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进展【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是成年人白血病最常见的类别。
近年来,不管是对成年人还是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研究与治疗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目前,随着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AML的完全缓解率(CR)已经超过70%,5年总生存率(OS)已超过50%[1],已经明确了一些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和临床新药物的应用,已经有许多白血病患者能够完全康复[2]。
以下为近几年来AML的治疗进展。
一、成年人AML治疗进展在过去30年中,治疗成年人AML采用蒽环类药物(DNR 、Ida 为主)联合阿糖胞苷(AraC)仍然是主要方案,治疗一般包括诱导缓解治疗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3,4]。
现在采用的CR标准是NCI提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骨髓增生活跃,血液中有少量原始细胞(小于5%);第二,外周血液原始细胞少;第三,无白血病的髓外临床症状;第四,血小板≥1.0×1011/L,中性粒细胞≥1.5×109/L[5]。
2001年,一个国际工作组重新补充和修订了1990年提出的AML的诊断和疗效标准,提出“形态上无白血病状态[6,7]”,即计数骨髓有核细胞200个,原始细胞数小于5%,且没有Auer小体,无白血病的髓外临床症状[8]。
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AML指南把AML根据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异常进行了危险分级:预后良好、中等和不良三组,这对AML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诊断有积极意义,有的还成为新的治疗靶点[9]。
二、老年人AML治疗进展老年人AML一般以60或者65岁为分界,老年人AML多存在一般状况差、多并发症、有前驱血液病史、多预后不良以及原发性耐药的发生率高等问题[10]。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张晋琳(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成都610072)【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机制的理解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导致AML发病的许多分子学异常逐渐明晰,因此对于AML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
与此同时大量l临床试验的开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AML的诊治方案已经进展到了个体化阶段。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1672-6170(2010)02-0046-05Progressinthetreat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ZHANG“凡.1in(DepartmentofHaematology。
S厶chu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
Chengdu610072。
China)【Abstract】Withtheidentificationofnumerousmolecularabnormalitiesthatmayberesponsibleforleukemogenesis。
themechanismsleadingtothedevelop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IAML)hasbeenmakenremarkablyprogress-andtherearemoreandmorepwfoundunderstandingsofthenatureofAMLAtthe8araetimealargenumberofclinicaltrialsconductedhasreapedconsiderablesuccess-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MLhasadvancedtoindividualphase.【Keywords】Acutemyeloidleukemia;Individualizedtherapy;Assessmentofprognosis随着细胞遗传学、免疫分型、分子遗传学以及最近开展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等领域的进展,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的进展

优于左氧氟沙 星、加替沙 星和莫西沙 星 ,是 目前临床 应用喹诺酮 类药 物 中抗肺炎链 球菌活性最 强的药物 。吉米沙星对革 兰阴性杆菌 的活性 与环丙沙 星相 似 ,由于社 区获得性下 呼吸道感染推荐 使用 D内酰胺类 联合大环 内酯类 ,而 呼吸喹诺酮是可 以覆盖这两种病 原体 的唯一 单用
药 物在第三代 的基 础上 ,抗 菌谱 进一步扩大 ,对部分厌 氧菌、革兰 氏 阳性 菌及铜绿假单胞菌 的抗 菌活性 明显提高 。且其药动学/ 药效学特性 优 良,因其 半衰期 长而 只需每 日1 次给药 。此 外 ,在肺 组织浓度 高 , 因此适合治疗 呼吸道感染 。荟萃 分析表 明,社 区获得性肺 炎单用呼吸 喹诺酮类优于单用大环 内酯 类或 单用头孢菌素 ] 。
参考 文 献 [ 1 ] 中华 医学会 呼吸 病学 分 会, 社 区获 得性 肺炎 诊 断和 治疗 指 南 [ J ] . 中华结 核和 呼吸杂 志, 2 0 0 6 , 2 9 : 6 5 1 — 6 5 5 .
