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5.2染色体变异 - 教案

型?会造成什么后果?(以上内容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形成知识框架)【板书课题】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出示教学目标并进行解读】知识目标1.说出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2.会识别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的示意图。
3.染色体组的概念理解及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定。
4.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生物体倍性的判断。
能力目标:1.概念、原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演绎思维能力的训练。
2.通过探究性实验,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养成与他人合作,共享并能欣赏同学的观点和创意的习惯。
重点:染色体组的判断,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生物体倍性的判断。
构建知识网络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需要达到的任务目标。
⎩⎪⎨⎪⎧缺失:染色体中 而引起的变异重复:染色体中而引起的变异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而引起的变异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 上而引起的变异归纳总结这四种变异的关系:教师设问:染色体易位与交叉互换有什么区别?归纳总结:基因重组中交叉互换和染色体易位区别项目交叉互换染色体易位图解区别发生范围同源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非同源染 色体之间 变异类型 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变异 在显微镜下 观察不到 观察到 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 裂四分体时期有丝分裂和减 数分裂过程中教师设问:结合前面所学,如何区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归纳总结:(1)三种变异的实质解读: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基因突变——“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数目不变); 基因重组——“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 染色体变异——“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染色体结构变异——线段的部分片段增添、缺失、倒位、易位(点的质不变,数目和位置可能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线段增添、缺失或线段成倍增减(点的质不变、数目变化)。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成就。
教学重点: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或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抓住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记得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
当自然或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讲授新课:(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2、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
(1)什么是染色体组: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是由形态、大小、结构都不相同的、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
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举例: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让学生看书p197-198染色体组一段,以求理解)(2)二倍体和多倍体:①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果蝇就是二倍体,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②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
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多倍体表现出的特点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
a、多倍体的成因:b、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实例:三倍体西瓜。
(3)单倍体:①什么是单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5.2《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吴莉君

第2节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1.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4种类型。
2.识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3.识记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4.识记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3)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多倍体的形成原因。
(2)区分单倍体与二倍体及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3)理解单倍体可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有多个染色体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第2节 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4种类型: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3.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组(2)二倍体(3)多倍体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植株的特点(2)方法和原理5.单倍体:(1)单倍体的概念(2)单倍体植株的特点(3)单倍体在育种上的意义【典型例题】1.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
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A .三倍体B .二倍体C .四倍体D .六倍体解析: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单倍体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两两配对,说明细胞中含有两组染色体,据此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的体细胞中含有四组染色体故为四倍体,所以应选C 。
点评:单倍体的概念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难点,要通过识记概念并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分析理解。
2.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
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
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A .l 种B .4种C .8种D .16种解析:由于水稻为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因此产生配子基因型为23=8种,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物基因型亦为8种,该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正常植株,基因型亦为8种,由于它们皆是纯合体,因此,它们的表现型亦为8种。
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 染色体变异教案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总课时课题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学目标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4种类型。
2.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
3.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
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3)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难点⑴多倍体的形成原因。
⑵区分单倍体与二倍体及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⑶如何理解单倍体可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有多个染色体组。
教具教案教学过程引入:你知道无籽西瓜怎样形成的吗?甲同学认为是由于卵细胞没有;乙同学认为是卵没有正常发育。
你的看法呢?提示:无籽西瓜是由于染色体变异而形成的一、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
②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
③易位:染色体某一片段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
④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
