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医学影像学进展

合集下载

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_孙建

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_孙建

·综 述·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孙 建1,房伍磊2 综述,马玉香1 审校(1.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21;2.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五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 胼胝体发育不全是常见的颅脑畸形,包括完全缺如和部分缺如两种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影像学检查为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胼胝体发育不全;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42;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08)08-0952-03Im aging diagnosis of corpus callosum agenesisSU N Jian1,FA NG W u-lei2,MA Yu-xiang11.Shandong M edical Imaging Research Institute,J inan Shandong250021,P.R.China2.No5Hos pitol o 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ve Bureau Sinopec,Bin zhou Shandong256600,P.R.China【Abstract】 The agenesis of corpus callosum,include completed agenesis of corpus collosom(CACC)and partial agenesis of corpus col-losom(PACC),isolate or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anomalies,is frequent in deformity of brain.The imageology study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the diagnosis of corpus callosu m agenesis.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imaging dignosis of corpus callosum agenesis and its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Corpus callosu m agenesis;Computed tomography;Ultrasonic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g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为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最大的联合纤维,为有胎盘哺乳类动物所特有,在大脑两半球之间起神经信息的整合作用,对大脑皮质的机能发育、学习与记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们能够进行有效认知的功能基础。

海南省考研医学影像学专业历真题解析与备考建议

海南省考研医学影像学专业历真题解析与备考建议

海南省考研医学影像学专业历真题解析与备考建议一、历年真题解析1. 2008年真题解析在2008年的考试中,医学影像学专业考察了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略)2. 2010年真题解析2010年的考试中,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知识点:(略)3. 2012年真题解析2012年的医学影像学专业考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略)4. 2014年真题解析(略)5. 2016年真题解析(略)二、备考建议1. 提前规划学习进度考研备考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医学影像学专业这样知识点较多、内容较复杂的专业。

建议在备考开始前提前规划好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进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2. 系统复习专业知识医学影像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学科,备考时一定要系统复习专业的基础知识,做好笔记,且要结合实际情况,读相关文献,强化自己对影像学的理解。

3. 做好历年真题的练习和分析历年真题是备考的重要辅助材料,通过做题可以熟悉考题类型、理解命题思路以及做题技巧。

做完真题后还应及时分析错题原因,总结规律进行针对性复习。

4. 制定时间合理的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是考研备考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和应对考试压力的能力。

建议考生模拟正式考试环境进行考试,严格控制答题时间,评判自己的备考水平。

5. 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考研备考期间,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与交流是很有益的。

相互吸取经验,共同进步。

同学们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定期聚在一起讨论、复习,共同解决问题。

6.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备考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丧气。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锻炼身体,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

结语:医学影像学专业考研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备考方法。

通过相关历年真题的解析与备考建议,相信大家能够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

祝愿大家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

浅谈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杨 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南宁 530021) 医学影像学相对于内科学、外科学等这些传统医学科目而言为新兴学科,其发展史只有短短的数百年。

但在计算机、数字化、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影像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非传统医学可比拟。

从形态到功能,从静态到动态,从二维到三维,从定性诊断到定量诊断,从单纯诊断到诊断、治疗并重,在短时间内,医学影像学已完成了质的飞跃。

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临床、科研的需要[1,2]。

本文探讨目前医学影像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存在问题1.1 教学内容更新慢,跟不上学科发展:计算机数字化的发展带动了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影像医学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但教材及教学大纲的更新却远远落后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如放射诊断学CT、MR及介入放射学早已在临床上普及,普通X线的应用已局限,但教材仍以讲授普通X 线为主,C T、MR及介入放射学仅做一般介绍。

超声诊断学介入性超声诊疗技术作为超声医学的一大分支在临床的应用不仅成熟而且已普及到市级医院,但授课也只是一般介绍。

因此,使学生只能接受落后的医学影像学思维及知识,也就是说,我们事实上在培养落伍的医学影像学人才。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医学影像学师资力量仍较薄弱,师资队伍知识更新过慢。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国内虽已改善了过去影像学医师基本由大中专毕业生担任的局面,但由于博士、硕士招生点较少,医学影像学师资队伍中博士、硕士等较高层次的人才仍远远少于传统医学科目。

