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一词多义整理(精华)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翻译总结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翻译总结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翻译总结 (语文版高一必修一)一、字词释义:属,通“嘱”,劝酒缪,通“缭”,盘绕凭,乘“籍”,通“藉”,狼藉美人古义:思慕的人,美好的理想,古代指君主今义:美貌的人凌古义:越过今义:欺辱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儿子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眺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月缺其声呜呜然:形容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依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乌鹊南飞南,名词做状语,向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动用,打渔,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以…为侣;以…为扣舷而歌之:扣舷,敲着船舷边.击空明兮溯流光:击,划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月光浮动.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渺渺,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伴奏.如怨如慕:怨,哀怨;慕,思慕.不绝如缕:不绝,不断;缕,细丝.愀燃:忧郁凄伧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立.危,端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于,被.非…乎,表否定疑问。

旌旗蔽空:蔽,遮蔽.酾酒临江:酾酒,斟酒;临,面对.横槊赋诗:横,横执;槊,长矛;赋,吟.(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露水。

横,充满,充溢,这里指笼罩。

)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边.寄蜉蝣于天地:寄,寄托;须臾:片刻挟:偕同抱明月而长终:抱,同;长终,永世长存.骤得:多有所得,马上实现.骤,多次,屡次。

托遗响于悲风:托,寄托;遗响,余音,指萧声.逝者如斯:逝,往,流逝;斯,此,指水.盈虚者如彼:盈,月圆;虚,月缺;彼,那样.盖将自其变化者而观之:盖,表议论开始,发语词;自,从。

.曾不能以一瞬:曾不,连…都不;一瞬,一眨眼.且夫:至于,表另起。

物各有主:主,主宰.苟非:假如不是耳得之而为声:得之,听到.为,成为.目遇之而成色:遇之,看到的;色,美景.子之所共食:引申为享受.狼籍:凌乱.枕藉:枕着,靠着.臣以险衅:灾难祸患。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劝学》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同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同又,再暴同曝,晒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同性,禀性,资质)二、古今异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古:以……为,把……作为今: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古:地下的泉水)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藏身今:把感情理想等放在某物或某人上)三、词类活用1、輮使之然也。

(輮,动作名,輮这种工艺)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使动用法,使……弯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作状,每天)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作动,游泳)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名作动,跨出十步)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四、文言虚词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3、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4、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表修饰)6、而闻者彰。

(表转折)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顺承)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向)焉1、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词)2、风雨兴焉。

(兼词,在这里)3、且焉置土石。

(兼词,在哪里)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结构助词,的)2、锲而舍之。

(代词)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后标志)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结构助词,的)五、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后)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后)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4、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高一 文言文 一词多义

高一 文言文 一词多义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若: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表否定假设)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之:辍耕之垄上(往,到)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子犯请击之(代词,带秦军)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是寡人之国也(的,结构组词)若舍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朝济而西设版焉(表转折,连词)见:见陵之耻(被)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图穷而匕见(通“现”显露)顾笑武阳(回头看)府吏见丁宁(我)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于是,就)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朋友,名词)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你们的)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军: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打,砸)军中不得驱驰(军营)秦王不肯击缶(敲击)足下一军敌彼二军(军队最大编制单位)因击沛公于坐(刺杀)李广军极简易(治军,带兵)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攻打)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像)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弟子不必不如师(比得上)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沛公起如厕(到,往)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公屡促之,必如约(按照······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使)乃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谢)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胜:沛公不胜杯酌(力能担当,经得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刑人如恐不胜(尽、完)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自可断来信(使者,托信之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好)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举:中江举帆(挂起,拉起)意: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意思)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双手抬举)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看法,见解)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全)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猜想,意料)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克,攻占)目似瞑,意暇甚(神情)众议举宠为督(推举)内:少间,怜内掷一纸出(里,内部)杀人如不能举(全、尽)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对内)范进中举(科举考试,举人)内怀犹豫之计(内心、心里)修:怨灵修之浩荡兮(长)相:儿已薄禄相(命相)余虽好修以为常(修饰)相见常日稀(互相)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誓不相隔卿(你)谢:谢家来贵门(辞别)适: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阿母谢媒人(谢绝,拒绝)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多谢后世人(劝告,告诫)适得府君书(刚才)极:屋极有窗以达气(屋顶)引: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导)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点)将军夜引弓(拉开)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到达)相如引车避匿(避开,退却)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伏尸而哭,极哀(非常,十分)引酒且饮之(取来)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最多,至多)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引用)是:定国是之诏(国家大事,大政方针)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介词,由于)觉今是而昨非(正确、对的)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也(···的原因)是日也,天朗气清(这)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相当于“而”)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表判断,是)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当于“来”)惟进修是急(与“惟”搭配,使宾语提前)可以无悔矣(介词,凭)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于:于人为可讥(对于)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在)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指好游者)常在于险远(介词,不译)距其院东五里(那,指禅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介词,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指埋葬时间)于是余有叹焉(组成复音虚词,于是,放独其为文犹可识(它,它的)在句子开头,表前后承接因果关系)其孰能讥之乎(放在句首表反问语气“难道”)然后刑于是起矣(在这件事情上,在这时)然: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称名,命名)然视其左右(连词,然而)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名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备:1、周全、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5、鄙:1、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1、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9、长:cháng1、长度。

