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之句子赏析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语言之句子赏析.课件

鉴赏诗歌语言之句子赏析.课件

(2013辽宁卷)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2013湖北卷)14.(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赏 析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 赏析。(5分)
型 (2012 辽宁卷)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4 分)
(2012 江苏卷)9.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
1、首句作用: 点题、统领全诗、为描写(抒发)……景象 (情感)做铺垫、渲染……的气氛、奠 定……的感情基调等;
2、尾句作用: 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意 味深远等;
3、中间句作用: 过渡、为写(抒发)……伏笔、转换话题等。
三、对点精讲——比较那句更好
高考真题速递
答案示例:① “箬笠”“蓑衣”勾勒出 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 意境空灵。②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 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③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 钓翁的凝定,“但闻”写出了钓翁的心 无旁骛。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重庆卷)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 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 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 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 “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 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技 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巧 (2013 四川卷)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型 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如下: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夜思乡的场景。

月光洒在床前,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人通过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的动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辽阔和壮美。

而“欲穷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更高峰,才能看得更远、更清晰。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要领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考点24 诗歌鉴赏之赏析语言(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考点24 诗歌鉴赏之赏析语言(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4 诗歌鉴赏之赏析语言【命题趋势】赏析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句的含义、赏析诗句、分析诗句的作用、分析语言风格和炼字等内容,试高考的常考考点。

【真题再现】【2021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考点详解】一、炼字炼字一般是要求分析“诗眼”,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

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

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 (释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二、诗歌的语言风格(一)语言特色类――主要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诗歌鉴赏之赏析句子

诗歌鉴赏之赏析句子

诗歌鉴赏之赏析句子教学目标:1、了解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提问方式2、掌握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答题模式教学过程:一、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提问方式(1)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二、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答题模式答题步骤:1、解答炼句题的语言组织:(1)描述句子大意:根据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意境。

(2)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3)情感或理趣: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理趣。

(4)语言特点:有时还要指出语言特点,点明妙处与作用。

(5)结构作用:一般要指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三、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作用首句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尾句的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点明题旨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中间句(转承句)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或呼应前文、照应后文打伏笔转换话题点睛句(中心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四、答题示例:2010年1月海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

(8分)杂诗六首(之一)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①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

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赏析语言之炼句+课件52张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赏析语言之炼句+课件52张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武巨。当时武巨
的手法。(表现手法) 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
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 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
使,节度忠义军。十二月,知均州武 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解释句子)
钜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 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 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
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 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表达效果和情感)
赋此诗。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
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关注单个角度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 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炼句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诗中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赏析某句的妙处。 4、诗中某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5、某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请赏析某句诗的艺术特色。
关(注或多情个感角)度
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
望月有感
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白居易
【步骤与答案二】: 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②一“千里雁”,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
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作於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
一、炼句题答题步骤 角度三 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

诗歌语言运用赏析(三)——赏析句子

诗歌语言运用赏析(三)——赏析句子
“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 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步骤一)。“晓云散去山腰瘦” , 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 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 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步骤二)。表现了词人 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赞美(步骤三)。
谢谢
划线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步骤一),描写了千万片的梅 花好像天上的雪花随风旋转飘舞,明知已落,但“犹自多 情”地奋力挣扎(步骤二),更加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内心 的郁抑悲伤之情和那股沉郁顿挫之气(步骤三)。
2020虹口一模【双调】庆东原(元)白朴 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 ,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 船游,招飐①青旗②挂。 【注释】 ①招飐:招展,飘扬。②青旗:青色的酒 旗。
诗歌语言运用赏析三 ——赏析诗句
赏析诗句: 1、句子的内容பைடு நூலகம்情感出发,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从语言的特点出发,若有精妙的动词、形容词 等,应作“炼字”赏析。 3、从表达技巧出发(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手法、结构手法)。
常见提问方式: 1、请简要赏析某句。 2、本诗的某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古人认为这首诗的某联具有某种特点,请结合诗 句简要赏析。 4、赏析结尾两句的表达效果。
2020 青浦一模 鹊踏枝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 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 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冯煦《阳春集•序》评冯延巳说“郁抑怆怳”,饶宗颐 说:“余诵正中词,觉有一股莽莽苍苍之气。《鹊踏 枝》数首尤极沉郁顿挫。”请就此赏析划线句。

语文高考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5 赏析语言之炼句——“法”“情”合一,玩赏佳句

