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浮调标法
循环水处理站气浮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

( )气 泡 不 稳 定 1 首 先 针对 压 缩 空 气 不稳 定 问 题 ,铺设 了压缩空 气气浮专线 ,加装 了稳压 装置 ,但 气
凝 一隔油 一气浮一过滤 一处理后 水外供 回用 。 ()水质参数 大循环 回水 浊度5 ̄ 2F N,p 2 0 10 U H 值6 9  ̄ ,含油约 8m /。大循环 供水浊度 <5 U 0 gL F N,p H 值6 9 含油 <5 g 。 -, m m
气浮不好影 响 水处 理效果 的技术瓶 颈 问题 ,对 其进行技 术 分析、试验探
讨 ,对 气浮 系统加 以改进 ,解决 了 问题 , 高 了水处理的效果 ,并创造 此 提
了可观 的经 济效益 。
【 关键词l 水处理 气浮 改进
节水减排
一
、
前 言
中铝洛铜投 资200 0余万 元建成的河南 省重 点环 保工程——大循 环水 处理站 , 位于 本企 业厂区的中南部 ,属动力系统管辖 ,是企业节能减排第
运行一直不好,主要是水的溶气和析气过程不佳,直接
影响 了吸附水 中污 染物 和解吸的过程 , 得操作人 员疲 使
于奔命进行调整 ,而且 调整难度大 。气浮 水处理法作为
件的 限制 进行调试和观察 ,经过 反复的调试后 ,终于在
池 内水面 下发 现 了隐约可 见的白色 ,白色微小的气泡浮 到水面就 不见 了,这一隐约现象 仿佛揭示着气浮效果不 好与水深有关 。 将气 浮池水 位下 降3 0 0 mm左右 ,发现水 面也 出现
一
效益工程。厂区周围为居民点,环境目标要求较高。20年改扩建后的 07
大循环 水处理站 开始运 行 ,主 要处理 企业所 生产的 废水 ( 含油及 悬浮物 等 ),20年初随着工业废水 “ 09 零排放”项 目的推进 ,厂区雨排水 及原排
地铁车站抗浮措施简介 周瑜

地铁车站抗浮措施简介周瑜发表时间:2018-02-26T16:33:40.600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22期作者:周瑜[导读] 首先简要介绍地铁车站抗浮力产生原因,以及抗浮的重要性、必要性、然后解释地铁车站抗浮原理,再通过合理的设计,最后对车站采用正确的抗浮措施,达到车站抗浮目的,同时对各种措施进行简述,为地铁抗浮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周瑜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摘要:首先简要介绍地铁车站抗浮力产生原因,以及抗浮的重要性、必要性、然后解释地铁车站抗浮原理,再通过合理的设计,最后对车站采用正确的抗浮措施,达到车站抗浮目的,同时对各种措施进行简述,为地铁抗浮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地下水,水浮力,抗浮措施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百年工程的地铁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道风景,然而地铁的建设却受到地质水文的诸多不利影响,地下水对地铁车站产生的水浮力便是其中之一。
地铁车站上浮的原因是由于结构自重及上部覆土重量(抗浮力)小于水浮力所引起,一般在施工阶段,采用降水措施,使地下水水位保持坑底以下50mm左右,直至地铁结构施工完毕,顶板覆土完成后才停止降水。
因此,施工阶段对结构无水浮力。
正常使用阶段,由于停止降水,地下水位恢复正常水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车站结构自重(及上部覆土重量)平衡不了水浮力时,地下车站便产生上浮,导致结构变形破坏,与区间接口破坏,车站不能发挥正常功用,因此,水浮力已成为影响地铁建设严重问题。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在减弱地下水对结构产生浮力措施很少或代价太大,不宜采取。
退而在增加抵抗水浮上实践出了许多措施和方法,以下简要介绍地铁抗浮设计及常用工程抗浮措施。
1.抗浮设计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5.4.3可得,对于简单的浮力作用情况,基础抗浮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Gk/Nw,k≥Kw式中: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kN);Nw,k—浮力作用值(kN);Kw—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可取1.05。
海洋调查的方法(转载)

第一章绪论1、海洋调查是用各种仪器设备直接或间接对海洋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及其他海洋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手段。