(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知识拓展:(1)“缺失”问题:(2)变异水平问题: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类型实例个别染色体的增减21三体综合征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减三倍体无籽西瓜2.染色体组:(1)组成:3.单倍体和多倍体比较单倍体多倍体概 念 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成 因自然成因 单性生殖的结果 外界环境条件剧变(如低温) 人工诱导 花药(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发 育 过 程发育起点 配子卵或者合子判断方法 发育起点为配子 发育起点为卵或者合子植株特点 植株弱小 植株茎秆粗大、叶、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生长发育迟缓 可育性 高度不育 可育,但结实性差 应用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4.染色体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1)单倍体育种 ①方法:苍蝇染色体(2)特点: ①形态上: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5-2 染色体变异 (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其可能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2、然后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学会判断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方法,体会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
3、学习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应用。
(2)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判断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判断(2)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野生祖先种马铃薯具有多种颜色而且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现在栽培的马铃薯几乎都是淡黄色,而且体细胞中含有48条染色体。
野生的香蕉祖先又小又涩,而且有很多籽,体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而目前我们食用的香蕉又大又甜而且是无籽的,体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
思考:根据以上事例能否发挥想象力做出一些推测。
二、染色体变异1、概念: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
2、类型:(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3、(1)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实例:①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原因:亲代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②Turner综合征症状: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颈蹼,肘外翻、部分患者智力轻度低下。
有的患者伴有心、肾、骨骼等先天畸形。
病因:单一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失去的X染色体由于父亲的精母细胞性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
4、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1)果蝇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形态上有怎样的区别?果蝇的配子中有4条染色体,这4条染色体是形态和功能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2)如果把配子中的染色体看作一组,果蝇体细胞中有几组染色体?两组(3)染色体组概念: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注意:每个染色体组中包含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4)染色体组相关练习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3条染色体注意:图形题就看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完整版)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生物变异的类型有哪几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几种?2.基因能够发生突变,那么染色体能不能发生变化呢?如果染色体发生变化,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生物的性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从而引出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人类的许多遗传病是由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课本P47)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1.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21三体综合症;特纳氏综合症(课本P53)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观察教科书P48图6-41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和图6-42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答:8条;3对。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答: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答: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 X和Y。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主题:染色体变异
年级:高中生物
知识背景:
1.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能够携带遗传信息。
2.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在数量、结构、形态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通常会影响个体的功能和表型。
3.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包括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和功能变异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介绍基本的遗传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生物进化和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介绍染色体变异的类型,通过实例解释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展示一些生物标本和实验结果,让学生亲眼目睹染色体的变异和影响。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并遵循不同变异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或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展示所学的染色体变异知识。
4. 应用:学生可以尝试应用所学染色体变异知识来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例如,解释为什么同一物种的个体表现不同或为什么某些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等等。
评估:
1. 教师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演讲等形式来展示他们所学的染色体变异知识,并在评估过程中向教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一等奖

5.2染色体变异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正常个体与某些变异个体的染色体组成(数目的变化),列举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2、通过对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与统计,概括染色体组的概念。
3、通过对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发育起点以及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分析和比较,阐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概念。
(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新课导入】各位同学请看我手里这两种水果见过吗?一种是相交,一种是马铃薯。
回答正确,很好。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香蕉无籽呢?我们的马铃薯染色体是多少条?那么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本节内容,染色体变异.【新课讲解】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师活动:讲解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1)染色体组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②染色体组数: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教师活动:首先讲解多倍体的含义,讲解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并展示相关图片。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3.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对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知识有一定了解,对图片、资料等直观材料较感兴趣,但很难将之前学习的相关内容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有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知识联系起来,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由浅入深,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阅读课本,看图。
2.上台展示。
3.回答问题。
4.倾听。
5.回答问题。
6.倾听。
通过让学生看课本配图进行分析来培养学生图表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放染色体卡片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2min)
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也会发生改变,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二类是细胞内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人工诱导方法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
5.看课本。
6.看黑板。
7.看书并归纳总结
。
通过让学生看图分析来培养学生识图和能力。
