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考点讲座系列(六)及解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考点讲座系列(六)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第II卷(非选择题)一、文言文阅读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4.古今异义 (1)既然 已,勿动勿虑 ..
古义:已经这样。既:已经;然:这样 既然 今义: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2)虽曰爱之,其实 害之 ..
古义:那实际上。其:代词,那;实:实际上 其实 今义:副词,强调、说明实际情形
(3)传其事以为 官戒也 ..
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 以为 今义:认为
新课标导学
语 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目标导航 1.学习古代散文形式活泼、自由灵活的写作特点。 2.体悟古代散文内容贴近生活、富于情趣的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内容概说 这个单元的六篇古代散文,传、序、志、记、游、谈话,几乎涵盖了古代
散文的所有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认真体会古代散文活泼、自由灵活的形式。
3.一词多义 (一)虚词
好像 ①若 甚怜焉,而卒以祸 ________ . 你的 ②更若 役,复若赋,则何如 ________ . (1)若 如果 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 ③若 . 比得上 孀妻弱子 __________ ④曾不若 .
他的 ①其 乡曰丰乐乡 ________ . 那 ②其 本欲舒 ______ . (2)其 它,它们 肤以验其生枯 ____________ ③爪其 . 表推测,大概 亦有类乎 ________________ ④则与吾业者其 .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橐 驼( tuó) . 孳 ( zī ) . 缫 ( sāo ) . 2.掌握通假 病偻 ( lǚ ) . 莳 ( shì ) . 鸡豚 ( tú n) . 移徙 ( xǐ ) . 勖 ( xù) . 飧饔 ( sūnyōng )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 项脊轩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项脊轩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篇目三 项 脊 轩 志
说作者 (一)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 脊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大寺丞。早 年从师于同邑魏校。他反对拟古,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 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 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
A.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C.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D.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解析:A 项是写“植兰桂竹”后的增色情况,C 项是写环境 的清幽,D 项是写月光下环境的优美。 答案:B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对第一自然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具体地写了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链常识 志——是记录的意思。“志”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
体,是指将历史及人们的记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汇集成 册。“志”与“记”相似,但二者仍有区别:“记”通常用以 记事或物,“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 等。《项脊轩志》虽是记“轩”,但内容偏重人物事迹,因此以 “志”为篇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使不上.漏 上: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从__上__面___ (6)前.辟四窗 前: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在__前__面__,__文__中__指__阁__子__北__面_ (7)垣.墙.周庭 垣墙:_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砌__上__垣__墙___ (8)室始洞.然. 洞然:__明__亮__的__样__子___ (9)冥.然.兀.坐 冥然:_静__默__的__样___子__ 兀:_独__自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宋)》

会……序……群……皆…… 吾……独……幽……高…… 开……飞……
不……何……如……罚……
古人但逢宴会,必赋诗,必嘱才俊为序。我们 学过《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试与《春夜 宴从弟桃花园序》比较,三篇文章的情感变化有 何不同之处?
1.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 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 用典:目的是赞颂堂 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 弟们聪慧。 醉于月
群季俊"秀幽美,景赏皆",二为一句边惠:谈连谓论。一着吾边清人欣雅咏赏的歌着话幽,题静独。的惭康华乐美。的光宴下席。。
——清 《古文观止》
大多数时候,生命或多 或少,都会给我们暗黑的底 子,有的人偏要把它涂成明 亮的彩色,有的人,却在黑 暗中沉沦下去。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虽然充满劳绩,然而人 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德国诗人 荷尔德林
效仿古人,抒发雅乐。 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定也曾
有过各种人生感慨,请你和大家 分享与常人不一般的寻求快乐的 方式。
海
子
要背回麦东要全
在诵顾地方在世
麦各往里
麦界
地自昔的南地的
里的
四方里兄
拥诗
兄
拥弟
抱歌
弟北抱们
《 五
月 的 麦 地
》
好 兄 弟
方 和 西 方
文
酒数:
石崇《金谷诗序》 “罚酒三斗”。 古度量:每升1.25斤,一斗十升,三斗 约三十七八斤。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六国论》是一篇文言文,其中有一些通假字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暴”通常读作“曝”,“毋”通常读作“无”,需要特别注意。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古今异义,比如“亡”不仅指战败而亡,还包括其他原因导致的亡国。
同时,文章中也有一些词类活用,比如“力亏”中的“亏”是使动用法,表示使…亏损。
此外,文章中也有一些词语有多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比如“为”可以表示作为,也可以表示招致。
而“以”既可以表示因为,也可以表示用。
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分析。
总之,理解文言文需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多义词语的使用。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4、强弱胜负已经判定,因此不需要战斗。
5、燕国虽然是小国,但最终灭亡了,这就是兵法的效果。
6、虽然经历了两次失败,但最终取得了三次胜利。
7、虽然可惜使用了武力,但最终没有成功。
8、虽然有这样的势力,但却被秦人所利用。
9、虽然比秦国弱,但仍有可能不用贿赂就能获胜。
10、如果以六国破亡的历史为例,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因此,燕赵国的君主应该具备远见,保护好自己的领土。
1、燕赵国的君主一开始就有远见,能守住自己的土地。
2、可惜赵国虽然使用了武力,但最终没有坚持到底。
3、如果三个国家都能爱护自己的领土,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4、虽然六国比秦国弱,但仍有可能不用贿赂就获胜。
1、有关于战败和失去领土的事情,都是诸侯自己的原因。
2、燕国虽然是小国,但最终还是灭亡了。
3、与秦国相比,六国的势力确实比较弱。
4、如果以六国破亡的历史为例,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1、有人说:“六国互相攻灭,是因为都贿赂了秦国吗?”2、与秦国相比,这个国家的情况可能更加难以估量。
1、虽然___姓国家没有帮助其他五个国家,但也没有帮助秦国。
2、与秦国相比,这个国家的情况可能更加难以估量。
1、诸侯失去领土的原因,有战败也有其他因素。
2、这就是兵法的效果,燕国虽然小但最终灭亡了。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坐于花、醉于月)省略句、状语后置
检测
一词多义
良有以也 (原因,名词)
以 开琼筵以坐花(用来;来。连词)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用,介词)
检测
一词多义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序
•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 集序。这里的“序”指宴集序。
序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叙说。
检测 翻译以下句子。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 有血缘关系。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时间 : 春 夜 *人物 : 诗人与从弟 *事件: 宴饮 *地点: 桃花园
* 序:一种文体,本文属宴集序。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
序文。
见预习稿二
理积累文言字词
• B.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C.古之人不余欺也
• D答.案蚓:无B爪牙解之析利,A.筋判骨断之句强;B.状语后置,与题干 中的句子句式相同;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
• 6.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白热 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组是( )
• ①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③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 乐事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曹丕《与吴质书》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李商隐《花下醉》
3、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槖驼传》课件

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1段,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第2段,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第3段,郭橐驼谈种树经验。 第4段,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第5段,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