2、海洋调查方法是指在海洋调查实施过程中仪器的使用、站位设置、资料整理与信息分析的方法和原则。
3、海洋调查简史:单船调查时期、多船联合调查时期、无人浮标站的使用取得全天候的连续资料、海洋遥感获得大面积同步资料。
4、单船调查时期:a、英国“挑战者”号:首先采用颠倒温度计测温;发现世界大洋中盐类组成具有恒定性的规律;奠定了现代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基础。
b、英国“挑战者II”号:用英国当时最新的仪器设备检验第一次“挑战者”号的调查结果。
5、无人浮标站:固定式、自由漂浮式、水下自动升降式、深潜器。
6、各个名称对应的缩写:(了解)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TOGA);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实验(GEWEX);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
7、把海洋调查工作考虑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则该系统至少应包含如下五个主要方面:被测对象:基本稳定的、缓慢变化的、变化的、迅变的、瞬变的;传感器;平台;施测方法;数据信息处理。
8、海上观测:大面观测和断面观测。
第二章深度测量1、水深测量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海洋形态;确定其它海洋要素观测层次。
2、水深分类:现场水深(也叫瞬时水深,海表至海底);海图水深(深度基准面至海底)。
二者关系:现场水深大于海图水深3、理论深度基准面如何确定:选理论上最低的海平面作基准面,以95%确定。
海图水深起算面(理论最低水深)——低潮位置取。
4、水深测量的要求:连续站: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
大面(断面)站:到站即测,测完即走。
100米以浅:记录一位小数;超过100米:记录整数。
5、水深测量通常采用回声测深仪和钢丝绳测深两种方法。
6、钢丝绳测深:A、测深设备:绳索计数器,钢丝绳,重锤,绞车,倾角器。
B、测深方法:钢丝绳前悬挂重锤,操纵绞车,放松钢丝绳,重锤底部恰好降到水平面,计数器清零或计数继续放出钢丝绳,刚触底而松弛时,停车,缓慢收紧钢丝绳,使之刚好触底时读取计数器记录值,两次值的差即为实际水深。
现代测流方法

现代测流方法河流流量测量是水文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河流流量方法包括人工船测,桥测,缆道测量,和涉水测量等。
其基本原理是在测流断面上布设多条垂线。
在每条垂线处测量水深并用流速仪测量一至几个点的流速仪从而得到线平均流速。
进而得到断面面积和断面平均流速。
流量则由断面面积和断面平均流速的乘积得到。
流量测验(flow measurement;discharge measurement),江河、渠道流量的实地测量。
流量测验有流速面积法、建筑物法、稀释法等多类方法。
可因地因时制宜和经济合理地选择使用。
江河、渠道的流量常随时间而变化,通常不直接用实测流量来反映变化过程,而是用实测流量和相应水位资料建立水位流量关系,然后用连续观测的水位资料转换成流量资料。
流量测验的次数及其在水位上时间上的分布,以能满足确定水位流量关系的需要为度。
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现代测流的几种方法。
流速面积法流速面积法这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横断面上单元面积的流量是该面积与水流速度(流速)的乘积。
分别测量各个部分的流速和面积即可求得流量。
此类方法要设置垂直于流向的横断面,进行断面测量。
一般要在断面上布设许多测深垂线,在垂线上测量水深,并测定垂线与岸上断面起点桩间的距离,即起点距。
施测水深可以用测深杆、测深锤、铅鱼或回声测深仪。
后者是用位于水面下的换能器发射超声波,声波遇到河床后反射回来,由仪器接受,按照声波的往返走行时间和巳知的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来确定水深。
起点距则可通过缆索、视距、仪器交会等方法确定。
两相邻垂线起点距之差即部分宽,乘以部分平均水深,即为部分面积,其总和即断面面积,根据断面测量的资料,可以绘出以起点距为横坐标、河床高程为纵坐标的断面图。
对于断面稳定不变的河流,实测流量时不必每次都实测断面,可借用巳有的断面图,用水位计算垂线水深和面积。
流速仪法流速仪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常规的作法是在部分或全部测深垂线上用流速仪测定流速,用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乘积作为部分流量,部分流量的总和即为断面流量。
