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与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开题报告
浙江小商品市场形成与发展对策研究——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的开题报告

浙江小商品市场形成与发展对策研究——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小商品市场作为我国特有的商业模式之一,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商贸文化现象。
其中,浙江小商品市场是全国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一类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义乌市作为浙江省三大小商品市场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商贸城之一,其商贸业态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零售商、批发商提供着海量的商品资源和商业机会。
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义乌市场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如竞争日趋激烈、货源渠道逐渐趋同、市场规模逐渐受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义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的对策,进而推动小商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本次研究将以义乌市场为例,通过对其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探索其成功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措施,推动小商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分析其成功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为小商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分析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2. 探究小商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重点分析义乌市场所面临的困境;3. 通过对小商品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对策措施,为小商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4.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义乌市场的对策,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等。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小商品市场的相关文献材料,深入了解小商品市场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发展趋势;2. 通过对义乌市场的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其经营模式、商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3. 以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小商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4.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义乌市场的对策,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义乌小微企业外贸B2C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义乌小微企业外贸B2C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题目《义乌小微企业外贸B2C发展对策研究》二、研究背景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拥有众多小微企业,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B2C模式已经成为商业模式的趋势之一。
在全球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拓展外贸市场成为义乌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旨在研究义乌小微企业如何实现外贸B2C的发展。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义乌小微企业外贸B2C发展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小微企业在外贸B2C领域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义乌小微企业的外贸B2C发展。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义乌小微企业的外贸B2C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2)义乌小微企业外贸B2C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探讨义乌小微企业在外贸B2C领域中的优势和劣势;(4)提出义乌小微企业外贸B2C发展的对策建议。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和资料;(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义乌小微企业的外贸B2C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需求;(3)访谈法:选取代表性企业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经营模式、发展策略和存在的困难等情况;(4)SWOT分析法:通过SWOT分析法对义乌小微企业在外贸B2C 领域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估;(5)案例分析法:通过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并提出适合义乌小微企业的对策建议。
五、研究意义义乌小微企业是义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义乌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义乌小微企业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而外贸B2C正是这一发展方向之一。
本研究从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义乌小微企业在外贸B2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义乌小微企业的外贸B2C发展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六、预期成果(1)分析义乌小微企业在外贸B2C领域的优势和劣势;(2)揭示义乌小微企业在外贸B2C领域面临的问题;(3)提出义乌小微企业外贸B2C发展的对策建议;(4)为义乌小微企业的外贸B2C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义乌小商品市场外贸竞争力的分析[开题报告]
![义乌小商品市场外贸竞争力的分析[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10ddee561252d381eb6e78.png)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义乌小商品市场外贸竞争力的分析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谓外贸竞争力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产品输出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它体现了一定时期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对于衡量和评价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也产生了更为剧烈的国际竞争。
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当今每个国家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对外贸易作为一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必然是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关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既有从理论角度来分析哪些因素会对外贸竞争力产生影响,也有从实证角度分析具体的影响程度如何。
乔·麦克格瑞汉(Joy M.Mc Creehan)在分别对价格、成本因素以及非价格因素如地理的和商品贸易方式、贸易壁垒、需求压力利润率等对(外贸)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后,认为价格和出口之间具有很清晰的联系,但是非价格因素也会影响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能力,尽管不可能从数量上来估计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但非价格因素对于不同的商品组合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作用非常强大。
毛瑞恩(Lankhuizen Maureen)指出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其竞争力来源首要的是技术进步——技术或能提高生产率(提高价格竞争力)或能提高产品质量,其次是较低的工资水平,最后汇率贬值对一国的竞争力也会有所提升。
1、价格对外贸竞争力的影响价格是商品在国际竞争中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因而价格的变动对于各国产品占有国际市场份额具有重要作用。
对价格和竞争力的关系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克拉维斯和李普赛(Inving B.Kravis and Robert E.Lipsey),他们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以及欧共体其他成员20世纪50—60年代9类重要商品的实际出口价格为基础,编制了反映出口价格变化的普遍价格指数、反映具体两种m价格相对水平的价格竞争力指数,以对这些国家出口商品在价格方而的竞争力情况进行比较。