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 养”,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 的。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 质方面)。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 橐驼技术的全面。说他技艺高超,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 种的树不怕“移徏”,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 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 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课文总结
本文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 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文章 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 蓄地说明顺民之姓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 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搔扰侵害,提出宽简 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布置作业
1.课后整理本文的文言现象。 2.思考并讨论: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 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启示?
代表作: 诗歌《江雪》“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寓言《三戒》,游记 《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
写作背景
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 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 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 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 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 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 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 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 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 会背景。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第4课 《项脊轩志》(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项脊轩志》教案教案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难点重点<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b5E2RGbCAP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
“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p1EanqFDPw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
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
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
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DXDiTa9E3d<二)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
妪亦泣。
”呢?RTCrpUDGiT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散文复习材料(教师使用)第四单元:《庖丁解牛》知识点整理一、实词1.庖:厨师。
2.解:剖开、分割。
3.履:踩。
4.踦:支撑、接触。
5.砉:象声词。
6.騞:象声词。
7.中:合乎。
8.会:节奏。
9.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0.进:超过。
11.方:在。
12.遇:接触。
13.官知:视觉。
14.神欲:精神。
15.批:击。
16.郤:空隙。
17.导:顺着、循着。
18.窾:空。
19.因:按照。
20.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21.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22.軱:大骨。
硎:磨刀石。
23.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24謋:象声词。
24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善: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三、虚词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固然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通假字向:通“响”。
盖:通“盍”。
技:通“肢”。
善:通“缮”。
六、词类活用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七、特殊句式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八、相关成语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
綮,结合处。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二、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何如?宾语前置句3、左,乃陷(于)大泽中省略句4、然今卒困于此介宾结构后置句三、虚词:之乎于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之为代词指骓马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之为代词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于在这里此天之亡我之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之为结构助词的四、重点字词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7、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8、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词]:1、隔离隔离天日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齐楚之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一)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从骊山;向北,向西)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像绸带一样)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像蜂房,像水涡)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乘辇车)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10、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三)数词用作动词:1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五)动词意动用法: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三.[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5、缦: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四.[特殊文言句式]: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情况(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五个判断句)(二)省略句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省谓语“有”)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三)倒装句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个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9、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四)被动句:10、戍卒叫,函谷举.。
五、重点句子翻译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砾,丢弃满地,秦人对待它,也不珍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答:戊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答: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民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1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第五单元:《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情况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3、至于颠覆到了……地步4、可谓智力孤危智慧力量5、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6、刺客不行不去行刺二、找出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1、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从道理上说2、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4、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5、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6、始速祸焉形容词作动词招致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交错,一律、一概2、不能独完完好3、思厥先祖父他们的4、举以予人拿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6、暴秦之欲无厌满足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送更加8、强弱胜负已判矣辨别9、理固宜然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10、以地事秦侍奉、对待11、始有远略开始、起初谋划、打算12、始速祸焉才招致1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使退却14、洎牧以谗诛及、到15、革灭殆尽之际将要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17、胜负之数天数18、或未易量或许19、封天下之谋臣封赏20、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胁迫2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22、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跟从四、解释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