水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1、水信息:与水有关的(如水文、气象、水力学和水文地质等方面)信息。
水信息技术:对水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储存、检索的技术。
2、站网规划:拟定和选择水文站合理布局的方案。
规划原则:用最经济的站数,把各个水文站布设在恰当的位置,以掌握整个流域(或地区)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3、水信息数据处理的含义:按照科学的方法、统一的格式、规范的标准,对测得的水位、流量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成系统、完整、可靠的成果。
1、水文测站:在河流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性收集水文要素的各种观测场所。
2、测站按目的和作用分为哪几种类型?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辅助站。
3、基本站的含义: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
基本站按照观测方式又分为: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地下水观测井、泥沙站,水质站。
1、水文站网:在一定区域内,同类的水文测站组合在一起,构成站网。
几种水文站网: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雨量站网、水面蒸发站网、水质站网、地下观测井网等。
2、流量站的类型?按水体类型不同,流量站分为:河道站、水库站、湖波站、验潮站、河道站的类型。
3、流量站网布设的原则:1、线的原则2、区域的原则3、分类的原则。
1、测站控制及其两种形式:断面控制;河槽控制。
测站控制有何意义:有测站控制时,其水力因素在同一水位下保持不变,或虽有变化但可以相互补偿,使得水位流量关系单一。
2、测站断面的四种基本类型:基本水尺断面:通过水位观测,提供水位变化过程的资料,并靠它来推求断面的流量。
设立基本水尺断面,应以建立稳定、简单的水位流量关系为主要目标。
基本水尺断面应设置在具有断面控制地点上游附近。
测验河段内,当改变基本水尺断面位置,对水位流量关系无明显改善时,应将其设置在测验河段的中央。
基本水尺断面应大致与流向垂直。
与测流断面之间,不应有较大支流汇入或有其它因素,造成水量的显著差异。
流速仪测流断面:由于泥沙测验必须与流量测验同时进行,所以该断面同时又用于输沙率测验。
最新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93 (摘录)第五章浮标法测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5.5.1条本规范规定的浮标法测流,包括水面浮标法、深水浮标法、浮杆法和小浮标法,分别适用于流速仪测速困难或超出流速仪测速范围的高流速、低流速、小水深等情况的流量测验。
测站应根据所在河流的水情特点,按下列规定选用测流方法,制定测流方案。
一、当一次测流起讫时间内的水位涨落差,符合本规范第4.1.2条第三款的规定时,应采用均匀浮标法测流。
均匀浮标法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应按流速仪法测流方案的测速垂线数及其所在位置确定。
多浮标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应包含少浮标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的控制部位在内。
二、当洪水涨、落急剧,洪峰历时短暂,不能用均匀浮标法测流时,可用中泓浮标法测流。
三、当浮标投放设备冲毁或临时发生故障,或河中漂浮物过多,投放的浮标无法识别时,可用漂浮物作为浮标测流。
四、当测流断面内一部分断面不能用流速仪测速,另一部分断面能用流速仪测速时,可采用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五、深水浮标法和浮杆法测流适用于低流速的流量测验。
测流河段应设在无水草生长、无乱石突出、河底较平整、纵向底坡较均匀的顺直河段。
六、小浮标法测流,宜用于水深小于0.16m时的流量测验。
当小水深仅发生在测流断面内的部分区域时,可采用小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七、风速过大,对浮标运行有严重影响时,不宜采用浮标法测流。
第5.1.2条采用浮标法测流的测站,浮标的制作材料、型式、入水深度等规格本站必须统一。
浮标系数应经过试验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应使用各自相应的试验浮标系数。
当因故改用其他类型的浮标测速时,其浮标系数应另行试验分析。
第5.1.3条数的确定和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根据试验资料确定的浮标系数,应按本章第六节的规定进行校测。
