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与公司治理(ppt 36页)

合集下载

关于国企改革PPT课件

关于国企改革PPT课件
5
• 5、在我国经济快速与国际接轨情况下,为 防止外国资本控制我国民族经济,垄断某 些行业,可组建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国有 企业或自家投资的企业集团。
6
• 6、为营造市场竞争环境,防止出现有害于 社会利益的私人垄断而组建一些国有企业。
7
二、国企改革的目标
我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利润目标和多重非利 润目标。国有企业本质上还是企业,需要 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性行为,获取经济利益, 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但同时它承担了更 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盈利,还要维护社 会的稳定,解决社会就业。
18
谢谢!
组员:苏广敬、夏敏、 黄余铭、
罗国文、林晓蝶、 何宝琼、毛小聪、
黄科、 温晓珊、李燕玲 组长:温晓珊 演讲:毛小聪
19
• 补充说明:当然随着市场发育的成熟,通 过政府直接建立国有企业集中资源的规模 会逐渐减小。
3
• 3、利用国有企业形式能取得更佳规模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行业如一些自然垄断性 行业,非国有经济无力或不愿进入的行业 领域如高风险行业和无利可图的行业等, 国有经济必须进入。
4
• 4、实现地区平衡发展、解决就业问题、遏 制通货膨胀等政治和社会目标需要一部分 国有企业。
15
根据统计,有4万多网民参加的网上调查中, 认为郎的文章“一针见血,分析精辟”的 超过了90%。而对郎的观点提出疑问和批 评的几位国内学者,此后则毫无例外地遭 到了责难。
16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冲突可能给中国的国 有资产改革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压力,谁都 有个人言可畏问题。这场冲突会影响形形 色色的产权重组界定和交易,当然也影响 效率。在现在的约束条件下,在中国清楚 界定产权比产权定价重要得多。定价是市 场交易的结果,市场比许多自称为“替弱 势群体讲话”的经济学家们高明得多。

国企改革ppt课件

国企改革ppt课件
31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 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 到1997年底,许多省市有50%以上的国有小企业通过 不同形式进行了改制、改组。
• 从1998年开始,中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 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 企业摆脱困境,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的转移
可分两个阶段 (1)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
重点围绕“管理科学”,抓减员增效,下岗分流, 推动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 (2)2003年后 重点围绕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 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来进行。
•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是人们凭空产生的设想,主 要是受到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承 包经营蓬勃发展的刺激。
21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 从1987年开始,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多种形式的
承包经营责任制。到1987年底,全国预算内企业 的承包面已达78%。 • 1988年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界承包 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使承包制有法可依。 • 从1987年全面推行到1988年的两年间,国有企业 增创利税350亿元,相当于1980-1986年的总和。 1990年第一轮承包到期的预算内工业企业有3.3 万多户,占承包企业总数的90%,接着开始了第 二轮承包,到1991年3月底,90%以上的到期企业 签定了第二轮承包合同。
方针,推动小企业的普遍改革。 • 1997年的十五大至今,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有所
为有所不为”的大调整战略。
30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为了落实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国家经贸委 自1994年开始组织实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国企改革PPT课件

国企改革PPT课件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5页/共25页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体系,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国家所有 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美国式道路:美国式道路就是土地国有化,废除土地私有制,将全部土地转轨国家所有,就是要完全摆脱 农村中的农奴制度 。列宁再三论证的美国式道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土地国有化 。
第6页/共25页
03 改革背景(为什么)
第7页/共25页
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近代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所称的"市 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过程。当今西方的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由中世纪的封建经济制度逐步过渡到近现代的市场经济制度。在这个过程中, 尽管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呈现出过渡的差异。例如,由于国家介入程 度的差别而有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和"德国式道路"的区分,但在总体上,自由 企业制度和主张自由竞争、抵制国家过多干预的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向市场 经济的过渡具有"自然发育"的特点。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相继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的一批国家,在其初期则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其中的一些国家, 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此前资本主义经济曾经获得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另一些 国家如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 发展,更大范围内则处在萌芽状态。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初期和中期,这些国家 曾有过工业和经济的高度增长,但体制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最终促使这些国 家以不同的方式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 2、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在经营上一直绕不开一个问题——产权。到底谁对企业负责?之所以国企总 是给人低效之感,原因就在于他们和政府太像了。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企改革及公司治理结构创新(ppt 36页)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企改革及公司治理结构创新(ppt 36页)

