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梁楼盖设计

合集下载

07-1 无梁楼盖设计质量控制细则

07-1 无梁楼盖设计质量控制细则

第七章无梁楼盖设计质量控制细则□板柱结构。

□板柱-剪力墙结构。

□平板式无梁楼盖。

□带柱帽或托板的无梁楼盖。

□双向密肋无梁楼盖。

2.截面□满足建筑净高要求。

□按计算需要设置柱帽或托板。

□满足计算要求,如抗冲切、抗弯、挠度、裂缝、规范构造要求等。

□设置柱帽或托板的宽度、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双向无梁板一般要满足厚跨比。

□与计算模型保持一致。

3.无梁楼盖的概念设计□柱帽冲切计算时既要验算柱对柱帽的冲切,还需验算柱帽对板的冲切。

□柱帽冲切计算时一般先不考虑配箍筋算够冲切厚度,设计时按构造配置箍筋或不设置箍筋,少量按计算设置箍筋。

□尽量减小边跨跨中弯矩,增强边柱的抗冲切承载力。

在建筑允许条件下,宜将楼板伸出边柱外侧,但不宜大于边跨的0.4倍。

□设置暗梁时,不可把平板作为有边梁的双向板进行设计。

□有条件时,宜将支座弯矩下调10%~15%,并应按平衡条件将跨中正弯矩相应上调。

□端跨边界需设置边梁或砼墙。

边梁高度不宜小于板厚的2.5倍,并按弯、剪、扭设计。

□边支座端柱需设置柱帽或托板。

□板柱-剪力墙体系的顶层及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4.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整体空间模型计算。

□采用等代框架法把楼盖和柱简化为“板带—柱”的框架。

□采用双向交叉等代框架有限元计算。

□采用弯矩系数法。

5.等代框架设计条件□每个方向不宜少于3个连续跨。

□任一区格长、短边之比不大于1.5。

□同方向上的最大跨与小跨之比不宜大于1.2。

□不规则柱网,柱偏离值不大于跨度的10%。

□一般情况下无梁楼盖平板、带柱帽、带托板的适用跨度。

6.荷载取值□模型计算顶板自重时考虑柱帽或托板的荷载。

□板上集中荷载需考虑,如集水坑、小院挡土墙等。

□理正人防计算时荷载取值考虑恒载与人防荷载或活荷载组合的设计值。

7.计算参数输入□抗震等级。

□弯矩调幅系数考虑。

□采用等代框架时板带宽度取值要合理。

□柱帽厚度输入时注意是否已包含板厚。

□柱帽托板冲切计算一般不考虑箍筋。

无梁楼盖设计流程-HW

无梁楼盖设计流程-HW

2、整体结构计算 整体结构计算时,对于无梁楼盖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无梁楼盖板设置弹性板6 2)应勾选参数“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 (虚梁) 3)弹性板荷载导算方式应选择有限元方式 4)点选不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冲切验算
柱根对柱帽的冲切 柱帽对托板的冲切 托板对楼板的冲切
柱根对柱帽的冲切 柱根对柱帽的冲切
设计柱帽中附加筋弯矩取值方法
Mxx 节点值
Myy 节点值
Mxx取值时应取柱边缘榀色区域节点值的平均值
Myy取值时应取柱边缘蓝色区域节点值的平均值 对于出现非对齐板块或斜向数据时,需根据等值线来确定。
4.1、柱帽大小及板厚: 顶板:柱帽取1/3跨左右,板厚为350;(柱帽设加腋) 中间层:柱帽取1/4跨左右,板厚为250;
1、建模比较常规,要注意下建模退出时,软件自动将和柱帽相连的暗梁设 置成加腋梁,为的是考虑柱帽的因素按照加腋梁计算和配筋。加腋的长度尺寸取 柱帽或柱帽加托板的长方向和梁交界处,加腋的高度取柱帽+托板+板厚-梁高。
可在建模中看到自动形成的加腋梁,如果柱帽被删除,加腋梁在退出建模时, 会自动删除梁加腋。
式给出YJK软件本身的设计取值。一般考虑裂缝控制时,常采用网格单元结果设计, 当项目进度紧张时,亦可采用板带结果。
无梁楼盖设计在YJK现有的建模、上部计算、楼板施工图三个模块中就可完成, 而且无梁楼盖的设计可以和其它结构整体建模和分析协同工作.它大致流程是:
1、在建模模块中布置无梁楼盖的暗梁和柱帽;
4.2、弯矩调整系数: 边跨支座放大1.2; 边跨底筋放大1.1; 中间跨底筋放大1.05。
4.3、保护层: 顶板:迎土面25,背土面15. 中间层:取15。
4.4、裂缝控制: 顶板:迎土面为0.2mm,背土面为0.3mm。 中间层:不控制;

