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
地形图测量实施方案

地形图测量实施方案地形图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的基础工作。
在地形图测量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手段和技术来获取地表的地形信息,包括地形高程、地形起伏、地势坡度等数据,以便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地形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测量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地形图测量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测量区域范围、制定测量方案、准备测量设备和工具等。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测量技能和操作能力。
此外,还需要对测量区域的地形特征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依据。
二、测量设备和工具。
地形图测量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测量设备和工具来完成。
主要包括全站仪、GPS定位仪、测距仪、测绘软件等。
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地形高程测量,GPS定位仪可以获取地理坐标信息,而测距仪可以用于测量地表起伏和坡度等数据。
测绘软件则可以用于数据处理和制图,为后续的地形图制作提供支持。
三、测量方法和技术。
在实际的地形图测量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地形数据。
主要包括三角测量法、高程测量法、地形测量法等。
三角测量法可以用于获取地表的高程和坡度信息,高程测量法可以实现对地形高程的精确测量,而地形测量法则可以获取地表的地形起伏和地势坡度等数据。
四、数据处理和制图。
在完成地形图测量后,还需要对获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生成地形图和地形模型。
主要包括数据的清理、整理、分析和制图等工作。
通过数据处理和制图,可以将获取的地形数据呈现为直观的地形图和地形模型,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可视化的地形信息支持。
五、质量控制和验收。
地形图测量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是整个测量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完成测量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工作,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地形图的质量符合要求。
地形测量方案

地形测量方案地形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旨在获取地表的高程和形状信息。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个常用的地形测量方案,包括使用的设备和技术。
一. 设备1. 全站仪:全站仪是地形测量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它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全站仪通常配备有内置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可以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记录和传输。
2. GPS接收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测量点的三维坐标。
GPS接收器通常具有高精度和全天候的工作能力,但在有高楼大厦或密集树林的区域有时会受到信号遮挡的影响。
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时间来确定距离。
它通常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远距离测量的能力,但在强烈日光和雨雾天气下的性能会受到影响。
二. 技术1. GPS测量:使用GPS接收器进行地形测量是一种常用且便捷的方法。
在进行GPS 测量之前,需要准确设置基准站和测量站的坐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GPS接收器可以实时计算测量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2.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主要用于获取地形点的水平和垂直角度。
在进行全站仪测量之前,需要精确设置测站的基准点,并利用全站仪的水平平台进行水平校正。
在测量期间,操作人员通过观测仪器中的图像或数字显示,可以实时获取测量点的角度和斜距数据。
3. 激光扫描测量:激光扫描测量是一种先进的地形测量技术。
它利用激光束在瞬间扫描地面,并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反射时间来计算地点的高程。
激光扫描测量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快速的测量速度,特别适用于复杂地形和建筑物的测量。
三. 测量方案1. 预先准备:在进行地形测量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区域的范围和边界,并绘制好测量点的位置图。
其次,需要调查和记录周围的地理环境,以便在测量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
地形图测量实施方案

地形图测量实施方案地形图是地理学、地质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它记录了地表的自然和人为地形特征,对于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形图的制作需要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下面将介绍地形图测量的实施方案。
一、前期准备。
在进行地形图测量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测量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包括地形特征、地质构造、植被覆盖等情况。
其次要确定测量的具体范围和分区,合理划分测量网格。
最后要准备好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和人员配备,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测量方法。
地形图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地面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两种。
地面测量是指在地面上进行测量,包括采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地面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以及利用测距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地形地貌的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则是通过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获取地形图数据,包括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进行详细的测量计划和方案设计。
三、数据处理。
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
包括对地面控制点进行精密定位和校正,对地形地貌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高程描高,以及对航空摄影数据进行影像配准和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
此外,还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检查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地形图制图。
最后一步是根据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地形图的制图。
根据测量范围和分区,进行地形图的分块制图和拼接,绘制地形图的等高线、地貌图、坡度图等内容,并进行地图的设计和美化。
制图过程中需要注明测量日期、测量人员、测量方法等相关信息,确保地形图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总结。
地形图的测量实施方案涉及到前期准备、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地形图制图等多个环节,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组织。
只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地形图数据,为地理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地形图测量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需要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地形测量是对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进行地形测量作业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高效。
以下是一种地形测量作业的技术方案:1.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地形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地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效率。
2.预先准备工作:在进行地形测量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预先准备工作。
首先,了解测量区域的地形特征和结构,包括地貌类型、地形起伏等。
其次,确定测量区域的范围和分块,以便进行有序的测量作业。
最后,确定测量坐标系和水准基准,便于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确定测量控制点:在进行地形测量作业时,需要确定一些测量控制点,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这些测量控制点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获取,以确定其准确的地理位置坐标。
控制点的选择应该覆盖整个测量区域,并考虑到地形起伏的变化。
4.进行测量作业:根据测量方法的选择和测量区域的特点,进行地形测量作业。
地面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或航空影像获取地形数据。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设备的校准、观测的精度要求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储存。
6.结果呈现与报告: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生成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图件,并撰写地形测量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量方法、测量过程的步骤和数据处理分析等内容,以及对地形特征和结构的解释和分析。
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地学或环境科学领域的知识,对地形测量结果进行解读和应用。
总之,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进行预先准备工作。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控制点的选择和测量设备的使用,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生成相应的呈现图件,并撰写测量报告。
这样可以确保地形测量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