促进义乌小商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3.2国内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王建(1998)指出:“国际大循环”战略,即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将换回的外汇支援基础产业建设,使之尽快度过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
庄凌(1994)指出:“外贸自乘发展”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是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并与本国科技的自主开发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基础,实现“引进科技、消化吸收、开发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引进”的良性循环。
4对义乌小商品对外贸易发展的研究
冯拾松(2004)指出: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为抓手,推进经济国际化,增强商贸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实施贸工联动战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
2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
2.1比较优势理论
林毅夫(1999)指出: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是一个经济健康运行的微观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关键取决于这个企业是否按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经营。这可以扩展到同一个产业中不同产品的选择,还可以扩展到拥有多个行业的经济。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选择符合自己要素禀赋结构特征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
李良波(2008)指出: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
义乌小商品城开题报告

义乌小商品城开题报告1. 引言义乌小商品城是中国浙江省义乌市的一座著名的批发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
自1982年建成以来,义乌小商品城迅速发展壮大,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买家和供应商。
本开题报告旨在对义乌小商品城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发展现状、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2. 研究背景义乌小商品城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小商品城内聚集了众多供应商和购买商,商品种类繁多,价格合理,受到了国内外买家和供应商的广泛关注。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内外买家进行批发采购的首选地之一。
3. 研究目标和意义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了解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现状和商业模式,分析其竞争优势,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将对义乌小商品城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经营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4.1. 文献综述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了解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和市场影响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4.2. 实地调研在义乌小商品城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重点关注小商品城的布局、商品种类、供应商和买家情况等方面。
4.3. 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统计数据、市场调研数据和专家访谈数据等。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关于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现状、商业模式和未来趋势的结论。
5.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5.1. 发展历程通过对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和梳理,了解其建成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阶段的重要节点和发展方向。
5.2. 商业模式分析义乌小商品城的商业模式,重点研究其供应链管理、市场定位、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策略和实践,探讨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成功之处。
5.3. 竞争优势通过对义乌小商品城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义乌小商品城的竞争优势所在,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
义乌调研报告范文

义乌调研报告范文义乌市是中国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近年来,义乌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物流网络,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商家来此经商。
为了深入了解义乌市的发展现状和商业环境,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义乌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色产业;2.探究义乌市小商品市场的规模和运营方式;3.研究义乌市物流网络的情况和优势。
二、调研内容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与当地商家的交流,获取了以下调研内容:1.经济发展情况:义乌市经济快速增长,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成为浙江省的经济重点支柱。
特色产业主要包括小商品制造和贸易、珠宝首饰、纺织品、饰品等领域。
2.小商品市场规模和运营方式: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规模庞大,分布在不同的商贸城和市场街区。
其中,义乌国际商贸城是最大的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领域涵盖日用品、玩具、装饰品等多个领域。
市场的运营方式主要是批发,以商家间的大宗交易为主。
3.物流网络情况和优势:义乌市地处浙江省,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物流设施。
义乌机场是浙江省的主要机场之一,货物运输便捷。
此外,义乌市还拥有完善的铁路、公路和水运网络,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物流需求。
三、调研结果分析通过对以上调研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义乌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特色产业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义乌市的制造业和贸易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小商品市场作为义乌市最具特色的产业,规模庞大,为商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的运营方式主要是批发,商家间的交流合作至关重要。
3.此外,义乌市在物流网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物流设施,为商家提供了高效、快捷的货物运输服务,降低了运营成本。
四、建议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义乌市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支持,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发展。
开题报告: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探讨及推广价值研究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探讨及推广价值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经济现象。
它不但成为了当地经济的一大亮点和优势,而且对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在我国商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的背景之下,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的分析及推广价值研究更是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1.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的原因2.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的原因3.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经验的可推广性4.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建议三、文献综述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的分析对于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区域经济的振兴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本文简要回顾了分析该问题的相关基础理论以及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评述,提出今后开展研究的建议。
