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

合集下载

其他弧菌感染科普宣传

其他弧菌感染科普宣传

其他弧菌感染科普宣传科普宣传:了解其他弧菌感染及预防措施引言:弧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细菌,包括多种不同的物种,其中一些种类会引起人类感染。

虽然其他弧菌感染相对较为罕见,但在一些特定环境下,感染仍可能发生。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其他弧菌感染的症状、传播途径、高危群体以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大家对该感染的认识与防范意识。

一、症状:1.腹泻:其他弧菌感染往往引发急性腹泻,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发热:感染可能导致发热,体温升高。

3.皮肤损伤:如果感染部位是皮肤,患者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溃疡等症状。

二、传播途径:1.水源:细菌常存在于海水、淡水、河流等水体中,如果人们在游泳、潜水或钓鱼等活动中接触到污染的水体,就有可能感染其他弧菌。

2.食物:食用未经煮熟、蒸煮或煮沸的海鲜、水产品等,特别是生或未充分加热的海鲜,可能会使人暴露在其他弧菌感染的风险中。

3.伤口接触:如果有伤口,尤其是深度创伤,与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也有可能感染其他弧菌。

三、高危群体:一些人群对其他弧菌感染更为易感:1.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化疗患者等,他们的免疫系统较弱,对其他弧菌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2.慢性疾病患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肝病等,其基础健康状况可能较差,更容易受到其他弧菌感染的影响。

3.年长者和婴幼儿:由于他们自身的抵抗力较弱,更易受到其他弧菌感染。

四、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其他弧菌感染,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煮熟食物:食用海鲜和水产品之前,要确保彻底煮熟,以杀灭任何可能存在的细菌。

2.洗手:接触海水、河流或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后,务必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

3.妥善处理伤口:对于任何伤口,建议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4.避免污染水源:在游泳、钓鱼或其他水上活动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受污染的水源。

5.加强免疫力: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合理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海鲜刺伤危及生命,如何避免海鲜中的致命细菌,这些细节要注意

海鲜刺伤危及生命,如何避免海鲜中的致命细菌,这些细节要注意

1.海鲜刺伤危及生命,如何避免海鲜中的致命细菌,这些细节要注意海鲜味道鲜美却也含有安全隐患,尤其是被海鲜扎伤,处理不好轻则器官衰竭,重则截肢危及生命!本文将详细解析海鲜扎伤潜在风险、感染致命细菌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海鲜扎伤。

一、致命菌感染案例案例一漳浦县霞美镇84岁刘老伯不慎被野生鲈鱼刺伤手掌引发了海洋创伤弧菌感染,两度住进ICU,一度生命垂危,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刘老伯最终截掉左上肢,保住性命。

案例二杭州52岁沈伯(化名)在清理小龙虾时,手指不慎被蜇伤,病菌顺着伤口“攻城略地”,送医抢救时已陷入昏迷,最终因维隆气单胞菌导致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不幸离世。

案例三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接诊的三名因被鱼蟹扎伤而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患者,有两位在经过及时救治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逐渐好转了;另外一名患者由于送院太晚,感染情况比较严重,抢救无效身亡。

二、海鲜中的潜在危险悲剧的源头:海洋创伤弧菌和维隆气单胞菌海洋创伤弧菌,也称创伤弧菌、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海鱼、牡蛎、螃蟹、贝类和鲸体等海洋生物都有可能携带该细菌,感染该菌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数病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5%。

维隆气单细胞菌,又叫“维氏气单细胞菌”,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污水、土壤中,是人、畜以及水产动物共患病的病原菌,对人和多种水生动物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外伤后暴露的伤口接触到该菌,可能引起水泡、瘀斑、蜂窝组织炎、坏死性筋膜炎或肌坏死和脓毒症等。

往往48小时以内,疾病就会急速进展,严重时会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传染途径:伤口传染、食源性感染三、如何预防避免感染1.不要生食海鲜:特别是肝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酗酒者切勿生食贝壳类海产,应将海鲜彻底洗净煮熟,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如蚝等,应煮至贝壳打开后5分钟。

对于即食性生鲜鱼贝类可以使用闪水次氯酸消毒液和蒸馏水1:24的比例浸泡或冲洗,亦可用此比例稀释好的消毒液制成冰块用来抑菌存储海鲜;代加工的鱼贝类表面可以使用闪水次氯酸消毒液和蒸馏水1:4的比例进行浸泡或冲洗,可以迅速杀灭99.999%的致病菌。

