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合集下载

庄子的读书心得_于丹庄子读书心得优秀9篇

庄子的读书心得_于丹庄子读书心得优秀9篇

庄子的读书心得_于丹庄子读书心得优秀9篇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篇一《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我读过这么多书来,第一本让我有如此大的震撼的书。

庄子之道,与儒家学派不同,不在乎名利,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乘物以游天,他上穷碧落下黄泉,他嬉笑怒骂说尽天下。

其实他的内心十分安静。

在庄子书中,以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但其中却蕴含着天大的奥义与智慧。

庄子是一个非常善于讲寓言故事的人,他的寓言故事,陆离光怪、神神叨叨,他的生活贫困潦倒、等米下锅。

他没有富裕的生活,温饱不定,这样一个人,他凭什么去逍遥游呢?就凭他的精神!庄子的心胸非常的宽广,他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我死之后,将我扔到山沟里。

让苍天穹庐做我的棺盖,让广袤大地做我的棺底,让日月星辰、世界万物给我陪葬。

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境界呀,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如此的看得开。

人,本来是无羁无绊的,本来是放纵自由的。

但由于太多的选择,太多的物质利益,束缚了我们的身心,迷失了我们本来的面貌。

如果说儒家给了我们坚实厚重的一片大地,则道家给了我们一片未来自由的天空;如果说儒家让我们学会了挑起担子,负起重量,则道家让我们学会了举重若轻。

庄子的精神就是,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为名誉权力所挂念,让心胸豁达一点,开朗一点。

《庄子》中记叙了那么多的寓言,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都是为了一句真理:“大道合乎自然”。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篇二《庄子》曾经读过几次,不过都并未全部看完,只是大体看过,不过透过其中的故事可以看出来,庄子喜欢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纵然穷困仍然不失做自己的决心!这一点,或许我们不需要去如他那样极端,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人总需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心,做到外化而内不化!这本书也是匆忙的看了一遍,总体的感觉似乎并不如直接读庄子更好,里面很多故事都被删减了,想必也是为了作者的主题需要!对于这样一本书,确实能够给很多人带来一丝新意,在那忙碌的现实生活中,在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带来一丝自然的气息!不过真正的要了解庄子,或许还需要自己亲自去读《庄子》,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人!在我们这些层次上,或许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庄子,而唯有达到那个层次,我们才能够了解庄子,而我现在做的不过是我这个层次水平眼中的庄子而已。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优秀6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优秀6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优秀6篇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

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

我是读读后感而感。

而于丹这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

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

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

从其中一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

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

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

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

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

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 liaacute;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

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泱泱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即使是比尔盖茨,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

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反观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急功近利冲得支离破碎。

忙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过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许最终得到的结果早已偏离你的初衷,你却毫无察觉。

在工作、生活中,与周遭的人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庄子》的书。

《庄子》是一本哲学名作,但又不仅仅是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庄子》是庄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读完后,我感受颇多。

其中逍遥游中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让我记忆犹新。

他的大意是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我想我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而现在处于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打好基础,认真学习,天天向上,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奠定牢固的基础。

而大宗师中的“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的大意是(朋友应)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这让我明白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所以我们在结交朋友时,应该顺其自然,不应故意而为之。

在帮助朋友时,我们不应该去奢求他有什么回报,而是自愿的去帮助他。

这样才算得是真正的闺蜜,好朋友。

读完《庄子》这一本书后,我收获颇多。

《庄子》这本书里蕴含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和做人处事的方法。

值得我学习,我想这本书不应该去读一遍,我还应该再读再理解,这正如人生那本大书,是永远读不完的。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篇2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

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意思是,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和纷,应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

还是听不懂……不过,这里面又有许多的故事。

于丹庄子心得[5篇范例][修改版]

于丹庄子心得[5篇范例][修改版]

