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凤阳花鼓》

合集下载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教案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教案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民谣与山歌》中的《凤阳花鼓》。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习、舞蹈动作了解以及凤阳花鼓的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凤阳花鼓》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熟练地演唱。

2. 了解凤阳花鼓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学习凤阳花鼓,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凤阳花鼓》的旋律、歌词学习,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掌握。

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的处理,舞蹈动作的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凤阳花鼓模型。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凤阳花鼓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针对歌曲中的特殊节奏,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3. 舞蹈动作学习(15分钟)(1)教师分解舞蹈动作,并进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蹈动作,注意动作的协调性。

(3)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动作熟练度。

4.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表演舞蹈,进行实践展示。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挑选一道与凤阳花鼓相关的音乐题目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凤阳花鼓》2. 歌曲重点节奏:X |3. 舞蹈动作名称:花开、鼓敲、跳步、转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凤阳花鼓》,并尝试创作一个以凤阳花鼓为主题的舞蹈动作。

2. 答案提示:舞蹈动作要体现凤阳花鼓的特点,如花开、鼓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歌曲学习和舞蹈动作实践,使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凤阳花鼓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民间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 歌曲《凤阳花鼓》(花城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 歌曲《凤阳花鼓》(花城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歌曲《凤阳花鼓》(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一首三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花城版。

这首歌曲以凤阳花鼓为主题,歌词描绘了凤阳花鼓的欢乐场景,曲调欢快,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凤阳花鼓这种民间音乐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凤阳花鼓》,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凤阳花鼓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歌曲的欢乐氛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背景,感受其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4.音乐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民间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凤阳花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准备歌谱和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凤阳花鼓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凤阳花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乐氛围。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重点掌握节奏和音准。

教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凤阳花鼓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熟唱《凤阳花鼓》,了解至少一首其他民间音乐作品。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名称、节奏、音准等。

歌曲凤阳花鼓教案

歌曲凤阳花鼓教案

歌曲凤阳花鼓教案【篇一:歌曲凤阳花鼓教案】1、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2、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

3、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1、课前放录音《茉莉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3、发声练习:用“u”音唱(教导学生把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江苏民歌《茉莉花》)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老师演唱。

(2)节奏训练。

(3)试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

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

7、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凤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原创】歌曲《凤阳花鼓》

【原创】歌曲《凤阳花鼓》

2、如何处理歌曲的情绪①注意强调演唱时的情绪情感;②力度对比;③注意衬词部分的演唱。

3、完整演唱。

师生互动合作解决切分节奏的特点以及衬词的演唱。

对演唱方法进行辅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情感演唱歌曲合作研学五声调式及旋律协作特点。

1、分组进行讨论此曲有哪几个音构成了曲调?调式的主音是什么?此曲由:1 2 3 5 6 五个音构成,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因而称为五声调式,该曲以1(宫)为主音。

2、找出旋律在写作上的特点(教师可适当提醒)前乐句的尾音和后乐句的开始音是一样的。

歌曲的前半段运用的是“鱼咬尾”的发展手法,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在民歌创作中较为常见。

学生合作探讨得出五声音阶。

教师引导下发现旋律协作上前乐句和后乐句有共同音,进而引出“鱼咬尾”通过歌曲分析辨识五声调式,务实基础。

引导学生找出旋律发展的特点,分析音乐发展的手段,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展示赏学加入不同演唱形式,提高演唱难度。

1、播放合唱版的《凤阳花鼓》分组讨论找出其中有哪些演唱形式。

这是无伴奏混声合唱的《凤阳花鼓》,其中的演唱形式有:伴唱、轮唱等。

2、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1、2两个声部进行演唱。

①伴唱②轮唱3、合作进行演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分组进行不同演唱形式的练习。

提出较难演唱的地方,相互协调合作完成。

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果,加深对演唱形式的记忆。

通过教师引导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伴唱、轮唱的演唱形式,不仅要唱好自己的声部,同时也要掌控好如何与他人的声音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检测1.学生评价学习目标达成效果。

2.抽个别学生演唱检验唱好歌曲了简单自评、互评、师评各小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简单。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民间音乐欣赏与表现》,详细内容为《凤阳花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韵味,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学会唱《凤阳花鼓》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动作的协调。

2. 教学重点:学会唱《凤阳花鼓》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凤阳花鼓道具。

2. 学具:小鼓、手绢、彩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凤阳花鼓的来历,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2. 新课内容:(1)播放《凤阳花鼓》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2)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种道具(小鼓、手绢、彩带),让学生尝试用道具表现歌曲的节奏。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自由组合,用道具进行节奏表演。