这些种种原因造成一些新技术无法开展,从而间接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更新。

1.2 忽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应用多种成像设备,综合基础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学科。

它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和综合的学科[3]。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其主要包括X光成像、CT(普通CT、螺旋CT)、正子扫描(PET)、超声(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彩超、三维彩超)、核磁共振成像(MRI)、血管造影(DSA)等,以及集两种技术为一体的PET/MRI、PET/CT、DSA/CT 等,医学影像学既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中。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掘对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标签:医学影像学;发展;诊断和治疗[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imaging mainly including x-ray imaging,CT (common CT and spiral CT),PET,ultrasound (B ultrasound,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olor Doppler ultrasound),MRI,DSA,PET/MRI,PET/CT and DSA/CT,it can be used as a kind of adjunctive means for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but also can be used a scientific research means for the research of life scienc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 mainly depends on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and the mining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equipment is of powerful promotion ro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Development;Diagnosis and treatment隨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密切的医学影像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步,各类成像技术层出不穷,各种先进设备齐头并进,并且仍然处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新技术和新设备必将在疾病的诊治及预后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第9卷分类索引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第9卷分类索引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 c T表现及其病理所见( 6例报告)… ………… ………… ……… 胡文清, 附 曾庆思, 冯学思( :4 ) 3 13 c T评价胸腔积液量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 黄科峰 , 国宏, 安, 3 16 赵 韩金 等( :4 ) 浸润型肺结核与支气管肺癌的并存 ( 2 附 例报告) …………… ……………… …… ……………………………… 李进胜( :0 ) 3 2 1 低剂量 M C S T肺部普查对小于等于 1 m周 围型小肺癌 的诊断价值 …… ……… …… …… 胡文清, .c 5 曾庆思, 冯学思, 4 2 6 等( :1 )
D n sa et cn软件在 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 ……………………………………………………… 翟 淼, 阳, a 于朝 刘东旭, 16 等( :)
内听道后前位 x线摄片的解 剖学基础研究 ……… ……… ……… ………… ……………… ……………… 张业辉, 叶 赤( :) 19
甲状腺癌 的 C T诊断及误诊分析 …………… …………… …………… …………………………… 李 莉, 向东, 许 钟添荣( :1 11) M I 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价值 … …… …… …… …… …… …… ……………………………… 谭 R对 军问 东, 孙 勇, 1 1 ) 等( :3 咽部坏死性肉芽肿 1 ………… ……………… ………… ……………… ……………………… 陈华燕, 例 林焕斌, 许孟君( :1 12 )
多层螺旋 C T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临床价值 …… ………… ……………… … 罗晓燕, 王
杰, 丁国成, 28 ) 等( :4
MS 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 的临床应用 … ………… ………………………… …… … 王利 东, C 杨晓光, 刘挨 师, 2 8 ) 等( :7 2 例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分析 ………………………………………………………………………… 张燕玲, 1 符有 文, 赵颖海( :0 29 ) 螺旋 C T探测心血管内游走性金属异物 2 … …… ……… …… ……… ……… ……… …… 刘 例 涛, 庄 磊, 王文新, 2 1 1 等( :3 )

医学影像CT 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CT 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CT 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C T 是用X 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 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 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2、CT 的检查技术和设备分类CT 的检查技术分平扫(plain CT scan)、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和造影扫描三种。

现有的设备:常规C T 和螺旋C T,其中螺旋C T 又可分为(分单层螺旋ct、双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2.1 常规CT传统的C T 影像设备包括:高压电缆与扫描机架外的高压连接,必须有电缆连接的主计算机,数据采样系统等。

缺点:病人在扫描时候不能移动;图像的分辨率较低;设备需电缆链接,较复杂。

2.2 螺旋CT螺旋C T 突破了传统C T 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 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

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 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

2.3 螺旋CT 的优缺点多层CT 的劣势: 是显著增加数据量,尤其是选择均质成像。

多层C T 优点:改善了数据处理和影像重建,这直接转变成提高扫描仪的效率。

于是,多层C T 克服了螺旋C T 最严重的局限之一,即,在扫描范围和SC 之间相反的关系。

2.4 多排螺旋CT多排螺旋C T 机是在常规C T 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先进的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精细诊断的机器,它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大、成像质量高及接受剂量少等特点,代表着当代CT 技术的最高水平2.5 多排螺旋CT 的现状多层C T 很快就被放射学家们接受了,在早些年,世界范围内使用这类C T 扫描仪的数量几乎呈指数上升:1998 年安装了10 台,1999 年中期就有100 台,而2007 年末超过了10000 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16卷关键词索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16卷关键词索引

