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知识重点讲解
工程测量(重点)

1.工程测量学的定义(1)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2)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中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对测量资料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它是测绘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3)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中(包括地面、空中地下和水下)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工程测量学的内容:(1)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2)地形资料的获取和表达;(3)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4)建筑物的施工放样;(5)设备的安装检核测量;(6)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7)各种典型工程建设的个性知识。
3.工程建设一般分为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
3..工程测量学的特点:(1)服务对象众多(2)应用非常广泛(3)涉及的知识面广(4)工程的要求不尽相同(5)施工的条件千变万化4..工程测量学的现代发展:(1)测量数据的精密处理(2)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4)遥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5)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6)其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4.线路工程的测量我国铁路勘测设计的程序,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三个阶段。
勘测工作分为初测和定测两个阶段进行。
初测包括进行线路的分级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沿线路实地选点、插旗、标出线路方向,补充方案设计中没有考虑的局部方案,沿线路方向进行初测控制测量与1:5000-1:2000带状地形图测绘。
定测包括中线测量、曲线测设、纵横断面测量、局部的地形图测绘和专项调查测量,为施工收集资料。
5.. 基准线法测量:基准线法测量是构成一条基准线(或基准面),通过测量获取沿基准线所布设的测量点到基准线(或基准面)的偏离值(称偏距或垂距),以确定测量点相对于基准线的距离的测量,是工程测量学的一种特殊测量,常用于监测直线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大型线性设备安装检校5.特殊测量技术与方法:依建立基准线(或基准面)使用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常用的基准线法可分为:光学法、光电法、机械法。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

1、工程测量:是一门测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2、水准面:代替海水静止时水面的平均海水面是一个特定的重力等位的水准面〔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线正交〕。
3、铅垂线:重力方向线。
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水准面的距离。
5、中央子午线:高斯分带投影中,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
6、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它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两点高差的测量。
7、望远镜视准轴:望远镜目镜中心十子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8、水准路线:在两水准点之间进展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也就是所经路线上各高程点的连线。
9、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点。
10、高差闭和差:在水准测量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使得两点间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不符。
11、水平角:一点至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12、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一点至目标倾斜视线与水平线所夹的锐角。
13、竖盘指标差:竖盘子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竖盘指标不是恰好指在始读数MO上,而是与之相差一个X 角。
14、照准部偏心差: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15、照准误差: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
16、直线定线:在欲量直线的方向上标定出一些说明直线走向的中间点的工作。
17、端点尺:以最外端作为零点位置的钢尺。
18、刻划尺:在前端刻有零分划线的钢尺。
19、尺长改正:钢尺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的差值。
20、温度改正:钢尺检定时的温度与用之进展丈量时温度一般不相等那么由于温度变化引起钢尺本身热胀冷缩所导致的尺长变化。
21、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一根本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以表达直线方位。
22、方位角:以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起算,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
23、象限角:以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或南端起算,量至直线的锐角。
24、子午线收敛角:地面上两点真子午线间的夹角。
25、轴北方向:坐标纵轴〔X 轴〕正向所指方向〔轴子午线北端所指方向〕。
