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理实地测量活动方案策划

地理实地测量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目的和背景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实地测量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地测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本次实地测量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亲自进行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的实地测量,从而巩固和深化对地理学科的学习。
二、活动对象和时间活动对象:初中地理学生。
活动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三、活动地点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和学生实地测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作为活动地点。
可以选择附近的自然风景区、城市中心区、农田、湖泊等地点进行实地测量。
四、活动内容和方法1. 活动内容(1)地貌测量:学生在活动地点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地貌高程和坡度,观察地貌特征,了解地貌形成的原因。
(2)水文测量:学生在湖泊或河流附近进行测量,测量水深、流速等指标,观察水的流动特征,了解水的循环和分布。
(3)气候测量:学生在活动地点设置气象观测站,测量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指标,观察气候变化和气象条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人文测量:学生在城市中心区或农田进行人文测量,调查重要建筑物、交通状况、农作物种植情况等,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活动方法(1)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提前了解活动地点的特点和测量方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确保实地测量的顺利进行。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测量项目,通过合作完成实地测量任务。
(3)实地观察和测量: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到实地进行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同时观察地理现象和环境。
(4)数据分析和报告:学生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测量报告,向其他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
五、预期成果1. 学生通过实地测量活动,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实地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测绘校园活动方案

测绘校园活动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校园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以及领导能力。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规划校园活动,测绘校园活动方案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首先,测绘校园活动方案可以帮助学校了解校园资源的利用情况。
通过对校园环境、场地设施等进行测绘,学校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区域的功能和利用情况。
这样一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校园活动的场地选择,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
其次,测绘校园活动方案可以提供可视化的活动规划。
通过将校园环境和场地设施的信息整合到校园地图中,学校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个区域的用途和规划。
这样一来,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校园活动的布置和流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此外,测绘校园活动方案还可以帮助学校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
在校园活动中,安全问题是学校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通过测绘校园环境和场地设施,学校可以分析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比如,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增加警示标识、设置安全通道等。
最后,测绘校园活动方案可以提供参与者的参考指南。
在校园活动中,学生和教职员工需要清楚地了解每个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通过将校园活动方案整合到校园地图中,学校可以为每个活动提供参考指南。
这样一来,参与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了解活动的信息,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测绘校园活动方案在校园活动的组织和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测绘校园环境和场地设施,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校园资源的利用情况、提供可视化的活动规划、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以及提供参与者的参考指南。
相信通过测绘校园活动方案,学校可以更加科学地组织和规划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
地形测量课程设计

地形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形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地形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地形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掌握地形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3)熟悉地形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4)了解地形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地形测量仪器进行实际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地形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3)具备分析地形测量结果的能力,并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形测量的兴趣,提高地理空间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仪器、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形测量基本概念:地形测量定义、目的和意义、发展趋势等;2.地形测量方法:地面测量、航空测量、卫星测量、地图测量等;3.地形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GPS等;4.地形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软件及应用、测量误差分析等;5.地形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形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形测量仪器,提高实践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测量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形测量教材作为主教材;2.参考书:提供地形测量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地形测量原理、操作演示等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趣味性;4.实验设备:配置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GPS等地形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地形测量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案例分析。
校园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1:500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总工程师:刘希真审批意见:年月日主要负责人:审批人(签章):年月日批准单位:申报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2016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为满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地块规划建设的需要,受明祖涛老师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概述测区概况本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由甲方指定范围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 数字化地形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国高校内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一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140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
