压缩处理;

3比较它们的数据量。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

matlab源程序如下:

clc

clearall

I=imread(lina.gif);

I=im2double(I);%转换图像矩阵为双精度型。

J=dct2(I);

T=dctmtx(8);%产生二维DcT变换矩阵

a1=[1611101624405161;

1212141926586055;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综述 概述: 近年来,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 们所面对的各种数据量剧增, 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图像压缩编码就是在满足一定保真度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去除多余的数据以减少表示数字图像时需要的数据量,便于 图像的存储和传输。即以较少的数据量有损或无损地表示原来的像素矩阵的技术,也称图像编码。 图像压缩编码原理: 图像数据的压缩机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图像中存在大量冗余度可供压缩;二是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 图像数据的冗余度又可以分为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 和视觉冗余几个方面。 空间冗余:在一幅图像中规则的物体和规则的背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时间冗余:电视图像序列中相邻两幅图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 结构冗余和知识冗余:图像从大面积上看常存在有纹理结构,称之为结构 冗余。 视觉冗余:人眼的视觉系统对于图像的感知是非均匀和非线性的,对图像 的变化并不都能察觉出来。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亮度辨别阈值:当景物的亮度在背景亮度基础上增加很少时,人眼是辨别 不出的,只有当亮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人眼才能感觉其亮度有变化。人眼刚 刚能察觉的亮度变化值称为亮度辨别阈值。 视觉阈值:视觉阈值是指干扰或失真刚好可以被察觉的门限值,低于它就 察觉不出来,高于它才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统计值。 空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是指对一幅图像相邻像素的灰度和细节的分辨力,视觉对于不同图像内容的分辨力不同。 掩盖效应:“掩盖效应”是指人眼对图像中量化误差的敏感程度,与图像 信号变化的剧烈程度有关。 图像压缩编码的分类: 根据编码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损耗可将图像编码分为: 无损压缩:又称为可逆编码(Reversible Coding),解压缩时可完全回复原始数据而不引起任何失真; 有损压缩:又称不可逆压缩(Non-Reversible Coding),不能完全恢复原始数据,一定的失真换来可观的压缩比。 根据编码原理可以将图像编码分为: 熵编码:熵编码是编码过程中按熵原理不丢失任何信息的编码。熵编码基

图像压缩算法的分析与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像压缩算法的分析与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 图像压缩算法的分析与研究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娱乐、信息高速公路等不断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现有的有限带宽以严峻的考验, 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量的数字图像通信, 更难以传输和存储, 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 因此图像压缩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图像压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较大的图像用尽量少的字节表示和传输,并且要求复原图像有较好的质量。利用图像压缩, 可以减轻图像存储和传输的负担, 使图像在网络上实现快速传输和实时处理。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概况,图像压缩处理的原理和特点,对多种压缩编码方法进行描述和比较,详细讨论了Huffman编码的图像压缩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图像处理,图像压缩,压缩算法,图像编码,霍夫曼编码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ing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ultimedia entertainment,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highway have kept on data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but also to the limited bandwidth available to a severe test, especially with large data amount of digital image communication, more difficult to transport and storage, great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image communication, image compression techniques are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urpose of image compression is to exhaust the original image less the larger the bytes and transmission, and requires better quality of reconstructed images. Use of image compression, image storage

图像压缩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图像压缩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三图像压缩 实验三图像压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2.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mATLAb等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三、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

