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的解说词]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作者:ccTV出处:ccTV发布时间:20XX-11-215:01:08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大国崛起英国篇的主要内容

大国崛起英国篇的主要内容

大国崛起英国篇的主要内容大国崛起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过程。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大国崛起的例子,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英国从一个小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本文将重点探讨英国大国崛起的主要内容。

1.基础奠定阶段(16世纪)英国的大国崛起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

在此时期,英国正在经历宗教改革和创新的时期。

英国国教从天主教改为新教,这为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变革。

英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逐渐崛起为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

2.海上霸权崛起(17世纪)17世纪,英国开始崛起为海上霸权。

英国的海军实力不断增强,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海军指挥官,如弗朗西斯·德雷克和罗伯特·布莱克。

英国海军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促使了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

英国政府通过成立英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群岛公司来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并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海洋贸易中的地位。

3.工业革命(18世纪)18世纪,英国的大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是因为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关键的技术和经济的变革,如纺织工业、煤炭和钢铁工业的发展。

这些变革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英国的制造业实力大大增强,产品通过海洋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进一步提升了英国的地位。

4.皇家海军超越法国(19世纪)19世纪初,英国的皇家海军已经超过了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此时,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海外殖民地,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加强了对全球贸易的控制。

英国还开始在非洲和亚洲扩大殖民地,并通过不断的战争和外交手段,维持了自己的利益和霸权地位。

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后续重建(20世纪)20世纪初,英国面临着世界大战的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作为协约国家之一,与盟国一起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

虽然英国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最终获得了胜利。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作者:CCTV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1:08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大国崛起英国的解说词]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

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

这个国家的而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而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1588年7月7日,大西洋的海流与此前任何一个夏季一样,波涛汹涌。

这一天,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两万轻士兵从西班牙起航,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拥有一个显赫的劣号——无敌舰队。

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在它的护卫下,已经称霸了半个多世纪。

无敌舰队此行的目的是控制英吉利海峡,教训大西洋上的岛国英格兰。

英西战争源于宗教改革。

16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变成了新教国家。

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希望英国恢复信仰天主教,接受(信奉天主教的王室成员)亨利八世女儿玛丽的管制。

除了宗教信仰,让四班牙国王挥戈动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格兰人正在试图抢占和扩大海上优势,四班牙帝国的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个一直以来并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小小岛国,为什么会对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汕画上这位用巨型裙箍、偃硬皱领、宽大衣袖、绣金披纱来装饰的女性,就是当时英国的统治者一一伊丽莎白一世。

在重叠繁复的服装下,妇女的形体不见了,人们记住的是一个庄严髙傲的王权偶像。

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描述这位25岁登基、终身未婚的女王: “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坐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

这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1784年一天,英国国王前来参

大国崛起解说词——1784年一天,英国国王前来参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 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到 1800 年时,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 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 1770 年的 600 万吨 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又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 吨。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也从 1770 年的 5 万吨增长到 1800 年的 13 万吨,进而增长到 1861 年的 380 万吨。铁已丰富和 便宜到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设,因而,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 时代,也进入了钢铁时代。——《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 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 大提高了生产力。——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P100 P101
想一想,工厂利用 河流里的水力作为 动力,有何不足?
二、“万能的原动机”
1.概况: (1)1690年,巴本发明了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气缸 (2)1705年,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3)瓦 特:1769年,加上冷凝器, 1782年,改良蒸汽机 —双向气缸、连杆曲柄传动装置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主要发明: 凯伊:飞梭 哈格里夫斯:1765年,珍妮纺纱机(手摇) 阿克莱特:1769年,水力纺纱机 1771年,水力纺纱厂 克隆普顿:1779年,“骡机” 卡特莱特:1785年,水力织布机 2.意义: 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 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1867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的蒸汽机农业机械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国崛起解说词(7篇)大国崛起解说词1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

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

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荷兰北方航海博物馆馆长维歇尔·克尔克迈尔:它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

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

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

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

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伦: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

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荷兰国务委员约里斯·福尔胡弗: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

