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日本解说词
大国崛起-日本(论文)

大国崛起-日本(论文)大国崛起—日本说说为什么要选日本。
看完全片感悟,重点说的是日本。
日本的发展过程。
觉得当今中国的现状和值得借鉴的东西。
还有自身的发展。
在《大国崛起》的电视记录片中,记录了9个大国在近500年间崛起的发展历程,它们分别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
不难看出,这个记录片是大致按它们崛起的先后顺序而录编的,我独选的是日本。
一直以来我就有种想去更多了解日本的想法。
我最早对日本的印象是来自于动画,小时候每天准时坐在电视机旁就是为了等那只有几十分钟的动画片。
而后再次对日本产生深刻印象的是初高中学习的历史课本,对于日本对我国的种种劣行,它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瞬间崩溃。
是的,我曾经也恨过这个国家,相信每一个学过初高中课本知识的人都曾有过想灭掉日本这个国家的冲动。
而现在,也许是长大了,再次看看教科书有的只是无奈和深思。
我曾不只一次的想过为什么日本那么一个丁点大的国家,资源不及我国多,人口,曾经的经济都远远不及我国的岛国为什么可以压迫我国那么多年,签订那么多不平等条约,甚至还想统治中国,这个曾经的老师!从现在来看,它与中国在同一时代被侵略,同样被西方各大国家掠夺人口,资源,成为他们的经济附庸,成为他们的下属市场,但是为什么在近代走过的历程就有如此大的不同。
一个侵略别人,一个被侵略;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国富民强,一个经济发展缓慢落后,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我不懂,但我思考过。
曾经看过一本书叫《洗劫东京》,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美国人利用日本金融还在初级发展的阶段,并发掘它的漏洞并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的故事,看完后我突然有种想法,这不有点像现在的日本和中国么?现在中国各种市场体制,金融市场都是近十几年才建立起来的,照年龄来说当真属于小一辈,也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而日本能够在战败后20多年间实现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直至现在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曾经第二大,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和借鉴。
历史专题大国崛起之日本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平型关大捷 、 台儿庄战役 、 百团大战
(2011年)3、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江西境内、中 国军队群的重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当时被誉为“抗战 以来最精彩之战”。上高县正在筹拍一部影片,以此纪念 这一战役。下列与上高会战最为类似的是 ( ) A.黄海海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津战役 D.上甘岭战役
2005年3月29日, 在伊拉克南部城市萨 马瓦,一对执行完巡 逻任务的自卫队车队
返回基地。
中日关系
1、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 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倭奴国王”金印。 2、隋唐时,日本遣使来中国。唐朝去日本的僧人 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 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②日本又实行了哪次改革?是向谁学习的?改革者是谁?
③这次改革的性质如何?主要内容有哪些?
④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又有何不足?
⑤这次改革对中国有何影响?
背景: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等国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时间: 1868年 学习对象: 欧美国家
明 治 维 新
内因:①实行社会改革和非军事化政策; ②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引进国外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④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外因:美国的扶持和援助。
影响: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日益感到自己在国际事 务中的地位与其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一方面,积极谋求其政治大国的地位; 另一方面,积极提升军事实力,以谋求“常任理事 家的地位” 。 ……
时间: 646年
改革者:孝德天皇
“大化 学习对象: 中国隋唐 改新”
大国崛起之日本

梳理知识
巩固基础
探索问题 形成认识 学以致用 亮剑中招
选择题
1、(08福州)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 大化改新 B 商鞅变法 C 明治维新 D 1861年改革
2、(08南通)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对日本社会所起 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 使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 B 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C 使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D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3、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 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B 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答:材料一是由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 材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挑起战争战败所致。
(2)日本摆脱这两次困境的途径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次日本走上的法西斯道路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第二次日本利用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
(3)这两种途径的结果如何?
现代化历程:日本二战后重视科技教育,经济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走了些弯路,影响经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经济实力上升 启示:要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要符合国情等等。
中日关系
古代:友好交往 源远流长
1.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 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 “金印。 2.隋唐时,日本遣使来中国。唐朝去日本的僧人 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文化影 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 某些风尚。 3明朝时,日本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 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平息倭寇,他训练的 军队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
【精品】《大国崛起·日本》第一部分(精品推荐,免费分享!!)