警惕可怕的海洋创伤弧菌杀手

警惕可怕的海洋创伤弧菌杀手

警惕可怕的海洋创伤弧菌杀手每年夏季,将有大量人群涌向大海,尽情享受海水和海鲜对人们的恩赐;再加近年来大量海鲜输入内陆和促进内陆人尝鲜的热潮不断高涨。

由于人们对这类海洋弧菌的杀伤力普遍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促使这类原本较少见的(特别是病死)病例,近年来渐有增多和向内陆扩散的趋势,给旅游欢乐和海鲜品尝带来无穷悲伤和终身遗憾。

再加医务人员对此类重症缺乏诊疗经验和处理勇气,漏诊误治实例间有所闻。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旦遭袭后果严重,不能不引起(特别是整体抗病能力较低的内陆)人们的重视.现将我今年夏季协助外院救治过的有关两例该病防治体会简介如下,供参考。

发病机理海洋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乃是栖息于海洋中以及海鲜体内外的一种常见海洋弧形细菌中的一种。

它“怕冷”,因而冬天几乎没法存活,夏天是其活动的高峰期。

这种细菌“嗜盐”,故只能在海水中存活,但可从蛤蜊、螃蟹、贝壳及鱼虾等类海产品中检出。

常好通过肢体远端皮肤上的刺伤、割伤或口腔等小伤口侵入人体,对抗病能力低下的易感人群常易致病。

临床表现临床上大多以脚趾或手指远端的伤口接触到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水或上述海产品而被感染。

对一般抗病能力较强的健康人群或经常接触海水和海鲜的近海人们来说,感染多半很轻微或不发病。

但对酗酒、肝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淋巴瘤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等高危人群以及内陆人们来说,由于其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低下,一旦感染此类弧菌后,局部皮膚很快出现不断扩大的紅腫热痛、出血性水泡和皮肤变黑坏死等症状。

当深部筋膜和肌肉遭受侵犯时,感染常順沿肌肉間隙快速(1~2天内)蔓延到大腿或上臂,引发大面积的肌肉及筋膜严重坏疽溃烂和发出恶臭。

創傷弧菌以及坏死组织释放出的強烈毒素大量進入人体血液后,將引发高热、敗血症和中毒性休克等严重症状;最后多因全身器官(包括脑)功能衰竭而致病人于发病后1~2天内死于严重的败血症和毒血症(病死率一般高達50%,重症者可高达90%)。

海鲜中隐藏的创伤弧菌杀手

海鲜中隐藏的创伤弧菌杀手

海鲜中隐藏的创伤弧菌杀手
*导读:创伤弧菌是一种传染性病菌,致死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近日珠海一名男子吃濑尿虾手指被扎破感染了创伤弧菌险丧命。

对于爱吃海鲜……
创伤弧菌是一种传染性病菌,致死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近日珠海一名男子吃濑尿虾手指被扎破感染了创伤弧菌险丧命。

对于爱吃海鲜的人来说,应如预防感染创伤弧菌呢!下面寻医问药网为大家普及创伤弧菌及预防方法。

*什么是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是普遍生存在海洋中的一种细菌,如果接触到被这种细菌污染的海产,如被海洋鱼类、贝类、虾、鱼钩等刺伤或食用生蚝、生鱼片等,都可能感染此菌。

临床上常造成严重的败血症及肢体坏死,过程相当迅速,且死亡率极高,甚至有研究发现,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若是从吃入的食物中感染海洋弧菌的潜伏期大约是12小
时至4天左右,会发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烧或是打冷颤,然后就是下肢皮肤会感觉疼痛,接着就是红疹、水泡的发生和溃烂,最严重的状况就是休克,甚至是死亡,因为此种途径发生速度非常快,而且到了医院并不容易被诊断出来,所以死亡率相当高。

为什么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很严重?如何避免被致命菌感染?

为什么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很严重?如何避免被致命菌感染?