校测的试验次数应不少于10次.校测结果宜用学生氏(t)检验法进行检验。
当原采用的浮标系数与校测样本有显著性差异时,应重新进行浮标系数试验,并采用新的浮标系数。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标准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93 (摘录)第五章浮标法测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5.5.1条本规范规定的浮标法测流,包括水面浮标法、深水浮标法、浮杆法和小浮标法,分别适用于流速仪测速困难或超出流速仪测速范围的高流速、低流速、小水深等情况的流量测验。
测站应根据所在河流的水情特点,按下列规定选用测流方法,制定测流方案。
一、当一次测流起讫时间内的水位涨落差,符合本规范第4.1.2条第三款的规定时,应采用均匀浮标法测流。
均匀浮标法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应按流速仪法测流方案的测速垂线数及其所在位置确定。
多浮标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应包含少浮标测流方案中有效浮标的控制部位在内。
二、当洪水涨、落急剧,洪峰历时短暂,不能用均匀浮标法测流时,可用中泓浮标法测流。
三、当浮标投放设备冲毁或临时发生故障,或河中漂浮物过多,投放的浮标无法识别时,可用漂浮物作为浮标测流。
四、当测流断面内一部分断面不能用流速仪测速,另一部分断面能用流速仪测速时,可采用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五、深水浮标法和浮杆法测流适用于低流速的流量测验。
测流河段应设在无水草生长、无乱石突出、河底较平整、纵向底坡较均匀的顺直河段。
六、小浮标法测流,宜用于水深小于0.16m时的流量测验。
当小水深仅发生在测流断面内的部分区域时,可采用小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七、风速过大,对浮标运行有严重影响时,不宜采用浮标法测流。
第5.1.2条采用浮标法测流的测站,浮标的制作材料、型式、入水深度等规格本站必须统一。
浮标系数应经过试验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应使用各自相应的试验浮标系数。
当因故改用其他类型的浮标测速时,其浮标系数应另行试验分析。
第5.1.3条数的确定和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根据试验资料确定的浮标系数,应按本章第六节的规定进行校测。
校测的试验次数应不少于10次.校测结果宜用学生氏(t)检验法进行检验。
当原采用的浮标系数与校测样本有显著性差异时,应重新进行浮标系数试验,并采用新的浮标系数。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精心整理《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摘录)第五章浮标法测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5.5.1条本规范规定的浮标法测流,包括水面浮标法、深水浮标法、浮杆法和五、深水浮标法和浮杆法测流适用于低流速的流量测验。
测流河段应设在无水草生长、无乱石突出、河底较平整、纵向底坡较均匀的顺直河段。
六、小浮标法测流,宜用于水深小于0.16m时的流量测验。
当小水深仅发生在测流断面内的部分区域时,可采用小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
七、风速过大,对浮标运行有严重影响时,不宜采用浮标法测流。
第5.1.2条采用浮标法测流的测站,浮标的制作材料、型式、入水深度等规格本站必须统一。
浮标系数应经过试验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应使用各自相应的试验浮标系数。
当因故改用其他类型的浮标测速时,其浮标系数应另行试验分析。
第5.1.3条数的确定和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根据试验资料确定的浮标系数,应按本章第六节的规定进行校测。
校测的数。
1.0.85;2.3.大或水深较小者,宜取较小值。
四、当测验河段或测站控制发生重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浮标系数试验,并采用新的浮标系数。
第5.1.4条对断面比较稳定和采用试验浮标系数的测站,均匀浮标法单次流量测验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表5.1.4的规定。
均匀浮标法单次流量测验允许误差表5.1.4第六、检查和分析测流成果。
第二节水面浮标法第5.2.1条水面浮标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
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
