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特征

合集下载

探析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

探析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

探析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中国意象风景油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油画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下面探析一下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

一、选材讲究中国元素中国意象风景油画注重中国元素的选材,取材范围广泛,包括自然景色、历史文化遗址、传统建筑和人物等。

画家通过感性地捕捉和摄取中国大地的自然风光以及文化精髓,再根据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进行创作,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二、色彩讲究与谐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色彩讲究与谐,不同于西方油画的鲜艳与浓烈。

画家通常采用柔和的色调,以营造出温馨、宁静、韵味悠远的氛围。

并且色彩上重视意境的表现,通过温暖的色调和清淡的层次,营造出内敛而深沉的感觉。

三、布局态度和平衡中国意象风景油画注重布局的态度和平衡。

在艺术构图上,画家会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追求画面上天人合一的意境,通过合理的构图和比例关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四、绘画技法独特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的绘画技法独特,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如重彩、泼墨、写意等。

又融入了西方油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如明暗对比、层次感、质感等。

这种独特的绘画技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形成了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抒情而不失内涵中国意象风景油画抒情而不失内涵,画家通过情绪和意识的交融,把对自然和人文的情感转化为艺术语言,使作品富有深意和内涵。

画家在创作中力求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传承,使作品不仅仅是一幅表面上的景色,更是内涵丰富的精神体现。

中国意象风景油画具有中国元素的选材、柔和的色彩讲究与谐、布局态度和平衡、绘画技法独特以及抒情而不失内涵等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使中国意象风景油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展示了中国画家对自然和人文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

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语言特征

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语言特征
勾 勒 等 , 这 些 都 是 典 型 的 中 国 水 墨 传 统 。他 的油 画 展示 的是 将 西 方 油画 的 形和 色 ,与 中 国传 统 绘 画 中 的构 图 因 素紧 密 地 联系 在 一 起 。特 别是 中国
1 意 象油 画定 义 .
何谓 艺 术 中的 “ 意象 ”? “ 意象 ”一词 并 没有 在西 方美 术 史 典 籍 中 出现 过, 但却 是 中国 古代 艺 术 理论 和 美 学 中 的重 要概 念 之 意象 绘 画 强调 以简 洁 的意象 替代 真 实 的物 象 ,它是 艺术 家 由 景 由情而 发 的个 人情 怀和 情感 ,它有 较 强 的表现 性 ,它 与 中 国传 统水 墨画 和 中国古 典诗歌 的本 体精 神和 审美 追求 是一 脉相 通 的 。



2 中国传统 绘 画语 言特 色:抽 象 的、 写意 的、符 号 的 .
中 国传统 绘 画语 言在 用笔 用线 上 表现 出写意 性和 符 号化 的特 点 ,用笔 用线 不 是为 了再 现 客观物 的物理 表象 ,而 是追 求意 象 创
造而转化为写意的线条、墨点,皴法和晕染。在造型语言上表现
文 艺评 论
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语言特征
董丹萍 ( 苏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2 60 江 2 0 7)
中 国 画 中 的 “ ”是 画家 的思 想 、情 绪 和 学 识 在 画 面 上 的 线 摘要 :本 文从 “ 意象 油画”的定 义 出发 ,通过 分析 中国传统绘 画语 言的特 点和 审美取 向,阐述中 国当 意象油画语言的鲜明特 色以 物 化迹 象 , 是画 家 的心 声 ,是迹 化 了 的意 。 中国绘 画在 追求 “ 代 意 及在 色彩 、韵律 、境界等方 面的艺术 内涵。 象 ”的绘 画作 品 中 ,抽象 的 线条 成 为造 型符 号 , 以表 达 艺术 家情 关键 词:意象油画; 绘 画语 言;意象;语 言特 色 感 和 意趣 的 自由空 间 。在意 象油 画 中 , “ ”可 以运用 到油 画材 写 料 和 笔触 中 ,将 笔墨 和纸 的 接触 转移 到颜 料 和调 色 油 、画布 、笔 在 油画 引进 中国百 余年 时 间里 ,中 国美术 家们 要 让 西方 油 画 触 之 间 。材 料 和技 法 可 以是 西方 的 ,思想 和 意境 是 东方 的 ,从而 融 入 东方美 学 精神 的努 力一 直 没有 停 止过 。上世 纪 二三十 年 代林 产 生 的效 果会 呈现 出独特 的 冲击 力 。因 为这 毕竟 是 东 、西方两 种 风 眠 、常玉 等 艺术 家们 对此 已作过 桌有 成 效 的努 力 ,从 而开 拓 了 中西绘 画合 壁 的先 河 。 同时也 为后 来 的艺 术家 们树 立 了 良好 的榜 样 。时 至今 日, 已涌现 出为 数 较多 中西 合璧 的油 画家 。在 他们 的 作 品 中 ,特 别 强调 意象 化 的表 达方 式 ,其 中 的意趣 、意 味、 意韵 构成 了新 颖 的艺术 语言 和个 人风格 。 不 同语 言在 材 料和 精 神上 的碰 撞 。 画家 以写代 画 ,使 意象 油 画更 具 有独特 的 审美 意韵 。 . 例 如 在 吴 冠 中 的 油 画 中 , 就 有 用 书 写 性 的笔 法 来表 现 对 象 的 作 品 。 他 找 到 了与 中国 画用 笔 相 仿 的 技法 , 讲 究气 韵 ,在 大 片 “ 彩 ”上 作细 线 泼