[ 2 ] L i u Y , C h e n , Z h a o T , e t a 1 . C a u s a t i v e a g e n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a n t i b i t i o t i e
[ 5 ]F e l mi n g h a m D, Re i n e r t RR, Hi r a k a t a Y, e t a 1 . I n c r e a s i n g
pr e va l e nce of a nt i mi cr obi a l r e s i s t a nce a m ong i s o l at e s of S t r e pt oc o c c us p ne um o ni a e f r om t h e PROTEK T s u r ve r l l a nc e
急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子调控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开枝等
急性髓性 白血
急性 髓 性 白血 病 干 细胞 的分 子 调 控及 靶 向治疗 的研 究进 展
翁开枝 谢 晓宝① 许文荣② ( 福建 医
中国 图书分类号 R9. 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o- l 2o )3o -4 oo ̄ x(oso - ̄ 0
节 因子一 (ne e nr u tn f t - ,R 一) 死 亡 1 It f o e l i a o 1 IF 1 和 rr g ao c r
这些突变 的结果 导致 SA S R S M P T T 、 A / A K等信 号通
路活化的, 这种 现象在 A L中极其普遍 , M 信号通路 的活化可能潜在地激活其下游 N -B 录因子 , Fx 转 引
分细胞 凋亡 机制 。
药物孕育而生 , G 12 M - 蛋白酶体抑制剂就是其 中的 3 种, 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 I a k 的降解 , B 这种
一
蛋 白酶体抑制剂 已经被证明可以诱导包括 A 在 ML 内多种恶性肿瘤细胞 的凋亡 。G z a 等L 研究 um n 9 J 表明 M - 2 G 1 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在 1 小时内诱导 3 2 8% ~ 0 0 9 %的 A LLC M -S 凋亡 , 而正常造血祖 细胞却 未受影响。其机制可能是 : 一方面通 过阻止 N -B Fx
异 常表达 。核 因子 K ( ul rat B N -B 是一 B N c a f o x , FK ) e cr
细胞具有很有限的增殖能力 , 因此, 我们有理 由认为 的白血病干细胞(e e i s m c l Lc 克隆维持 Lu ma t l , ) k e es S
的, S LC是 A ML发生发 展 的根源 , 过对 LC的深入 通 S
白血病治疗的新进展

白血病治疗的新进展白血病是一种由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长期以来,针对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传统方法,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限制。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白血病治疗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血病治疗的新进展,涉及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编辑等方面。
一、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特定分子的活性,阻断其增殖和生存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这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 信号转导抑制剂信号转导抑制剂是一类针对异常信号通路的药物,广泛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中。
其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其他一些信号转导抑制剂如来那替尼(Nilotinib)和达沙替尼(Dasatinib)也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历史药物的再利用近年来,一些临床上已经应用的药物被发现在白血病治疗中具有新的作用。
例如,雷莫芦单抗(Rituximab)最初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但后来被证实在一些白血病类型中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这种再利用现有药物的策略可以加快新药研发的速度,缩短疗效验证的时间。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宿主免疫系统,使其识别并攻击白血病细胞的治疗方法。
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主要涉及到细胞免疫疗法和抗体免疫疗法。
1.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近年来白血病免疫治疗的重要突破。
该疗法通过工程改造病患自身的T细胞,使其表达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能力的嵌合抗原受体(CAR),进而杀伤白血病细胞。
CAR-T细胞疗法不仅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在一些难治性或复发性的白血病患者中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2. 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可以增强宿主免疫机制应答的药物。
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进展0606

MRD与复发率关系
68
70
59
60
50
40
30
21
20
20
10
0
CR1
CR
MRD与复发率的关系
阴性
MRD
CR1
CR2
阳性
阴性
21
20
阳性
59
68
复发的风险较MRD阴性患者提高5.46倍。
RUNX1基因MRD检测与EFS
及OS有关
RUNX1突变不同MRD浓度与EFS及OS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80P=0.016MRD<3.92%, 73.3
AML的预后评价进人微小残留病(MRD)时代
是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
针对MRD的监测方法:
荧光原位杂交( FISH)法 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 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MFC)
183例AML患者移植前CR MRD(+),移植后复发率较高、DFS和OS较短。 MRD (-),患者在CR1或CR2后接受移植都具有 极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
德国
AML的诊断、分类和预后评价一直依赖于 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测。但对于正常核型 的AML,诊断的准确率很低。
正常核型存在NPM1、FLT3和CEBPA突变 亚型,接受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有效。
正常核型存在如TET2、ASXLI、 DNMT3A 、 IDH1/IDH2和PHF6突变,与预后不良有关。
在化疗、 HSCT 、支持治疗、 分类的细化以及MRD ,AML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 步,但是各种亚型的治愈率仍然很低,仍然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最近白血病干细胞 生物学及基因研究的有了新的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

用G O单 药治疗 的研 究结 果 显示 总 的缓解 率 为 2 % 8 4。 J
美 国食 品药 品管理 局 已批 准 该药 治疗 6 0岁 以上 A L复 M 发 C 患 者 。英 国 医 学 D:的 研 究 委 员 会 A L 5研 究 组 M I 正评 估在 年轻患者 的 常规诱
次复发的 A ML老 年 患 者
