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资料

合集下载

分析中国制造2025对于机床行业发展的要求,解读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相关举措

分析中国制造2025对于机床行业发展的要求,解读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相关举措

分析中国制造2025对于机床行业发展的要求,解读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相关举措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发起的一项战略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化方向发展。

其中,对机床行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2025对机床行业的要求,并解读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针对这些要求采取的相关举措。

中国制造2025对机床行业提出的主要要求有以下几点:一、生产制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实现技术创新。

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推动制造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在机床行业中,这意味着要不断投入研发,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床行业应注重技术革新,加大对高精密、高速度、高自动化的机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二、智能制造: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动智能制造,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在机床行业中,智能制造的实现需要加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使机床具备自主学习和智能控制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绿色制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动绿色制造,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机床行业中,要注重节能减排,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机床行业应加强对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低能耗、高效率的机床产品,并积极参与环保合规活动,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四、服务化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发展,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在机床行业中,应注重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技术咨询、设备更新改造、故障维修等,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作为机床行业的组织和服务平台,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相关举措:一、加强行业研发和创新能力。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此⽂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背景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轮产业变⾰迅猛发展,数字化、⽹络化、智能化⽇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

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抢占新⼀轮产业竞争制⾼点。

⽬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化、⾃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缓慢等突出问题。

因此,作为⼀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

《智能制造⼯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明确“⼗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范。

按照专项⾏动确定的连续实施三年,2016年要边试点⽰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应⽤的总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范专项⾏动。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范专项⾏动,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程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制造强国⽬标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年度计划实施,在总结2015年专项⾏动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将继续坚持“⽴⾜国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针,进⼀步扩⼤⾏业和区域覆盖⾯,全⾯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络协同制造、⼤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推⼴。

三、主要⽬标2016年,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业,特别是新型⼯业化产业⽰范基地中,遴选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范项⽬。

中国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结合中国制造2025

中国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结合中国制造2025

趋势一: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加大对制造业的关注和支持
许多发达国家把先进制造业从境外收缩回本土,并加大政策和财政 支持力度;美国先后发布“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业国家 战略计划”,并预算投入29亿美元用于支持创新制造工艺、先进工 业材料和机器人技术研发,将美国打造成制造业“磁石”;德国发 布保障制造业未来的工业4.0计划;英国投资4500万英镑支持9个创 新制造中心建设;法国提出工业占欧盟工业附加值的比重,从2010 年的13%增至2015年的 15%; 巴西、印度也相继公布了《工业强国计划》、《国家制造业政策》, 印度拟通过制造计划,在2030年前,每年创造出1200万个新工作 岗位,并将印度打造成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十大领域
2010年10月 7大新兴经济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中国制造2025 媒体疏理重点项目 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 (待正式规划公布后再详细解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网络、5G、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工业互联网、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发动机、嫦娥探月工程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海工装备、船舶制造、燃气轮机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轨道交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智能汽车 电力装备 新能源、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 新材料 石墨烯、碳纤维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生物医药、精准医疗、移动医疗 农业机械装备 高端农机
亚投行的巨大支撑
个人解读
政策支持的转移重点与方向 中国不会放弃低端制造(但会提升),而是多层次和谐发展 各行业及产业链将深度融合与重组,包括人才、资金、资源 关注中德合作,德国技术与标准等对中国制造的影响 互联信息技术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 跨领域人才培養至关重要,咨询服务与人才培训结合或是妙招
参考4:用一路一带眼光看《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服务能力在改善,但也显现大而不强
我们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技术装 备部,其服务于其他领域的能力也在逐步 改善。比如农业机械化,据介绍,2014年全 国 农 业 综 合机 械化 率达 到 6 5%,河 南省农 业 综 合机 械化作 业率 在 75 % 以 上,居 全 国 前列。我国工程机械的产量占全球的43%, 除满足中国庞大的基础建设需要外,近年 来 还 大 量 出口国 际市场,自主创 新 的 部 分 产品开始引领世界工程机械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国还发展了系列新型现代化国防 装 备,新 装 备 配 属 部 队、形 成 战 斗力的 速 度在加快。
我国产业规模重新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制造目前从规模上来讲已经是世 界第一了,从2010年开始,我国已经是世界 第二大 经 济 体 。但 是 从制 造 业 来讲,包 括 服 装、食品的广义 的制 造 业已经占到全 球 市场 份 额 的1/5,去年达 到 2 0 . 8 % 。我们 狭 义 的 机电 装 备制 造 业已 经占到全 球 的1/4 还要多,现在占比大约是26%。另外,解放 初期,我们的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只有17%,现在则稳定到35%-40%之间,所 以,我们 已 经初 步从一 个 农 业 国 转化为工 业国了,并且转化得比较成功。
从 整 个行 业 来讲,我们 的 规 模 在 扩 大,质量尽管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和20 年前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我国的自主 创新能力也提升得比较快。近几年,中国人 申报的全球专利数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一的 位置,世界上大公司专利申报的第一、第三 名连续几年都被华为、中兴两家公司拿到, 这说明我们的创新能力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要在时时学习“工业4.0”的先进 经 验、先 进 知 识与 技 能 的 基 础 上,继 续 完 善和发展我们的2.0、3.0。

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机械设计技术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技术逐渐走向创新化、智能化、动态化,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工业的发展必须需要机械设计的生产资料来进行生产。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来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标签:机械设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0 引言机械设计技术一般在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设计技术同机械产品的质量、性能、研究周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生态效益等密切相关。

随着信息技术在机械设计上逐渐应用,对我国的机械设计理论提出了新理论与新方法,在生产各个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与长足的发展。