1.相关基础理论回顾对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的分析是建立在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之上的。
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理论包括:(1)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
第一个较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他认为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效率形成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集群。
他把专业化产业集群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industry district)。
在马歇尔那里,产业区是一个中小企业聚集的地区,区域里创新气氛十分浓郁,新工艺、新思想能很快被接受、传播,各个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既有效竞争又合作交流的网络。
马歇尔指出这种外部经济给集聚企业带来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技术的外溢。
(2)提供一个专业技术工人共享的劳动市场。
(3)提供共享的中间投入品。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功案例分析分析

商业城市调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义乌小商品市场义乌位于浙江省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比较贫瘠,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工业发展落后。
但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勤劳的义乌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这里筑起了一座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在去义乌之前,早就被告知那里的小商品市场很大,种类很多,只要是你想买的,那里基本都能买到。
但在去了之后,最大的感慨就是,没有想到小商品市场的规模会如此之大,东西会如此之多。
进入的一区,光是一楼的玩具区就走了好久好久,店铺里的玩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客户也很多,来来往往都是人,不仅有本地人,也有从外地过来进货的,还有很多外国人。
由于找不到零售的店铺,我们就决定去小商品市场的外面看看,可是,我们发现这里的建筑物都是差不多的样式,有的甚至都是连在一起的,我们走了很久,过了很多马路,可是怎么走,都还在小商品市场的范围内,可见规模之大。
对于义乌能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原因,在去义乌实地考察了以后,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因素:1、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我觉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方面。
如此大规模的小商品市场,如此多的商品种类以及如此多的人流聚集,如何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政府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义乌市政府大力规范小商品的市场秩序,完善市场功能,在监督惩处、税收征管等方面就做得很到位。
(2)决策方面。
义乌市政府在本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本地的经济实情相结合,“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一起抓,不断适应义乌经济的发展。
(3)资金方面。
随着小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商铺对资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政府给予资金上的帮助。
(4)制度体系方面。
为了小商品市场能够更好的发展,义乌市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市场配套服务体系,这套服务体系包括运输物流、网络信息、餐饮、住宿、银行、外贸等行业,确保了小商品市场健康的发展。
2、专业化的集聚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vid Throsby(2010)对产业集聚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他们认为高阶 服务和人性的特点决定了面对面接触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集聚,而像传统的依 赖于高科技、信息化、交通便利这些要素远不能导致一个区域集聚的短时间形成。 国外学者对于产业集聚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产业集 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2)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 国外研究区域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区位论:研究区区位理论的标志 是杜能(J.H.von Thunen)的著作《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 ,韦伯(Alfred Weber)的《工业区位论》 。杜能提出“杜能圈” ,阐述了“企业的利润受到市场和 农场之间距离即市场半径的影响”的农业区位论的思想。韦伯指出最优产业布局 区位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合力所指向的区位。 2)空间结构理论: 空 间结构理论是由德国的博芬特尔(E.V.Boventer)所提出的。该理论建立在古典 区位理论基础上,综合考虑三大产业和城镇居民点区位优化,通过分析各种经济 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和集聚程度,得出各种经济体在空间中的最优组合和位 置,同时分析了各种经济体相互作用的演变规律。 3)产业集聚经济理论: 产业 集聚经济理论为县域经济的合理产业规模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该理论通 过对产业集聚规模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产业集聚导向的研究,经济集聚相互关 系的分析,得出适合的本地区的产业集聚规模与经济发展方式,采取合理的产业 集聚规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获得最大的集聚经济效益。4)比较经济学理论: 比较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区域间资源流动的基本理论,可以解决作为县域经济资源 流动评价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 势理论。他提出在区域间如果根据本地的特色来优化配置资源。根据该理论,在 县域经济评价时应注意考察县域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技术禀赋条件发展自己的比较 优势行业,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 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国内研究产业集聚的方向较广,主要有产业集聚的方式、产业集聚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的载体、产业集聚的成因、产业集聚的区位等。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 产业集聚度测算工具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对区域的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为产业集 聚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欧雪银(2013)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她提出了产业集聚与企业家 精神有着一定的关系,以辽中南城地区为具体的案例,对产业集聚与企业家精神 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家的精神。 刘瑞芳(2014)对产业集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内黄县农业为具体的案
例,对农业产业集聚的规模、产业数量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制定了产业集 聚发展的策略。 吕金飞(2014)对浙江纺织业的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他分析了集聚 特征,为大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王海军(2015)对产业集聚与金融的关系进行分析,他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更 好的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理论的比较和研究,对文化产业和产业集聚的概念进行了 解释和界定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这为本文后续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和分析 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笔者主要就是在此基础上,以江西省吉安电子信息化产 业集聚为具体的案例,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2)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 我国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对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比较重视。 区域经济是基础经济,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生态基础影响极大。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尤其是区域产业发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 索。早期对县域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经济定义及其研究范畴界定方面。王 传福认为,区域经济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主导产业为主体,在围绕主导产业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经济。杨万江、朱允卫认为,区域经济是以区域为发 展空间,区域经济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区域性经济。 参考文献
