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合集下载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一、科学的根本概念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开展的实践力。

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开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开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根本概念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2、广义的理解,那么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

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开展所进展的实践活动中,为了到达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展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那么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答复"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答复"怎么做"的问题。

二者既有原那么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根底。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根底,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开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根底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历、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提醒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复习提纲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技术黑箱方法系统功能分析法技术黑体基因信息技术酶工程超导材料核能人工智能风能非晶态金属空间技术太空轨道控制论方法宇宙纳米材料局域网二、简述简述玻尔模型与卢瑟福模型的差别。

简述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简述空间技术的核心内容。

简述激光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深化经历了哪些时期?近代科学突破的标志是什么?简述哥白尼的日心部和哈维血液循环的基本观点。

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背景简述第一次技术革命发源于英国的原因。

牛顿的无限宇宙模型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矛盾?简述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简述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关系?简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四大证据。

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简述古代阿拉伯国家对科学技术特殊贡献。

简述氢作为新能源的优点。

简述现代科学方法(系统科学)。

简述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

简述现代分子生物学产生的基础。

简述海洋能开发利用新技术的主要内容。

简述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简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简述近代物理学理论的三次大综合。

简述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简述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

简述现代科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三、综合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现代科学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请应用你所学的知识论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技术创新的模式有哪些?我国应采用哪种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转基因农产品,转基因农产品是否能大规模推广?为什么?农业高新技术都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其应用情况。

请从技术变革的角度谈谈我们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独家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独家资料)

名词解释1.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的科学,它担负着探索新领域、发现新元素、创造新化合物发展新原理等重大理论任务。

2.科学精神:人文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科学文化的核心3.虚拟现实: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等,生成一个逼真的感官世界,参与者可通过手、眼、耳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及动作,与该感官世界进行交互。

4.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代替电流,以光缆代替电缆进行的通信。

5.射电天文学:通过观测天体的无线电波来研究天文现象的一门学科。

6.大科学: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的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7.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功能的技术。

8.宇宙空间站:是指建立在宇宙空间,适合人类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

9.酶制剂:指从生物体中,经分离、提纯而得到的具有一定纯度和活力的酶制品。

10.信息高速公路:是现代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以最新的数字化光纤传输的,智能化计算机处理的,多媒体终端服务技术装备的地区或国家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式信息网系统。

11.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周密的分子设计,把蛋白质改造为合乎人类需要的新的突变蛋白质。

12.产业技术: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不同技术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一定产业一般与某一类劳动过程的技术相关,或以这一类的技术为主。

13.脉冲星:指具有短周期脉冲辐射的新型恒星。

14.暗物质:在宇宙学中又称为暗质,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

人们目前只能通过重力产生的效应得知,而且已经发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

15.星际分子:是指存在星际空间的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

16.微波背景辐射:是指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辐射。

17.系统的环境: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习题资料稿(最新版本)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习题资料稿(最新版本)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各章综合复习题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作用一、名词解释1、基础科学2、技术科学3、工程科学4、实验技术5、基本技术6、产业技术7、小科学8、大科学9、高技术10、高技术体制11、高技术管理12、高技术产业13、科教兴国14、环境问题15、资源问题16、可持续发展17、人文精神18、科学精神19、科学20技术21、863计划二、简答题1、现代科学和技术分别有哪三个部分组成?2、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3、大科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发展大科学的战略有哪些?4、高技术有哪些主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5、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6、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哪些?7、高技术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和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8、如何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进行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的培养?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攀登计划为了加强国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推动基础性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国家从1992年起设立“攀登计划”。

“攀登计划”项目的遴选,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1)属于学科前沿性研究,预测在本世纪末可能取得重大突破;(2)具有重要应用背景,为我国经济建设所急需,国际上很活跃;(3)能发挥中国地理、资源和研究工作特点,可望取得中国特色的成果;(4)已在国际上具有优势,居世界先进水平,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相关知识点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相关知识点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相关知识点按照目前近代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物质的最小构成单元是(夸克和轻子)。

人类至今认识到:世界万物的千变万化,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这四种力是(万有引力、弱力、电磁力、强力)。

下列有关粒子、原子、分子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原子、质子、夸克)。

下列有关光子、质子等质量有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质子、电子、光子)。

恒星形成侯光和热的来源,是其中心(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

地球是有不同状态、不同物质组成、相互作用着的圈层共同构成的。

地球的内部具有分层的结构,由内到外排列正确的是(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上层的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辐射源,在太阳中心区域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以(电磁辐射、微粒辐射)两种形式,不断地向外输送。

(p28)鱼体内含有高度不饱和的脂肪酸二二碳六烯酸,二碳五烯酸。

在自动化装置中,用于检测指令信息,外界变化信息以及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并被其变换成电信号传给控制装置是(传感器)。

工业自动化当前发展的特征是(智能化和集成化)。

现代办公自动化正朝着计算机(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美国)是机器人的故乡,重视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占领先地位。

(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相结合而组成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90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在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基础上,将进一步朝着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煤炭是我国分布最广、贮量较多的能源资源,它的贮量和人均占有量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煤气化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氧气,灰分形成废渣排除。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装置,其核心是(核反应堆)。