第一节马克思所有制理论
财产权是所有制关系 的法律表现
所有权的权能 所有权的各项权能的
统一与分解
一 财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
所有制:是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是经济主体对客观生产条件的
占有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体现出来 的。
所有权:是法律范畴,体现一种意志关系和法权关系,表示占有主体对占有的对
1、由政府筹资创设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企业; 2、政府直接任命或罢免这类国有企业的负责人; 3、政府对进入与退出的控制; 4、对收入分配的控制; 5、政府控制价格与确定财政补贴数额。
二 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与国有国营区别:1、不是直接经营者,但 自然垄断企对约业国束(有;基资3础、本产可具业采有)取明:多显包种控括经制基营力础方;工式2业、和(对实能企现源业形(实式电施;力所4、)有承工权业、基本原材料工
了旗舰莫斯科威号继续往北航行,遇到了北极没法走了,所
以向右转了,到了一片荒野上面,然后二百个船员下船划着
雪橇走了二仟公里找到了一群人,然后就拿船上的东西与当
地的人换雕皮等东西换到了很多的东西,双方面都觉得到了
便宜,后把这些货送回伦敦卖掉,卖了一大笔钱,他们把钱 还给了这240个伦敦商人。就是世界上第一次公司治理,那 么同样一个船长他下一次再出海,他的私营率就很高。
1841年10月5日,美国马萨诸塞至纽约的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两辆 火车迎头相撞的恶性事故,幸而当时车速慢,但也造成了一名乘客和一 名列车员死亡,另有17人受伤,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 责铁路的老板,尽管铁路是老板私人出资兴办的,但他缺乏管理铁路的 能力。因为铁路这种现代化企业的管理非常复杂,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 人员凭着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建立专门化的管理机构,才能管好它。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国有企业改革 到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然而,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如股东文化不够浓厚、董事会独立性不足、监事会作用有限等。
02
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
股权结构与股东权利
股权结构多元化
实现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可以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减少国有股的过度集 中,改变国有企业的单一所有制结构。
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等措施,提高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 业持续发展。
优化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制 度、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发员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力。
05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挑战
行政干预
国有企业改革后,公司 治理结构仍受到政府干 预,导致企业决策受到 限制,影响企业正常运 营和发展。
内部资源优化
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内部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 等措施,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实施措施
完善董事会制度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明确董事 会的职责、运作程序和决策机制, 提高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强化监事会职能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明确监事 会的职责和权力,建立健全的监督 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趋向多元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将趋向多元化,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 等治理机构将更加健全,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和协调。
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深化
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通过加强国有资本的监管和运营,提高国有资本的 配置效率和效益,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THANKS

国企改革 PPT

国企改革 PPT
• 3、要工业化初期,无法完成原始积累,形 成一定规模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那么只能 通过贸易保护等手段来帮助一些相关行业企 业,或通过行政手段集中资源,先在国际市 场上站稳脚跟再说,比如现在韩国的现代、 三星等。
国有企业为什么需要改革?
• 1、整体效率不如民营企业:因政府长期大力扶持,导致部分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与创新精神。 很多国企的盈利效率并不强,从ROE上看无论是中央国企还是地方国企的ROE都低于非国有企 业的ROE。
六项重点任务
1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05 改革阶段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一要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 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 做强做大;二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 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 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四要抓紧解决国有企业 历史遗留问题等。
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
• 1、有一些行业,在工业基础和社会经济比 较贫弱时,对社会是有益的,但是对企业来 说没有利润,或者成本收回时间太漫长,那 就有国企来做。比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 路,铁路。
• 2、国家认为需要自己掌握的经济命脉,如 果由私人掌握,会由于其自然垄断性对社会 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比如能源、金融、军工。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 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 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 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 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 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 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 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 显增强。