论现当代中国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

论现当代中国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

论现当代中国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现当代中国油画在形式语言上的一种显著特征就是平面化。

平面化是一种以平面构图为基础,将画面中的人物或物体简化为平面形状的绘画方式。

这种绘画方式对于表现时代特征或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在中国现当代油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线条的运用以及写意的表现方式,而平面化的形式则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现当代中国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印象派和立体派的绘画理念。

这种方式强调用色块、线条和形状来表达画面中的元素,忽略了细节的描摹,体现了艺术家对于主题的个人理解和情感表达。

在平面化形式语言下,艺术家们更注重画面整体的构图和色彩的运用。

他们抛弃了传统的透视法和光影表现,而是采用了扁平的色块和线条去定义形状和空间。

这种平面化的处理方式使得画面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装饰性,同时也突显出了绘画的物质性和艺术性。

中国现当代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还带有一种强烈的抽象性和符号化的特点。

艺术家们通过简化和变形来表达主题和情感,使得画面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象和象征性的含义。

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使得观者能够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和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平面化形式语言在中国现当代油画中的应用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有些艺术家将平面化的形式与传统的中国绘画元素相融合,打造出具有浓厚中国文化氛围的作品;还有些艺术家则将平面化的形式运用到现代主题的创作中,表达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现当代中国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和技法,开启了中国绘画的新篇章。

通过平面化的处理方式,艺术家们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情感体验,从而引领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画的艺术审美特征

中国画的艺术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人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成就了很多绘画理论著作和绘画技巧,这也给中国艺术带来不一样的审美特征和创造美的源泉。

中国绘画以谢赫“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来奠定绘画的理论基础,其中“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中极为重视的理论。

自然景物是真实的存在,从对象化中间独立出来,但所表达的是一种虚的气韵,是流动的精神心境。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为妙境”,中国画以笔墨、形式、点线、虚实的情景交融,形成心灵与自然合一的心境才是艺术美学最为灵动的审美[1]。

一、中国画的线条之流动中国画不同于西方艺术,是一种线性艺术,更多是线条支撑起来的,对比西方油画可以看出,西方油画用颜色的碰撞形成自然线条,注重对立体感的表达,而中国画的线条是故意描画,故意强调,在平面感的基础上更为纯粹,更为概括,更为提炼,注重线条语言的塑造,复杂景象中的取舍和裁剪,线性绘画有着背景留白、突出画面主体的特点[2]。

人物画的线条,被中国绘画理论家总结为“十八描”。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的局部线条就是高古游丝描,以流动之美的线条刻画衣服纹理和形体,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以线来表现性格与姿态,有着自己生命的情调,与西方立体描摹有很大不同。

谢赫“六法”中的第一个“气韵生动”,“气韵”是指具有律动感,有韵律和节奏感,“生动”是鲜活、热烈、有生气的,画中的“气韵生动”更多是流动、写意、飞舞的生动,有着生命的节奏韵律感,不仅是中国画的绘画理论,更是一个美学的范畴。