(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1、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隆中对》)12、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13、出:1、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14、辞:1、推辞(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如: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5、次:1、编次。

(如: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高一必修一二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一必修一二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一必修一二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具有多义的特点,下面我将从《高一必修一》和《高一必修二》中选取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分别举例说
明其多义现象。

1. 必修一中的词语:
心,在《论语》中,“心”可以表示内心、心思、意志等含义,比如“心如刀割”、“心不在焉”等,都是“心”这一词在文
言文中的多义运用。

明,在《论语》中,“明”可以表示明白、清楚的意思,也
可以表示明亮、光明的意思,比如“明明德”、“明察秋毫”等,
都是“明”这一词在文言文中的多义运用。

2. 必修二中的词语:
道,在《庄子》中,“道”可以表示道路、途径的意思,也
可以表示道义、原则的意思,比如“道法自然”、“道不拾遗”等,都是“道”这一词在文言文中的多义运用。

情,在《红楼梦》中,“情”可以表示感情、情感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情况、状况的意思,比如“情深意重”、“情景交融”等,都是“情”这一词在文言文中的多义运用。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多义词语非常丰富,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原著,结合语境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多义用法。

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多义现象。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中文言文必备一词多义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鄙:①言语粗鄙粗俗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5.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②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再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④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9.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10.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①自杀未遂成功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③遂使之行成于吴于是11.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1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4.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5.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6.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7.质:①文质彬彬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人质抵押③质疑问难质问18.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9.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20.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一、关于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文言文是个体系庞大、分类严谨的文体,因此其词汇多义性极强。

下面我们将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整理。

二、文言文的一词多义1、“然”(1)形容词,意为“这样”、“如此”。

例句:天地虽大,然无不容。

(2)副词,意为“仅仅”、“而已”。

例句:上以德,下以轻,譬之疾风而不厉,酆鹿之畏虎也而不惧,然后可以使前后一致。

(3)连词,意为“但是”、“却”。

例句:子曰:“非吾所及也,而勇也者,于乎!”曾子曰:“文武之道,未如之何?”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君子不器。

”2、“快”(1)形容词,意为“舒适”、“自在”、“愉快”。

例句:心快则神清,神清则情逸,情逸则形柔。

(2)动词,意为“亲近”、“亲近朋友”、“便捷”。

例句:周公旦舒”,大失人心,于是寡人宫中博采众长,择瑞应之。

(3)名词,意为“虎皮裙”。

例句:忽然惊起,开门一看,见青旄手悄然,杀来入门,即袭身而上,振连后目,喇叭口中,及板天甲上。

3、“姑”(1)副词,意为“暂且”、“暂时”。

例句:子谓韶:“尽美矣,又何加焉?”对曰:“虽美,不如乡人之舞袖雪转,人之放鹤云退也。

”曰:“姑为尔容。

|”(2)代词,意为“女儿”、“妻子”。

例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姑以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故君子不谋其不可能,不言其不可,姑若容。

(3)介词,意为“在”、“于”。

例句:加之人之欲则善诋,恶信,然后姑息罪过,将以听信之。

4、“既”(1)连词,意为“已经”、“既然”。

例句:既为蛟龙,便宜不能够经常举重若轻。

(2)副词,意为“还不如”、“尽管”。

例句:人之言然后可以举几,几然后可以知得失,相知得失然后可以为纲常,纲常然后可以为宗庙,宗庙然后可以为天下兴利除害。

既除害而天下平矣。

5、“行”(1)名词,意为“行列”、“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一词多义整理(精华)《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词多义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特意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作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君王为人不忍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中
4、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5、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5、军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7、意
然不自意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心意、意图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9、举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10、胜
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