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 结构,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
经营机制改革
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行绩效考 核和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挑战
所有权结构改革的难点
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国家控股和民间资 本、外资的利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难点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内 部人控制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经营机制改革的难点
经营机制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企业 的竞争力和效率。
03
公司治理的概念及理论
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旨在确保公司内部权力的合理分 配、制衡和监督,以实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 化。
公司治理涉及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关系,以及公司章程、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等外部因素的 影响。
2. 改革措施
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 实践效果
企业竞争力提升、业绩改善、员工积极性提高、 信息披露更加透明。
案例二
1. 问题识别
2. 问题解决方案
3. 解决方案实施
4. 解决方案效果
某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公司治理中 存在股东权益不清晰、董事会职 能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 题。
2
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效率 和竞争力
3
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以适 应经济转型和升级
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提高国有企业效率 和竞争力,实现可 持续发展
增强国有经济的活 力、控制力、影响 力和抗风险能力
推动国有经济布局 优化和结构调整, 促进市场化、法治 化、国际化发展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与国有企 业改革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公司治理概述 •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与挑战 •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 •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优化与创新 • 案例分析
01
公司治理概述
公司治理的定义与内涵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旨在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以维护股东、债 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 实施股权激励: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 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考核,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担任公司高管,提高公司的 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确保职业经理人的行为符合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高管薪酬与激励机制
高管薪酬
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合理的高管薪 酬水平能够激励高管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激励机制
除了薪酬,股权激励等激励机制也是重要的留人手段。国有 企业应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信息披露
国有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时向公众披露公司的经营情况和重大决策。
05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优化与创 新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优化路径
完善董事会制度
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制度,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 的比例,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 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管理层 的行为符合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推进股权多元化
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增 加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水平。同时,加强对中 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跳出了公有制与其实现形式等同的误区,提出了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 式的区别,公有制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 别开来,这是所有制理论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
❖ 突破了公有制的惟一性。
❖ 突破了所有制的抽象论,提出所有制效率问题,对公有制也要从效率和 成本的角度去认识。
14.08.2020
4
突破了公有制的惟一性
❖ 一是在对公有制先进性的判断上,公有制并不当然就是最高级、 最先进的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促进生产力 发展上,如果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所有制就是先 进的,否则就不一定是先进的。
❖ 二是公有制并不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同样也存在一个结构调 整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公有制结构的优化。
• 九、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
• 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5) • 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4)
• 十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3)
14.08.2020
2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突破
提纲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突 破
❖第二部分 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三部分 公司治理结构
14.08.2020
1
第一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3) •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 •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 • 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4) • 五、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3) • 六、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3) • 七、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5) • 八、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
与国有企业相关的部分 • 所有制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 • 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关系上的四大突破
《决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 重要亮点之一
《决定》里有一个专题专门论述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这是 《决定》的另一个亮点。
14.08.2020
3
所有制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
所有制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包括以下方面:
特征:本阶段的改革从内容上看,仍然以完善
承包责任制为主,但国家更加重视对企业经 营自主权的下放,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 规
14.08.2020
1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第四阶段,从1993年11月至2002年11月,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进入以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为目的的崭新阶段。
从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 会召开以来,国有企业改制进入第五个 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4.08.2020
8
第二部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3年(有人认为是
1984年),是所谓“放权让利”、扩大 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
特征: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来 增强企业活动。
14.08.2020
9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 第一次提到“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 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这就是一个待遇同
等的问题。我们以前老是讲“国民待遇”。这在党的文件中第 一次出现这个提法。
14.08.2020
7
第二部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三个方面内容: •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பைடு நூலகம் •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 怎么办?
14.08.2020
12
小结
经过近二十年的国企改革,已经把 那些浅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大体上解决了,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 题还基本上没有解决,或者说刚刚开始 探索解决,或者寻找解决的途径。现在 的改革是真正的攻城,也就是进入了攻 坚阶段了。
第二阶段从1984年10月到1986年底,是实 行以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方式 的阶段。
特征:强调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 开,实行多种经营方式。许多国有企业 实行了承包经营,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实 行了租赁经营,同时,公司制改造的试 点也开始展开。
14.08.2020
10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第三阶段从1987年到1993年底,以转换企 业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
❖ 跳出了社会主义是单一公有制的误区,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跳出了所有制可以超前发展的误区,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提出所有制形 式和结构的选择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必须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第一 原则。
❖ 跳出了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一成不变的误区,提出了所有制是不断变化 的,相互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由此形成了所有制结构运动,所有制结构 正是在这一运动中发展完善的。
➢ 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使股份制成 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以前的提法没有“大力” 两个字,也没有“主要实现形式”,而是“一种实现 形式”。这样的提法对以后用非公有制形式来改造公 有制,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4.08.2020
6
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关系上的四大突破
➢ 第一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在以前,这种提法只在领导
❖ 三是公有制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不是一个概念,公有制在 保持一定规模优势的条件下,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不断增加 公有经济的控制力。
❖ 四是公有制并不就是完美无缺的,公有制也存在着制度缺陷, 所以要进行所有制改革。
14.08.2020
5
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关系上的四大突破
➢ 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到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讲到了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这是很大的突 破。还讲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一点提法很具体。
人的个人讲话中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文件里出现过,但在中央的
文件中从未出现过。这将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准入方面产
生很强的推动力,开放力度会大大增强。以前我们的调研表明, 在广东省国有经济可以进入80多个行业,外资可以进入60多个 行业,而国内的非公有资本只能进入40多个行业。也就是说有
一半左右的行业非公有资本是无法进入的。这次明确讲只要没 有“禁入”的都可以进入,将大大加快行业准入的开放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