26、误差: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本身不尽完善、观测者的局限性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观测值不可防止地与其理论值不符。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工程测量基础知识(上)工程测量是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工程测量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一、坐标系坐标系是测量中用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工具。
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三维空间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以两条与直角相交的数轴作为基准线,设定一个起点,以此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x 轴,垂直方向的数轴称为y轴,建立如此的坐标系称为直角坐标系。
极坐标系:以一个点(极点)为原点,以一个正方向(极轴)为基准线,在平面内任取一条射线(极径),沿极轴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即可表示一个坐标点。
三维空间坐标系:包括直角坐标系和球面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是正交的三条数轴构成的坐标系,每个空间点的坐标由三个数值确定。
球面坐标系是以一固定点(球心)为原点,确定一条射线(北极星指向赤道)为定向基准,该射线为z轴,建立球面坐标系。
二、水准高程水准高程是指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高程指标。
水准高程的测量一般采用水准仪来进行,通过测量基准面上某一点到被测点的真实高度的差值,可以得到被测点的高程。
三、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实际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在工程测量中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的缺陷或使用不当,导致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其大小和方向不定,难以去除。
四、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是表征测量结果优劣的重要指标。
测量精度的高低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实施测量时的环境和测量员的技能水平等因素。
测量精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绝对误差,另一种是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通常以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误差限等指标来评价测量精度的好坏。
工程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 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 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 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 平面控制网。
根据测绘院给出的几个控制点,对此点 进行实测实量精度升级,当测设结果中 误差小于1/15000时则可作为建立本工程 平面控制网的依据。 控制点引测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主控 制点定位在距槽边>1m位置做成高0.25m 、0.6m*0.6m的四方砼台,并向外延伸至 围墙或临建根部做二次控制点,控制点 永久保护,外侧做1000mm见方的钢管防 护,做法同基坑护栏,刷红白漆。
高程基准
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高程系统,必须确定一个 统一的高程基准面,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即平均 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 准”,根据新的高程基准面,得出青岛水准原点 的高程为72.260m。
水准测量原理
hAB H AB H B H A a b H BA hBA
二、参考系
大地水准面 参考椭球体
大地水准面
配合最佳的 参考椭球面
大地水准 面差距N
大地 水准面
液体受重力而形成的静止表面 称为水准面。 同一水准面上的重力位处处相 等; 同一水准面上任一点的铅垂线 都与水准面相正交。 与平静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 并延伸通过陆地而形成的封闭 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称为大 地体(Geoid)
工程测量的原则
边工作边检核 上一步工作未作检核前不进行下一步工 作。
外业观测、放样 内业计算、绘图
工程测量的程序
工程测量的程序: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由高 级到低级。 即:先在整个施工场地范围内进行控制测量(平面控制 和高程控制测量),然后以这些控制点为依据,在局部 地区逐个进行对建(构)筑物轴线点测设。 如果施工场地范围较大,控制测量也应由高级到低级 逐级加密布置。
工程测量必考知识点总结

工程测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是指对地表地貌、地形特征以及地形变化进行测量和记录。
地形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以及为地质勘探等活动提供有关信息。
地形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地形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对地面或地物的高度进行测量。
高程测量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法和GPS测量法等方法进行。
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水准仪进行测量,通过设立水准点测量高程。
GPS测量法则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高程测量,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地面高程。
2. 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测绘是地形测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通过测量地表地貌、地形特征等信息,绘制出反映实际地形情况的地图。
地形图测绘通常采用遥感测绘技术和地形测量仪器进行。
