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合集下载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8)房屋中心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格外廓用虚线表示。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传神,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停止,可依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道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

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 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道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1.2.4管线及附属设施(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

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重要的一种,但在分叉、停止处需交待清晰。

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

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重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1.2.5水系及附属设施(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

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1.2.6地貌(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

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

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莳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重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

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

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匀称。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1.2.8碎部点高程测注(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概况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旳实习需要,XXX学院八月份旳实习安排,我们系旳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旳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概60多亩。

该校区处在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种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旳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旳技术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1:500》GB/T7929-1995(如下简称《图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都市测量规范》GJJ8-99(如下简称《规范》)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旳运用方案一、平面控制点资料测区附近有我校旳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运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在测区附近有我校旳已知点旳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测区有武定县土地运用详查图,可以参照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旳比例及成图措施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旳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旳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旳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旳运营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本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一、以校区旳已知点为起算点。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XXX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测区概况二、设计及作业依据三、已有资料情况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六、基础控制测量七、图根控制测量八、地形图测绘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1Xxx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1.控制资料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

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地形测绘工作计划书

地形测绘工作计划书

地形测绘工作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地形测绘是地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相关领域的需求,我们计划开展地形测绘工作,为相关项目提供准确、可靠的地形数据。

二、项目目标1. 完成指定区域的地形测绘工作,包括地形图、高程数据等;2. 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后续项目提供数据支持;3. 提高测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工作内容1. 确定测绘范围和精度要求;2. 选择合适的测绘设备和人员;3. 制定详细的测绘方案和计划;4. 进行实地测绘,采集地形数据;5.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6. 建立地形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四、时间安排1. 准备阶段(X周):完成测绘范围的确定和设备的准备;2. 实施阶段(X个月):完成实地测绘和数据处理;3. 总结阶段(X周):完成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

五、资源需求1. 人员:需要X名测绘人员和X名数据分析人员;2. 设备:需要GPS、全站仪等测绘设备;3. 资金:预计需要投入XX万元。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天气风险:在雨天、雾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能会影响测绘精度和效率,需要提前做好天气预报和应急措施;2. 安全风险:在野外测绘时,需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3. 技术风险: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难题和错误,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

七、沟通协调1. 与相关部门和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2. 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计划;3. 及时向领导汇报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精选文档】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精选文档】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有:(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控制网.(二)地形测量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1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

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2.图件资料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一、坐标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二、技术标准- 2 -第五章控制测量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 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

2 km。

- 3 -2.选点、埋石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原则上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但为了便于以后的发展使用,每个控制点至少有一个方向与同等级或高一等级的控制点通视;同时点位还应满足以下要求: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符合上述条件的旧有控制点可利用其标石和觇标。

基础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基础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基础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一、任务概况1.1 、任务来源受的委托,我单位承担XX县1:1000地形图测绘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任务,规范和指导生产,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作为该项目的主要作业依据。

1.2 、测区范围XX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

具体位于东经111° 20'〜111° 53',北纬36° 05 '〜36° 32'之间。

东倚巍峨矗立的中镇霍山,西屏峰峦叠嶂的吕梁山,川流不息的汾河水由北向南纵贯其间。

测图面积约68平方公里,包括洪洞县城及县城周边的部分村落。

1.3 、测区概况测区以平地为主,丘陵地为辅,地势比较平坦。

测区内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干线、霍候一级路、祁临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国道309 线、赵克公路、洪古公路横跨东西;县乡公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自成体系。

二、已有资料情况2.1 、控制资料测区内有山西省测绘局档案馆提供的三等以上的三角点和水准点,作为基础控制测量的已知点。

2.2 、地形图资料测区内的1:1 万地形图由山西省测绘局于2002年测制,等高距为5米。

该图件出版年代较久,地图的现势性较差,可作为测区踏勘、生产设计及作业计划用图。

三、技术依据和数学基础3.1 、技术作业依据3.1.1 、CJJ73-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1.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3.1.3、GB20056-2007《工程测量规范》;3.1.4、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1.5 、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3.1.6、GB1289—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1.7 、经审批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3.2 、数学基础3.2.1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3o 带投影,属37 带,中央子午线111o 。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表11)
等级
附合路线长度(km)
高程闭合差(m)
最大视距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黑红面读数之差(mm)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