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引言地形图是一种描述地表地貌和地下地质情况的图形,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
地形图的测绘技术方案对于准确、高效地获取地形数据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并以 Markdown 格式输出。
技术工具和设备准备为了实施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需要准备以下技术工具和设备:1.GPS 接收器:用于获取地面控制点的准确位置坐标。
2.全站仪:用于测量地面控制点和地形特征点的高程和坐标。
3.数字相机:用于拍摄地形特征点的照片。
4.高分辨率雷达:用于获取地下地质情况。
5.GIS 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地形图的制作。
测绘步骤:步骤一:地面控制点的布设1.根据测绘区域的大小和特点,合理布设地面控制点。
控制点应分布在整个测绘区域,并尽量避免遮挡物的影响。
2.使用 GPS 接收器获取地面控制点的准确位置坐标,并记录下来。
步骤二:地形特征点的测量1.在地面控制点附近选取适量的地形特征点。
2.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获取地形特征点的高程和坐标。
3.将测量数据导入 GIS 软件进行处理,得到测量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步骤三:地形特征点的影像采集1.使用数字相机对测量到的地形特征点进行影像采集。
确保照片清晰、光照条件良好,并记录下每张照片的拍摄地点。
2.将照片导入 GIS 软件,与测量数据进行关联。
步骤四:地下地质情况的测量1.使用高分辨率雷达对测绘区域进行扫描,获取地下地质情况的数据。
2.将雷达数据导入 GIS 软件,与地面测量数据进行关联。
步骤五:数据处理和地形图制作1.使用 GIS 软件将地面测量数据、地下地质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根据处理结果,制作地形图,包括地表地貌和地下地质情况的图形展示。
3.导出地形图为常见的图像格式,如 JPG 或 PNG。
技术方案的优势和应用这种基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和应用:1.准确性高:利用 GPS 接收器和全站仪进行测量,能够提高地面控制点和地形特征点测量的准确性。
地形图测量方案

地形图测量方案
地形图是通过测量、绘制、描绘地面的各种物理和自然特征所
制作的地图。
在建筑、交通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中,地形图的准
确性和详尽程度对项目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的
测量方案,包括数据收集、仪器和辅助设备的使用以及数据处理的
基本流程。
一、数据收集
1. 堪察资料收集:在进行地面测量之前,首先应该收集一些地
形学资料,例如图纸、籍贯记录、空照照片、地形地貌分析等。
这
些资料可以帮助定位,并在实际测量中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2. 地形地貌分析: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需要对测量区域的地
貌进行分析。
根据地势起伏和交通条件合理设立控制点和测量线。
根据地勘报告和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控制点数量、位置和精度。
3. GPS 定位: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帮助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应用到辅助测量和导航系统中。
另外,可以使用在线地图和导
航软件确定测量区域,并获得相应的经纬度坐标。
二、测量仪器和辅助设备
1. 双目低空摄影测量仪:该设备采用双目立体技术,测量数据
具有三维信息。
在进行坡度和曲率测量时,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测量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定位、精度要求和预算等因素。
「原始地形测量工作技术方案」