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

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见到鲱鱼的图案。

这些并不醒目的标志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鹿特丹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历史,就是从一只只装满咸鲱鱼的大缸开始的。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大国崛起——英国

大国崛起——英国

大国崛起——英国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个北大西洋中的岛国,有人称它为“小店主”国家,但它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这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在18、19世纪称雄世界近200年,它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所为。

政治:15世纪下半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国从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意义:君主专制的加强打击了本国封建势力和教会势力,满足了社会大多数阶层的需要。

在初期,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英法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为都铎王朝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而16世纪的英格兰,则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带领下,迅速崛起,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P第四分册8)经济:海上冒险和殖民贸易,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英国在亚、葡之后加入殖民扩张行列,(强大的海军力量)早期殖民活动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意义:随着全国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和商品流通熟练,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改变了世界面貌,各国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区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性历史。

殖民行为既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也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文化思想: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各国,被称为文艺复兴。

影响:推动了西欧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扶持戏剧,如莎士比亚的创作)16世纪,西欧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宗教改革。

(对英国的影响,英国由信仰天主教变为新教)影响:宗教改革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

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

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

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

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16—17世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大国崛起英国的解说词]
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

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

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1588年7月7日,大西洋的海流与此前任何一个夏季一样,波涛汹涌。

这一天,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两万名士兵从西班牙起航,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拥有一个显赫的名号——无敌舰队。

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在它的护卫下,已经称霸了半个多世纪。

无敌舰队此行的目的是控制英吉利海峡,教训大西洋上的岛国英格兰。

英西战争源于宗教改革。

16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变成了新教国家。

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希望英国恢复信仰天主教,接受(信奉天主教的王室成员)亨利八世女儿玛丽的管制。

除了宗教信仰,让西班牙国王挥戈动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格兰人正在试图抢占和扩大海上优势,西班牙帝国的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个一直以来并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小小岛国,为什么会对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油画上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皱领、宽大衣袖、绣金披纱来装饰的女性,就是当时英国的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

在重叠繁复的服装下,妇女的形体不见了,人们记住的是一个庄严高傲的王权偶像。

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描述这位25岁登基、终身未婚的女王:“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坐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

这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

她一动不动地坐着,但每根羽毛都竖了起来。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

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

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

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

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女王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

但是这样做,无异于从西班牙人那里虎口夺食。

伊丽莎白一世十分清楚对手的实力,她不希望在公开对抗中输给西班牙。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

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

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

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

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
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

《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

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

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现在,轮到英国人来制定海洋竞争和大国竞争的规则了。

此时,在英国人眼里,除了陆地霸主法国,其他国家已不是对手。

在建立帝国的道路上,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
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这是当时让所有国家都会眼红的生意。

英国伦敦大学王家学院教授安德鲁?波特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政府。

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

他们更愿意承担必要的赋税支持国家对外作战,特别是在18世纪初期与法国和西班牙作战。

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法国和紧跟法国的西班牙暂时搬开。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评论说:“从战争结束起,英国较其周围国家重要还是不重要,已无关紧要。

因为英国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欧洲强国,不再仅仅是德国、俄-国或法国的对手。


有史以来第一次,英国把自己看作是世界性的大国了。

在近代科学诞生的几千年当中,人类的活动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模式:生产、技术、科学,也就是说凭经验进行生产,在漫长的生产过程当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在改进技术的过程当中产生科学。

这是一个凭经验办事的过程,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和错路。

瓦特没有重走人类几千年走过的弯路,为了对旧式蒸汽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瓦特曾钻研过力学、数学、化学,做过系统的实验并仔细计算过气缸的热效能。

为什么瓦特会使用这样一种以前的工匠们根本不会想到的方式来进行发明创造?他对于生产、技术、科学三者关系的认知从何而来?在瓦特研制蒸汽机之前的一个世纪里,正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科学鼎盛的时期。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

在这批科学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里是牛顿的故乡,传说牛顿就是看到这颗树上的苹果落地而受到了启发。

虽然,直到今天,这颗树上最大的苹果也不会超过成人的一只拳头,但是,它丝毫也没有妨碍剑桥大学的这位旷世奇才,在17世纪带来一场科学的革命。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