线条的描绘到了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发展得更加成熟生动,例如北宋范宽的山水画《溪山行旅图》里面奇石的线条表现形式与之前有所不同,其以各种类型抽象的点和具有象征性的线条进行描绘,使画面有种苍茫蓬勃之大气。

中国画的线条离不开中国的笔墨,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技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线条在书法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参考。

由于对物象刻画的感受契合了特殊的技法,中国画的线条更多追求真、美,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审美精神。

品评中国画的“写”

品评中国画的“写”

同时也 得到 了丰富 : “ 盖写形 不难 , 写心惟难 ” 宋 . ( 陈郁 ) 是 根据 画面立意和神 韵的要 求 ,笔随意走 , 。 笔墨 气韵贯 “ 从技法形 式升华到具 有精神内容在 内的意蕴 , 写” 而在 通 , 现出 了 “ 体 盖其妙 处在于 笔法 气韵神采 ,形 似末也 ”
创作要把客观 的形象提炼成 乎合绘画形式意 外书 画也 总被联系在一 起谈 ,如 :盖 画者 ,鸟书之流也 ” 的一种素 材 , “ 形” 按 形 的要 求来表现对 象。 之 总 ( 曹植 ・画赞序 , )这种渊源关系的直接影响着中国绘画 味 的笔法 “ , 照画面 “ ” 中国画 中的 “ 是一种 再创造的 “ , 形” 形” 超越 了 自然形 , 的艺术表现 方式 、 向及 其艺术辞藻 。 方 先说书法 , 作为一 种文字 , 哪种 文字 能像 汉字那样还让它朝着艺术创作 并 有着 中国式 艺术的形式格 比如在造型 方面 , 没有 区别于 方面发展 , 以至于 “ ” 字 的形 式具有无 穷变化性和审 美性 西洋 绘画的象 形层次和对表 现对象形象 的依赖 , : 即 区别
牵制 , 绘画一直摆脱 不了它的影 响。 使 中国古代的画家大 示 了技法表现性 的优势 。 多是书 法家 , 传统的 中国画的 画面结构往往包含着书法 内 其二, 在艺术 内涵表 现方面 , 中国画强调 “ 意在 笔先 ” 容 , 画中诗 ( 、 ) 书、 、 在 文 跋 、 画 印相映成趣 , 同时作 中 ( 彦远 )“ 张 、 穷理尽性 , 事绝言 象” 谢 赫 )意 味着 中国画 ( ,
[ 摘 要]写;艺术语 言 ;内核
品味 中国画的 “ 写”的专业语辞 ,耐人寻味 。中国 通 。 若也 有人能会此 , 须知 书画本来 同。 ”更重要的是 书

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认识

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认识

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认识中国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它通过笔墨和纸张的运用,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中国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中有多个阶段和流派。

最早的中国绘画以岩石壁画、青铜器上的浮雕和彩绘为主,主题多涉及神话传说、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绘画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语言,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和山水人物画等。

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强调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独特性。

中国绘画强调通过笔、墨、纸的运用来表达绘画的气韵和意境,追求笔墨的灵动和画面的空灵。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宏伟来传达情感和心境。

在花鸟画中,艺术家通过勾勒花卉和动物的细节来表达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在人物画中,艺术家通过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姿态来传递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种强调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独特性,给观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联想空间。

另一个与中国绘画艺术相关的重要特点是它融合了文学和诗歌的元素。

中国绘画艺术与中国文学和诗歌紧密相关,经常以诗词的方式与画作相辅相成。

画家常常为自己的作品题诗或者配以诗词,以进一步丰富画作的内涵和表达。

这种融合了文学和诗歌的元素,使得中国绘画更富有故事性和诗意,更加引人入胜。

中国绘画艺术在传播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传统上,中国绘画通过卷轴和后来的手卷的形式进行表达和保存。

卷轴的特殊构造使得画作能够展开和卷起,方便传播和欣赏。

同时,中国绘画的题材和内容也广泛涉及各个方面,从描绘自然景色到表现人物形象,从描述历史事件到抒发情感,都能够满足不同观者的需求。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和传承。

