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习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4、在相对应的空隙处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而天下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语言积累与运用(2)通假字往之女.家“女”通“汝”,你的意思。
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
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理解困难。
掌握通假字可从以下两点着手:①利用语音语义掌握通假字: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通假字按本字的音读,按本字的意义理解,利于掌握。
②注意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A.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例: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富贵不能淫》一文,讲述了XXX对XXX提到的XXX和XXX的看法。
XXX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但XXX指出,这并不能算是大丈夫。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迷乱思想,贫贱不能改变操守,威武不能压服意志。
是”指的是XXX和XXX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甲)XXX认为XXX和XXX是大丈夫,因为他们能一怒而让诸侯害怕,安居而让天下平静。
但XXX认为这并不能称为大丈夫,因为他们没有研究过礼仪。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天下之广,立于天下之正,行天下之大道。
即使得志,也应与民同享;不得志,也应独自行走。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乙)XXX将要被释放,他写下了自己的遗书,表达了自己的理念:“XXX说过成就仁德,XXX说过追求正义。
只有当正义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我读过圣贤之书,学到了什么呢?现在,我只希望不辜负这些学问!”他走在街上,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观众们都被他吸引住了。
临刑前,他从容地对官员说:“我的事情已经完成了。
”他问路人南北是哪个方向,然后向南面再次鞠躬,最后就义。
在场的人无不流泪。
同)XXX和XXX都提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
XXX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将这种道路推广给更多的人民。
《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精选4篇)

《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精选4篇)《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篇1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小编整理了《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目: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戒: (2)女: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2分)文中第一段“诚”字写出了景春对公孙衍、张仪什么态度和情感?《富贵不能淫》参考答案:8.(1)将近 (2)苦于9.(1)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2)寒暑交换季节,才往返一次。
10.不相同。
“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
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篇2一、学前导引【预习目标指引】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驳论文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拓展资料】二、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富贵不能淫》中考阅试题(含答案)2018.12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2018.12一、2013年四川省广安市(四)文言文阅读,完成26-29题(14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论仁、礼、义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①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5为正者,妾妇6之遣也。
居天下之广居7,立天下之正位8,行天下之大道9;得志,与民由10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轲(孟子·滕文公下))26.解释加点的词(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3)舜发于畎亩之中( )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8.这两则短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甲:乙:29.选段乙中,有两处可以看出孟子对女性有歧视的思想,请选一句,并加以评议。
(4分)句子:评议:二、(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独行其道。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富贵不能淫》试卷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文中表示“放纵”?A. 淫B. 移C. 屈D. 顺2. “大丈夫”在文中的含义是指:A. 有权势的人B. 有道德修养的人C. 有财富的人D. 有地位的人3. 以下哪个句子不是孟子所说的?A. 富贵不能淫B. 贫贱不能移C. 威武不能屈D. 得志,与民由之4. “居天下之广居”中的“广居”是指:A. 宽敞的房子B. 社会地位C. 道德品质D. 家庭环境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孟子提到的“大丈夫”品质?A. 诚信B. 友善C. 爱国D. 敬业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丈夫”在文中的含义。
2. 请解释“得志”的含义。
3. 请解释“贫贱”的含义。
4. 请解释“威武”的含义。
5. 请解释“独行其道”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请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______。
”2. “富贵不能______,贫贱不能______,威武不能______。
”3.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______。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请简要概括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六、描写手法(5分)请分析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5分)请赏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5分)请分析文中孟子所描述的“大丈夫”形象,以及其所处的环境。
九、主旨剖析(5分)请剖析本文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A. 淫2. B. 有道德修养的人3. D. 得志,与民由之4. C. 道德品质5. D. 敬业二、解释字词答案1. “丈夫”:在文中指成年男子,特指有道德修养和担当的男子。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上第21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翻译】【课内简答题】⼆、B卷:能⼒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词多义、⽂⾔句式】【选择题】【课外⽂⾔⽂阅读】A卷:夯实基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命之】【命】,7、【戒】8、【⼥家】【⼥】,9、【夫⼦】10、【正】11、【居天下之⼴居,⽴天下之正位,⾏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其道】14、【淫】15、【移】16、【屈】⼆、重点句⼦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丈夫哉?⼀怒⽽诸侯惧,安居⽽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丈夫乎?⼦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命之;翻译:4、往之⼥家,必敬必戒,⽆违夫⼦!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居,⽴天下之正位,⾏天下之⼤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丈夫。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孟⼦(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物。
孟⼦继承并发扬了孔⼦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为“”。
2、《孟⼦》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
3、请简要分析景春⼼⽬中的⼤丈夫形象。
4、请对⽐分析孟⼦所说的“妾妇之道”和“⼤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丈夫的原因?7、孟⼦认为⼤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8、孟⼦认为⼤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训练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答案:10.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1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富贵不能淫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一)(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答案(一)10.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1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译文:
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案:
10.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11.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1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13.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参考译文】
【甲】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
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
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
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
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
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