二、建筑测量建筑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主要是指对建筑物的位置、尺寸、形状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建筑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为建筑设计和建设提供依据,以及为房地产开发等活动提供有关信息。
建筑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建筑物的平面测量建筑物的平面测量是建筑测量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尺寸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建筑物的平面测量通常采用测绘仪器进行,如全站仪、测距仪等。
2. 建筑物的立面测量建筑物的立面测量是建筑测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是对建筑物的立面形状、高度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建筑物的立面测量通常也采用测绘仪器进行。
三、工程测量方法工程测量方法是工程测量的关键内容,它主要是指在实际测量中应用的各种测量技术和方法。
在工程测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工程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静态测量方法静态测量方法是指在不动的情况下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在地面或建筑物上设置控制点,使用测绘仪器进行测量。
静态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测距仪测量法等。
2. 动态测量方法动态测量方法是指在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移动式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工程测量课程知识点总结

工程测量课程知识点总结一、测量仪器的概念及使用1.测距仪:测距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距离的仪器,包括激光测距仪、光学测距仪、仪表测距仪等。
测距仪的使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建筑物的长度、高度、宽度等。
2.经纬仪:经纬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理位置的仪器,通常用于测量地面上点的方位角和高差。
经纬仪的使用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建筑物的地理位置,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水准仪: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高程的仪器,在建筑测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准仪的使用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地面的高程,为建筑物的修建提供了重要数据。
4.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集光学、机械、电子和计算机于一体的复合仪器,它可以同时测高、测角、测距和计算坐标。
在工程测量中,全站仪的使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建筑物的各种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5.三角测量仪:三角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通常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水平、垂直与倾斜角度。
三角测量仪的使用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建筑物的角度,为建筑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以上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工程测量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利用测量技术对建筑现场的地貌、地形、地势等进行详细测量和记录,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1.地形测量的方法:地形测量主要包括了野外测量和室内数据处理两个部分。
野外测量主要是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包括了测距、测高、测角等;室内数据处理主要是将野外测量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编辑、计算等工作,得出地形测量的成果图、报告及相关数据。
2.地形测量的仪器:地形测量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了全站仪、测距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这些仪器在地形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3.地形测量的数据处理:地形测量所得的大量数据需要经过仔细的处理和计算,包括了平面坐标计算、高程计算、地形图绘制、等高线图绘制等。
工程测量学 复习重点

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
2、测定: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3、测设: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4、测量学的分类:(1)大地测量学(2)地形测量学(3)摄影测量学(4)海洋测量学(5)工程测量学(6)地图制图学5、测量学的应用范围6、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7、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8、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9、大地水准面:将平均静止的海水面穿过岛屿、陆地所形成的闭合曲面。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10、大地体:有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
11、地球椭球。
参考椭球面:非常接近于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公式表示的几何形体(即地球椭球)来代替地球的形状。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12、1980西安坐标系的大地原点在哪里?西安泾阳县永乐镇某点13、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测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测量工作的实质)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在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Y,H)。