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使中国绘画艺术蓬勃发展,独具魅力。

同时,中国绘画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启发,如印度佛教艺术、波斯绘画和西方绘画等。

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鉴赏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张西霜 邱京京 河南信阳学院摘要:中国画历史发展悠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

在中国画的创造过程中,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不断突出,成为我们欣赏中国画的关键线索,进而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同时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色;内涵中国绘画艺术历史发展悠久,源远流长。

它不仅植根于华夏文化的肥沃土地之中,并跨越了不同时空之间,历经许多阶段,从而形成了融汇万家的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意识、审美方式等等的完整的艺术系统。

中国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领域当中的一枚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国之骄傲。

中国画也可以称为国画,其含义是用传统的中国绘画工具创造出的图画内容赋予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绘制习惯的画作。

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世事变迁。

“五四运动”以后的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画借鉴了西方许多写实主义的观念和绘画手法,取长补短,中西合璧。

现代中国画更加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及写实手法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中国画的基本要素从表现形式可以看出,中国画和西洋画有着巨大的区别,他们的构思方式、设计意图等都大相径庭;同时中国画和西洋画在绘制时的工具也不同。

中国画在绘制时讲究的是意向感觉,使用的基本工具是笔、墨、纸、砚[1],这四样东西,这通常被人合称为文房四宝,其含义是文人书房里必须要具有的四样宝贝。

同时在中国画发展成熟之际,一副图画通常结合的是诗、书、画、印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在将画面进行丰富之后能够更好的表达画画者内心的真实意境,而且能够升华作者内心的感受[2],达到人图合一的境界。

诗、书、画、印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一幅图画中糅合的方式是在中国画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在宋代之前,作画者很少在画中题诗,即使题字也是笔画少的,偶尔也会在画作上留下小小的名字。

而在宋代之后,画中题诗才逐渐流行起来,最开始只是既懂书画又懂作诗的画家在自己的画作上题上应时应景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很多作画者拿着自己的画作去找声望较高且书法字体美观的题字或者题诗;又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的发展与繁荣[3],画上题字题诗变换了许多形式,比如印章。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

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工笔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工笔画的特点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工笔画的特点具体分析一、美学意境1、有气韵则有生动:“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

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

“气韵生动”是个完整的提法,体现了创作最高的审美要求而一直被沿用至今。

2、因心而造境: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业,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

“因心而造境”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他指的是画面意境而不是自然的、真实的生活图景,是作画者按自己的理想所虚拟出来的虚幻飘渺的艺术境界,这个图景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或少有的,是作画者“心造”之境。

3、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画处理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画面主体,使主体更为突出,后面的空白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人回味无穷。

大部分的空白可以使我们想象许多意境,画中虽未画出,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想象,思绪任意驰骋。

4、以诗入画与画中有诗:“画中有诗”不是仅仅指画面上的题诗,还指画中隐含着的诗意,补画笔所未到,启动画者之联想,使诗意与画意相得益彰。

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情景相生,得意于画外。

二、线的特点1、书法用笔:中国工笔画的用笔与书法同法,也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与收笔是勾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部分,起笔收笔的质量直接影响线条本身的质量及行笔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评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特征文/张国军当今,中国绘画艺术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姿的多元化局面。

但能够打动人们心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却不多见。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不少画家被商业观念所左右,心浮笔躁,形式上强装学术,故作深沉,技法上偏重于肌理制作,玩弄雕虫小技;有的急功近利,玩弄笔墨游戏;有的打着创新的招牌搬抄西方的绘画形式,从而失去了中国民族绘画的艺术特质,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发展和人民大众对中国画的审美价值的判断和评价。

重审中国绘画,其线条之丰富,笔墨之有趣,构图之灵活,空白之妙用,诗书画印之相得益彰,可谓世界艺术奇观。

在文艺创作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传承,如何把握中国绘画的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底蕴,乃是我们艺术家的主要责任。

中国画创作必须按照绘画的演绎过程,沿着事物本质发展的轨迹,运用新的审美观念进行拓展。

中国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融汇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思维方法、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

从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到南齐谢赫的“骨法用笔”,再到唐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直到近代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等,包含着立意、气韵、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以及学养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