铁 钉穿入乙状结肠 、 膀胱 1 ……… ……栾智勇 例
于文 朝 17 :0
胆 管扩张症
彩 色多普勒超 声诊 断妊 娠合 并乳腺 癌 1例 …… …管玲 陆云 , 64 3 等 :7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巨大坐骨神经恶性神经鞘瘤 1 蒋天安 郑哲岚 , 17 等 :7 造影剂 Sn V e和对 比脉 冲序 列成 像技 术 诊断 肝 oou
鄢广平 肠 系膜 肠 系膜
10 4
产 子痫 脑病 的 C T和 M I R 表现 …… ……季 文斌
黄朝晖
吴海钨 , 2 10 等 :5 肠 系膜孤立性肿块 的 C T诊 断………王煜暄
川崎病
… …
超声心动 图诊 断JI l 崎病所 致冠 状动脉 瘤形 成 的价值
高玲玲
姚渭清
倪金洪 , 4:8 等 20 垂体 促 肾上腺皮 质激 素腺瘤 的 任祖渊 , 4 2 9 等 :4 李永宁
艾滋病
… …
艾滋病并 K p s肉瘤的 x线胸 片表 现及其诊 断价值 aoi
张碧清 5 33 :5

超 声检查 罗飞
超 声造影
宫腔输卵管 超声造 影检查 不孕 症 的应用价 值 …… 王琰 , 6 42 等 :3
门静 脉栓 子 的 超 声 造 影 表 现 … … … 项 东 英 何 文
C T 多层 螺旋 C T不 同延 迟技术 的血管成 像 的 比较 ……方 红 宋 云龙 CT机 张挽 时 , 4:5 等 29 C TX线管 的故 障分析 ……张福 平 刘永 明 黄玉芬 ,
超声心动描记术
收缩协调性……宋则周
等 64 1 :7
超声心动描记术
利 尿剂 与 非 利尿 剂 C T尿路 造 影 的应 用 价 值 彭学慧 蒋 国平

医学影像-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vCT扫描能清晰、准确地显示病灶在皮质内及髓腔内 的位置及病灶内细微结构改变,同时对反映骨壳的 完整性和邻近组织改变都有很大的帮助
vMRI检查可判断显示病灶内的纤维、细胞成分含量 的多少,判断周围髓腔及病灶内有无异常信号。
v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以增加此病的诊断正确率,为 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的参考。
男, 13 岁,下蹲时腿痛
双股骨下段及左腓骨上段内可见椭圆形骨质缺损区,边缘可见硬化
ü骨肉瘤
边磨 左 缘玻 股 略璃 骨 硬样 下 化高 段
密干 度骺 影端 ,内 境侧 界膨 模胀 糊性 ,骨 骨质
皮破 质坏
不 完, 整其 ,内

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
vNOF多首选行X线片检查,X线多数可清晰地显示病 灶的大小、部位、范围
v局部骨皮质破坏,无膨胀性改变 v病灶内有残余的骨嵴,可分隔 v肿瘤髓腔侧见半弧形硬化,肿瘤侧骨皮 质变薄 v内无死骨、钙化、髓腔狭窄,外无软组 织肿块
右侧股骨下段干骺端内侧皮质骨质破坏,境界清楚, 外缘皮质不连续,内缘略硬化
左股骨颈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境界清楚,内有分隔和骨嵴, 边缘硬化
ØMRI表现
NOF病因不清,不少病例是由局限性纤维骨 皮质缺损发展而来,纤维骨皮质缺损如不 自行消失,膨入髓腔,则可成为NOF。此病 发病缓慢,多见于下肢,股骨和胫骨,其 次为肱骨和颌骨,上肢和短扁骨比较少; 多位于干骺端,但不侵及骨骺线,或者近 于骨干侧
Ø病理
vNOF起源于成熟的骨髓结缔组织,由少量胶 原纤维、巨噬细胞组成,无骨组织
v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信号增高不明显, 或呈不均匀增高
v病灶小于2cm时信号均匀,但大于2.5cm时 变的不均匀
v病变与髓腔之间有低信号带,代表骨硬化 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进展周纯武,赵心明,郝玉芝,欧阳汉,郑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100021)ProgressinMedicalImagingZHOUChun-wu,ZHAOXin-ming,HAOYu-zhi,etal.摘要: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文章重要综述了近20年来常规X线、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CT、磁共振、PET及PET/CT、超声在肿瘤医学研究中的进展。