地面点的高程:地面点沿铅垂方向到基准面的距离。
14、绝对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15、相对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1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适用于:测区范围较大,不能将测区曲面当作平面看待。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将椭球面按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高斯投影的特性:(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4)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建筑工程测量知识点

建筑工程测量知识点一、引言建筑工程测量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勘测、设计等各个阶段中,通过测量手段获取和处理各种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水平测量、竖直测量、坐标系和坐标转换、测量误差及其控制等内容。
二、水平测量1.水平测量的基本原理:水平仪是进行水平测量的基本工具,通过测量点的水平仪读数和测站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地面或建筑物的水平面。
2.水平仪的种类:常用的水平仪有光学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激光水平仪。
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测量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测量任务。
3.水平测量的误差和精度控制:测量误差主要包括视线误差和仪器误差,通过合理选择仪器、正确操作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可以控制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并提高测量的精度。
三、竖直测量1.竖直测量的基本原理:竖直仪是进行竖直测量的基本工具,通过测量点的竖直仪读数和测站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地面或建筑物的高度差。
2.竖直仪的种类:常用的竖直仪有水准仪、自动水准仪和全站仪。
它们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测量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测量任务。
3.竖直测量的误差和精度控制:测量误差主要包括视线误差和仪器误差,通过合理选择仪器、正确操作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可以控制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并提高测量的精度。
四、坐标系和坐标转换1.坐标系的定义: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坐标系。
它们分别用来描述地球表面的点位置、平面内的点位置和点的高程信息。
2.坐标转换的原理:坐标转换是将不同坐标系下的点位置相互转换的过程。
常用的坐标转换方法有平差法、参数法和几何法等。
3.坐标转换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转换包括平面坐标到大地坐标的转换、高程坐标的转换以及不同椭球体下的坐标转换等。
五、测量误差及其控制1.测量误差的分类:测量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测量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人员操作不精确或测量对象本身的不确定性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高程放样高程放样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依据,测设高差后标出设计高程的位置,它与距离、水平角放样一样,也是最基本的放样工作。
如下图如示,A点为已知高程点,其高程为Ha,B点为待设点,其设计高程为Hb。
若B 点的高度已被定出,在A、B之间安置水准仪,分别读取这两个点上的标尺读数a和b,则根据几何水准测量原理可得下列关系式:b=Ha-Hb+a即:放样点的标尺读数=已知点高程-放样点高程+后视读数若按上式求得待设点上的标尺读数(b)为负值,此时可将待设处的标尺倒立,并指挥该尺上、下移动,当仪器视线正好对准标尺上读数b时,在标尺顶端(零点)做标志,此即为待放样的高程位置。
第二章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第一节概述一、开工前的测量工作1)建立施工控制网;2)场地平整测量;3)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测量。
二、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的测量工作1)基础施工测量;2)建筑物轴线的投测和高程传递;3)工业厂房构件安装测量;4)工业厂房设备安装测量;5)某些重要工程的基础沉降观测;6)阶段性竣工验收测量。
三、竣工后要进行的测量工作1)测绘竣工图;2)配合竣工验收、检查工程质量的测量。
在施工测量中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对于建(构)筑物的放样精度要求一般有两种:一是对各建(构)筑物相互位置的要求,即各建筑物主轴线间的位置精度;二是建(构)筑物本身各部分间的位置的位置精度,即主轴线与其它轴线以及各细部结构间的位置精度。
第二节建筑施工控制网的形式和点位布置用于控制建筑物内部相对位置的厂房控制网,一般都布设成矩形,所以亦称之为矩形控制网。
对于场区(或场地)控制网来说,其布设形式一般可采用下列几种:1)建筑方格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施工控制网,其相邻点的连线平行或垂直于建筑物主轴线,组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控制点即位于格网的交点上。
所以建筑场地上,大多采用方格网形式作为施工控制网,特别是在地势较为平坦、建筑物布置规则且密集的建筑物场地上更为适用。
2)导线网: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网点的布置比较灵活。
它适用于地势较为平坦、建筑物布置分散且不很规则的建筑场地。
若导线边采用测距仪测定,则地势平坦与否也影响不大。
3)三角网:适合于地形起伏大、建筑物布置得又较分散的施工场地。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施工控制网,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施工控制网宜建成独立网,采用施工坐标系,但必须与国家控制网联系,联系点的定位中误差一般不得超过±5cm。