无梁实心楼盖设计

无梁实心楼盖设计

3、计算结果 1)冲切
2)板挠度
3)弯矩 每米的弯矩(尽量不用板带的计算配筋面积,直接用
弯矩图,自己来配筋。)
4)配筋结果 每米的配筋面积
地下室无梁实心楼盖设计
一、先看看规范 1、结构形式,对抗震不利 1)高规 3.6.3
2)高规8.1.9 板柱结构
3)抗规6.6.2
4)广东省高规8.1.9
2、无梁楼板尺寸要求
凝土规范
混凝土规范 11.9.2
3)广东省高规8.1.9
广东省高规3.6.1的条文说明
3)抗震规范 6.6.4
4)广东省规范 8.2.3
6、抗冲切要求 1)高规8.2.3
2)混凝土规范
3)抗震规范 6.6.4
4)广东省高规 无特别要求。
条件:8.1x8.1柱距。顶板覆土1.5米。6~7度抗震
楼盖 厚度 要求 1/30~1 /35 450 柱托 板带宽 度 暗梁尺寸 柱宽2侧各 加1.5倍板 厚 2100x450 10@100/200(8) 950/16=56 暗梁箍筋大小 框架柱直 径
8@100/200(6)
300/16=18
8度地区要注意:柱的纵筋直径不能太大。 如果是地下1层,尽管属于板柱结构,但地下的地震力比较小,对上述要求可以适当放松
二、程序实现 YJK
1、参数设置
2、注意事项 1)采用100X100的梁输入,不能采用 4050X300这样的梁输入。 2)腋高要注意。 3)楼盖要改为弹性板。
3、板带宽度要求(几本规范都是统一的) 1)高规8.2.3
2)抗规6.6.3(板柱结构)
3)广东省高规8.2.3
4、暗梁要求 1)高规8.2.4
2)混凝土规范11.9(板柱结构)

地下室底板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地下室底板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地下室底板无梁楼盖的设计地下室在民用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高层建筑),一般用作地下商场、停车场以及人防设施。

在多雨的广东地区,地下室底板经常承受水浮力作用,防水抗渗要求地下室底板板厚比较厚,板厚不少于250mm, 无梁楼盖是由楼板、柱和柱帽组成的板柱结构体系,楼面荷载直接由板传给柱及柱下基础。

无梁楼盖的特点是板厚比较厚,楼盖比较重,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浮能力,在施工方面,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有省砖模、楼面钢筋绑扎方便,设备安装方便等优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

因此,无梁楼盖在地下室底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本文主要针对地下室底板无梁楼盖的设计,结合结构设计软件08版PKPM-SLABCAD,谈谈自己的一些设计心得。

一.由抗渗等级、设防水位、地下室侧壁壁厚初步定底板板厚1.由地下室的埋置深度确定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第4.1.4条3.侧壁与底板(基础)连接,底板(基础)视为侧壁的固定支承时,底板(基础)的厚度必须大于池壁,可根据地基的土质情况取1.2~1.5倍侧壁厚度,并将底板(基础)外挑;当侧壁与底板板厚一样时,底板可视为侧壁的弹性支座,对于外墙为悬臂式挡土墙,一般都按底板为池壁的固定支承,故相应部份的底板板厚需为侧壁厚度的1.2~1.5倍。

工程实例:工程概况:某工程位于中山东区,一层地下室车库,室外地面标高-0.100m,地下室底板板面标高-3.300m,设防水位为-0.300m.楼梯间在首层±0.00m处无楼板,楼梯间外墙为悬臂构件。

暂定底板板厚300mm。

工程埋置深度H约为(-0.100)-(-3.3-0.300)=3.5m,根据表4.1.4,底板的防水抗渗等级为P6;水头高度H1=(-0.300)-(-3.3-0.300)=3.3m,根据表1,H1/t≤10,t≥330mm,暂取板厚t=350mm 楼梯间外墙的计算模型为一端固端一端由的悬臂构件,通过构件计算得楼梯间外墙的合理壁厚为350mm,故与楼梯间外墙相连的底板的板厚取1.2~1.5倍侧壁壁厚,由于该工程地基土质较好,故该部份底板板厚t取450mm.二.板面荷载计算1、底板强度挠度裂缝主要受两种荷载工况控制,向下力(自重、一般使用活荷载)控制和向上力(浮托力)控制两种主要工况。

