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声现象》实验探究题历年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物理试卷(第一章 声现象)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A .B .C .D .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 .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 .紧闭室内的门窗 D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 ~4m 高的透明板墙,如图1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色好坏 B .音调高低 C .响度大小 D .乐音三要素 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5是的波形,理由是。

2016-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答案)

 2016-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答案)

专题01 声现象一、多选题1.(2017•北京卷)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 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B. 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C. 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D. 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跟哪些因素有关?【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物理(带解析)【答案】BC考点:科学探究2.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司南利用地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指示南北B. 戥子利用杠杆平衡来称量质量C. 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D. 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BD3.随着科技发展,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得到运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利用声呐测绘地貌B. 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C. 若用超导材料制作远距离输电导线,可大大节约电能D. 未来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物理(带解析)【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超导材料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低时电阻为零,当电阻为零时用超导材料传输电能可以减少电能损耗,用作输电导线,故C正确;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产生,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不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故D 错误;故应选BC。

【考点定位】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导体的作用;电磁波的传播;永动机二、单选题4.(2017•北京卷)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物理(带解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练习——第1章声现象(实验)

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练习——第1章声现象(实验)

1章声现象(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2.如图,用尺子做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现象发现:①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②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轻敲打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之前同样的力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声音的区别:(1)这两次声音的不同点是_____(填声的特性)不同.(2)通过这一实验,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_____.3.小梦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1所示,分别把乒乓球接触轻敲和重敲后的音叉.当接触轻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的小;当接触重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的大.这个实验现象表明:①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②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的________决定的.(2)如图2所示,她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都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辨别它振动发出声音的差别.这个实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________的关系.(3)把一个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3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了.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他经过和同学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①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①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①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①,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①,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①表中填上所缺数据是_______、_______.(2)这个实验运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5.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6.知识应用填空:(1)制作一件小乐器,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声现象 实验题 【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声现象  实验题  【附答案】

声现象实验题【附答案】1.探究声音的传播。

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猜想:可能需要。

实验器材: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密封盖、小铃铛、铁丝。

实验观察:(1)紧密封严瓶盖,摇动铃铛,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

(2)对玻璃瓶进行加热,密封的瓶盖、瓶口之间稍有空隙,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

(3)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铃铛,铃声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4)从实验中你能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声音的传播和介质状态的关系实验.材料:三个可以密封的塑料袋,沙子,水,硬币.实验:在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满沙子、水和空气,密封后平放在桌面上.把耳朵分别贴在袋上、袋上和空气袋上(另一只耳朵塞上塞子),用硬币轻轻敲打桌面(距袋较近),比较三次听到的响声有什么不同,并由此回答:(1)声音的传播和物态是否有关?(2)传声效果如何?3.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5)此“土电话”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使用.4.在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中:(1)甲图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此装置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__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2)乙图装置,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会跳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上敲击右边的音叉,则左边乒乓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跳起,原因是________.5.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瓶或烧瓶、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图所示:(1)将瓶口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2)对烧瓶加热,密封瓶盖与瓶口间稍有空隙,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听到的两次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6.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泡沫板,小强认为小明选择的这些材料中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_.(3)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7.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8.做以下实验,并做好记录:(1) 将铅笔的一端轻轻塞在自己的耳朵处(注意安全,不要伸入耳朵内),用指甲轻轻刮笔的另一端,不仅自己听,还请邻近的同学一起听.结果是自己________听到刮笔的声音,邻近的同学________ (选填“能清楚”或“不能”) 听到刮笔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固体传声和空气传声相比,本领强的是________.(2) 为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工人把一根金属棒一端放在自己的耳边,另一端沿着地面移动.根据上面的结论说明工人这样做的原因____________.9.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中传播.(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比______传声性能好.(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停止,______停止.(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松弛的线______(填“易”或“不易”)传声.10.小张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较小,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它是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12.如图所示,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个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1)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三根直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管.(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有3个相同的玻璃瓶里都装有水,且水面高度不同.小李和小华两个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其中小李用嘴贴着瓶口往里面吹气,而小华对瓶进行了敲击.根据所学的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丙”);(2)小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丙”);(3)小李和小华所进行的操作中,共同点是_____.14.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如图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实验2如图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大,而且音叉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是前者较小后者较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检测试题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检测试题试题

声现象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总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60分将答案填写上在上方答题框内)1.关于声现象,以下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3.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4.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弦乐器。

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5.以下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选项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7.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以下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别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8.如下图,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是9.声源产生声音,在向外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改变的特性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10.如下图,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说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 )A.振动的幅度题10图B.组成的材料C.振动的快慢D.自身的构造12.在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一:声现象(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一:声现象(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一: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9湘潭,17)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浮力B.紫砂壶属于连通器C.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D.正在发声的编钟在振动2.(2019徐州,1)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2019天水,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4.(2019孝感,1)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5.(2019益阳,2) 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6.(2019咸宁,14)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