关键词:影像学;X线;CT;磁共振;PET;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445;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242(2008)09-0780-11近2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医学影像学设备全面走向数字化,随着PACS/RIS系统的成熟和普及以及与HIS的集成,医学影像进入了全新的数字时代,引领临床医学进入数字化时代;影像设备成像质量快速提高,图象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也明显提高,检查技术不断完善,从二维成像到三维成像,向功能成像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影像诊断和分期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并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常规X线正在从胶片转向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和更为先进的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radiography,DR)的数字化时代。

与计算机紧密相关的CT、MR则发展速度更为惊人。

CT已从早期的单纯的头颅CT发展为超高速多排螺旋CT、电子束CT;CT扫描除常规的横断面图象外,同时可以作细腻的三维重建、仿真内窥镜、CT血管成像(CTA)、灌注成像及手术立体定向等。

MR也从早期的永磁体、低场强发展到现在的超导、高场强,分辨率在常规扫描提高了数千倍,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同时灌注、弥散、功能成像以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正在研究发展之中。

近几年PET及PET/CT的应用使得影像学能够观察到组织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分子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

超声也取得长足发展,从黑白超声发展到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超声声学造影、介入超声和三维超声成像等,进一步拓宽了超声的应用范围,并使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1常规X线近几年常规X线已逐步从模拟模式发展为数字模式,正从胶片向通过医用显示器数字阅片转化,数字图象具有较高分辨率,图象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曝光宽容度大,并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象后处理(包括双能量减影摄片等)等优点,还可实现放射科无胶片化,通过PACS和HIS科室之间、医院之间数字化快捷实时调阅,提高了准确性,节约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便于会诊与教学。

数字X线成像包括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数字胃肠机等。

CR是X线平片数字化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收稿日期:2008-05-20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CR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gingplate,IP)作为载体,以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或平片影像。

CR系统实现常规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直接转换为数字信息;能提高图象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各种图象后处理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CR系统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可传输给图象存储与传输系统。

随着D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CR的便捷性,CR将逐渐主要应用于急诊医学。

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

X线数字图象的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其影像可以观察对比度低于1%、直径大于2mm的物体,在病人身上测量到的表面X线剂量只有常规摄影的1/10。

量子检出率(detectivequantumefficicncy,DQE)可达60%以上。

X线信息数字化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通过改善影像的细节、降低图象噪声、灰阶、对比度调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等,显示出未经处理的影像中所看不到的特征信息。

借助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影像作定量分析和特征提取,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

数字消化道造影:消化道造影大部分是DR机型,具备上述DR的功能,而且能够连续点片和电影播放,以及数字减影等功能。

2图象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图象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应运而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ACS已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以全数字化、无胶片化方式采集、阅读、存储、管理和传输医学影像资料,应用PACS能够精细全面地阅读图象信息,可实现多种以及过去与现在图象对比,提高诊断和分期的精度;经过图象处理,可以更容易,更精确地发现病灶。

与医院的HIS系统连接实现影像资源共享,极大方便了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影像诊断水平与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

PACS的主要组成部分有:①图象输入装置:PACS上传输的影像信息有两类,一类是从现代影像设备(CT、MR、DR、CR、DSA、超声诊断仪等),通过输入(采集)接口模块或设备将数字化图象信息从影像设备中取得数字图象信息构成数字文件存储到设备中去。