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zev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数据结构 哈夫曼编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名称:文件压缩问题 班级:20132012 学号:姓名:时间:2015-6-9 一、问题描述 哈夫曼编码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对数据文件进行哈夫曼编码可大大缩短文件的传输长度,提高信道利用率及传输效率。要求采用哈夫曼编码原理,统计文本文件中字符出现的词频,以词频作为权值,对文件进行哈夫曼编码以达到压缩文件的目的,再用哈夫曼编码进行译码解压缩。 二、数据结构设计 首先定义一个结构体: struct head { unsigned char b; //记录字符 long count; //权重 int parent,lch,rch; //定义双亲,左孩子,右孩子 char bits[256]; //存放哈夫曼编码的数组 } header[512],tmp; //头部一要定设置至少512个,因为结 点最多可达256,所有结点数最多可 达511 三、算法设计 输入要压缩的文件读文件并计算字符频率根据字符的频率,利用Huffman 编码思想创建Huffman树由创建的Huffman树来决定字符对应的编码,进行文件的压缩解码压缩即根据Huffman树进行译码 设计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设计流程图 (1)压缩文件 输入一个待压缩的文本文件名称(可带路径)如:D:\lu\lu.txt 统计文本文件中各字符的个数作为权值,生成哈夫曼树;将文本文件利用哈夫曼树进行编码,生成压缩文件。压缩文件名称=文本文件名.COD 如:D:\lu\lu.COD 压缩文件内容=哈夫曼树的核心内容+编码序列 for(int i=0;i<256;i++) { header[i].count=0; //初始化权重 header[i].b=(unsigned char)i; //初始化字符 } ifstream infile(infilename,ios::in|ios::binary); while(infile.peek()!=EOF) { infile.read((char *)&temp,sizeof(unsigned char)); //读入一个字符 header[temp].count++; //统计对应结点字符权重 flength++; //统计文件长度 } infile.close(); //关闭文件 for(i=0;i<256-1;i++) //对结点进行冒泡排序,权重大的放在上面,编码时效率高 for(int j=0;j<256-1-i;j++) if(header[j].count

图像压缩编码实验报告

图像压缩编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数字图像压缩的基本概念,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2.进一步熟悉JPEG编码与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的原理及含义; 3.掌握编程实现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及JPEG编码的方法; 4.对重建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 二、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基本概念及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 zev编码。(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 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 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 (3)混合编码 JBIG,H.261,JPEG,MPEG等技术标准。 2、JPEG 压缩编码原理 JPEG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其中包含两种压缩算法(DCT和DPCM),并考虑了人眼的视觉特性,在量化和无损压缩编码方面综合权衡,达到较大的压缩比(25:1以上)。JPEG既适用于灰度图像也适用于彩色图像。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DCT变换的顺序式模式,又称为基本系统。JPEG 的压缩编码大致分

JPEG图像压缩毕设开题报告改

毕业设计(论文)附件课题名称JPEG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和实现 学生姓名潘永 目录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考核表…………………………… 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 2014年5月20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JPEG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和实现 学生姓名潘永 学号1041303024 系、年级专业信息工程系、10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周晓燕 2013年12 月13 日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课题来源: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业务要求的不断增长,图像通信与通信网的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的数字图像通信,更难以传输与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已成为图像通信发展的“瓶颈”问题。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就是以尽量少的比特数表征图像,同时保持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它符合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 (2)课题目的: 掌握图像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编程实现对图像的压缩。 (3)课题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娱乐、信息高速公路等不断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现有的有限带宽以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量的数字图像通信,更难以传输和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因此图像压缩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图像压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较大的图像用尽量少的字节表示和传输,并且要求复原图像有较好的质量。利用图像压缩,可以减轻图像存储和传输的负担,使图像在网络上实现快速传输和实时处理。 (4)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可以追溯到1948年提出的电视信号数字,到今天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Kunt提出了第一代数据压缩编码的概念,他把20世纪40年代中研究的以去除冗余为基础的编码方法称为第一代编码。直至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图像压缩技术仅仅停留在预测编码法、亚采样以及内插复原等技术的研究上,而且还很不成熟。第二代数据压缩编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出另一种更为精确,更能接近信息论中“熵”极限的编码法。第三代压缩编码技术主要从60年代至今,图像压缩技术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小波编码、分形编码等。 为了解决JPEG压缩中存在的计算复杂和块效应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压缩编码方法,如使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压缩编码算法:分形、小波、基于对象的压缩编码算法、基于模型的压缩编码算法等。 从国际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PEG的发展可以看出,基于内容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是编码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能满足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图像压缩比的要求,而且能够实现人机对话的功能。小波图像压缩和分形图像压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二者也有各自的缺点。总之,图像压缩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突破对于我们的信息生活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压缩技术实验编码

压缩技术实验编码 实验一统计编码 实验目的 1.熟悉统计编码的原理 2.掌握r元Huffman编码的方法; 3.了解Huffman编码效率及冗余度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 霍夫曼编码,又称最佳编码,根据字符出现概率来构造平均长度最短的变长编码。 Huffman编码步骤: (1)把信源符号x i(i=1,2,…按出现概率的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对两个概率最 小的符号分别分配以“ 0和“ 1,'然