1 我国机械设计技术发展现状1.1 发展前景目前我国的机械设计技术引起国家的重视,并纳入《中国制造2025》计划,我国机械制造业在工业建设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汽车制造为例,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械原料。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十字路口,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

通过我国制造业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中国制造的技术从世界来说有公认的显著成果,也反映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无论是机械、军工、汽车、民用飞机、船舶等等这些行业都有我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应用。

机械制造的重工业除了发展之外,也对以各类日用品为代表的轻工业提供了重要生产资料,为轻工业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逐渐同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机械设计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未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1]。

1.2 设计现状我国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上仍采用理论设计、经验设计、模型实验设计等基础设计,这些设计对机械设计技术的安全性、使用性、经济性密切相关。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产品的内容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的趋势,理论设计技术与经验设计技术逐渐受到淘汰,针对上述问题的缺陷可通过模型实验设计来进行解决。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126 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3月上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王忠强 戴阳 马乙文 王颖鹏上海电控研究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摘 要 进入“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确立了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这需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来支撑,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能够快速推动我国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先详细讲解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与特点,进而深入分析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全方位认识先进制造技术。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业;应用现状;发展趋势Analysis of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Wang Zhong-qiang, Dai Yang, Ma Yi-wen, Wang Ying-pengShanghai Electronic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China has established the strategic goal of developing from a major manufacturing country to a strong manufacturing country, which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can quick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y and nat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detail, and then deep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pplication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引言制造业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实力象征,我国制造工业多年来发展迅猛,网络信息时代中产生的信息集成技术对其有着决定性作用。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中国制造2025》解读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 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 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 是一些新兴国家;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 美等国。
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 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精品课件
工信部长苗圩说: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 创新能 业务收入比重(%)
力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 发明专利数1(件)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
质量效 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 益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宽带普及率3(%)
到 2020 年 , 上 述 领 域 实 现自主研制及应用。
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 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 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 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精品课件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 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 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 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 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 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抢占竞争制高点。
50
52
58
27
33
-
-
-
-
-
-
62
65
精品课件
84.5
85.5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7.5左右(“十三五”期间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
年均增速)
均增速)
70 72 50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23% 73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由“中国制造2025”浅谈中国机械制造改革
学生姓名:Haze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自实验班
学号:
中国﹒重庆重庆大学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80年代初中国的制造业是全面落后,随后的三十年里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全盘野蛮生长,这期间中国政府对制造业也是相当扶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可是随着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然而中国制造与工业强国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景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本文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重点阐述了机械制造行业的改革。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制造2025 机械制造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根基,,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可是中国的制造与其它工业强国的差距却是可怕的。

我们可以载人航天,却没有一个优秀的马桶盖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日本的马桶盖火了。

很多中国人不远千里跑到日本,就是为了捎几个马桶盖回来,看起来挺可笑,但却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制造的诟病。

但后来却证实,大多数在日本出售的马桶都是中国制造的。

有人在问,为什么我们已经可以载人航天、有了高科技战机,却不能生产一个让人们满意的马桶盖呢?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弱点和缺陷。

获得技术,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再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整个过程需要技术转化和转移的畅通机制、成熟的人才市场、公平的市场环境、诚信的交易体系等等,而这些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因此,我们用着进口的装备,雇请外国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按照国外的标准生产产品,贴上跨国公司的标签,直接运到国外,这是中国制造在过去很长一
段时间最愿意也是最常见的方式,而随着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的迅速提高,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

目前“中国制造”处于两头受挤压:低端制造业,我们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竞争不过东南亚等国家;高端制造业,尽管发展很快,可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整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虽然我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像航天、高铁、核电等,但同时在某些领域还十分落后,比如还有完全依赖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等。

那么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2025”,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我就机械制造谈谈我们国家应该如何进行机械制造上的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道路上,我认为机电一体化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它将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的核心,是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结合的具体表现。

机电—体化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
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等特点。

因此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机械制造业也应该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和管理柔性化、灵活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1.机械制造应信息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必将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

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所以机械制造业应该以信息为主导,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而不同于以往以物质和能量为主导,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价值。

2.机械制造应自动化和智能化
目前我国关于自动化的研究较多,在机械制造业中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

智能化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早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类不满足于此,如今我们还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的发展,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

3.机械制造应该在山寨中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
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以前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高科技和垄断行业暴利的情况下,曾一度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客观上形成了对国外暴利行业的自发反抗。

这种反抗为中国民族自主品牌行业崛起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可是山寨虽然能一时解决我们的内需,却改变不了我们中国制造业缺乏创新的局面,在这个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结合时代我们应该在山寨中创新,在创新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与活力,从而以价低、质强的优势打入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的制造与外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无法在时间内逾越,所以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条件下,中国应该以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加快完成制造业向中高端的跃升。

因此不管是我们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还是其他制造行业,我觉得都需要一次类似互联网革命一样的颠覆思维的革命,全方位的普及各行各业,抛弃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深化互联网与制造业相结合,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缩短社会劳动时间,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此中国制造才能有彻底的改变,否则我们处在国际产业链下游的地位始终难以有很大改变。

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心得与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老师您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且老师您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用通俗又深刻的话语为我们介绍这“经济”这一抽象复杂的概念,引导我们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和把握,这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您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

其次,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老师您曾说过说:“小学我会九九乘法表,中学我会元素周期表,而现在如果脱离手机我就是一文盲”,是的,您的说法足以验证这个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庞杂,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该课程就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骆江峰,王灵玲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D]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敏孚机械系 ,2003
[2]李克强的王牌计划:中国制造2025[N]华西都市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2015-0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