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合集下载

9章第3节 气象业务体系与天气预报流程PPT课件

9章第3节  气象业务体系与天气预报流程PPT课件
➢ 奥运期间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实际MTTR达到 2.35h,低于美国2.5h ➢我国雷达故障平均持续时间也从2007年主汛期 的24.13h,缩短到2008年主汛期的20.57h ➢我国各种型号雷达可靠性(MTBF)均高于雷达 系统设计指标(300小时),说明我国雷达系统稳 定运行能力相对较高。
2)气象信息网络
2020/11/12
5
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状
全国多部门共建有4000多个 各类气象台站
军队与 其他部门
21%
盐业 1% 林业 农业 7%
民航 4%
2%
气象 部门 65%
➢ 15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58部 数字化雷达
➢ 120个探空站(117个L波段、 3个59-701)
➢ 10部风廓线仪 ➢ 24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 ➢ 28855个区域自动站 ➢ 98个辐射站 ➢ 418个GPS/MET站 ➢ 425个雷电监测站 ➢ 34个大气成分观测站
气象业务体系 与天气预报流程
2020/11/12
1
1、气象业务体系的四个方面
1) 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探测) 2) 气象信息网络(通讯) 3) 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系统(分析
与预报) 4) 气象信息技术服务系统(服务)
2020/11/12
2
1)气象综合探测系统
初步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 理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
新一代天气雷达作用和效益显著
已 建 成 156 部 新 一 代 多 普勒天气雷达 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 水平最先进 每 6 分 钟观测 一 次 ,有 效地监测灾害性天气
地面基本气象要素观测实现自动化
已建成31573个自动气象站
2416 个 国 家 气 象 站 已 全 部实现观测自动化

关于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的补充说明-0508

关于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的补充说明-0508

关于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的补充说明各省(区、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我司《关于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的通知》(气预函[2008]58号)下发后,先后有多个省就通知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询问。

为使各相关业务单位正确掌握通知的有关内容,我司根据一些省提出的共性问题,对《关于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的通知》进行补充说明如下:1、各计划单列市的预报经由计划单列市所在省气象局汇总后统一上报北京。

2、各省上传的城镇预报应统一打包成一个文件上传,不要分成几部分分别上传。

3、6:45时上传的预报应是包含5:00时已上传的省会和其他城市在内的本省全部县级及以上城镇24、48、72小时的预报结果。

其中,对5:00时已上传的省会和其他城市,在6:45前应视情况对其进行预报订正。

4、16:30时上传的预报应是包含15:30时已上传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内的本省全部县级及以上城镇24、48、72、96、120小时的预报结果。

其中,对15:30时已上传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16:30前应视情况对其进行预报订正。

5、10:30上传的预报应是本省全部县级及以上城镇的24、48、72小时的预报结果。

6、各省的上传预报文件名中的预报种类代码(“TYPE”)统一使用“SPCC”;在预报文件中的报头行(FSCI50 CCCC YYGG)中,表示预报生成时间的“YYGG”编码修改为“YYGGgg”,分别表示预报生成时间的日(YY)和时间(GGgg:GG-小时,gg-分钟)。

关于上传预报的文件格式补充说明详见附件1。

7、各省上传的城镇预报的预报要素主要应包含最高、最低温度、风向、风速和天气现象五个要素。

其中,天气现象、风向、风速的预报值应以保留一位小数的实数形式填写在预报文件中各预报时段项的第19、20、21列;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值应以保留一位小数的实数形式填写在预报文件中的24、48、72、96、120小时预报时段项的第11和12列。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值天气预报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为人们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1. 技术发展目前,数值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高性能计算机和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

通过建立大气环流模型,对大气中的物理过程进行数值求解,进而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此外,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地面观测等多种观测手段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2. 业务流程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模式运行、结果分析、预报发布等环节。