后把这两个概率相加作为一个新的辅助符号的概率; (3)将这个新的辅助符号与其他符号一起重新按概率大小顺序排列; ⑷跳到第2步,直到出现概率相加为1为止; (5)用线将符号连接起来,从而得到一个码树,树的N个端点对应N个信源符号; (6)从最后一个概率为1的节点开始,沿着到达信源的每个符号,将一路遇到的二进制码“ 0或“ 1顺序排列起来,就是端点所对应的信源符号的码字。 以上是二元霍夫曼编码。如果是r元霍夫曼编码,则应该如何做呢? 在HUFFMAN 编码方案中,为出现概率较小的信源输出分配较长的码字,而对那些出现可能性较大的信源输出分配较短的码字。为此,首先将r 个最小可能的信源输出合并成为一个新的输出,该输出的概率就是上述的r 个输出的概率之和。重复进行该过程直到只剩下一个输出为止。信源符号的个数q 与r 必须满足如下的关系式: q = (r-1) n + r n 为整数如果不满足上述关系式,可通过添加概率为零的信源符号来满足。这样就生成了一个树,从该树的根节点出发并将0、1 分别分配给任何r 个来自于相同节点的 分支,生成编码。可以证明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编码在前向树类

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感知算法的实现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感知 算法的实现 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图像压缩实验指导书

数字图像处理上机实验指导书 童立靖

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四图像压缩 一、实验目的、要求与环境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数字图象压缩的一般方法,掌握图像压缩的编程方法,了解图象压缩效果的评价方法。 1.2要求: 对自选的图象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将其进行图象压缩处理,自行设计量化矩阵,与编码方法,并计算压缩比,提交实验报告。 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的量化矩阵或编码方法,完成三种不同程度的压缩,对比解压缩后的图像质量,并进行分析。(给分较高) 环境: Windows XP操作系统 Microsoft Visual C++ (SP6) 自带8位灰度图像文件: : 3

二、实验步骤 1.准备相关图像文件。 2.在XP操作系统上,打开Microsoft Visual C++ (SP6),编写相关程序,完成对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的量化矩阵设计与编码方法。 4.对程序进行相关调试,修改程序,去除其中的BUG。 5. 利用自己准备的图像的文件,和编写的程序,将给定的图象进行压缩处理。 6.截屏,保留实验结果。 7. 计算压缩比, 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8. 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 三、注意事项 1.实验任务: Windows下完成图像压缩的程序编写。 2.去多模式教学网上下载程序框架: 。 3.图像高度、宽度须是8的倍数。BMP 格式,8位灰度图像。 4.对于一幅彩色图像,可以在photoshop中,图像=》模式=》灰度=》扔掉 文件=》存储为=》保存=》选择8位深度=》确定。 5.实验完成时间: 先在课下完成程序编写,然后课上完成验机。 第15周的周一、第15周的周五,二次实验课。 6.请记录实验报告中相应的贴图: 可以用屏幕拷贝,然后再用Photoshop中的工具中修剪一下。 7.请每位同学用自己的图像文件进行实验: 若2位同学使用的图像文件一样,两位均依抄袭计0分。 8.请每位同学自己编写程序:

数据结构哈夫曼编码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五简单哈夫曼编/译码的设计与实现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简单哈夫曼编/译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来熟练掌握树型结 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此实验可以作为综合实验,阶段性实验时可以选择其中的几 个功能来设计和实现。 一、【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此实验即设计这样的一个简单编/码系统。系统应该具有如下的几个功能: 1、接收原始数据。 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nodedata.dat中。 2、编码。 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存,则从文件nodedata.dat中读入),对文件中的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dat中。 3、译码。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dat中的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textfile.dat中。 4、打印编码规则。 即字符与编码的一一对应关系。 二、【数据结构设计】 1、构造哈夫曼树时使用静态链表作为哈夫曼树的存储。 在构造哈夫曼树时,设计一个结构体数组HuffNode保存哈夫曼树中各结点的信息,根据二叉树的性质可知,具有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1个结点,所以数组HuffNode的大小设置为2n-1,描述结点的数据类型为: typedef struct { int weight;//结点权值 int parent; int lchild; int rchild; char inf; }HNodeType; 2、求哈夫曼编码时使用一维结构数组HuffCode作为哈夫曼编码信息的存储。 求哈夫曼编码,实质上就是在已建立的哈夫曼树中,从叶子结点开始,沿结点的双亲链域回退到根结点,没回退一步,就走过了哈夫曼树的一个分支,从而得到一位哈夫曼码值,由于一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是从根结点到相应叶子结点所经过的路径上各分支所组成的0、1序列,因此先得到的分支代码为所求编码的低位码,后得到的分支代码位所求编码的高位码,所以设计如下数据类型: #define MAXBIT 10 typedef struct