为什么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很严重如何避免被致命菌感染 ...海鲜虽好吃,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被海鲜刺伤可不是小事,轻则截肢,重则要命,真不是唬你!为什么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很严重如何避免被致命菌感染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一个个的不是带刺就是长钳子,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蟹钳伤、被虾刺伤、被鱼咬伤、被贝类割伤......此时,该怎么办呢很多人认为只是个小伤,拿水冲一冲、拿创可贴包一包就行了。

案例一:男子被鲈鱼刺伤,只能截肢保命9月初,东莞吴先生买鱼的时候被一条鲈鱼刺到手指的中指,当时伤口立刻流血了。

但吴先生觉得伤口很小,所以并未做过多的处理。

然而,到了当天半夜两三点,情况开始不对劲了。

吴先生的手指开始发黑疼痛,人也出现了发烧发冷症状...随后,他来到医院,医生接诊后,将其紧急送往该院ICU治疗。

为了保住吴先生的性命,医生为其实施了中指截肢手术。

案例二:老伯被螃蟹夹伤,3天后多脏器衰竭而亡广州一位老伯处理螃蟹时,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钳钳伤。

老伯的伤口不是很大,起初并没有注意,也没对伤口做及时的处理。

后来情况逐渐恶化,不但手背发红肿胀且发黑,还出现了腹泻、腹痛等症状。

随后,老伯被送往医院,短短三天,病情迅速发展。

心、肺、肾脏、肝脏等多脏器功能已出现衰竭,最后虽然截肢抢救但仍因病情过重不治身亡。

看到这儿,可能你已经满脑子都是困惑了——为啥被海鲜扎一下,后果会如此严重其实,这些悲剧都源于同一个罪魁祸首——海洋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细菌,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鱼、海虾、牡蛎、螃蟹等海洋生物上。

人皮肤上的创口触碰到海鲜,或生吃海鲜,都有被感染的风险。

其毒性很强,通过创口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严重的创口感染,导致重度坏疽细菌还会进入血循环,引发全身急性感染而且病情进展特别快,通常发病24-48小时内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休克等若不及时正确抢救,70%以上的患者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有人可能会问了: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很可怕,但并不是只要被扎了就一定会被感染。

高温如何预防弧菌病害发生

高温如何预防弧菌病害发生

高温如何预防弧菌病害发生引言弧菌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疾病,由弧菌感染导致的。

高温天气是弧菌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高温季节加强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温季节预防弧菌病害发生的几个方面,包括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疫病防控等。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也是弧菌繁殖的基础。

在高温季节,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体容易产生腐败,并且容易滋生致病菌。

因此,加强水质管理是预防弧菌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1.合理养殖密度: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水质污染,增加弧菌的传播风险。

2.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调整,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通过定期换水,可有效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积累,降低弧菌的繁殖机会。

3.强化污水处理:加强池塘或池水的处理,及时清理污水并消毒,减少有机污染物的堆积。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预防弧菌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高温季节,由于水温升高,鱼类的食欲会下降,饲料的消化吸收也会变差。

因此,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预防病害发生至关重要。

1.优化饲料配方:在高温季节,饲料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要适当增加,以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并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2.分散饲喂:将饲料分散喂给鱼类,避免大面积的饲料集中,减少饲料残留和水体污染的风险。

3.定时饲喂: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固定饲喂次数,减少鱼类的进食量,避免过度喂养。

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预防弧菌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在高温季节,由于鱼类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病菌。

因此,加强疫病防控,提高鱼类的免疫力,是预防弧菌病害发生的关键。

1.定期体检:定期对鱼类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疫病的扩散。

2.加强疫苗接种:根据需要,定期给鱼类注射疫苗,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

3.强化消毒措施:加强池塘或池水的消毒处理,杀灭水中的病菌,减少弧菌的传播风险。

结论高温季节预防弧菌病害发生是水产养殖的重要任务之一。

海洋创伤弧菌生存条件

海洋创伤弧菌生存条件

海洋创伤弧菌生存条件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细菌,它存在于海洋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海水、海底沉积物、海洋动物和植物等。

这种细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创伤性感染。

因此,了解海洋创伤弧菌的生存条件对于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温度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嗜温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在该温度下,它的生长速度最快,代谢活动最旺盛。

当温度高于30℃时,细菌的生长速度会变慢,当温度低于20℃时,细菌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法生长。

因此,在海洋创伤弧菌的生长环境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盐度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其最适生长盐度为2%~3%,在该盐度下,细菌的生长速度最快。