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无梁楼盖是由楼板、柱和柱帽组成的板柱结构体系,楼面荷载直接由板传给柱及柱下基础。

因此这种结构缩短了传力路径,增大了楼层静空,并且节约了施工模板。

但楼板较厚,楼盖材料用量较多;楼盖的抗弯刚度较小,柱子周边的剪应力集中,可能会引起板的冲切破坏。

由于无梁楼盖结构改善了采光、通风和卫生条件,常用于冷库、商场、仓库、书库等建筑。

在地震作用下无梁楼盖体系中板柱节点将产生不平衡弯矩,这种不平衡弯矩的反复作用将严重影响节点的承载力,因此无梁楼盖体系中板柱节点是抗冲切和抗震的薄弱环节,节点的破坏是导致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

由于板柱节点在剪力和不平衡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我国目前的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中只有板节点的抗冲切验算方法,没有节点在不平衡弯矩作用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因此,对其如何进行工程设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同济大学对此进行了大比例尺试验研究,解决了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详细内容可参考有关资料。

无梁楼盖的类型:按楼面结构形式分为平板式和双向密肋式;也可在双向密肋的空隙内,填以轻质块材。

按有无柱帽分为无柱帽轻型无粱楼盖和有柱帽无梁楼盖。

按施工程序分为现浇式无梁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无梁楼盖。

采用升板法施工的无梁楼盖是装配整体式的一种。

按平面布置可分为边缘设置悬臂板和不设置悬臂板的。

有悬臂板的可减少边跨跨中弯矩和柱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也减少了柱帽类型。

一、一般规定(1) 无梁楼盖的柱网通常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以正方形更为经济。

(2) 无梁楼盖每个方向不宜少于三跨,以保证有足够的侧向刚度。

当楼面活荷载在 5kN/㎡以上时,跨度不宜大于6m 。

(3) 无梁楼盖的楼板通常采用等厚平板,板厚由受弯、受冲切计算确定,并不宜小于区格长边的1/35~1/32,也不小于150mm 。

(4) 为改善无梁楼盖的受力性能,节约材料,方便施工,可将沿周边的板伸出边柱外侧,伸出长度(从板边缘至外柱中心)不宜超过板缘伸出方向跨度的0.4倍。

无梁楼盖设计

无梁楼盖设计

无梁楼盖设计无梁楼盖设计在YJK现有的建模、上部计算、楼板施工图三个模块中就可完成,而且无梁楼盖的设计可以和其它结构整体建模和分析协同工作,是融入其它结构设计之中的。

大致流程是:在建模中布置无梁楼盖的虚梁(或暗梁)和柱帽;在上部结构计算中采用弹性板3或弹性板6模型,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应选择有限元方式;计算结果中补充了柱的冲切计算;在楼板设计中采用楼板有限元计算,并按照柱上板带、跨中板带给出计算结果和楼板施工图设计。

一、在建模中布置虚梁和柱帽对无梁楼盖,仍按照普通楼层的建模方式,在全楼中,无梁楼盖可能只占几个楼层,或者楼层中的某一部分为无梁楼盖,其余部分仍为普通楼盖。

对无梁楼盖部分主要是输入虚梁、暗梁以及柱帽,有时还有加腋板。

1、布置虚梁指示板带位置无梁楼盖没有梁,柱之间需布置虚梁或者暗梁。

这里梁的第一个作用是生成楼板,第二个作用是指定柱上板带的布置位置,软件自动生成的柱上板带就是沿着虚梁或者暗梁布置的。

软件对虚梁本身不会做设计和配筋,虚梁本身的刚度很小,对整体计算没什么影响。

2、布置暗梁暗梁就是指有一定的宽度、但高度与板厚相同的梁。

在无梁楼盖设计中,暗梁首先可以起到虚梁同样的作用,即生成房间楼板和确定柱上板带的布置位置。

暗梁按照普通梁方式输入即可。

《高规》8.2.4:“板柱-剪力墙结构中,板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设计时,应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取柱宽及两侧各1.5倍板厚之和,暗梁支座上部钢筋截面积不宜小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50%,并应全跨拉通,按梁下部钢筋应不小于上部钢筋的1/2。

”因此,暗梁的尺寸可按高规的要求输入。

在上部结构计算时,对无梁楼盖板应选择按照弹性板3或者弹性板6计算,这种计算模式将使楼板和梁变形协调,共同承担荷载,我们输入的暗梁尺寸适当,其暗梁的配筋结果就基本可用。

暗梁本身有一定的刚度,在楼板施工图模块的有限元计算时,考虑到它的刚度和楼板的刚度是重合的,因此软件自动忽略了暗梁的刚度,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无梁楼盖简介及设计方法