一类是由摄录在胶片上形成的X线照片影像信息转换成模拟或数字信号在系统上传输。

②图象数字库:用来管理、存储图象数据。

一般分在线、近线和离线存储。

在线存储常用高速磁盘阵列,以快速检索调阅病人的图象文件,近线存储采用中速磁阵列,离线存储目前采用光盘库或磁带库,通过各种接口联接外部设备。

③数据通信网络:一般距离较短,在医院内部或数公里内,可用局域网,其具有数据传输率高(1 ̄1000mbps),用它可以实现实时的图象数据传输。

④显示工作站:它可以有图象处理或三维显示功能,图象处理包括对比度拉伸、放大、锐化,黑白反转、测量等基本功能,同时也可以至少两个画面或不同图象同时对比观察,也可作现在与过去的对比。

远程放射学系统(teleradiologysystem)是PACS在空间的延伸,可以包含在PACS之内,也可以自成系统。

是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T-1或E-1专用线、混合光纤同轴网(HFC)或卫星通信等进行远距离的图象传输,也可以通过Internet传输图象。

远程放射学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医学影像资源(设备资源与专家经验等),扩大医学影像服务在地理上和时间上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将缺少放射科医师的边远医院中的医学影像,传输到拥有高水平放射技术的医院中进行观察诊断,以提高疾病的确诊率,使疑难病症可望得到早期诊断,也可以加强国内各医院之间的医疗合作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由于PACS的成熟和逐步完善,已逐渐得到应用。

3CT进展自1973年Hounsfield发表第一篇关于CT的文章至今,CT技术已经历了几代更新。

90年代初,单层螺旋CT(single-slicehelicalcomputedtomography,SSCT)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特有的容积数据采集,使后处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

它改变了传统的显示方式,且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

以CT血管造影为代表的三维后处理技术,具有无创、扫描时间短、操作简单灵活和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是,由于单层螺旋CT本身的容积覆盖速度仍不能满足大范围扫描的要求,操作者不得不增大层厚和螺距,使后处理图象的分辨力下降,图象伪影增多,后处理图象质量欠佳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1998年,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MSCT)的推出是CT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

多层螺旋CT结合了多排探测器及螺旋容积扫描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和图象质量,使一次屏气大部位薄层扫描和一次注药多期扫描成为可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全面、清晰、直观的影像依据。

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相比,具有扫描速度更快、层厚更薄、纵轴分辨力更高等优点,使采集的信息量明显增加,后处理图象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各向同性,从而使后处理技术得到了常规应用。

近几年,多层螺旋CT发展迅速,已从1998年的双层发展到现在的64层,将来将发展为平板CT。

目前CT进展主要体现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和灌注扫描上,而前者的应用也保证了后两者在临床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多层螺旋CT相对于单层螺旋CT的优势在于:①提高时间分辨率:扫描速度的提高缩短了病人的屏气时间,并减少了因运动或胃肠蠕动及心跳产生的伪影。

②提高Z轴的空间分辨率:采用多排探测器既明显提高了扫描速度,延长扫描部位,又因其可完成薄层扫描及重建而提高了Z轴的空间分辨率,使处理后的图象更清晰,达到了各向同性。

③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由于扫描速度的提高,可采用更快的速度注射对比剂,使血管的对比更明显;对一部分以CT血管造影为目的的扫描可减少对比剂用量,可完成长部位或多期扫描,达到一次注药,全面观察。

扫描速度的提高也对对比剂的应用,尤其是延迟时间的要求更为严格,扫描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

目前常用的延迟时间个体化的方法有试验注射及团注追踪。

前者是采用小剂量对比剂(10~15ml)及低mA进行同层动态扫描观察主动脉强化高峰时间,再行正式增强扫描,对延迟时间的判断更为准确,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增加了扫描时间及对比剂用量,在国内尚无法普及;后者为注射对比剂后先以低mA同层动态扫描,并同时监测主动脉强化程度,一旦强化达到预定的CT值,即起动程序,开始扫描(期间有4~10s的启动间隔),此方法曾一度是关注的热点,但具体临床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

故目前国内常用固定时间的延迟扫描。

多层螺旋CT常用的后处理方法主要有: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多平面容积重建(multiplanarvolumereconstructions,MPVR),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veprojection,MIP)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intensiveprojection,MinP)、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shadeddisplay,SSD)、容积再现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仿真内窥镜(virtualendoscopy,VE)等。

多平面重建的冠状位、矢状位、斜位及曲面图像能多角度地显示病变、周围结构和血管的形态及其相互的关系,对判断肿瘤是否可以切除、选择外科手术入路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