「原始地形测量工作技术方案」原始地形测量是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它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测量和分析来获取地形信息,为工程建设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提出一种原始地形测量的技术方案,以实现高效准确的地形测量。
一、测量仪器选择在原始地形测量中,测量仪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地形测量仪器主要有全站仪、GPS测量仪和激光测距仪。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综合应用这些测量仪器,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1.全站仪全站仪具有测量角度和测量距离的功能,可以高精度地获取地形中的各个点的坐标。
在地形测量工作中,可以使用全站仪来测量起始点、终点和中间的关键点,以确保测量线路的准确性。
同时,利用全站仪的高精度角度测量,可以获取地形中的各个元素的大小和形状。
2.GPS测量仪GPS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地表坐标和高程。
它可以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和测量功能。
在原始地形测量中,GPS测量仪可以用于获取地形中各点的坐标,并进行坐标的校正和验证。
3.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工具,可以通过测量光的传播时间来获得目标的距离。
在地形测量中,激光测距仪可以用于快速测量地形的高程信息。
通过在地表各个点上进行点测,可以获取具有高精度的地表高度信息。
二、测量方法选择在进行原始地形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1.四边闭合法四边闭合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平坦或规则的地形。
通过在地形四个角上设置测量点,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测得这些点的坐标,并按闭合环的原则进行校正和微调,以获得准确的地形形状和高程信息。
2.建筑物连续测量法建筑物连续测量法适用于城市地区和建筑工地的地形测量。
通过设置测量点在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并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测得这些点的坐标,并进行校正和微调。
此外,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来获取建筑物的高度信息,以获得完整的地形数据。
地形测绘技术方案

地形测绘技术方案1. 引言地形测绘是一种获取和记录地球表面特征的技术。
它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灾害管理、资源勘查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形测绘技术方案,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和可靠性的地形数据获取。
2. 技术方案概述地形测绘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主要步骤。
数据采集阶段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雷达和数字航摄等先进设备;数据处理采用数据配准、滤波和融合等算法进行;数据分析阶段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信息提取和可视化。
3. 数据采集在地形测绘中,数据采集是关键的一步。
现代技术工具的广泛应用使数据采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3.1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测量工具。
通过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信号,GPS能够准确计算出测量点的位置和高程数据。
在地形测绘中,GPS用于获取地面点的三维坐标。
3.2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并利用其返回信号来测量目标位置和形状的技术。
在地形测绘中,激光雷达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形数据。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地面表面,可以获取大范围的高程和地形特征。
3.3 数字航摄数字航摄是一种使用航空摄影仪进行空中拍摄的技术。
通过在航空器上安装高分辨率相机,并结合实时GPS定位信息,可以获得大范围地面影像。
在地形测绘中,数字航摄是一种获取地面特征和目标信息的重要手段。
4. 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之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处理的目标是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4.1 数据配准数据配准是将不同来源和不同格式的数据合并到一个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中的过程。
通过使用配准算法,可以将来自GPS、激光雷达和数字航摄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和统一。
4.2 数据滤波数据滤波是一种减少噪声和误差的技术。
在地形测绘中,数据滤波可以去除由设备误差和自然干扰引起的无用数据,以提高地形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
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
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
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1.一般规定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3.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4.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4.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水运和海运的航行标志,河流和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
4.2铁路轨顶(曲线段取内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4.3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
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4.4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4.5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4.6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
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
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4.7跨越河流或谷地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
码头应实测轮廓线,有专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无名称者注“码头”,码头上的建筑应实测并以相应符号表示。
4.8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5.管线测绘5.1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5.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地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5.3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6.水系测绘6.1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6.2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1:2000在形图上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
6.3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为准。
各种干出滩在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或注记表示,并适当测注高程。
6.4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7.境界测绘7.1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7.2县(区、旗)和县以上境界应根据勘界协议、有关文件准确清楚地绘出,界桩、界标应测坐标展绘。
乡、镇和乡级以上国营农、林、牧场以及自然保护区界线按需要测绘。
7.3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8.地貌和土质的测绘8.1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8.2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8.3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8.4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
当1:2000比例尺测图梯田坎过密,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5mm时,可适当取舍。
梯田坎比较缓且范围较大时,可用等高线表示。
8.5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8.6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
9.植被的测绘9.1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
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9.2 旱地包括种植小麦、杂粮、棉花、烟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
有节水灌溉设备的旱地应加注“喷灌”、“滴灌”等。
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
9.3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10.注记10.1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10.2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10.3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10.4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10.5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可注至分米。
11.地形要素的配合11.1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11.2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11.3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11.4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11.5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11.6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
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11.7境界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3mm在相应一侧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或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应在河流中心线位置或主航道线上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