≤16
≤20?L
00
≤5
≤10
≤3.0
≤5.0
注:L以km为单位
5)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高程控制
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首级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之需要。
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四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
3)四等水准观测采用DS3以上型号之水准仪,三丝法读数,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各测段测站为偶数站。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DS1型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夹角小于15",DS3型小于20"。
2)平面坐标成果等级点取至0.001m,图根点取至0.01m。
水准联测高程成果取至0.001m,三角高程取至0.01m。
3)所有等级控制点(包括所有用到之起算点)和埋石图根点成果装订成册,并在备注栏中写出该点点位。经四等水准联测之等级点应在成果表备注栏中注明“四等水准”。
5、地形图测绘
随着电子科技之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不断完善,电子文件地形图已逐渐代替了手工清绘图。且电子文件地形图以坐标方式记录图形要素之几何位置,以编码方式记录图形要素之属性,给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之方便。本工程成图时使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编图、网格注记、图幅整饰,将修改好之地形图使用HP—800绘图仪将地形图打印出来,刻录成光盘提供给用户使用。

测绘项目项目 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项目 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地形图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地形图是测绘项目中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基础数据之一,对于地理环境分析、规划设计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项目中地形图的技术设计书,包括项目背景、技术方案、数据采集与处理、制图要求等内容。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是针对某地区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该地区地形复杂,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地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

地形图的制作旨在提供该地区的地形信息,为地理环境分析和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技术方案1. 数据采集地形图的制作需要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工作。

我们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

GPS测量主要用于获取地区的地理坐标信息,遥感影像解译用于获取地表特征和地貌信息,地面测量用于获取地表高程数据。

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地形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生成符合制图要求的地形图。

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配准:将不同数据源采集到的地理坐标信息进行配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数据融合:将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多种数据源融合,生成完整的地形数据集。

-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地形数据进行去噪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数据插值:对地面高程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获取地形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3. 制图要求地形图的制图要求如下:- 比例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以确保地图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 符号表示:采用统一的符号系统,准确表示地表特征和地貌信息。

- 等高线:根据地表高程数据绘制等高线,以反映地形的起伏和变化。

- 颜色渲染:根据地貌类型和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图进行适当的颜色渲染,以增加地图的可视化效果。

- 注记标注:对地图中的重要地物和地理要素进行注记标注,以提供更详细的地理信息。

四、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的工作进度安排如下:1. 数据采集:预计耗时2个月,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附测量成果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6年01月
1.工程简介
2.作业依据
2.1 任务依据
2.2 作业时所依据的规范和文件
本控制网的设计及实施根据以下规范和文件: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2.3 原有测绘资料的收集
3.控制网方案设计
3.1 观测方案的选择
控制网观测方案一般有两种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

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相对更成熟,可靠性更高,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但要求相邻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以便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等图形条件;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
术,它具有实施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灵活等优点,它不要求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且布网灵活。

由于地形面积有8平方公里,有些区域可能通视条件不好,要满足任意两相邻点都通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布设控制网的方案上选择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

其优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其平面精度将大大提高;另一个是布设及其测量时间缩短。

3.2 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在平面精度方面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以D级网精度的要求施测GPS网,要求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
1/40000;在高程精度方面也达到相应的等级。

3.3 GPS网形设计
3.4 控制网的坐标系统
4.GPS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
4.1仪器选型
GPS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为5mm+1ppm。

所有仪器在观测前均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4.2仪器检验
四台套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同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检测,检测项目有:静态测量精度、静态测量重复精度、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天线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一致性等。