无梁楼盖简介及设计方法

一.构造要求
4.抗震设计时, 沿两个主轴方向 通过柱截面的板 底连续钢筋的总 截面面积
As NG / f y
5.柱帽或托板内 应布置构造钢筋。
一.构造要求
6.无梁楼盖板的开洞 a.柱帽范围、暗梁范围内不开 洞; b.柱上板带相交区域、柱上板 带、跨中板带相交区域、跨 中板带相交区域开单个洞的 大小要符合下图要求。同一 部位开多个洞时,各个洞宽 之和不应大于单个洞的允许 宽度。洞边均应设置等量补 强钢筋。
5.一般规定 无梁楼盖,柱网尺寸宜接近方形,两个方向的跨度比不宜大于 1.5,否则经济性较差; 平板时跨度不宜大于7m,有柱帽时不宜大于9m。不宜采用不规 则程度较大(非矩形)柱网; 板厚不应小于150mm,荷载较大时板厚适当加厚。
一 无梁楼盖简介
6.柱帽形式
一 无梁楼盖简介
7.计算方法 经验系数法:只能计算竖向荷载作用情况,是等代框架法在较规则情 况下的特例,见《技术措施》9.2.3~9.2.6 等代框架法:可以计算水平、竖向荷载作用情况,各种教科书。
一 无梁楼盖简介
1.无梁楼盖是指由板直接把力传给竖向构件的一种楼盖结构。由 于刚度要求这种楼盖板厚较大,可承受较大荷载。在荷载较大 时柱顶往往设柱帽,荷载较小时也可以不设柱帽。 2.无梁楼盖适用于楼面荷载较大的多层民用或工业建筑,如书库、 仓库、冷藏库、没有嵌固要求的地下室顶板等。
一 无梁楼盖简介
二.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及构造详图
1.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示例
二.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及构造详图
2.柱帽平法施工图示例
二.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及构造详图
3.柱上板带ZSB纵向钢筋构造
二.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及构造详图
4. 跨中板带KZB纵向钢筋构造

地下车库的无梁楼盖设计

地下车库的无梁楼盖设计

地下车库无梁楼盖设计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又称板柱结构体系,这是相对梁板结构体系而言的。

在我国,无梁楼盖结 构体系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建筑结构新技术。

一般认为:无梁楼盖较之传统的密肋梁楼 盖具有整体性好、建筑空间大,可有效地增加层高等优点;在施工方面,采用无梁楼盖的建筑物 具有施工支模简单、楼面钢筋绑扎方便,设备安装方便等优点,从而 大大提高施工速度。

但是, 历次地震中无梁楼盖结构均出现了高于梁板楼盖结构的破坏实例。

因此,无梁楼盖体系(板柱结 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较差已形成共识,现行规范对此有专门的严格的规定。

本着安全、合理、经济的原则,笔者认为我集团华东地区地上建筑一般情况不宜采用板柱结构体系。

但地下建筑由于 地震作用小,采用无梁楼盖结构是否可行呢本文就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经济性分析在华东地区,一般地下车库柱距米,柱截面较大或项目档次较高时柱距采用米。

考虑有效净高米,设备所需高度米,排水所需高度米,故采用无梁楼盖时,层高可控制在米左右;采用梁板 楼盖时,层高米左右,两者相差米。

地下建筑对层高较敏感,尤其是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地区。

基坑支护和开挖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而且抗浮承载力要求也变高。

一方面无梁楼盖自重大于梁 板楼盖对抗浮有利;另一方面层高的减小可以减小水浮力,节省抗拔桩。

综上,就常用柱距的单 建式地下车库而言:采用无梁楼盖,楼盖本身的结构成 本有所提高,但建筑层高可减少米左右, 且可以减少土方量、减少降水费用、降低桩基成本、支护成本、墙柱工程量、外防水工程量、模 板工程量,另外因便于施工还可能缩短工期。

因此,此时无梁楼盖一般情况下综合成本最优,许多工程实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许多人仍以无梁楼盖体系直接增加了楼盖本身的结构成本为由拒绝采用,这是一个误区。

二、技术性分析1 v柱网无梁楼盖的柱网宜采用正方形或矩形,矩形柱网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最大跨和最小 跨的 柱距不宜大于,以避免柱承受楼板的不平衡弯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梁楼盖的建模及计算
1.建模部分
(1)梁输入两个方法
1.按规范的要求,布置暗梁,比如500*300,直接布置(不建议)
2.按虚梁(100*100)方式布置,确定板带的形成位置(在板施工图-无梁楼盖-
围区板带,程序按虚梁位置自动生成柱上和跨中板带)(建议)
建议:
考虑到无梁楼板比较厚,充分利用板的面内面外刚度,所以板属性定义为弹性板6,此时梁建议按虚梁布置,按第一种方法布置,暗梁和板重叠部分刚度重复计算。