auemyli l kma( ML . uueproeso l b dt t gtdte p ydtt gt l ua ct e d e e i A ) F t ups hud e o u r re r yb ean emo c l o a e ha i h e r m dcn , mu o h n t e a dbooia f trso edsa ea d tebo g a fa r o p t ns A - e ii i e m n p e o p n il c aue f h i s i o c l e te f a e t. 1 y gl e t e n h li u i
医学 综 述 2 o O 9年 1 第 l 月 5卷第 2期
Me i8 R dc l
・
2 55 ・
急 性 髓 细 胞 白血 病 的 靶 向治 疗
郝瑞 军
( 天津 河 西 医 院血 液 科 , 津 30 0 ) 天 0 2 2 中图 分 类号 : 73 7 R 3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2 8 (0 9 0 -2 50 10 -0 4 2 0 )20 5 -3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抑制剂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摘要FMS 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中发生率最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
针对FLT3突变已经开发了多种靶向抑制剂,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随之出现的耐药为FLT3靶向治疗AML 带来新的挑战。
本文将对FLT3突变在AML 中的病理和预后作用、目前常用FLT3抑制剂(Ⅰ型和Ⅱ型)的研究进展、FLT3抑制剂耐药的机制及如何克服作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FLT 3抑制剂;耐药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4)01-0090-09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10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是一类生存期短,预后较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过去40年间,阿糖胞苷(Ara-C )和蒽环类药物组成的“3+7方案”是AML 初始诱导治疗的标准方案,可治愈30%~40%的年轻AML 患者,但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0%~15%[1]。
近年来,AML 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成为靶向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新诊断AML 患者约30%携带FMS 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突变,基于此,目前已有多种FLT3的小分子抑制剂上市,从而改变了FLT3突变AML 的治疗模式。
1FLT3突变与AML1.1FLT3结构与激活FLT3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s )的Ⅲ类家族,该家族参与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
FLT3通常在CD34+造血干细胞、髓系祖细胞、淋巴祖细胞表面选择性表达[2]。
FLT3包含4个区域:免疫球蛋白样细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近膜结构域(JM )、细胞内C 端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类型,属于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疾病。
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骨髓和外周血幼稚髓性细胞和原始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以贫血、感染、发热、出血、代谢异常和脏器浸润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病情汹涌且预后极差。
靶向治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特异性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目前关于此类疾病患者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特进行系统性地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在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构成比大约为70%。
该病已经被WHO列为第四类恶性肿瘤,死亡风险较高。
在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十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大约为3.4/10万,其中有超过30%比例的小儿病人,并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1]。
目前现代医学水平条件下,该病的发生原因上不明确,受到地域环境因素、化学接触、电离辐射、吸烟和酗酒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发生,且基因突变和生物标记研究发现,该病很可能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
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的一种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根据发病机制设计相应的药物,并通过与致癌位点特异性结合控制病情,已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特异性靶向药物
1.1 CD33单克隆抗体
CD33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应用于老年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并且在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证实[2],CD33单克隆抗体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标准柔红霉素治疗方案相近,但是前者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远高于后者,且前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6%,远低于后者的43%,证实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也比较高。
另一项国内研究将CD33单克隆抗体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与传统化疗效果进行对比,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证实此类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
1.2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索拉菲尼、AC220和米哚妥林等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常用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据张丽丹等人研究表明[4],索拉菲尼联合常规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率可达到70%,而单纯常规化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获益率甚至不到50%,证实索拉菲尼的应用价值较高。
另一项关于米哚妥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5],米哚妥林每天100mg,联用28d,配合给予传统化疗方案,能够提高酪氨酸激酶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完全缓解率(83%和92%),而传统化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仅为(35%和74%),值得推广使用。
1.3 其他激酶抑制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靶向治疗药物还包括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抑制剂。