长约380 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测区位于东经114° 23' 24〃〜114° 23' 59〃和北纬30° 31' 11〃〜30° 31' 25〃之间。
最高高程为,最低高程为,平均海拔高程为34m测区内有操场,球场,居民楼,池塘,教学楼,公园等地物,植被较多,品种复杂。
校区分为东校区和西校区,西校区位于南望山下,东校区位于喻家山以西。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控制资料测区内有4个三等点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系老师测量的56个图根导线点,其点名如下,其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高程系为:1956年国家高程基准。
成果如下:注:上表单位为米。
经实地踏勘,上述图根导线点标志均完好,经检测其成果可靠。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地形测量是对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进行地形测量作业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高效。
以下是一种地形测量作业的技术方案:1.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地形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地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效率。
2.预先准备工作:在进行地形测量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预先准备工作。
首先,了解测量区域的地形特征和结构,包括地貌类型、地形起伏等。
其次,确定测量区域的范围和分块,以便进行有序的测量作业。
最后,确定测量坐标系和水准基准,便于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确定测量控制点:在进行地形测量作业时,需要确定一些测量控制点,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这些测量控制点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获取,以确定其准确的地理位置坐标。
控制点的选择应该覆盖整个测量区域,并考虑到地形起伏的变化。
4.进行测量作业:根据测量方法的选择和测量区域的特点,进行地形测量作业。
地面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或航空影像获取地形数据。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设备的校准、观测的精度要求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储存。
6.结果呈现与报告: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生成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图件,并撰写地形测量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量方法、测量过程的步骤和数据处理分析等内容,以及对地形特征和结构的解释和分析。
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地学或环境科学领域的知识,对地形测量结果进行解读和应用。
总之,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进行预先准备工作。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控制点的选择和测量设备的使用,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生成相应的呈现图件,并撰写测量报告。
这样可以确保地形测量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1_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对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地形图进行地形图测绘任务。
具体任务如下:(1)绘制中国地质大学东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中国地质大学()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东校区位于市洪山区鲁磨路的东侧,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且校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是很好。
➢3作业依据(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城市测量规》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 12898-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10)《中国地质大学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4.1 平面坐标系统中国地质大学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 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四级控制点密度,选点要求(1)四等点编号以001、002、003……的形式进行编号。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1_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对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地形图进行地形图测绘任务。
具体任务如下:(1)绘制中国地质大学东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中国地质大学()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东校区位于市洪山区鲁磨路的东侧,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且校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是很好。
➢3作业依据(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城市测量规》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 12898-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10)《中国地质大学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4.1 平面坐标系统中国地质大学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 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四级控制点密度,选点要求(1)四等点编号以001、002、003……的形式进行编号。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校园测量活动方案策划

校园测量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目标:1. 增加学生对测量技术的认识和了解;2. 提高学生的实地测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5. 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2)成立活动策划组,负责活动的具体策划和组织;(3)联系相关部门和机构,寻求支持和合作。
2. 活动准备工作:(1)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流程;(2)购买、租借或准备所需的测量工具和设备;(3)为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基础测量知识的培训或教学资料;(4)划分学生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5人,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5)老师和指导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3. 活动流程:(1)活动开始前,进行简短的开场白和讲解,介绍本次活动的意义和目标;(2)进行基础测量知识的复习和巩固;(3)分组进行实地测量活动,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测量任务;(4)活动结束后,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4. 活动任务:(1)测量高度差:选择学校内几个有高度差的地点,学生通过使用水准仪等工具进行高度差的测量;(2)测量距离:选择宽敞的操场或校园道路,学生使用测距仪等工具进行距离的测量;(3)测量角度:利用经纬仪等工具,学生测量校园内不同建筑物或景观的角度;(4)测量面积:在室内或室外选择一个具体的区域,学生使用测量尺等工具进行面积的测量。