这些经验和理论,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检验,既符合一般的艺术规律,又独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

中国画无论是表现形式、表现方法,抑或工具材料,都与西方绘画迥然不同,深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在中国绘画艺术创作繁荣与多元发展的今天,把握和深化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神写意超以象外中国画重写意,区别于西方的写实绘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意蕴。

中国画不同于西方具象的摹拟和抽象的不似,而是在具象和抽象之间,通过形象和笔墨,表现出人的感情和气质。

近代大师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似”指创作的题材和内容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真实的反映。

即表现的形象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既有再现因素,又有表现因素。

“似与不似之间”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画的一种造型观。

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过程中,深受“天人合一”、“阴阳相克相生”等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代画家很早便认识到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过程。

早在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迁想妙得”的主张,唐代张璪确立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并形成了“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和“以形写神”、“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等艺术理论。

中国画家承认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世界,又十分重视画家的主观作用。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绘画到了唐宋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现实精神和浪漫精神,写实方法和写意方法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中国画的“写意”并不是简单地描绘含混不清的图像和意念,而是一个画家对时代、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深邃体察的意向性整合,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情感借助于客观物象和笔墨表达出来,立意为象。

因此,它不同于具象的模拟和抽象的不似,而主要通过形象,并超越形象之外,表达人的感情、意志和内在气质,重视人的精神的真实性、写意性。

中国画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

一句话,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即是“写神”、“写情”、“写心”。

状物即是为了“寄情”。

它既是一种表现风格,又是一种艺术观念。

即使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画,也只是表现形式和方法不同,在艺术观念上,也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意向性。

在当今中国画创作中,不少作品虽然是精心绘制,却忽略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超以象外”、“传神写意”是中国绘画主要的艺术特征,把握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特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

二、线条造型笔墨趣味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有它特定的表现方法和特殊的物质材料。

中国绘画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它的物质材料则是毛笔、水墨、宣纸,这种特殊的工具材料与特定的表现手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西方绘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和水墨的协奏。

体现“线条造型”、“笔墨趣味”是构成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

清代画家恽南田提出:“有笔有墨谓之画”。

在传统中国画中有无笔墨,已成为人们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画中以线塑造物象,是中国绘画与其他绘画显著不同的艺术特点。

从理论上讲,线就客观物象本身而言是不存在的,它在人的视觉中只是物体的轮廓和明暗的棱角结构。

而中国画家把这种形象边界视觉感觉不同的“线”,通过画家对物象的认识、提炼、概括,构成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对象的形态、神势、结构、空间感和质感等媒介的一种符号,在视觉上让人感到比形象本身的色调、体、面更具有鲜明性、抽象性,从而构成中国绘画的线条造型体系和画家抒情达意塑造形象的手段。

线在中国画中的应用比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更加淋漓尽致。

虽然在西方有些画家创作中也有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传达情感的,但他们侧重于表现形象的体积、结构、质感、量感,从属于表现具体对象、具体内容。

而线在中国绘画中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已成为画家表达意念、思想、情感的手段。

中国写意画的出现,则把笔墨提到更高的层次,即表现人的品格,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

唐代张彦远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用笔。

”这句话完整地阐明了中国画的创作特点,形似与骨气相连,形质同一,就是以形写神之意。

两者本于立意,最终“归乎于用笔”,通过笔墨技巧,表现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

正如我国著名画家吕风子先生所说:“在艺术的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和笔力始终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中国画讲求笔墨,其表达方式依赖于中国书法的笔法,讲究一个“力”字,诸如:力透纸背、力能扛鼎、绵里藏针、金铁烟云、如锥画沙,等等,皆要求用笔有力。

在线的形态上,有的庄重典雅,注重骨气神韵的表现;有的洒脱飘逸,给人以活泼、轻松的情趣;有的刚健挺拔,体现出豪放、阳刚之美;有的浑厚苍劲,线条沉着稳重,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古拙,蕴含斑斓的金石之美;有的质朴天真,无人工雕琢,自然流露;有的遒劲流畅,如烟云舒卷,龙蛇出没,给人以律动之美。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明确指出:“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