2)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高程控制问题。
在较平坦的施工场地,通常将平面控制点兼作高程控制点。
水准测量是建立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一般以三等水准网为首级控制,采用四等水准路线进行加密,小测区可仅布设四等水准网。
第三节 建筑方格网的建立建筑方格网的建立过程一般分三步:①设置一条(或几条)主轴线,控制方格网的位置和方向;②以主轴线为基础进行方格网点的测设;③进行方格网点的局部加密。
主轴点坐标换算:为了利用原测图控制点放样主轴点,必须将主轴点的施工坐标与原控制点的测量坐标化算到同一坐标系中,才能通过解析计算求得放样数据。
一般在设计说明中已给出两种坐标换算的元素,则可按下列公式进行换算:X i =x 0+A i ·cos θ− B i ·sin θ Y i =y 0+A i ·sin θ+ B i ·cos θ式中:A i 、B i 为某点在施工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 i 、 Y i 为该点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 0 、y 0、θ为坐标换算元素。
若要将测量坐标换算为施工坐标值,换算公式为:A i =(X i − x 0)·cos θ+(Y i − y 0)·sin θB i =(Y i − y 0)·cos θ−(X i − x 0)·sin θ有时,设计中未提供换算元素,则需从设计图上用解析法或图解法求得坐标换算元素。
解算方法如下图所示,X 、Y 为测量坐标轴,A 、B 为施工坐标轴,θ为施工坐标轴相对于测量坐标轴的偏转角(按顺时针),x 0、y 0为施工坐标系原点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求算换算元素x 0、y 0、θ之前,首先要求得两个点在两种坐标系中的坐标,一般可选主轴线的两个端点,如图中M 、N 点,其施工坐标A M 、B M 、A N 、B N 已在选定主轴点位置时求得,再从图上图解这两点的测量坐标X M 、Y M 、X N Y N 。
由图可得坐标换算元素计算公式为tg αMN = (Y N -Y M )/(X N -X M ) tg α’MN = (B N -B M )/(A N -A M ) θ= αMN − α’MNx 0 = X M − A M ·cos θ+ B M ·sin θ= X N - A N ·cos θ+ B N ·sin θ y 0 = Y M − A M ·sin θ- B M ·cos θ= Y N - A N ·sin θ- B N ·cos θXYABO O'(x0、y0)MN ααθ第四节 建筑场地平整测量场地平整测量的内容有:实测场地地形,按填挖土方平衡原则进行竖向设计计算,最后进行现场高程放样,以作为平整场地的依据。
场地平整测量常采用方格法、等高线法、断面法,现对方格法作详细介绍,此法适用于高低起伏较小、地面坡度变化均匀的场地,其施测步骤如下:(一) 测设方格网一般是将现场的方格网加密成全面的方格网或另外测设。
方格的大小视地形情况和平整场地的施工方法而定,用机械施工时采用50m×50m 或100m×100m 的方格,用人力施工时采用20m×20m 的方格,方格点都用木桩标定。
为了便于计算,各方格点一般都按纵、横行列编号,并展绘一张计算略图,如图4-15所示。
0-30-20-10-032101-02-03-04-0012341-12-13-14-11-22-23-24-21-32-33-334.7333.9234.4234.0133.7033.0033.3033.5433.0432.9432.3732.0231.6232.7132.1131.6231.1330.6731.901221142222423114442图4-15图4-16(二) 测量各方格网点的地面高程根据场地内或附近的水准点,测出各方格点处的地面高程(取位至厘米),并分别标注在图上各方格点旁(见图4-15)。
测量方法可采用间视水准测量,将仪器置于场地中央,依次读取水准点和各方格点上的标尺读数,最后经计算,求得各方格点的高程。
(三)计算各方格点的设计高程计算设计高程的目的是求得各点的填(挖)高度,并确定场地上的填、挖分界线。
在填挖土方量平衡的前提下,若将场地整成水平面,则此水平面的设计高应等于现场地面的平均高程。
值得提出的是,场地平均高程不能简单地取各方格点高程的算术平均值,因与各点高程相关的方格数不同,所以在计算设计高程时,应乘以每点高程所用的次数后,求其总和,再除以总共用的次数。
也就是说,要考虑各点高程在计算平均高程时所占的比重大小,进行加权平均。
若认为相邻各点间的地面坡度是均匀的,并以四分之一方格作为一个单位面积,定其权为1。
则方格网中各点地面高程的权分别是:角点为1,边上点为2,拐点为3,中心点为4(如图4-16)。
这样即可按加权平均值的算法,利用各个方格网点的高程求得场地地面平均高程H平: H平=(∑P i·H i)/∑P i式中:Hi 为方格点i的地面高程;Pi为方格点i的权例:按图4-15所示图形计算场地的平均地面高程解:为了计算方便,以高程30.00m为准,先求各点减去30m后的平均高程值。
5个角点的P·H总和=1×(0.67+2.11+3.70+4.73+4.01)=15.228个角点的P·H总和=2×(1.13+1.62+1.90+2.94+3.92+4.42+3.54+1.62)=42.18 1个拐点的P·H=3×3.04=9.125个中心点的P·H总和=4·(2.02+2.37+2.71+3.00+3.30)=53.60加上30m后,则地面平均高程为H平=30.00+(∑Pi·Hi)/∑Pi=30.00+(15.22+42.18+9.12+53.60)/(1×5+2×8+3×1+4×5)=32.73若场地要求平整为一个水平面,则求得的场地平均地面高程H平,就是各点的设计高程。
如果要求把场地整为有一定坡度的斜平面时,则在求得场地平均高程后,还得分别计算各方格点的设计高。
(四)土方量计算土方量是按方格逐格进行计算,然后将填、挖方分别求总和。
填方总量和挖方总量在理论上应相等,但因计算中大多采用近似公式,所以实际结果会略有出入。
如相差较大时,须检查计算是否有错误。
若计算无误,则说明确定的设计高程不太合适,应查明原因后重算。
各方格的填、挖方量计算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格为填或挖;另一种是方格中有填亦有挖(即填挖分界线位于方格中)。
整方格为填(或挖)的,可采用下式计算方格的填方(或挖方)量V i=(a+b+c+d)/4·l2式中:a、b、c、d为方格四角点的填(或挖)土深度;l为方格边长。
当方格中有填有挖时,因填挖分界线在方格中所处位置不同,故相应立体的底面形状又可归纳为四种情况,在计算其体积时应分别对待。
(略)体积计算公式:1)正方体:V=a3(a为边长)2)长方体:V=a·b·c(长×宽×高)3)长柱体:V=A·h(底面积×高)4)圆柱体:V=π r2h(r为底半径,h为高)5)圆锥体:V=π r2h/3(r为底半径,h为高)6)方锥台:V=(1/3)H·(a2+b2+a·b) (a为上方边长,b为下方边长)7)角锥台:V=(1/3)H·(A1+A2+ A1·A2)(A1为上底面积,A2为下底面积)(长方形的)8)拟柱体:V=(L/6) ·(A1+4A m+A2) (A1、A2为两端断面面积,A m为中央断面面积,L为两端间距离)9)梯形体:V=(h/6) ·[(2a+a1)b+(2a1+a)b1](a、b为下底边长,a1、b1为上底边长,h为高)第三章线路测量第一节概述公路、铁路、架空高压线路以及输油管道等都属于线型工程,它们的中线通称为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