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背诵默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背诵默写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记忆型默写1.,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3.,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4.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7.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8.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9.,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10.,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13.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14.,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5.,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6.,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1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18.万里赴戎机,。
(北朝民歌《木兰诗》)19.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1.,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22.子日:“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2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25.令初下,群臣进辣,。
(《邹忌讽齐王纳谏》)26.,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27.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28.,五月人倍忙。
《观刈麦》)29.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30.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3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5.,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36.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37.,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38.,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39.,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0.,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古诗文理解性
默写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历史和培养语言艺术修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九年级下册历史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
第一篇:《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宏伟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向的泾阳县境内。
第二篇:《希腊,罗马古代民主》
希腊和罗马古代民主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
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都采用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在战火中成长》
这篇古诗文讲述了中国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成长历程。
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经济全
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交流,但也对各国的文化传承和
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第五篇:《金融危机与人民生活》
这篇古诗文讲述了金融危机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金融危机可以
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困扰。
通过默写这些古诗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培养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
同时,也能加深对国际关系、经济和
民主制度等重要议题的理解和思考。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历史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的内容。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答案)《渔家傲·秋思》1、塞下秋来风景异,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3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6、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9、《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10、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
11。
《江城子·密州出猎》12、持节云中,3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醉里挑灯看剑,。
2、五十弦翻塞外声,。
3、,。
可怜白发生!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满江红》1、,秋容如拭。
2、四面歌残终破楚,。
九年级诗词默写

九年级诗词默写1、________________,悠闲见南山。
――饮酒(陶渊明)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
――秋词(刘禹锡)3、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4、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5、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李商隐)6、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朗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8、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9、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10、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11、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陶渊明)12、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1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
――论诗(赵翼)14、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15、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1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崔颢)17、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杜牧)18、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张养浩)19、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李白)20、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
――赤壁(杜牧)21、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2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文天祥)2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默写(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检测考点:古诗文默写(九下) 制卷:刘荣松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姓名:班级:成绩:第一部分:课外古诗默写50分(一)《从军行》(3分,每空1分)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或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或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1分是:,。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
1分3、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1分(二)《月下独酌》(6分,每空1分)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
1分2、,对影成三人。
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1分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2分4、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
2分(三)《羌村(其三)》(7分,每空1分)1、《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黍地无人耕,,”,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句中体现出来。
(2分)2、《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
”(1分)3、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莫辞酒味薄,,兵戈既未息,。
”请为父老歌,。
,四座泪纵横。
(4分)(四)《登楼》(4分,每空1分)1、杜甫《登楼》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1分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 1分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2分(五)《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3分,每空1分)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
1分2、“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附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1在极端情况下,面对“生”和“义”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孟子提出了他的主张:;。
,。
2孟子认为人不肯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相对应的句子是:,;,。
4孟子认为人不择手段躲避祸患的原因的句子是,?5孟子认为高位厚禄也必须按礼义接受,否则毫无意义的语句是:,!6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也有相似的语句是:,!7《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事的语句是:,。
8《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性善论”具有普适性的语句是:,,。
9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与之观点相似的语句是: ;。
,。
10《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仁人志士不苟且偷生,不躲避死亡的原因的语句是,。
1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用鲜明地指斥不合礼义接受高位厚禄是丧失本心的表现的语句是:?。
《送东阳马生序》1《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
2《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是,,,;,。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跋涉之苦的句子是,。
《渔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表明作者思乡忧国矛盾心情的全词核心句是:,。
2《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大雁迁徙体现边塞秋季天气寒冷的语句是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边塞苍凉壮美的风光,而《渔家傲秋思》,则写出了边塞的荒凉。
4《渔家傲秋思》中写戍边将士艰苦,难以入眠而流下思乡热泪的语句是,。
5《渔家傲秋思》中具体描写边塞风景“异”的语句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以魏尚自比,渴望得到重用的语句是,?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运用孙权的典故,表明自己英勇可用的句子是,3《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中抒发作者杀敌报国情怀的句子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①与“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②描写军旅生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③战斗激烈紧张: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 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 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8 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 是了 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 的感慨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 是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主人公“聊发少年狂”的表现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②用典,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③主旨句(表达作者报效国家的决心):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 千骑卷平冈 2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 是 西北望,射天狼。 , 3 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 《月夜》 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 虫声新透绿窗纱。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 《月夜》“春天的脚步近了”句: 今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课件:专题四 古诗文默写

三、主题型默写
1.古代仁人志士往往通过诗句来表达他们难以言明的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苏轼用“_会__挽__雕__弓__如__满__月__,西__北__望__,射__天__狼__”(《江 城子·密州出猎》)表明自己虽壮志难酬,但仍一心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的“__人__生__自__古__谁__无__死__,留__取__丹__心__照__汗__青__”(《过零丁 洋》),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 取义的生死观。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况, 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的句子是: ____持__节__云__中____,_何__日__遣__冯__唐_____?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将士们都分 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音乐的句子是: ____八__百__里__分__麾__下__炙____,_五__十__弦__翻__塞__外__声_______。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 着笔描写战斗场面激烈的句子是:___马__作__的__卢__飞__快_______, _____弓__如__霹__雳__弦__惊_____。
1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营帐内人们为武判官设 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的诗句是: __中__军__置__酒__饮__归__客____,__胡__琴__琵__琶__与__羌__笛____。 14.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现孙权年少继 承父兄之业,统治江东,成就一番霸业的句子是: ____年__少__万__兜__鍪____,_坐__断__东__南__战__未__休_______。 1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两个比喻句浓缩了国家的灾难和 个人的坎坷,感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的诗句是: ____山__河__破__碎__风__飘__絮__,身__世__浮__沉__雨__打__萍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一)《从军行》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3、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二)《月下独酌》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三)《羌村(其三)》1、《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句中体现出来。
2、《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3、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莫辞酒味薄,,兵戈既未息,。
”请为父老歌,。
,四座泪纵横。
(四)《登楼》1、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呤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呤(五)《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2、“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
”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六)《望月有感》1、《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2、《望月有感》中写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自伤孤寂的比喻句为“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篷3、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卜算子》.,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
2、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2、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之句,“眉眼盈盈处”,(八)《别云间》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2、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表达深沉的亡国之痛的两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3、写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_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4、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九)《雁门太守行》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1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2、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
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1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1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2、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从军行》【简析】: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二)《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
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三)《羌村(其三)》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
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
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各表示着一家心意。
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风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
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末了写主人致答词。
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
此外言“愧”,暗中照应“晚岁迫偷生”意。
如果说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高涨。
所以他答谢作歌,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
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
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
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
(四)《登楼》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颔联从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登楼所想。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