第一篇:于丹庄子心得一个人不怕经济上的贫困,只怕精神上的潦倒心为形所役不值得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察其始,本无生` 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人要顺应自然不怕死,也不找死,乐生未知生焉知死活在当下依估而行,放能顺畅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感悟逍遥游,要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庄子的心态就是淡泊为大:宁静致远名为实之宾静才能发现至极的道理用心才能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人生至级的感悟冠军永远在掌声之后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寂寞是一种境界: 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人的态度即价值观可以改变人生清明的理性是拯救生命的力量,感性能触目生春,充满欢乐逍遥就是要善于打破常规:稳当的东西都在动态之中动态中保持平衡,不平衡是世界在变而你不便逍遥要我们顺应生命与自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养心,随心畅游不必去计较,不必去骄情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不要执着于追问,就让它顺其自然生命诚可贵,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利令智昏贪欲折损了自己的本性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有的东西叫劲忘了过去,枉前走,一切都跟着:无心得水静尤明心如镜,坦坦然然,看见了世界也就看见了自己心为形役,不值! 染人心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真正的聪明是静下来听见生命最本初的愿望游心于淡,和气与漠我们的新淡然处之,很多事才能持久防下更多的计较,防下急功近利,看到长远,才能有恒久的心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代偿功能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君子不是没过,而是有错而改之敢与亮出自己的弱相,仍然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心胸狭隘就像井底之蛙,将会有心理的困顿用辽阔的境界让自己跟天地之间有更多的默契,获得更广的力量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缺失不要较劲现在,过去的不足都接受下来想办法改良它内心的力量就是和缓的凝合力垃圾和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人应该有一种平常心生死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化在生命之中,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活下去思想的传承远胜于生命的传承未知生,焉知死?对生命的解读在于自己坦然的人的标准:与四时相通不怕死,决不找死乐生、顺应坦然达生:心态决定人的状态旷达:不要用此生无价值的东西,不要用此生有限的时光去追求达不到的东西当我们患得患失时,所有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呆若木鸡最后的争斗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用心去斋戒:齐以静心1.忘利2 忘名3.忘己以天合天:不要和规律较劲人只有打破世俗心,才能体会世界的真意儒道相济境界:大道合乎自然即不丧失和不迷惑自己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就会把握住独一无二的人生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一切会过去”活在当下善养生者: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过分锦上添花给别人看抓住人内心朴善的本真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陷入绝境时要靠我们自己的判断和冷静生命在你手中,在于天地心天之道才是大道不要怕,不要悔第二篇:于丹--庄子心得于丹《庄子心得》完整版于丹《庄子》心得之《庄子何其人》第一集内容简介: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6篇】

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6篇】

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6篇】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形态活下去。

——于丹这次为您整理了6篇《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我一直渴望用我拙笨的笔头来描摹一下这个先秦的哲人,但每每提笔,浮现眼前的,总是一个至玄至幻的影子。

这个影子或隐没于江湖,或委身于水田,或翩跹于梦幻,或混迹于闹市,令我无从下笔,只得兴叹。

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

那个烽火狼烟、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而庄子,这个槁项黄须、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大鲲,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这太出乎人们意料了!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

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

当他的老妻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得击鼓,庆贺老妻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大腿的脓疮……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

然而——当我逐渐触摸到庄子的内心后,我才渐渐了解,正如清朝进士吴文英所说“庄子眼光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终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的那样,庄子因为对世界极度的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

话说回来,庄子的蜗角之国,更是对世间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对抗。

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反抗。

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的深爱,他似乎用他的放荡不羁来对待世俗的框约,用他的怪诞诙谐来嘲讽世俗的装模作样,一本正经。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_庄子心得读后感300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_庄子心得读后感300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_庄子心得读后感300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

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

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觉与悟的联系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

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

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优秀9篇

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优秀9篇

庄子心得于丹读后感优秀9篇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青海敦煌西北一线的旅游途中,发信息给丈夫问要不要我带什么礼物,以为在家的丈夫和女儿会给我提出带点特产或其他什么的要求,不想丈夫回信息陶冶出一份平川万里的心态就是给我和女儿的最好礼物。

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这个问题,何谓平川万里的心态?而丈夫又为何有如此一说?读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到了肩吾和连叔的故事,肩吾对连叔说了一个住在姑射山上的神人故事,说那个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可是却可以驾着飞龙,乘着云气,游乎四海之外,遨游于天地之间。

读到这里,我也象肩吾一样,笑着在心里说,其实哪里真的有这样的神人呢?庄子当然知道不可能有这样的神人,于丹知道,你我也都知道。

于丹和庄子说这个神话,其实也只不过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心游万仞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生活,永远保持心态的平衡,对生活少一点成见,少一点抱怨,给自己的心多一点智慧,让自己的心能够欣赏花开、聆听水流,能够看见飞鸟掠过天际、朝阳跃上云端,让自己的心干干净净。

也许这样的心态便就是平川万里吧。

做为女人,一生需要担当的角色真的很多,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与人友与人同事等等。

不同角色的转换以及生活给予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是否也让我不经意的会有一点点疲惫,所以丈夫才有平川万里的心态一说?我没有问他,但是我知道,单位、家庭两点一线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生活,的确让我常常有点浮躁,亦知道自己的心智有时会因此而有障碍,看不见春的百花秋的月,感受不到夏的凉风冬的雪。

余秋语先生写了一本书叫《行者无疆》,我做不到是无疆的行者,但是也许我也可以试试乘物以游心,给我自己的心灵安上一双翅膀,遨游无疆看看平川万里的吧。

如何让自己的心也平川万里?我又想起了旅游途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游完敦煌,我们乘大巴前往兰州,车子沿着祈连山脉长长久久在一望无际灰朦朦的戈壁滩中行使。