通过让学生摆放果蝇染色体拼图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将复杂的内容以图表的形式简化出来,易学易懂。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运用发散思维的习惯。
通过让学生自行阅读资料来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倾听
温故知新,比较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加强对新概念的理解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0min)
1.让学生阅读85页内容,并结合图5-5/5-6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2.利用教具,(提供正常染色体模型)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的变化。
3.请讲台下的同学点评是否摆放正确。
4.教师根据学生摆放的染色体结构模型进行一一讲解,并归纳总结。
6.意义:可利用染色体加倍育出新品种,如含糖量高的甜菜和三倍体无籽西瓜等。
(四)单倍体的概念以及单倍体育种
1.让学生阅读86页单倍体内容,说出单倍体的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举出例子。
(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有32条染色体,而雄峰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
3.提出问题:单倍体就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吗?举出例子。
(二)优点
采取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去分析资料并自己总结知识点,成效较显著,充分利用教具来展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内容,使课堂生动形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不足
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来进行教学,未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开展更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多倍体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和多倍体育种
1.由二倍体引出三、四、六倍体等多倍体概念,举例说明多倍体的常见种类和特点。
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三倍体,比如香蕉。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四倍体,比如马铃薯。多倍体在植物中广泛地存在着,在动物中比较少见。他们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染色体成倍地增加或减少的一类情况。
2.教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有什么特点?并随机请同学回答。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的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高。例如,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品种的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品种的几乎增加了一倍。
3.让学生用图和字母表示三倍体和四倍体。并请两个同学上讲台画。
2.通过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二)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联系。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六、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备课。
(二)学生准备
预习新课。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3min)
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基因突变的相关内容,那么大家觉得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吗?(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基因突变。)其实不光基因会发生突变,染色体也会发生变异,那能用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的变化吗?(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能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内容。
1.阅读课本,看图。
2.领取染色体拼图。
3.小组内完成拼图并探讨问题。
4.上台展示。
5.思考并回答问题。
6.倾听。
7.看黑板。
1.倾听。
2.回答问题。
3.动手画图。
1.倾听。
2.回答问题。
3.动手画图。
4.思考并回答问题。
5.思考并回答问题。
6.倾听。
1.看书并思考回答问题。ຫໍສະໝຸດ 2.倾听。3回答问题。
4.回答问题。
易位: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片段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
倒位: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位置倒过来后再接上去,造成这段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颠倒。
5.教师提出问题:上述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怎样影响基因和性状?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性状的变异。)
6.总结: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不利的。
提供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作为信息,加强理解。对知识进行细化分析
通过让学生看书来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5min)
利用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回想刚刚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设计反思
(一)预期目标
学生能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并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此外,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这几个重要概念的分析比较,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4)果蝇的精子中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应为:Ⅱ、Ⅲ、Ⅳ和X及Ⅱ、Ⅲ、Ⅳ和Y;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携带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6.归纳总结:像果蝇这样,二倍体生物配子里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概述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说出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辨别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这几个重要概念的分析比较,培养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念;
多倍体育种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染色体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具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加倍。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发育,就有可能发育成为多倍体植株。
4.师生共同总结判断是几倍体的依据:1.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2.由配子发育而来的生物个体,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只能称做单倍体。
5.组织学生看课本87页,简述单倍体的特点。
与正常的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是高度不育的。
6.教师板书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7.单倍体育种的意义
(一)染色体组
1.让学生阅读86页文字,观察“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构成图”(课本86页图5-7/5-8/5-9)
2.教师发放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拼图。
3.根据已学的减数分离知识,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拼图拼出果蝇雌雄配子染色体构成图,并观察构成配子如精子的4条染色体有何特点。
4.教师推出一位代表上讲台展示。
5.2《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2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两部分。课标中对应的要求是: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本节内容是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以及“基因突变”为基础的,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关注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基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单倍体、多倍体育种关系密切。本节内容还与生活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
5.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思考探究。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其中几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8条,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又是什么关系?
(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3)对一个精子而言,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不同,因为经同源染色体分离,二种精子里都不含同源染色体。)
缺失:一条染色体断裂而失去一个片段,这个片段上的基因也随之丢失。如果失去的基因是显性的,同源染色体上保留下来的是隐性的,这一本来不能显出的隐性性状就能显出来。(例子:果蝇缺刻翅的形成,猫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