暗梁本身有一定的刚度,在楼板施工图模块的有限元计算时,考虑到它的刚度和楼板的刚度是重合的,因此软件自动忽略了暗梁的刚度,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但是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如果对无梁楼盖按照弹性板3或者弹性板6计算,软件没有扣除暗梁的刚度,这可能对计算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

(2)柱帽的输入
常见问题:a.柱帽,托板,等包不包括板厚?可以参照图例
b.柱帽处自动生成梁加腋,可以试下效果
对于用户输入的暗梁,建模退出时,软件自动将和柱帽相连的暗梁设置成加腋梁,为的是考虑柱帽的因素按照加腋梁计算和配筋。

加腋的长度尺寸取柱帽或柱帽加托板的长方向和梁交界处,加腋的高度取柱帽+托板+板厚-梁高。

可在建模中看到自动形成的加腋梁,如果柱帽被删除,加腋梁在退出建模时,会自动删除梁加腋。

在建模退出时,设置了选项“柱帽处自动生成梁加腋”,如果用户不希望设置这种梁的加腋,可对该参数不勾选。

对虚梁不会作加腋设置。

2.计算参数部分
1.生成等值建议勾选,计算结果输出才能查看单元格配筋
2.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因为定义了弹性板6,就不再放大了
3.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应改为有限元计算
4.建议考虑梁与弹性板的变形协调
5.板属性定义为弹性板6,
常见问题:弹性板6定义不了,原因是勾选了
3.上部计算
楼板采用壳单元,柱采用杆单元,墙也采用壳单元。

4.设计结果
软件提供冲切计算,计算结果如上图显示
常见问题:
Q1:冲切计算已经考虑了不平衡弯矩?
A1:软件已经按规范计算
Q2: 计算结果含义?
A2:柱边为柱根、柱帽、托板抗冲切验算结果。

柱中心为抗冲切箍筋面积为单边一个箍筋间距内的箍筋总面积,箍筋间距同梁。

Q3:网格划分长度控制在哪设置?
A3:
Q4:单元格应力、配筋、单元格计算厚度在哪查看?
A4:计算结果等值线菜单(前处理必须勾选生成等值线)
5.板施工图
参数设置:
a.板计算方法-----有限元算法,考虑梁弹性变形(必须设
置)如果用户定义了板带但是没有勾选这两个参数,软件将给出提示并中断计算。

b.无梁楼盖参数
1.柱上板带宽度,看实际工程,一般用四份一跨度
2.取整体计算弹性板计算结果
上部结构计算给出了弹性板的计算结果,如果计算时考虑了板的协同作用定义了弹性板6,且弹性板导荷方式选用有限元方式,此计算结果就可以代表无梁楼盖的柱上板带以及跨中板带的配筋结果。

由于上部结构计算中不仅考虑恒活竖向荷载,还考虑了风、地震等水平荷载工况或者温度荷载和组合,因此整体模型下弹性板的计算结果更全面。

但一般来说,不选上部计算结果。

即不勾选,在板施工图重新计板的内力和配筋。

3.柱上板带内力采用积分方式
软件对单元格的内力计算采用积分的方式,计算更精确
常见问题:两处计算结果对不上,就是这个参数引起的。

4.应力集中处理范围,这个是一个经验值,工程师要谨慎使用,一般带柱帽,或托板的无梁板,在计算网格为500mm的时候,忽略柱中心1000范围(两个网格长度)忽略柱帽边400(一个网格),可以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但对于无柱帽下,这个取值更应该慎重考虑。

应力集中,可查阅“圣维南原理”
C.无梁楼盖板带形成(必须执行)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命令形成板带。

如果没有形成板带,程序按普通楼板计算配筋,不输出板带配筋
d.无梁楼盖板带计算,计算结果详F1帮助文档
常见问题:
Q1:板带计算结果配筋率为何是0.3,而不是参数设定的值?
A1:人防区,按人防规范要求,板配筋率为0.3,程序默认执行
Q2:带柱帽,变板厚程序如何处理?
A2:单元格计算板厚为该单元的平均厚度,因此,带柱帽,网格划分的长度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原则上是划分的越细,计算越准确。

一般来说0.5和网格,计算精度上已经满足要求。

Q3:板带裂缝在哪查看?
A3:
Q4:不是水平或竖直的板带如何配筋?
A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