导游介绍说如果天气晴朗阳光很好的话,我们可以在中午时分看见美丽的海市蜃楼。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于丹庄子心得》读书篇1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月19日:境界有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月20日:感悟与超越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

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

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2月21日:认识你自己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2月22日:本性与物性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

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

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

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2月23日:总有路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

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2月24日:坚持与顺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blog
量有大小内外有别活在当下成就人生
——读《庄子心得》有感
读于丹《庄子心得》体会颇多,最喜欢有两章,“境界有大小”和“顺应与坚持”。

纷繁芜杂得社会,如何去圆融通达的完成我们的人生,如何让我们的人生更好,这其实归结在了一个人思想境界,目标,和内心坚持外在通达上。

量有大小,内外有别,活在当下,成就人生。

一境界有大小
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时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人们
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大智慧者,永远不教给我们小技巧,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

庄子“逍遥游”里的境界,我们心向往之。

但是,这种完整地看待一个事物地眼光,我们真正了然于心了吗?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眼光,你也会抓住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机遇。

这样的大道理其实在我们生活的一些小事中也有体现。

记得小时候,爸爸问我和哥哥,要是给咱们一人20万,要做什么。

哥哥说他要买辆车到处走走,我说我就要做投资开个饭馆吧以后就有饭吃了。

哥哥嘲笑我就知道吃,我心里也嘲笑他没什么追求只会享乐,饭馆可能是会赚大钱的也。

其实也许我们的想法都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有了更高远的目标,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就不同了。

而这个目标如何,就要看我们时候见多识广,是否想的深远了。

20万有很多用处,可大可小,就看怎么处置了。

就算是买车出去走走吧,看看外面的世界,说不定就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活法,人生从此不同。

就算是开个饭馆吧,可能就是一个连锁饮食店的前身。

今天我们经常提到一个很时髦的词,叫做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不可仿效的,是唯一的。

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什么是唯一的。

一个葫芦如果长得
小,可以做瓢,一个树长得小,可以做桌子椅子,他们都是有用的。

一个葫芦长到最大,不必破开,可以吧它当游泳圈一样浮于江海,它还是有用的。

一棵树长到最大,可以为人避风避雨,它是有用的。

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你质询自己的心,问一句:我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我究竟有哪一点是不可替代的呢?在金正昆教授的培训课中听到一句话,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面对纷繁芜杂的环境和世界,有顺境有逆境,面对这些,我们首先应该想如何发展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

二坚持与顺应
庄子在他的书里面提出一种人生的价值观。

《知北游》篇中说:“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

“外化而内不化”,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外表随物变化,而内心有所坚持,凝静不变。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顺应规则,遵从法度,与人交往,这一切都是我们可以叫做外化的东西。

一个人在表面上可以非常随和,一切可以放下来,与人融通,这就是一种化境。

但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有他独特的价值观,有他独特的风格,有一个人内心的秉持,就在于他的内心真正有他的“不化”。

外在的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每天
都有新的情况,新的规则,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新的尺度和坐标,我们是要墨守成规呢还是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呢?这和做企业一样,一个企业的理念是什么?经营者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有所坚持的,而坚持理念,实现这目标的同时,也会考虑市场的需求,生存的需要,不断创新改进调整,这些调整同样是为了达成所秉持的理念和坚持的目标。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

人人会在这个世界上遭遇危险,面临困境,会在一些突然而来的变故中从遭遇内心的挑战,如何去做到处变不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太容易受外在言论的干扰,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世界,只要有几个人跟你说话,三人而成虎,就能够影响人的想法,如果再加上七八个人一起鼓噪,那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就是很容易的了。

一个人的朋友和他打赌,说:你今天在你的屋里挂一只空鸟笼子,挂一些天后,你非养鸟不可。

他说:不可能。

挂鸟笼子和养鸟,是两回事。

于是他们打了这个赌,他真在屋里挂了个鸟笼子。

第一天,有人来,见了空鸟笼子,问起,这人跟人解释。

第二天,又有人来,问起鸟笼里的鸟之去向。

此以后,不断的有人来,有以为鸟死了来安慰他的,有送养鸟书的,后来居然有人捧着鸟来了,让他不堪其扰。

没到一星期,他说,算了,我还是养只鸟吧。

这就像是我们的生活,曾经,我们心里有很多坚持,但
是日常生活总在考验着我们,外部世界总是在试图改变我们,这和空鸟笼养上鸟是一个道理。

有人在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决定不乘电梯,走楼梯,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可不断有人碰见便问:今天怎么了?怎么走楼梯啊?迟到了吧?没坐到电梯?于是终于有一天,这个也许就想:要不今天坐电梯吧?我们为什么会改变一种习惯呢?因为我们"内不化”的力量太弱了。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道家提倡,活在当下。

也就是说,尽可能的做好现在的事情,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才可能获得一个更好的人XX/user4/huangyan5580/archives/20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