现有核电站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设置了三道屏障。

这三道屏障是(燃料包壳、压力壳、安全壳)。

1979年美国三里湾核电站由于操作失误发生了堆芯熔毁的严重事故,这个电站采用的是(压水堆)。

1986年4月26日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至今世界核电站最严重的一次事故,造成了31名工组人员的死亡,请指出这个电站采用的是(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

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导论:1.科学的四个特征①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②科学史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④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2.技术的定义,特征①技术:就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②技术的特征:1)技术既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2)技术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3)技术的功能具有两面性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①科学与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著差别②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反映了人对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③不同点:尽管技术也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但却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4.列举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5个领域的中每一个中两个突出的成就。

(P8)①数学:1)公元前14世纪商朝就使用十进位制2)公元前7世纪,王孝通第一个实际解出三次方程,比欧洲早600年②天文:1)中国人发展了数值计算天文学和星表2)把赤道坐标用于星表③地学:1)《水经式》——我国第一部国家水法2)《海涛志》——最早的潮汐学专著④农学:1)贾思勰《齐民要术》2)王桢《农书》3)徐光启《农政全书》⑤医学: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2)《黄帝内经》3)李时珍《本草纲目》第1章:5.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年代,地点(14—15世纪,欧洲)6.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手工业发展,航海,东西方交流)7.地心说强调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强调以太阳为中心8.近代科学和第一次大综合以牛顿的地面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标志。

9.近代科学方法有(实验归纳法,数学演绎法,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牛顿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第2章:10.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从(英国)开始,17世纪中叶11.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思想解放,宗教改革,生产的发展,城市化运动,殖民扩张)12.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源头(纺织技术:飞梭和珍妮纺车)13.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14.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涉及的领域包括(纺织工业,钢铁工业,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煤炭工业等)第3章:15.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太阳系及其行星都有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它们是由原始弥漫物质星云逐渐集聚而成,不断收缩的星云中心部份集聚成太阳,大体在同一平面上的环状弥漫星云收缩面行星。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相关知识点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相关知识点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相关知识点按照目前近代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物质的最小构成单元是(夸克和轻子)。

人类至今认识到:世界万物的千变万化,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这四种力是(万有引力、弱力、电磁力、强力)。

下列有关粒子、原子、分子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原子、质子、夸克)。

下列有关光子、质子等质量有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质子、电子、光子)。

恒星形成侯光和热的来源,是其中心(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

地球是有不同状态、不同物质组成、相互作用着的圈层共同构成的。

地球的内部具有分层的结构,由内到外排列正确的是(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上层的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辐射源,在太阳中心区域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以(电磁辐射、微粒辐射)两种形式,不断地向外输送。

(p28)鱼体内含有高度不饱和的脂肪酸二二碳六烯酸,二碳五烯酸。

在自动化装置中,用于检测指令信息,外界变化信息以及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并被其变换成电信号传给控制装置是(传感器)。

工业自动化当前发展的特征是(智能化和集成化)。

现代办公自动化正朝着计算机(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美国)是机器人的故乡,重视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占领先地位。

(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相结合而组成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90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在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基础上,将进一步朝着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煤炭是我国分布最广、贮量较多的能源资源,它的贮量和人均占有量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煤气化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氧气,灰分形成废渣排除。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装置,其核心是(核反应堆)。

现有核电站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设置了三道屏障。

这三道屏障是(燃料包壳、压力壳、安全壳)。

1979年美国三里湾核电站由于操作失误发生了堆芯熔毁的严重事故,这个电站采用的是(压水堆)。

1986年4月26日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至今世界核电站最严重的一次事故,造成了31名工组人员的死亡,请指出这个电站采用的是(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目录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 (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 (1)第三章现代科学的发展 (2)第四章现代技术革命 (4)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6)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界定及关系 1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界定与特征----1(一)科学1、科学的含义6点2、科学的特征3性1力----3(二)技术1、技术的含义4点2、技术的特征2产物1标志---5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7(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

技术“做什么、怎么做”。

2、遵循两条不同的创新路线;3、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4发展有不同的动力和机制------8(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条件2---手段3、---桥梁-----8第二节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9一、科学共同体二、科学共同体的表现形式----10(一)科学组织的社会内在形式:1、科学学派;2无形学院(二)科学组织的社会外在形式:1、学会;2、---科研组织;3、科研中心。

三、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5个要求-------11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3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个阶段----13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14(一)现代科学的宏观结构(二)现代科学的微观结构三、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15(一)技术体系的宏观结构(二)技术体系的微观结构:三个要素----16第四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7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带头学科更替(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三)指数—逻辑增长模型----18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8(一)大科学及其特点:3点(二)高技术:六大领域----19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20(一)综合化、(二)加速化、(三)数学化、(四)社会化:表现为三个方面----2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与发展----22一、科学与技术的早期萌芽(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技术的早期发展:1、石器的发展;2火的利用;3、手工业的发展;4、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复习资料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

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 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答:细胞。