如图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史。

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7.(2019绵阳,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

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A.响度变大B. 响度变小C. 音调变高D. 音调变低8.(2019赤峰,5)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乙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丙中弹吉它时,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D.丁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9.(2019东营,7)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发的彩虹﹣4无人机正在进行航空物探试验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始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无人机匀速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地面操作人员通过超声波向无人机传递信息D.试验飞行中的无人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10.(2019东营,2)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及试题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及试题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知识网络二、识记巩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

2.声音的传播是以 声波 的形式进行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大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最小 。

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 340m/s 。

3.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高低 叫做音调, 声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符号H z。

振动的频率 越高 ,声音的音调 越高 。

4.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声源 振动的幅度 越大,声音的响度 越大 ,它还跟距声源的 距离 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 分贝 ,符号 dB 。

5.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音调、响度、音色 。

音色 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6.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 在声源处减弱 、 在传播中减弱 、 在入耳处减弱 这三个环节。

7. 15~40 dB 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 70 dB 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

8.一般只有在 20~20000Hz 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 次声波 。

三、《声现象》问题梳理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区别。

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

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

2.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是否是一回事情?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

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

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 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 时,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

苏教版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检测题二

苏教版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检测题二

苏教版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检测题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2.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A.在空气中B.在水中C.在地面以下D.在太空中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小B.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属于声波的利用C.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呜喇叭属于噪声的利用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6.如图1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7.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A.空气—水—鱼B.桌子—空气—水—鱼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鱼8.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9.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人耳的错觉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D.外界杂声干扰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11.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A.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罩中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码,却听不到BP机呼叫B.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往正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见到泡沫屑在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声现象》实验探究题历年试题汇编一.声音的产生1.(2019秋•吴江区期中)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如图1:①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也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2)如图2: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声波具有。

(3)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这两个实验,则图1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图2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2.(2017秋•园区期中)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由此可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利用乒乓球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会听到声音的响度更,以及看到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更。

根据实验现象的这个变化,又可以总结出:声源的越大,声音的越大。

3.(2019秋•常熟市期末)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

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3)小组成员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是正确的。

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与假设B.分析与论证C.实验研究D.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二.声音的传播条件4.(2017秋•吴中区期中)(1)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被悬在水中(如图a),还能听到声音,说明。

(2)然后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b),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①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②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问后,小明将(选填“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④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c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乙音叉时,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弹起。

5.(2016秋•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小明与小芳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

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通话时,传声的物质有、和(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三.频率与音调的关系6.(2019秋•吴江区期中)小明在车库看到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听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小明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小明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高/低),他通过思考判断出:声音的不同与油的深度有关系。

(2)他再根据物理课上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快),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快慢),导致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7.(2019秋•常熟市期中)为了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根粗细、材料均匀的琴弦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钩码,并用爪刀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如图所示)。

实验中,小明通过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通过改变爪间距离来改变弦的长度,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序号所挂钩码个数A、B间距离(cm)音调1250最低2350较低3340较高4330最高(1)本实验用到的主要物理方法是;(2)在同一次实验中,改变塑料尺弹拨琴弦的力度,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不变”或“改变“)。

(3)分析比较哪两次实验(填实验序号),可得出初步结论:当琴弦的粗细、材料、长度相同时,弦越紧,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与4,可得出初步结论:。

8.(2019秋•相城区期中)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并得出音调和各种因素的具体关系。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频率/HzA铜600.76330B铜600.89247C铜60 1.02196D铜800.76232E铜188F铜1000.76147G钢100 1.02212H尼龙80 1.02110I尼龙100 1.028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为;(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则表中的两项数据分别为长度cm、横截面积mm2;(4)该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为。

9.(2018秋•相城区期中)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方法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现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音调越来越。

问题讨论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10.(2018秋•常熟市期末)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

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

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并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按图乙组装有关器材,将一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B两个小木块将尼龙丝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B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

(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

则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若要想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来进行实验。

在上述两个实验中,主要运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法。

(2)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11.(2017秋•苏州期末)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同时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说明音调与有关。

(3)小明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发现用更大的力拨动直尺,听到直尺振动的声音更响,这是因为直尺振动的越大,声音的越大。

12.(2017秋•高新区期末)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声音高低、强弱有关在因素。

实验过程如下:(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现象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一定,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实验现象是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强/弱)。

13.(2017秋•太仓市期末)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所选琴弦的规格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 1.02D铜800.76E铜①②F铜1000.76G铁80 1.02H尼龙80 1.02I尼龙100 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三,必须要知道E项内容,请你填上所缺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