基于DCT变换的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DCT变换的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毕业 一、题目 基于DCT变换的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指导思想:图像信息给人们以直观、生动的形象,成为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字图像具有极大的数据量。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条件下,若图像信息不经过压缩,则会占用信道,传输速率变慢,而且传输成本变得昂贵,这对图像的储存、传输及使用都非常不利,同时也阻碍了人们对图像的有效获取和使用。因此,图像压缩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在学习、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对图像进行压缩成为图像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目的要求:基于DCT变换的图像压缩技术,首先介绍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然后了解离散余弦变换的性质以及JPEG图像压缩算法,最后从DCT 变换、量化以及熵编码三个过程进行详细论述,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实现基于DCT变换的图像压缩,去除冗余数据,节约文件所占的码字,降低原始图像数据量,解决图像数据量巨大的问题,以达到对图像进行压缩的目的。 三、主要技术指标 图像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评价,另一种是客观评价。主观评价直接反映人眼的视觉感受,主要从亮度、色调、饱和度和细节分辨等方面入手,但因观察者个体差异、人力成本较高等原因而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常客观评价的方法应用更广泛。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和标准有压缩比(CR)和峰值信噪比(PSNR)两种。再根据不同的量化系数得到不同的压缩比和峰值信噪比。 x,和标准图像f0()y x,的大小是M?N,常用客观评价指标定设待评价图像f()y 义如下: x,/f0()y x,不同的量化系数压缩比也不同(量化系数分压缩比:r=f()y

游程编码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11级 学号:631106040222 姓名:徐国健 实验所属课程: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实验室(中心):信息技术软件实验室 指导教师:李益才 2014年5月

一、题目 二值图像的游程编码及解码 二、仿真要求 对一幅图像进行编码压缩,然后解码恢复图像。 三、仿真方案详细设计 实验过程分为四步:分别是读入一副图象,将它转换成为二进制灰度图像,然后对其进行游程编码和压缩,最后恢复图象(只能恢复为二值图像)。 1、二值转换 所谓二值图像,就是指图像上的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只用两种可能,不为“0”就为“1”,也就是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黑白效果。 2、游程编码原理 游程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对于二值图有效。游程编码的基本原理是:用一个符号值或串长代替具有相同值的连续符号,使符号长度少于原始数据的长度。据进行编码时,沿一定方向排列的具有相同灰度值的像素可看成是连续符号,用字串代替这些连续符号,可大幅度减少数据量。游程编码分为定长行程编码和不定长行程编码两种类型。游程编码是连续精确的编码,在传输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位符号发生错误,即可影响整个编码序列,使行程编码无法还原回原始数据。 3、游程编码算法 一般游程编码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使用1的起始位置和1的游程长度,另一种是只使用游程长度,如果第一个编码值为0,则表示游程长度编码是从0像素的长度开始。这次实验采

用的是前一种算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前一种存储比第二种困难,因此编程也比较复杂。而后一种需要知道第一个像素值,故压缩编码算法中需给出所读出的图的第一个像素值。 压缩流程图: 解压流程图:

哈夫曼编码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数据结构课程 姓名:刘阳 班级:信息0703 学号:0903070312 实验时间: 08.11.14 指导老师:赵颖