5. 活动评价方式:(1)根据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估,统计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准确度和效率;(2)根据学生的活动总结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组织专家或老师进行现场评估和点评,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三、活动宣传:1. 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活动宣传;2. 制作海报、宣传册等,张贴在学校各个重要位置;3. 邀请学校广播站或电视台进行校园广播或宣传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审批意见:总工程师:刘希真年月日审批人(签章):主要负责人:年月日批准单位:申报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2016年9月一、概述 (3)1.1测区概况 (3)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3)1.2.1 控制资料 (3)1.2.2 地形资料 (5)1.3 作业依据 (5)1.4坐标和高程系统 (6)1.4.1坐标系统 (6)1.4.2 高程系统 (6)1.4.3 基本等高距 (6)1.5 拟投入设备及人员: (6)1.8 质量目标 (6)二、地形测绘 (7)2.1基本要求 (7)2.1.1 成图方法 (7)2.1.2 测图比例尺 (7)2.1.3 图幅分幅与编号 (7)2.2 图根控制测量 (7)2.2.1图根点的布设 (7)2.2.2图根点编号 (7)2.2.3 图根点的测量 (8)2.3地形图测绘 (8)2.3.1基本要求 (8)2.3.2 数据采集方法 (8)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8)2.3.4 数据处理 (8)2.3.5 平面控制测量 (9)2.3.6 高程控制测量 (10)2.3.7 图形编辑 (10)2.3.8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10)2.3.9 精度要求 (12)2.3.10 图廓整饰规定 (12)三、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12)3.1 成果检查与验收 (13)3.1.1 检查验收内容 (13)3.1.2 检查与验收方式 (13)3.2 资料提交 (13)3.2.1 文字报告 (13)3.2.2 控制测量成果 (13)3.2.3 图形资料 (13)3.2.4 其他资料 (1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为满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地块规划建设的需要,受明祖涛老师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一、概述1.1测区概况本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由甲方指定范围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数字化地形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国高校内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140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
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测区位于东经114°23′24″~114°23′59″和北纬30°31′11″~30°31′25″之间。
最高高程为41.02m,最低高程为30.95m,平均海拔高程为34m。
测区内有操场,球场,居民楼,池塘,教学楼,公园等地物,植被较多,品种复杂。
校区分为东校区和西校区,西校区位于南望山下,东校区位于喻家山以西。
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1.2.1 控制资料测区内有4个三等点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系老师测量的56个图根导线点,其点名如下,其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高程系为:1956年国家高程基准。
成果如下:注:上表单位为米。
经实地踏勘,上述图根导线点标志均完好,经检测其成果可靠。
1.2.2 地形资料有甲方提供的全校区平面图,可用于图根选点和安排生产;1.3 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2)《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4)《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5)《中国地质大学1:500校园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1.4坐标和高程系统1.4.1坐标系统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大地坐标系。
1.4.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56国家高程基准。
1.4.3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为1米。
1.5 拟投入设备及人员:本次作业计划拟投入5个作业组,每组3人,总负责人1名,共16人。
计划投入的设备有:中海达全站仪5台,南方测绘水准仪4台,莱卡水准仪1台,对中杆及棱镜数个,戴尔笔记本电脑5台;数据备份硬盘5个。
所有仪器设备均经过武汉市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1.6 工程进度计划本次测量拟定于7月初开始,总共用时为10天。
其中前两天时间用来写技术设计方案及选定网形,设计控制网并实地查看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再用五天时间进行测量工作,最后3天进行数字化绘图,数据处理和总结报告的编写。
1.7费用详情设计、造标埋石、交通运输、仪器设备、观测、计算、检查等费用共计2万元。
1.8 质量目标依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之规定,本项目成果质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
质量目标如下:(1)数据成果:控制点布设要合理、观测要正确、记录要齐全规范、计算要正确。
(2)图件成果:地形图内容要完整、表示要合理、注记要标准。
(3)文字成果:报告格式要规范,结构要清晰,内容要完整。
(4)存储介质:成果光盘存储的数据成果要完整,存储介质要完好。
(5)总体质量:最终成果质量要求达到优良级。
二、地形测绘2.1基本要求2.1.1 成图方法本测区地形图测绘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成图方法;内业编图采用南方CASS7.0成图软件。
数据处理使用南方平差易2002软件。
2.1.2 测图比例尺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
2.1.3 图幅分幅与编号本测区地形图依照武汉市地形图分幅标准和图幅整饰标准,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50 cm(实地为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00米);取图内较大单位或小区名做为图名,编号采用图幅左下角纵、横坐标公里数表示(保留两位整数和两位小数),中间用“-”连接,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如:25.00-31.00。
2.2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平滑测设图根控制点,即观测个数不少于5个观测值并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2.2.1图根点的布设在图根导线点的基础上,采用全站仪技术,在测区范围内布设两两通视的图根点以满足测图需要。
为方便以后施工放样和修测的需要,应按照《规范》要求在路面打油漆点作为埋石点,以便长期保存。
2.2.2图根点编号为了和一级图根导线点编号保持一致,本次全站仪所测的图根点亦按照顺序号编号,前面加字母“TG”表示,如:TG001。
但需在控制点成果表中区分。
2.2.3 图根点的测量由于图根导线点分布较均匀,因此本次图根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2.3地形图测绘2.3.1基本要求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将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7.0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将测得的数据输入平差易2002软件进行平差处理。
2.3.5 平面控制测量1.选点(1)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能长期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路边,尽量树荫下);(2)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边;(3)导线点视野开阔,有足够的的密度,便于测绘周围地物和地貌;(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避免过长、过短,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三倍。
2.量边 :J2全站仪测定距离2个测回,1测回(瞄棱镜一次)读4次,要往返测,每条边往测8个读数,返测8个读数。
(输入当天平均温度,单次精测,目标为棱镜,输入加常数)3.测角:用测回法(2个测回,配度盘,0度稍大一些,上下半测回限差8秒,测回间限差9秒),(按J6测,4个测回,限差分别为:上下测回24秒,25秒),实测导线左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注意连接角的两条边)。
例:第1测回:O 点测站,先瞄准A 点,配读盘比0度大些,记录水平度盘读数,轻轻按测距键4次(OA 距离),记录水平距离,顺时针瞄B 点,记录水平度盘读数,按测距4次(OB 距离),记录,倒转望远镜,瞄B 点,记录水平度盘读数,按测距4次(OB 距离),记录,逆时针瞄A 点,记录水平度盘读数,按测距4次(OA 距离),记录。
测角2次,测距8次。
第2测回:只测角,距离不测。
4. 测站点3个方向,则采用全圆方向法观测5.计算出各测回测角的平均值,测边的平均值,填入导线计算表格,平差计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
角度闭合差容许值: 全长相对闭合差容许值: 导线的边长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仪进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n 01''±1400012.3.6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及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严格按照课本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测量,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每两点之间一定是偶数站,仪器架在中间,用皮卷尺量出中间位置。
每一站检查合格后再搬站,导线点绝对不允许放尺垫,转点处一定要放尺垫。
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平差计算点的高程。
--数字水准仪2.3.7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8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