《大国崛起·日本》 第一部分《大国崛起》 引 子引子百年维新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
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贫弱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从1764年开始以后的近一百年间,西方列强频频叩关,竟达52次之多。
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开国。
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15年后的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登基。
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50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日本帝国”最终在疯狂中败亡。
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后,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在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曾改变的命题就是:面对西方世界,进行一场为超越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大国崛起》 开 国(1)开国1,黑船来了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7月8日。
日本江户湾(今天的东京湾)的浦贺冲。
午后,幕府检查船只的机构浦贺奉行所的执勤人员望着太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涌起一阵睡意。
突然,遥远的海面上冒出四艘黑乎乎的船影。
睁大了眼睛的执勤人员立刻紧张起来,不久这四艘船吐着滚滚浓烟快速驶来,他们立刻向周边观察的人发布指示。
就在这时,这四艘庞大的船只又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当浦贺奉行所接到黑船的第一次报告的时候,黑船舰队已经在浦贺冲抛锚下碇了。
自从1720年浦贺奉行所迁移到这里,所有船只不经过检查就不能从这里通过。
这四艘巨人般漆着黑漆的黑船,堵塞在这里,让奉行所的人惊讶万分。
历史专题大国崛起之日本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将大清帝国打败,强迫清 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2)据上述材料,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变化:中国由弱(无能)变强(强大),国际地位有了提高。 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 大贡献。
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②通过对话、和平协商方式,妥善解决中日间的分歧;
③相互尊重,加强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文化交
流,共同发展。
巩固练习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 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 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 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一: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 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国 家必定不能避免地要发生一场战争,而战争的结果改变了 东亚的格局,其中一个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另一个则跻身 世界诸强行列。 1.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老大帝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清政府腐朽没落,国力衰微;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 2.用史实说明“其中一个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的表现。 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变化情况:持续高速增长 地位变化:成为仅次于美 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 ②美国的大力扶持; 经济大国。 ③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④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和科技。
锐意改革的日本
《大国崛起》解说词(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大国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50分钟,以九国崛起的大致时间为序。
《大国崛起》一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片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每个到葡萄牙游览的客人,罗卡角是必然的选择,这里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是远航的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
刚刚进入秋天,冰冷的海风已经吹打得游人无法立足!
千百年来,这块伸入海水的巨石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无奈地守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守望着欧洲的梦魇。直到16世纪,葡萄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在搏击大海的征程中创作了史诗《葡萄牙人之歌》,罗卡角才一扫往日荒凉、失落的阴霾,一跃而成为欧洲人开拓新世界的支点。
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不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都希望能找到强有力的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解说词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解说词大国崛起百年维新解说词篇一:《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在不幸中崛起日本,这个面积只有27 万平方公里的岛国,在它的发展史上,曾封建保守,也曾动乱不安,但它终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是什么铸就了它的辉煌,在《百年维新》这一集纪录片中,我找到了答案。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第一,学习。
1853 年美国用武力像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一样开通了与日本的贸易。
面对抵抗还是屈服的选择时,日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在中国人看来是悲剧的类似。
因为他们深受闭关锁国之苦,同时也十分清楚继续下去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只有敞开国门,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
日本人凭借这个机会从西方购进大量机械。
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曾学习中国的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甚至以中国为师,效仿中国来发展。
而在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失败后,日本便已有意向另投他门,日本也由此走上了工业兴国的道路。
日本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列强进行了为期1 年多的考察,学习了大量别国的经验、技术。
其中的涩泽荣一也因到西方学习并带回成绩而升官了。
日本人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指导生产,用拿来主义发展自己的现代化事业,并且采用的是工商业国营、民营并重的方式,三菱、三井等当今有名的公司都是当时私人买下的官营企业,然后政府对其进行补助,使得日本的工商业更具有竞争力。
然后逐渐发展教育发展人才。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其次,变革。
日本最初的发展方式,是不断将当时列强国家的先进技术直接搬回本国强制使用。
单纯的拿来主义是不会长久的(来自:.cnbOthwIn. 博威范文网:大国崛起百年维新解说词),就有了之后的民权运动。
这场运动是日本社会的一个转折点。
日本产生了宪法,天皇成为国家至高无上的领导人,并且开始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
所以纯正的日本文化我们今天是看不到了,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有特色的,相扑运动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日本的代表和服也保留了下来,成为日本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国崛起解说词精选知识分享

大国崛起解说词精选大国崛起解说词精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而这一过程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
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大国之谜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
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正是他们,用激情划破了海面幽蓝的平静,满载着贸易货物和火炮利器,在追求财富的雄心鼓荡下,启动了大国的旅程。
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
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
世界性大国出现了。
那些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最先把机会抢到手里。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它是非常分散的。
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分裂的。
可是民族国家形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国家就可以发展,而且很快就会变得强大。
就像你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就会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力量,而别的国家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日本解说词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今天,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
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
从这些轻松友好的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
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
须贺港。
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佩理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
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此时的日本,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
在唯一的窗口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强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
17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让这个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
日本的士族阶层纷纷用荷兰语,来研讨欧洲近代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并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
而13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加藤周一
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因此,当美国黑船压境时,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
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佩理将军在展示武力之余,用电报机、钟表、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向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当一部小型蒸汽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动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从飞转的车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
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依田熹家
当时幕府对于开国还是相当积极的,他们认为,按照当时的世界状况,日本如果自闭锁国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必须进入国际社会,并从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
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
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
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
1867年,27岁的涩泽荣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到了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
新奇的工业产品,取代了手工
作坊的机械设备,西方的工业化程度让涩泽荣一大为震惊。
他决定留下来,仔细考察欧洲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周见
涩泽荣一先是到了法国,后来又到了比利时,比利时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接见他们的时候讲,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工业,特别是钢铁的使用非常重要,欢迎日本到时能够购买和使用比利时的钢铁,涩泽荣一大为感慨,他说一个国家的国王在会见外国客人时,都不忘记推销本国的产品,可见工商业对西方国家是多么重要。
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涩泽荣一,和当时所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统日本人一样,认为商人就是一幅惟利是图的形象。
比利时国王的一番话,让他固有的观念慢慢开始转变。
1868年11月,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
此时的日本,已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国家。
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这一年,日本历史上第 124 位天皇——明治天皇,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权力中心。
采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晓峰
在日本神话中,据说是天照大神创造了日本,而天皇号称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所以天皇拥有统治日本的法统,但是在实际历史上,从12世纪开始,大权一直旁落,旁落在拥有兵权的幕府将军手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600年,
直到1868年,也就是黑船敲开日本国门的第15年。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
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
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
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