一、实验内容 根据输入的n 个带权结点,构造出哈夫曼树,并且把构造结果输出到屏幕。 二、实验说明 哈夫曼数,也称最优二叉树,是指对于一组带有确定权值的叶结点,构造的具有最小带权路径长度的二叉树。 设二叉树具有n 个带权值的叶结点,那么从根结点到各个叶结点的路径长度与相应结点权值的乘积之和叫做二叉树的带权路径长度WPL ,记作: WPL=k n k k L W *∑=1。在给定一组具有确定权值的叶结点,可以构造出不同的带权二 叉树。根据哈夫曼树的定义,一棵二叉树要使其WPL 值最小,必须使权值越大的叶结点越靠近根结点,而权值越小的叶结点越远离根结点。 在数据通讯中,经常需要将传送的文字转换成由二进制字符0,1组成的二进制串,我们称之为编码。例如,假设要传送的电文为ABACCDA ,电文中只含有A ,B ,C ,D 四种字符,若这四种字符采用下表所示的编码,则电文的代码为000010000100100111 000,长度为21。 在传送电文时,我们总是希望传送时间尽可能短,这就要求电文代码尽可能短。如果在编码时考虑字符出现的频率,让出现频率高的字符采用尽可能短的编码,出现频率低的字符采用稍长的编码,构造一种不等长编码,则电文的代码就可能更短。并且在建立不等长编码时,必须使任何一个字符的编码都不是另一个字符编码的前缀,以避免反译成原文时,编码出现多义性。 在哈夫曼编码树中,树的带权路径长度的含义是各个字符的码长与其出现次数的乘积之和,也就是电文的代码总长,所以采用哈夫曼树构造的编码是一种能使电文代码总长最短的不等长编码。 采用哈夫曼树进行编码,也不会产生上述二义性问题。因为,在哈夫曼树中,每个字符结点都是叶结点,它们不可能在根结点到其它字符结点的路径上,所以一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不可能是另一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的前缀,从而保证了译码的非二义性。

图像压缩编码

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学院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光学工程 年级2014级 学号1014202009 姓名孙学斌

一、图像压缩编码 数字图像 图像是自然界景物的客观反映。自然界的图像无论在亮度、色彩,还是空间分布上都是以模拟函数的形式出现的,无法采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 在数字图像领域,将图像看成是由许多大小相同、形状一致的像素(Picture Element简称Pixel组成)用二维矩阵表示。图像的数字化包括取样和量化两个主要步骤。在空间将连续坐标离散化的过程为取样,而进一步将图像的幅度值整数化的过程称为量化。 图像编码技术 数据压缩就是以较少的数据量表示信源以原始形式所代表的信息,其目的在于节省存储空间、传输时间、信号频带或发送能量等。其组成系统如图所示。 过程应尽量保证去除冗余量而不会减少或较少减少信息量,即压缩后的数据要能够完全或在一定的容差内近似恢复。完全恢复被压缩信源信息的方法称为无损压缩或无失真压缩,近似恢复的方法称为有损压缩或有失真压缩。 图像压缩编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图像压缩编码的必要性 采用数字技术会使信号处理技术性能大为提高,但其数据量的增加也是十分惊人的。图像数据更是多媒体、网络通信等技术重点研究的压缩对象。不加压缩的图像数据是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通信信道的容量等所无法承受的。 如果将上述的图像信号压缩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将十分有利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可见,在现有硬件设施条件下,对图像信号本身进行压缩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出路。 2.图像压缩编码的可能性 图像数据量大,同时冗余数据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有些图像中可压缩的可能性很大。一般图像中存在着以下数据冗余因素。 (1)编码冗余 编码冗余也称信息熵冗余。去除信源编码中的冗余量可以在对信息无损的前提下减少代表信息的数据量。对图像进行编码时,要建立表达图像信息的一系列符号码本。如果码本不能使每个像素所需的平均比特数最小,则说明存在编码冗余,就存在压缩的可能性。 (2)空间冗余

基于DCT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及其MATLAB实现【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DCT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1选题的背景、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世界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缩短了地球各地间的距离”。为了使信息得到及时的利用,对于信息数据的获取、存储、传输、加工处理、决策和执行等需要进行高新技术的革新,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需求。图像是信息获得和交流的最普遍的工具,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和理论进行处理,它就会成为制约世纪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的瓶颈,更有可能成为限制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科研人员就是要推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探索其新理论、新方法,对于理论和方法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介绍,去实验和实现,去普及以及发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系统中,但是图像数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具有庞大的数据量,如果不经过压缩,不仅超出了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理能力,而且在现有的通信信道的传输速率下,是无法完成大量多媒体信息实时传输的。为了更有效的存储、处理和传输这些图像数据,必须对其进行压缩,因此有必要对图像压缩编码进行研究。由于组成图像的各像素之间,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只要应用某种图像压缩编码方法提取或者减少这种相关性,就可以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2]。 从信息传输发展的历史上可以得出,人们在信息传输的重点上慢慢的从声音转向了图像,然而图像是三种信息形式中数据量最大的,这给图像的传输和存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比方说一幅640×480分辨率的24位真彩色图像所需要的数据量大概为900kb;一个100Mb的硬盘只可以储存l00幅左右的静止图像。针对如此大量的数字图像数据,如果不进行压缩,将会超出计算机的存储及处理能力,而且在现有的通信信道的传输速率下,是不能完成大量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输的,数字图像高速传输和储存所需的巨大容量已经成为了推广数字图像通信的最主要的障碍。因此,为了储存、处理和传输这些数据,必须对其进行压缩[3]。 因为原始图像数据是高度相关的并且存在着很大的数据冗余,所以图像压缩才能够进行。数字图像所含有的冗余信息通常有以下几种:空间冗余、时间冗余、