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1/10。
浮标制作后宜放入水中试验。
二、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第5.2.2条采用水面浮标测流的测站,宜设置浮标投放设备。
浮标投放设备应由运行缆道和投放器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投放浮标的运行缆道,其平面位置应设置在浮标上断面的上游一定距离处,第二、当采用浮标法和流速仪法联合测流时,浮标应投放至流速仪测流的边界以内,使两者测速区域相重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标准调漂-调四钓二
台钓法灵敏度高、反应明显、稳定性好、鱼获量多。
关键的一环是浮标的调整,即浮力与重力调整。
台钓调漂有几个基本原则:在现场调,不要在家中调;在钓点调,不要在水边调;根据钓具、水情、鱼情调。
台钓鱼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鱼漂的上端有用各种彩色区分的小格,每个小格叫一目。
“调四目”,就是通过调整铅坠的重量后,使浮漂在水面以上露出四个小格“钓二目”.就是在钓钩包上钓饵后,浮漂在水面上只露出二个小格,原先浮漂露出水面的四个小格中的二个小格因加入钓饵的重量而沉人水中。
饵料的重量在调漂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饵团大了、重了,浮漂就显不出二目,甚至连一目也不显示;饵团小了、轻了,浮漂就沉不下去.水面以上可能是三目。
浮漂应该调整到这一水平:第一,能保证浮漂立在水中的稳定性;第二,可使立漂反应准确,不至于过于迟钝或过于灵敏。
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就要靠不断摸索.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饵团不大不小。
最基本的“调四目钓二月”程序可分以下四步:
第一步,把估计超过浮漂浮力的铅皮卷在铅皮座上,浮漂移至比水深浅一些靠近铅坠的位置,投向目标点.使浮漂受重、全都沉下水面,此时最好挂上双钩;
第二步,把超重的铅皮逐步剪去,让浮漂慢慢露出水面,直到稳定在露水四目为止(此时的钩坠均悬于半水、不应着底)。
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铅皮要一点一点儿剪,因剪多了再加铅片比剪去麻烦。
二要把风线全压入水中,因飘浮在水面上的母线将影响浮漂调整目数的精确性;
第三步,将饵团装到钩上(比垂钓时使用的饵团要大些),使钩下沉到底,这时浮漂将再一次受重、没人水中;
第四步,按传统调整立漂的方法,逐步把浮漂向上移,直到双钩装饵抛到目标点,母线压人水中时,浮漂在水面外露二目为止。
2、双钩带饵调漂法
双钩带饵半水调平水是一种根据实钓饵重来设定调目的方法,去掉双饵后的目数即为调目,调目的一半为半饵重。
剪掉双钩称出钩重,垂钓时以调目的一半为钓目开始钓鱼,此时钩饵的状态是一钩卧底一钩轻触底。
这种方法既保证了钩饵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灵敏度,且称钩、称饵、找底、确定调钓目数都方便。
3、单饵调漂法
在钓组中一钩挂上同垂钓时大小一样的饵料,半水调整铅皮使漂尖成平水,去掉单饵即为调目,去掉双钩即可称出钩重,垂钓时漂尖露出一到两目为钓目。
这种方法多用于饵较轻时,好处是在保证灵敏度的基础上增加饵钩的稳定,漂的动作不大但可以提高命中率。
缺点是每次上饵大小要尽量一致.用饵重量变化后,需心中有数。
4、无钩饵调漂法
去掉双钩.半水调整铅皮成平水,延长水线使铅坠到底,漂尖露出水面一到二目,然后加上双钩进行垂钓。
钓时铅皮座上面的太空豆上移10厘米成活铅,操作中还可以一点点加铅,直到能排除小杂鱼的干扰,中鱼信号多为送漂和黑漂。
由于此时铅坠到底双子线卧底,在鱼开口小或浆层较厚的水域要慎用。
还有一种简单的调漂法.可以称为“一半一半”法,就是空钩调总目数的一半,钓目再设为调目的一半,如十二目漂调六目钓三目,七目漂调四目钓二目。
5、根据饵钩来调漂
两饵悬于水中:和好饵后,揪一小团,反复揉搓.使之变粘,搓饵挂于双钩,半水调漂(加减铅皮),使漂尾露出水面二目。
一饵触底一饵悬:在上面调漂的基础上,底钩挂橡皮泥找底(露2目),挂双饵钓2目。
一饵落底一饵悬:单钩单饵半水调六目,双钩双饵看剩几目(比如剩三目),钓三目—因为一钩饵压三目,钓时底钩饵的重量被水底承担,上钩饵压三目剩三目。
一饵落底一饵触底:在“一饵落底一饵悬”的基础上再将漂向上移动“两根子线的长度差”。
两饵落底:无钩调二目,挂子线双饵钓二目。
双子线弯曲:无钩调二目,钓二目。
再向上移动浮漂。
8字环触底:无钩半水调二目,一点点向上移动浮漂,直到漂尾露出三目,再向下移一目。
这时挂双子线和双饵,漂的位置不动。
铅坠落底(平躺):在8字环触底的前提下,加一点点铅皮,使漂尾变成半目时停止(如果8字环加坠的长度大约是一目半),再将漂向上移动一目半,钓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