语文高考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5 赏析语言之炼句——“法”“情”合一,玩赏佳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服兵役劳役或因公外出都叫“行役”,“鼓鼙”泛指战争。首联
是指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 B.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
“移”与“出”两个动词写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轻快。 C.“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别梦”指离别后的思念之梦,“关西”借
炼句题考的一般都是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句子,熔铸了作者强烈感 情的句子。这种句子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自由度大的赏析题型,是近 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所选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 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点拨关键
根据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颈联在结构中起到 “转”的作用(也不可一概而论)。这个“转”,主要表现在两点:内容 的转变、表达的转变。当然,在结构上也有照应标题、前后呼应或为下 文做铺垫的作用。
宋代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说:诗的“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 发句好尤难得”。一首好诗往往奇思妙构,常在诗的首句即由天而降, 令读者眼陡然为之一亮,神顿然为之一振,心急情迫,必欲尽快读完全 诗。
注 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的南康。
鉴赏 八月秋高,苏轼南下,舟渡长湖,在南康登望湖亭眺望。先入目的是万 象萧条的一派衰秋之大景;再细看,就见到秋风紧急,吹饱了船帆,暮霭沉沉, 笼罩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头。这种萧疏的秋景,和作者万里投荒的心境,已经融 合为一,读者也不知是秋色触发了他的愁思,还是他心头的寒风吹饱了征帆, 胸间的乌云笼罩着孤山。景与情已经结合成了诗的意象,荡漾出无尽悲凉的气 氛,浸染着读者的心绪。 从这一股氛围里,终于霜钟一样撞出了作者撼人心胸的慨叹:“许国心犹在, 匡时术已虚。”报国之志犹存,而济世已经乏术了。前句是说的真情,后句却 是发的牢骚。苏轼有许国之心,也有匡时之术,可惜不被重用,报国无门,心 中极愤然。用一“虚”字,看似自谦自责,其实是体现着“怨而不怒”的君子 气度,而它所传达出来的复杂感情,却更耐人寻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 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 言表。(步骤三)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
一、对点精讲——赏析句子
清平乐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
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上阑干。误
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鉴赏“寒压花梢颤”一句。
一、对点精讲——赏析句子
技 巧 型
(2012 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1)“箬笠但闻 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 简要赏析。(3分)
由考题看考查角度
感情 主旨
(2012 全国新课标卷) 9.“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 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013辽宁卷)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二、对点精讲——句子的作用
答案:①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内 容)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恨、愤懑的感 情。(感情) ②作用: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 容,(承上)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 坚决的依据。(启下)——作用
二、对点精讲——句子的作用
答题步骤:
1、简析句意,明手法;
2、联系全诗,分析效果(意境、氛围、情
答案示例:①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山水的变化。②前一句写出了晓云散去后 山峰的秀丽、清新,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 象中山峰的壮阔;后一句既表现出夜里下 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 窄狭。
考查内容
一、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 二、较深层次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 的挖掘和评价。 三、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的语句赏析。
①这两句描写山景,意境阔大而又趣味盎然。
③“立斜阳”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晚山的可爱。
【参考答案】
①诗句描绘了一位游子抱膝独坐灯前,只有影子 为伴,形影相吊的画面。 ② “抱膝”生动地勾画出诗人默默呆坐的神态 ,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 “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 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③充分反映出诗人彻夜难眠,思念亲人孤寂心 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因仗义执言而被贬
为商州团练副使时。
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
句的妙处。
答案: ②上句动中有静,万条谷壑泉水淙淙,奏出天 籁之音;下句静中有动,山峰肃立,静静聆听 山鸣谷应。
赏 析 型
(2013湖北卷)14.(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 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 析。(5分) (2012 辽宁卷)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4 分)
(2012 江苏卷)9.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
高考真题速递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2012福建卷) 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 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 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 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题型概说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四、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
一、对点精讲——赏析句子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
诗歌语言鉴赏专题复习(二)


考点阐释
赏析语句是一种综合运用诗歌鉴赏 知识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 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 所有的知识点。
由考题看考查角度
内容 概括
(2012 广东卷)10.(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 分) (2013安徽卷)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 手法,并加以赏析。 (2013 四川卷)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二、对点精讲——句子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12年全 国新课标卷)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 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 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感情有什么 作用?(5分)
二、对点精讲——句子的作用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 意吗?为什么?
不同意。 简析句意 ①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 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
结合文意赏析 ②前三联描绘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
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诗人欣喜 满足。(步骤二)
分析表达的主旨、 情感等 ③但最后一联表面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悲
①用了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的手法(手 法),通过花枝的颤动来表现浓重的寒意。 (简析)
②渲染了初春季节天气的寒冷。(效果)
③揭示了人物因思人而产生的幽怨、凄凉 之情。(情感)
一、对点精讲——赏析句子
答题步骤:
);
3、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
感);
3、分析作用。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
1、首句作用: 点题、统领全诗、为描写(抒发)……景 象(情感)做铺垫、渲染……的气氛、奠 定……的感情基调等; 2、尾句作用: 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 意味深远等; 3、中间句作用: 过渡、为写(抒发)……伏笔、转换话题等。
三、对点精讲——比较那句更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课堂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①,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 说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高考真题速递
答案示例:① “箬笠”“蓑衣”勾勒出 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 意境空灵。②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 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③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 钓翁的凝定,“但闻”写出了钓翁的心 无旁骛。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重庆卷)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 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 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 “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 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①首句起兴(手法),以红 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 的悲凉气氛。(效果)
②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情感基调,增添对远 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奠定情感 基调——作用)
二、对点精讲——句子的作用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 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问:“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 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 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