哈夫曼编码译码器实验报告免费

哈夫曼编码译码器实验报告(免费)

————————————————————————————————作者:————————————————————————————————日期:

问题解析与解题方法 问题分析: 设计一个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对一个ASCII编码的文本文件中的字符进行哈夫曼编码,生成编码文件;反过来,可将编码文件译码还原为一个文本文件。 (1)从文件中读入任意一篇英文短文(文件为ASCII编码,扩展名为txt); (2)统计并输出不同字符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空格、换行、标点等也按字符处理);(3)根据字符频率构造哈夫曼树,并给出每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 (4)将文本文件利用哈夫曼树进行编码,存储成压缩文件(编码文件后缀名.huf)(5)用哈夫曼编码来存储文件,并和输入文本文件大小进行比较,计算文件压缩率;(6)进行译码,将huf文件译码为ASCII编码的txt文件,与原txt文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过程可以知道该编码译码器的关键在于字符统计和哈夫曼树的创建以及解码。 哈夫曼树的理论创建过程如下: 一、构成初始集合 对给定的n个权值{W1,W2,W3,...,Wi,...,Wn}构成n棵二叉树的初始集合 F={T1,T2,T3,...,Ti,...,Tn},其中每棵二叉树Ti中只有一个权值为Wi的根结 点,它的左右子树均为空。 二、选取左右子树 在F中选取两棵根结点权值最小的树作为新构造的二叉树的左右子树,新二 叉树的根结点的权值为其左右子树的根结点的权值之和。 三、删除左右子树 从F中删除这两棵树,并把这棵新的二叉树同样以升序排列加入到集合F中。 四、重复二和三两步, 重复二和三两步,直到集合F中只有一棵二叉树为止。 因此,有如下分析: 1.我们需要一个功能函数对ASCII码的初始化并需要一个数组来保存它们; 2.定义代表森林的数组,在创建哈夫曼树的过程当中保存被选中的字符,即给定报文 中出现的字符,模拟哈夫曼树选取和删除左右子树的过程; 3.自底而上地创建哈夫曼树,保存根的地址和每个叶节点的地址,即字符的地址,然 后自底而上检索,首尾对换调整为哈夫曼树实现哈弗曼编码; 4.从哈弗曼编码文件当中读入字符,根据当前字符为0或者1的状况访问左子树或者 右孩子,实现解码; 5.使用文件读写操作哈夫曼编码和解码结果的写入; 解题方法: 结构体、数组、类的定义: 1.定义结构体类型的signode 作为哈夫曼树的节点,定义结构体类型的hufnode 作为

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毕业设计

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 现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 第二部分外文资料翻译 一、外文资料原文 二、外文资料翻译 第三部分过程管理资料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 五、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表

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

2009 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第一部分毕业论文 -

(2009 届) 本科生毕业论文 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的研 究与实现 2009 年6 月

长沙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基于MATLAB的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 现 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2005043204 学生姓名:马娟 指导教师:刘光灿教授 王路露助教 2009 年6月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1)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图像压缩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1) 1.3 离散余弦变换及其在图象压缩中的应用 (2)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第2章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 (4) 2.1 图象压缩评价标准 (4) 2.1.1 客观标准 (4) 2.1.2 主观标准 (5) 2.2 图像压缩技术标准 (5) 2.3 图像压缩的分类 (8) 2.4 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基本理论 (9) 2.4.1 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 (9) 2.4.2 图像压缩的基本模型 (10) 第3章离散余弦变换的MATLAB实现 (12) 3.1 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 (12) 3.2 离散余弦变换的定义 (12) 3.3 离散余弦变换的基本原理与算法 (13) 3.3.1 离散余弦变换的基本原理 (13) 3.3.2 离散余弦变换算法 (15) 3.4 离散余弦算法的实现 (15) 第4章离散余弦变换的界面实现 (17) 4.1 图形用户界面简介 (17) 4.2 界面设计的MATLAB实现 (17) 4.2.1 界面设计总体概述 (17) 4.2.2 界面设计具体实现 (18) 第5章运行结果显示及分析 (20)