在既往一项动物实验研究中表明[6],该药物对多种基因型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均比较理想。
AMG925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和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双重抑制剂,能够促使细胞从G1期快速进入细胞周期,进而达到理想的疗效。
2 免疫治疗
2.1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
此类药物主要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对髓细胞系的双特异单链抗体表达的受体制成,能够特异性识别CD33,并且还可扩充T细胞,促使此类细胞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恶性肿瘤细胞结合,进而杀死肿瘤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对正常的细胞并无明显的影响。
有研究报道显示[7],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后加入该药物,结果试验的细胞株大
量死亡,其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望成为此类患者临床上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2.2 WT1介导治疗药物
WT1是指锌指转录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过表达,但是在正常机体中该因子的表达则受到明显的限制,由此可知该因子可以成为此类患者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据陈谨等人研究显示[8],在前期临床试验中,入选8例老年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将WT1作为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并结合传统的化疗方案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完全缓解率高达50%,部分缓解率高达37.5%,可知总临床获益率高达87.5%,经过长期跟踪随访发现,从开始治疗到疾病进展的时间为6周-41个月,有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推测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但是关于该方案的适应症、有效性及可推广性仍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2.3 其他药物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治疗中其他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以硼替佐米为代表。
此类药物主要是利用对法尼酰基化的抑制作用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
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也在相关研究中心得到证实,即:汤颖俊等人通过对74例老年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展开前瞻性对照试验发现[9],硼替佐米单药对此类患者的抗肿瘤效应较好,与阿扎胞苷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更理想,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51.35%,远高于硼替佐米单药的32.43%,推荐对此类患者联合应用硼替佐米和阿扎胞苷治疗。
另有研究证实,CD123单克隆抗体也参与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机制,因此也显示出良好的探讨和应用价值,有望成为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3 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
表遗传学修饰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途径主要包括组织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修饰等,能够增强某些特定基因的功能,从而诱发该病。
地西他滨是典型的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高浓度的药物具有细胞毒作用,但是降低浓度可以充分发挥其去甲基化的作用[10]。
在一项485例开放性多中心临床三期试验中[11],将地西他滨治疗组和低剂量阿糖胞苷支持治疗组分别给予地西他滨治疗和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发现,在年龄>75岁的患者中,地西他滨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的患者,且前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后者,经卡方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该药物具有理想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4 小结与展望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各种靶向治疗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并且也有一些新的作用靶点和实验药物显示出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的前景,而如何更好地利用靶向治疗方案达到更理想的疗效应当成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崔鹤, 张王刚. 抗CD123抗体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 23(10):1460-1463.
[2]马影影, 孔佩艳. 索拉非尼靶向治疗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J]. 肿瘤防治研究, 2015, 42(9):938-941.
[3]常乃柏. DNA甲基化靶向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J]. 中国肿瘤临床, 2017, 44(02):64-67.
[4]张丽丹, 林文浩, 程玉才,等. MiR-99a调控CTDSPL影响儿童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5, 20(05):232-236.
[5]章成芳, 马筱玲, 戴春阳,等. rLukS-PV体外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作用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5,61(3):280-285.
[6]王楠, 吴丹, 赵乙洁,等. 血浆游离DNA检测FLT3-ITD突变及ITD特征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诊断的意义[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 33(2):111-114.
[7]张丹凤, 潘崚. 表观遗传学调控分子突变在髓系肿瘤中的作用[J]. 华西医学, 2016,31(9):1618-1622.
[8]陈谨, 王晓明, 周敏然,等. FoxM1靶向调控bcl-2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 32(08):1383-1388.
[9]汤颖俊, 郭青, 智亚琴,等. CXCR4/STAT3在骨髓基质细胞介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中的作用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 37(2):119-123.
[10]黄菊, 韩艳霞, 王宙政,等. 3例非典型核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09):1555-1556.
[11]张玲, 王晓珍, 赖文兴,等.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J]. 热带医学杂志, 2016, 16(5):58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