(2)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大家共同评价。

4. 例题讲解:以歌曲《凤阳花鼓》为例,讲解如何用动作表现节奏感。

5.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歌曲《凤阳花鼓》的节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凤阳花鼓》2. 歌曲简谱、歌词。

3. 凤阳花鼓道具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凤阳花鼓,并表演歌曲《凤阳花鼓》。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歌曲节奏的掌握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民间音乐,如京剧、黄梅戏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动作的协调。

2. 实践环节:让学生自由组合,用道具进行节奏表演。

3. 作业设计: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凤阳花鼓,并表演歌曲《凤阳花鼓》。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特殊节奏的掌握(1)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节奏。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民间音乐》,详细内容为《凤阳花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凤阳花鼓》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传承民间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掌握《凤阳花鼓》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集体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凤阳花鼓道具。

2. 学具:小鼓、手铃、沙锤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凤阳花鼓的表演,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韵味。

2. 歌曲教学(15分钟)(1)教师播放《凤阳花鼓》录音,引导学生跟唱。

(2)教师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3)学生跟琴演唱,教师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小鼓、手铃、沙锤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 集体表演(5分钟)全班同学合作,进行《凤阳花鼓》的集体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凤阳花鼓》2. 歌曲节奏:强弱规律、音符时值3. 歌曲旋律:主要音高、音程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凤阳花鼓》,并尝试用家庭物品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答案:学生需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间音乐,如京剧、黄梅戏等。

(3)组织学生参加民间音乐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民间音乐比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歌曲教学、例题讲解、随堂练习、集体表演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凤阳花鼓》的节奏和旋律相对复杂,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合唱曲《凤阳花鼓》的艺术分析及指挥说明

合唱曲《凤阳花鼓》的艺术分析及指挥说明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三、指挥情感处理 在对歌曲进行指挥前,指挥者要对作品进行 整体性的把握,让歌曲的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速 度、强弱、主次、情绪的变化,全曲得到起伏性的效 果。合唱曲《凤阳花鼓》前奏由女低和男生以衬词 开始,开始前双手呈准备状态,深吸一口气给演唱 者和钢琴伴奏一个提示的气口,开始时演唱力度 较弱,因而指挥动作幅度较小,可左手放置于腰部 高度,动作轻柔。当女高声部进入演唱时,指挥者 要做准备起唱的提示,只会图示用 4/4 拍式,欢快
合唱曲《凤阳花鼓》的 艺术分析及指挥说明
□ 吴艳萍
教 学 研 究
合唱艺术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表演,指挥是 合唱的领头人物,作为一名指挥学习者,应当深 刻认识到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重要性。拿到一 部作品时,应立刻对作品进行解析,如歌曲的词 曲作者、创作背景、作品曲式结构及情感内涵 等,将作品谱面所表达的理解透彻,再结合自己 合唱指挥素养进行二度创作,如此以来才能够 合理有效地引导合唱演员表现出歌曲的神韵。
的研究,其中包括观察,谈话,分析学习作业、问 卷、相互鉴定等;运用某些实验室实验方式进行的 研究等。
二、改进研究学生的根据 在教育学书籍中,早就在用各种办法,想要作 出内容相当广泛的、极其明确和全面地判定学生 的学习活动是否有成效的鉴定。作这种鉴定用的
虚词构成,旋律大多运行于中低声区,主要以级进 进行为主,使用附点节奏突出强调第一个音“得” 因而演唱时也应将这个字视为重音,强调节拍重 音的感觉。第二部分为轮唱形式,由男声开始,女 声随之跟上,此起彼落,前后呼应。这一部分演唱 力度均可采用 f 使歌曲更具进行感。
一、合唱曲《凤阳花鼓》的作品简介 合 唱 曲《凤 阳 花 鼓》是 由 著 名 作 曲 家 陈 怡 改编而成,《凤阳花鼓》起源于“秧歌调”和“凤 阳调”,是安徽民间歌舞“打花鼓”中的歌曲,又 称《凤阳歌》。开始主要是劳动人民在插秧、耘 秧时的号子,后来由于由于淮河流域经常闹水 灾,老百姓们流离失所,四处逃难、沿途乞讨, 乞讨其间背着花鼓,手持小锣,边敲边唱边舞, 将音乐、舞蹈、器乐三种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 艺术形式。由于这种歌舞形式起源于凤阳县, 所以又叫“凤阳花鼓”。随着社会的发展,凤阳 花鼓广泛吸纳各地方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于 一体,后被作曲家们改编成新的演唱形式并得 到广泛传唱。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教案一、教学内容活动主题:《凤阳花鼓》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凤阳花鼓的音色、节奏和旋律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教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音乐乐园》第五章节。