图像编码实验报告

图 像 压 缩 编 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图像压缩目的及意义; 2.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存储、处理、传输速度。虽然表示图像需要大量的数据,但数据是高度相关的,或者说存在冗余(Redundancy),去掉这些冗余信息可以有效地压缩图像,同时不会损坏图像的有效信息。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熵编码。熵编码是纯粹基于信号统计特性的编码技术,是一种无损编码。熵编码的基本原理是给出现概率较大的符号赋予一个短码字,而给出现概率较小的符号赋予一个长码字,从而使得最终的平均码长很小。

哈夫曼编码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 1.根据给出的字符以及这些字符的使用频率构建哈夫曼树。 2.根据哈夫曼树对字符进行哈夫曼编码,并保存这些编码。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试构造出问题模型,并编程实现这一问题的求解。根据实验内容编程,上机调试、得出正确的运行程序;编译运行程序,观察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六、实验步骤 1. 建立哈夫曼树的存储结构和哈夫曼编码的存储结构。 2. 建立哈夫曼树的函数; 3. 哈夫曼编码的函数; 4.哈夫曼编码的解码函数 5. 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七、实验报告 记录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的过程及实验步骤、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托福考位意见和建议等。格式见实验报告模板。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请在上交的资料中写明。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50#define M 2*N-1 const int INF=1e9+7;typedef struct//哈夫曼树的存储结构 { char data[6]; double weight; int parent; int lchild; int rchild; } HTNode;typedef struct//存放哈夫曼码存储结构 { char cd[N]; int start; } HCode;void CreateHT(HTNode ht[],int n0) //建立哈夫曼树的函数{ int i,k,lnode,rnode; double min1,min2; for (i=0;i<2*n0-1;i++) ht[i].parent=ht[i].lchild=ht[i].rchild=-1; for (i=n0;i<=2*n0-2;i++) {

图像压缩与编码

实验项目3、图像压缩与编码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图像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用程序代码实现DCT变换编码; (3)掌握用程序代码实现游程编码。 二、实验原理及知识点 1、图像压缩编码 图像信号经过数字化后,数据量相当大,很难直接进行保存。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和在有限的信道容量下传输更多的图像信息,必须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 图像压缩技术标准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JPEG压缩(JPEG Compression)、JPEG 2000 、H.26X标准(H.26X standards)以及MPEG标准(MPEG standards)。数字压缩技术的性能指标包括:压缩比、平均码字长度、编码效率、冗余度。 从信息论角度分,可以将图像的压缩编码方法分为无失真压缩编码和有限失真编码。前者主要包括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和游程编码;后者主要包括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和矢量量化编码以及运动检测和运动补偿技术。 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在满足一定图像质量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比特数来表示原始图像,以提高图像传输的效率和减少图像存储的容量,在信息论中称为信源编码。图像压缩是通过删除图像数据中冗余的或者不必要的部分来减小图像数据量的技术,压缩过程就是编码过程,解压缩过程就是解码过程。 2、游程编码 某些图像特别是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往往包含许多颜色相同的块,在这些块中,许多连续的扫描行或者同一扫描行上有许多连续的像素都具有相同的颜色值。在这些情况下就不需要存储每一个像素的颜色值,而是仅仅存储一个像素值以及具有相同颜色的像素数目,将这种编码方法称为游程(或行程)编码,连续的具有相同颜色值的所有像素构成一个行程。 在对图像数据进行编码时,沿一定方向排列的具有相同灰度值的像素可看成是连续符号,用字串代替这些连续符号,可大幅度减少数据量。游程编码记录方式有两种:①逐行记录每个游程的终点列号:②逐行记录每个游程的长度 3、DCT变换编码 变换编码是在变换域进行图像压缩的一种技术。图1显示了一个典型的变换编码系统。 压缩 图像输入图 像N×N 图1 变换编码系统 在变换编码系统中,如果正变换采用DCT变换就称为DCT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编码系统。DCT用于把一幅图像映射为一组变换系数,然后对系数进行量化和编码。对于大多数的正常图像来说,多数系数具有较小的数值且可以被粗略地量化(或者完全抛弃),而产生的图像失真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