[13]马学钊;杜增杰.政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 [14]王海军.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 [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5. [15] 郭爱平 . 我国产业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4. [16]欧雪银.企业家精神与产业集聚关系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3. [17]刘瑞芳.内黄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J].河南农业,2014. [18]吕金飞.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选择实证研究 [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4. [19]义乌市统计年鉴[M].1998-2007. [20]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M].2007. [21](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2](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3]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J].财贸经济,2004(2). [24]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7 (1) . [25]陈通,田红坡.集群企业信任机制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2(10). [26]何雄浪.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J].财经研究,2006(4). [27]惠宁.分工深化促使产业集群成长的机理研究[J].经济学家,2006(1). [28]李晶.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发展的思考[D].武汉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4. [29]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30]陆立军,王祖强,杨志文.义乌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1]陆立军,王祖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2]陆立军,杨海军.市场拓展、报酬递增与区域分工——以“义乌商圈”为例的分析[J].经 济研究,2007(4). [33]陆立军等.义乌商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4]石伟,张文海.南安石材城:市场开发带动产业升级[J].石材,2007(8). [35]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5). [36]陶金国.传统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市场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5(5). [37]汪斌,董赞.从古典到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与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J].学术 月刊,2005(2). [38] 王秉安 . 专业市场与制造业产业集群共生现象研究——福建实证 [J]. 发展研究, 2005 (10).
[1]Flew, Terry. Toward a Cultural Economic Geography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Urban Development: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J].Information Society,2010. [2]David Throsby.The Economics of Cultural Policy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3]马延吉.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J].经济地理,2010. [4]李景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刘振杰.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3. [6]肖怀德.我国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问题探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4. [7]马延吉.区域产业集聚理论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 [8]张道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9]陈旭.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动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0]胡启兵.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2. [11]李宇慧.武汉城市圈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 [12]赵培华.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
(开题报告)
姓
名 : 研究领域 : 课题名称 : 所在单位 : 导师姓名 : 起迄时间 :
农村与区域发展
年
月
日填写
说
明
一、论文工作计划用钢笔填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打印) ,字迹清楚。 二、本计划一式四份,本人、导师各一份、研究生部两份。
一、立题依据(课题的研究或项目开发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集聚的 发展问题不断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成为产业组织学、技术经济学、社会学、管理 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热门领域。而“义乌商圈”的小商品产业集聚 现象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增多,义乌作为浙江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县级城市, 发扬“鸡毛换糖”传统优势,依托小商品市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 被理论界称之为“义乌模式” 。义乌市场和工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浙江乃至临近省份的许多周边市、县、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都明确提 出了接轨义乌、融入义乌的发展思路,并且通过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生产基 地、开展来料加工、山海协作等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一个以义乌小商品 市场为核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即“义乌商圈”己初步形成。与全国的情况形 成对比的是,义乌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示了收敛的迹象。 “义乌商圈”己经 发展到新的阶段,但是如何深化“义乌商圈”向产业集聚转化,走什么路径,采 取什么政策措施,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如何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环境和方向等 理论和实际问题函待研究。本篇论文主要就是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与产业集聚对区 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其的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找出义乌小商品市场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提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竞争能力,进而 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目前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是: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主流,尤 其是美国,不仅产业集聚区行业分布广,而且创新能力卓越;欧洲是产业集聚区的 发祥地,在西欧、北欧等发达国家,产业集聚区发展都很成熟;亚洲地区产业集聚 区在 20 世纪中期以后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些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产业集群也开始形成。除中国以外,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一 些拉丁美洲、非洲国家,产业集群也开始兴起。随着产业集聚现象的兴起,国外 大量学者对于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Flew 和 Terry(2010)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出发,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 析,他们认为集聚与规模经济有关,集聚的产业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