2. 内容:学习凤阳花鼓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凤阳花鼓的音色、节奏和旋律特点,知道凤阳花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熟练地演奏凤阳花鼓,正确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凤阳花鼓音乐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凤阳花鼓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难点: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演奏凤阳花鼓,正确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凤阳花鼓乐器、音响设备、教学PPT。

学具:幼儿音乐教材《音乐乐园》第五章节、凤阳花鼓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凤阳花鼓乐器,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凤阳花鼓的特点。

2. 讲解凤阳花鼓的音色、节奏和旋律特点,示范演奏。

3.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指导幼儿正确演唱。

4. 分组练习,让幼儿互相演奏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凤阳花鼓的特点、基本节奏和旋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演奏凤阳花鼓,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和旋律。

2. 作业答案:幼儿能够熟练地演奏凤阳花鼓,正确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欣赏其他传统民间音乐,了解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凤阳花鼓》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这些细节对于幼儿掌握凤阳花鼓的音色、节奏和旋律特点,以及熟练演奏和演唱歌曲《凤阳花鼓》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凤阳花鼓的特点1. 音色:凤阳花鼓的音色清脆、明亮,富有特色。

它属于打击乐器,由鼓面和鼓身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

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

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

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进行切分音、舌颤音的掌握学习。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旋律以填不同的表扬语,来对切分节奏的熟悉与掌握,同时加深该句旋律的印象)。

师:恩,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

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

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正确地把握儿化音轻而短的特点。

该部分的练习步骤即为:
(1)师示范模仿念“得儿”,并加以手势提示,儿化音时舌头应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2)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把余下的一句乐句来师示范唱一次(要唱出得意的感觉)唱一唱。

生跟师轻声慢速划拍子唱旋律(解决前十六分音符演唱难点);听唱法解决一字多音的练唱要圆滑,告诉学生句中的“哎哎哎呀”,其实也为衬词,其作用也为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师:你觉得这句乐句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得意,自豪
生有感情地唱一次乐句。

3、全曲练唱
过渡语:是啊!凤阳人欢天喜地地唱着凤阳花鼓,为家乡凤阳的日新月异,日益富强而充满自豪,不光这个乐句,整首歌曲都洋溢着自豪之情,让我们也来唱一唱。

9、学生听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选择一种颜色来表达他们的心情,红色或黄色等亮色。


三: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
1、背唱歌曲
2、分小组,讨论和排练伴奏(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伴奏)。

3、教师放伴奏音乐,各小组展示,边唱边伴奏。

注意:强调打击乐器的声音不能比唱歌的声音强,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4、评一评。

表扬出色的小组。

四、拓展学习
1、听另一个版本的《凤阳花鼓》,学生说说这首歌曲与刚才学过的这首《凤阳花鼓》有什么区别?(歌词、演唱速度、唱腔、音乐情绪这几个主要的方面,新旧时的凤阳花鼓自然的形成了一对比式的学习。

)
2、揭示新歌的情绪过渡语: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凤阳花鼓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悲切、凄凉、沉重,选择一种颜色来表达他们的心情。

黑色之类的。

3、师:那么如今的凤阳花鼓会怎样呢?教师多媒体课件播放现代凤阳的风景图片。

请生再次发言,并说说感受如何?(渗透爱国德育。


师:是呀,如今的生活多么幸福,让凤阳人怎能不高兴呢?来,选择一种颜色来表达他们的心情。

生:红色。

师:此时,他们的心情色彩是红色的,像火一样的热情,现在,老师也被凤阳人火样的热情感染了!不如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凤阳人,再一次唱一唱《凤阳花鼓》
五:总结
结束语:尽管凤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富裕起来的凤阳人所唱的凤阳花鼓是越唱越高兴,不但平时拿它来自娱自乐,还成为了重要节日、迎接宾客的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之一,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了外国友人的赞誉呢!。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凤阳花鼓现代的表演形式。

最后在学生打击乐器伴奏下,再次唱起凤阳花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