当盐度低于1%时,细菌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当盐度高于5%时,细菌的生长速度也会受到限制。

因此,在海洋创伤弧菌的生长环境中,盐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氧气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嗜氧菌,需要充足的氧气来进行代谢活动。

在缺氧的环境中,细菌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法生长。

因此,在海洋创伤弧菌的生长环境中,氧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pH值海洋创伤弧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7.5~8.5,当pH值低于7.0或高于9.0时,细菌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

因此,在海洋创伤弧菌的生长环境中,pH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五、营养物质海洋创伤弧菌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来进行代谢活动和生长,包括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等。

其中,碳源是细菌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氮源和磷源是细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物质的重要原料,微量元素则是细菌代谢活动的必需因素。

因此,在海洋创伤弧菌的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综上所述,海洋创伤弧菌的生存条件包括温度、盐度、氧气、pH值和营养物质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生存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海洋创伤弧菌的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海产品或海水,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创伤感染。

其他弧菌感染的预防

其他弧菌感染的预防

弧菌感染的预防方法
饮用水和食物的安全处理:确保饮用水 和食物的来源可靠,尽量避免生食或未 充分烹调的海产品食用 个人卫生的重视:勤洗手,特别是在接 触海产品或处理生食时,以及使用洗手 液或消毒剂
弧菌感染的预防方法
储存食物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生食和 熟食混放,正确储存以防止交叉污染 快速处理海产品:尽快将新鲜海产品放 入冷藏或冷冻,避免细菌滋生
弧菌感染的注意事项
预防弧菌感染的最有效措施是保持个人 和环境卫生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弧菌感染的预防方法
避免与弧菌感染的个体接触:尽量避免 与已知感染弧菌的个体接触,特别是在 感染症状未消失之前 加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休息、健康饮 食和定期运动,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减少感染的风险
弧菌感染的注意事项
弧菌感染的注意事项
弧菌感染主要通过食物和饮用水传播, 因此在选择和处理海产品时需要格外注 意 若出现与弧菌感染相关的症状,如腹泻 和呕吐,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 暴露情况
其他弧菌感染的预防
目录 弧菌感染的危害
弧菌感染的预防方法 弧菌感染的注意事项
弧菌感染的危害
弧菌感染的危害
弧菌感染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和呕吐 等症状 严重的弧菌感染可能引发腹泻相关菌株可能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 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弧菌感染的预防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措施
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尽量将水产品煮熟。 避免受伤或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 从事海边工作或在海边游玩挖螺的市民和游客,要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
穿套靴。 在挑选或者食用海鲜时,要注意不要被尖刺部位扎伤,尽量带上手套进行操
作。 皮肤发红局部出现水泡,又有吃生海鲜、皮肤被海鲜剌破或海边作业的病史,
2017年1月10日傍晚,广州男子洗鱼被扎了下,半条手臂没了。广州朱先生的妻 子买回一条太阳鱼,朱先生在处理鱼的时候,右手不慎被鱼刺扎了一下。一家人 并没有重视及时处理伤口,以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第二天朱先生就 突发高烧、右手发肿发黑。12日晚,朱先生在医院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 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
易感人群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 并不容易感染,酒精性肝硬化、原 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才是高危人 群。
症状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患者初 期表现为发烧和皮肤受损部位出现 发红、水疱。如果不及时治疗,病 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 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功 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病例
病例
2017年7月,患肝硬化疾病出院一个月的宁波男子毛先生去医院复诊。因在一个 多月前,因贪吃烧烤,导致生命垂危被送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饮食上不曾忌口, 将烤牛肉、烤生蚝、烤鱼都尝了个遍。吃完后便开始感觉腹胀难受、胸闷气喘, 且体温上升至38.6℃,随后还出现了气促、呼吸衰竭等症状,被家人急忙送医。 到达医院时已出现意识不清、低血压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医生立即 对其实施抢救,并化验其血液。三天后确诊是“海洋创伤弧菌”。
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感谢下 载
什么是海洋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一种感染后死亡率 很高的细菌。
海洋创伤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 菌,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 及海底沉积物中。这种细菌最适宜 的生存条件为37℃下、10~20g/L 盐度。
Hale Waihona Puke 感染途径一、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 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 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 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 高达50%以上。 二、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 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 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