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渗入于书,而书无不神。

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

”中国画讲究“笔精墨妙”,历代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我国元明时期,文人画家很讲究用墨,以墨为彩,墨分五彩,追求“元气淋漓障犹湿”之意韵。

意韵即墨韵,墨韵离不开水韵。

墨通过水解、渗化、皴擦、积破等方法达到浓淡、干湿、苍润的无穷变化。

但这些墨法归根到底还是要“归乎用笔”。

“笔为墨之帅,墨者笔之充也”。

两者如同骨骼和肌肉交织在一起,不能截然分开。

墨由笔出,笔由墨现。

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笔法、墨气应浑然天成。

所以注重线条造型,强调笔墨趣味,体现自由的写意精神,是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当今中国画坛一些画家为画而画,技法上玩弄雕虫小技,重于制作,轻于意蕴,画面大而空洞,没有生机,失去了中国绘画的艺术特征,缺乏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中国画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构图灵活空白妙用“构图”,即“章法”、“布局”、“经营位置”,指形象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在中国画创作中,画家为了表现出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境界,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需要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将形象符号构成具有说服力及艺术美的整体。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由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不同,对事物的认识方式也不同,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异。

如:西方绘画在创作中多用静止的眼光分析问题。

在画面构成形式中常用一个视点、一个视域、一个视平线。

而中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国绘画在创作中打破一个视域点的界限,用运动的眼光,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自然地有机组织到一个画面里,注重多元化(多视点、多视域、多视线),强调“景随人移”的自由性、活动性、多变性。

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城郊黎明的景色到汴河的出现,人物逐渐增多,从虹桥上下热闹的场面到进入雄伟的东门,以及汴京城内商业繁荣的景象,作者运用高视位平行移动观景的构图方法,使观赏者感到自己站在高出画面的视位之上,随着游人赏景赏情,上下曲折变化,房屋依路傍水,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国绘画强调宏观把握世界,摆脱时空的限制,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

如傅抱石、关山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中近景是草木葱茏,一片江南春色;远景是冰山雪岭,一派北国风光。

在时序上跨越的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的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风光同时在画面中出现。

自然景观中的千岩万壑、层峦叠嶂、朝霞暮霭、风雨云烟、千里江山、万里江河,花鸟之梅兰竹菊、禽鸟虫鱼……在中国画家笔下均有自由组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如: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笔扫长江千里景观;明代花鸟画家徐渭的《百花图》,四季花卉绘于一卷;近代花鸟画家江寒汀的《百鸟图卷》,把各种不同姿态的鸟类汇聚一图之中。

这种打破时空的表现方法,使画家获得极大的创作自由,把所见所想综合成一种宏观意识,“天地造物,随其剪裁”。

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既不是特定时空中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更不是胡乱的拼凑,而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思交融后构成的、超越想象的、时空一体的艺术境界。

这种境界默契着客观自然的法则,描绘的景色情真意实、可游可居,是超脱现实极其完美的幻化世界。

另外,中国画中十分讲究“空白”的妙用,它是中国绘画形式美的一种表现手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异。

西方油画注重空间,不谈空白。

油画家认为,空白在自然环境中是不存在的,只是运用色彩创造空间,通过空间来表现自然环境才是最根本的。

而中国画家则以“大象无形”、“大象无象”、“无形而有形”的美学观来指导创作,强调以“意”为之,在“无象”中大做文章,在创作中不受自然物象、时间、空间、焦点透视的严格束缚,构思、构图、运笔、用墨都无不有感而发。

以“意”为之,情之所至,是个性的宣泄,真情的流露。

因此,中国画创作中的空白,实际是画家主观意识的深刻体现,也是画家心灵的写照和人格的再现。

中国画讲究“含蓄”。

含蓄是中国画中借空白表现的一种方法,也是增强画面意境的重要手段。

中国画家常在画面中通过留空白敛景藏真,以给观赏者无穷的联想和无穷的思索。

如现代画家齐白石先生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一画,充满着诗情画意。

该作品的画眼为蛙声,这是很难表现的地方,而画家用巧妙的构思,凝练的画笔,仅仅勾画出山泉、溪流和数只溪流间的小蝌蚪,便把青蛙藏于景中,把蛙声留在山泉之外的山涧、田野、沟壑之中,使人观后引起想象回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