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答:玻尔。

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答:汤姆森发现电子。

卢瑟福发现质子。

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答:太阳。

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

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

3.生物:植物的生长。

动物的挖掘。

生物的生长和死亡。

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

2.火山活动。

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答:A=T、G C、T=A、C G。

第二篇第一章生物技术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

(P99第二段)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

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

④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C)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

2. 基因的结构和定义。

答:结构:编码区,前导区,尾部区,调控区。

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特定区段,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3.基因工程的定义,内容。

答: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

基因工程是利用基因拼接技术把我们需要的基因(DNA 片段)提取出来,在生物体外人工进行分离、剪切、重组、拼接,然后植入某种细胞的DNA中去,使后者具有用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新的遗传性,从而改造或组建生物的现代技术。

4.酶工程的主流技术。

答:酶工程的主要技术有酶的开发与生产技术、酶的固定化技术、酶的分子改造和修饰技术、酶的抑制剂的开发研究技术,其中酶的固定化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

5.基因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答:基因工程药物、基因疗法、器官移植、转基因食品、单克隆抗体、转基因工业生产。

第二章1.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答:1.快速的运算能力。

2.足够高的计算精度。

3.超强的记忆能力。

4.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

5.按程序自动工作能力。

2.计算机的软件及硬件系统。

答:硬件:1.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3.存储器。

4.运算器。

5.控制器。

软件:1.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3.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

答:1.高性能计算机。

2.网络计算机。

3.智能计算机。

4.光计算机。

5.神经元计算机。

6.生物计算机。

7.量子计算机。

第三章1.信息的特点及形态。

答:特点:1.传播性。

2.不灭性。

3.复制性。

4.时效性。

5.无损耗性。

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2.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过程。

答: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信、广播和电视。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现代信息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内容。

答:定义:所谓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学,现代信息技术应包括建立建立信息资源的技术,信息处理的技术和信息传递的技术,也可以分为基础技术、支撑技术、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

他们共同构成信息技术体系,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概念。

4.目前主流的信息技术答: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显示技术。

第四章一金属材料的最新进展答:1.形状记忆合金。

2.超塑合金。

3.减振合金。

4.储氢合金。

5.多空金属材料。

6.金属磁性材料。

7.非晶态合金。

二特种陶瓷材料的进展。

答:1.结构陶瓷:氮化物陶瓷。

碳化硅陶瓷。

氧化铝陶瓷。

④高韧性陶瓷。

⑤透明陶瓷。

2.功能陶瓷:导电陶瓷。

新型高性能介电陶瓷。

半导体陶瓷。

④压电陶瓷。

3.生物陶瓷。

三超导材料的进展。

答:1.作为超导磁体的应用。

2.能源和动力方面的应用。

四纳米技术的进展。

答:1.作为磁性材料。

2.作为传感器材料及微电子器件材料。

3.催化剂。

4.作为光学材料。

5.在医学、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

6.复合材料。

五富勒烯材料的进展。

答:1.C:用于润滑剂、研磨剂和制造超硬切削刀具。

作为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

作为60软铁磁材料、贮氢材料。

④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

2.碳纳米管:作为贮氢材料。

作为场发射的阴极材料。

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④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⑤作为传感器材料。

⑥用于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电极材料。

⑦其他。

5-8章1了解诺贝尔及近2年诺贝尔物理化学奖,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历史。

答:2011:授予科学家,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天体、美国/物理学家以及美国科学家。

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扩张”。

2012: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奖。

获奖理由是“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勒夫科维兹(Robert J. Lefkowitz)与布莱恩·K·卡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2 激光的产生原理,性能优点,激光器组成,激光器分类,激光的应用。

答:原理:外来的光子通过受激辐射,就能使一个光子变成俩个光子,这俩个光子又会引起其他原子发生发生受激辐射,于是在极短的瞬间内激发出无数的光子,从而将光放大了,辅助一必要的的加载电压使原子运动激烈扩大,形成具有完全相同频率和方向的光子流。

优点: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

激光器的组成:1.工作物质。

2.泵浦源。

3.谐振腔。

分类:1.气体激光器。

2.液体、化学和半导体激光器。

3.固体激光器。

4.原子激光器。

应用:1.激光武器。

2.激光在农业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3.激光手术。

4.激光艺术。

5.激光加工。

6.激光测距。

7.激光清除海面浮油。

8.激光通信。

9.激光计算机。

10.激光光谱。

激光检测。

11.激光开发新能源等。

3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原因;答: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3.保护环境的需要。

4.开发西部的需要。

5.解决农村用能及边远地区用电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6.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的需要。

7.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4 常规能源,常见海水淡化技术;答: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1.蒸馏法。

(常用)2.电渗析淡化法。

3.反渗透膜淡化法。

5 空间技术发展经历,海洋工程有哪些;答:第一阶段(1957——1964)是基础技术和实际应用试验阶段;第二阶段(1964——1979)是实际应用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80至今)是空间技术的商业与军事化阶段。

海洋工程:1.海上城市。

2.海上工厂。

3.海上宾馆。

4.海底光缆。

5.海底探测器。

6.水下居住层。

6 卫星的分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地球的危害。

答: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天文观测卫星。

CO2:温室效应。

SO2和氮氧化物:酸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