检定结果四台套GPS双频接收机均合格,可以应用于生产。

4.3 GPS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
机(四台套);
2、 卫星高度角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大于4颗,平均重
复设站数大于2,独立闭合环边数小于5条,同步观测时
段长度为90分钟,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仪器对中误差
不大于1mm,天线高量测误差小于2mm;
3、作业前应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选择最佳观测时
段。

根据接收机台数,网形等编制作业调度表。

接收机天线的安置、观测数据记录及重测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相关要求执行。

4.4 GPS点制做规格
所有GPS控制点的选埋都将严格按照现场勘察后选定的点进行埋设,规格也严格按照D级GPS控制点制作规格来制做。

其GPS控制点的
制做的混凝土标石所用的水泥标号为425#,水、沙子、碎石与水泥的比例为0.9:1:2:4,灌注标石时,均逐层充分捣固,拆模时间不少于12小时。

其规格标石图如图1所示:
所有选埋的GPS控制点均记录并有点标记。

图1 GPS控制点规格标石图
5.地形测量
5.1测绘仪器选型
地形测量预设4~6组,将全部采用LeicaTC402(测角精度为2秒,测距精度为2mm+2ppm)、LeicaTC405(测角精度为5秒,测距精度为
2mm+2ppm)和Leica TC407(测角精度为7秒,测距精度为2mm+2ppm)全站仪,可以完全满足大面积地形测量。

所有仪器在观测前均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5.2地形测量方法
在地形测量方面,全部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在测量时跑点技术人员用草图法进行现场绘制草图,为了绘制草图的正确性高,掌握仪器的技术人员随时都要用对讲机将各人所测的点号报给画草图的技术人员。

野外数据采集回来后,用徕卡办公系统软件将仪器中的数据点传输到计算机中,再由相关软件将数据处理并转换数据格式后,用“SCS多用途数字地形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和“南方测绘”软件展点,技术人员再根据绘制的草图在测绘软件下成图。

6.工作计划安排
6.1首级GPS控制测量和一级导线网测量
第一步,对GPS控制点和一级导线点(总共为40个点)进行制做及保养,其时间为5天。

在制做控制点的同时,要对现场进行踏勘和认真选点。

第二步,控制点埋设,对40个控制点的埋设预期为2天。

第三步,控制测量施测,对8个首级GPS点的施测计划为1天;对几条一级导线点的测量计划为2天,内业平差计算为1天。

那么控制测量总天数为11天。

6.2地形测量
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将总地形划分为4到6大块,由每组测量负责人负责测量,按每组每天测量0.1平方公里计算,8平方公里地形测量外业总时间为15天到20天。

另外,内业整理方面,需要10天才能将成果提交。

由上计算出,工作时间将至少要35天到41天。

7.地形测量费用计算
7.1首级GPS控制点费用计算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2年修订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规定,按一般地形(即中等)控制测量的D级GPS点收费标准为3632元/每个点,依工程测量规范规定,8平方公里左右的地形最少应有8个D级GPS点,其首级控制测量的费用为3632元*8=29056元。

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图根加密,将布设几条一级导线网,依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导线控制点的个数每平方公里不少于6个,按一般地形(中等)控制测量的一级导线点收费标准为1764元/个点,其一级控制点的控制测量费用为1764元*48=84672元。

由上总计控制测量费用为113728元。

7.2地形测量费用计算
收费标准明确规定,起伏大但有规律,或比高≤80m的丘陵地,地物较少,通视条件较好,对于1:1000比例尺的地形测量,其收费标准为20232元/平方公里计算,8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费用为:20232元*8=161856元。

由上面计算得知,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总费用为275584元。

8.提交成果一览表
1.1/1000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展点图5份(结合地形图)
2.D级GPS控制点成果报告书2份
3.一级导线网测量观测手簿1本(原稿)
4.一级导线网测量平差成果报告2份
5.GPS控制网平差概算资料1本(复印)
6. 一级导线网测量平差计算资料1本(复印)
7.地形测量成果报告书2本
8.控制成果表2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