数据收集阶段,通过各种观测手段获取大气环境的相关数据;模式运行阶段,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数值模式中,进行计算和模拟;结果分析阶段,对模拟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提取有用的气象信息;预报发布阶段,将分析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发布给用户。

3. 业务应用数值天气预报在气象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航空、航海、能源、城市规划等领域。

通过数值天气预报,人们可以提前了解天气变化,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此外,数值天气预报还为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展望1. 技术创新未来,数值天气预报将更加依赖高性能计算机和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多元同化技术、高分辨率模拟等技术的发展将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来源和更精细的预测结果。

2. 业务模式创新随着气象服务的不断发展,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模式也将不断创新。

一方面,气象部门将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数值天气预报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气象部门将不断改进业务流程,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个性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将成为未来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重要方向。

专业气象服务流程图

专业气象服务流程图
每旬、每月
每周一
一季度
每月末
每月初
报送121拨打量,121月拨打量统计,给移动公司报送121电话计费清单、121电话通话流水清单、结算121费用。
临时网络维护、防火软件维护
决策服务统计表
报送121移动数据
灾情直报,平时不定时的灾情统计
统计郊区、平定、盂县各观测站地面观测资料
8:30-10;00
三站资料整理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0:30
检查121系统读取预报是否正常,经常当预报不正确时需手工修改,电话是否能正常接入
10:30-12:00
三个测站的旬月资料整理,撰写天气要闻,
14:30-14:40
检查并修改大屏幕天气预报内容
14:30-16:00
检查121系统读取天气预报是否正常,当需要更改预报时需手工修改,电话是否能正常接入,并修改121专业气象服务信箱
重要天气信息、预警信息:传真给市委、市政府应急办,移动短信、联通短信、电信短信全网发布,农廉网发布、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发布,邮箱:为媒体电视台、电台、晚报,市防汛办、纪委、国土局、防火办等28家单位发布。
城市内涝预警为市委、市政府应急办发传真,移动短息、联通短信、电信短信发布。
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发送传真,为国土局发送传真、为地质灾害信息员发送信息。
专业气象服务流程图
时间
内容
7:00-8:30
制作雨情简报、服务(包括邮箱城市防汛办等11家,移动短信、联通短信、电信短信共179人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农廉网)
8:00-8:10
检查并修改大屏幕天气预报内容
8:00-8:30
发送环境气象预报
8:10-8:30

县级预报业务流程

县级预报业务流程

兰州大学2007年“3+1”毕业生岗前培训班学习材料
县级预报业务流程
二〇〇八年七月八日杨志东内容结构
1、预报业务流程
●网络(pcvst、sdh、micaps);
Pcvst 卫星数据单收站——定时删除数据;
Sdh 保持畅通、网通;
Micaps 数据处理;
●预报服务(micaps、会商、分发、中、长、短期);
●预警(加密站、雷达、卫星云图、上级预警等);
“预警先导,政府组织,部门联动,社会响应!”
各类预警信号14类、发布预警信号的流程、人工影响天气;
●决策服务信息(上级、农业气象、水利、遥感);
●灾情直报;
●121、电视天气预报;
●人工影响天气;
2、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新要求
●六大功能体系的关系,“三个系统一个支撑”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农业气象、交通气象、地质灾害、环
境气象(森林火险)、健康气象、气象灾害的评估、科普教育
等。

●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

1。

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

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

MMDD2表示当天日期
zjtvdt MMDD wjtvdt MMDD
pp06zql MMDD pp06zql MMDD pp12zql MMDD pp12zql MMDD zz20 MMDD pp20 MMDD zz20 MMDD pplu pp20 MMDD MMDD pplu MMDD
qq06zql MMDD1 MMDD2 MMDD1 MMDD2 qq06zql qq12zql MMDD qq12zql MMDD qq20 MMDD qqlu MMDD qq20 MMDD
冻雨
健康与卫生
山体滑坡 泥石流 龙卷 台风 沙尘 雾 冰雹
与国土 资、风、降水等)
洪水 渍涝 流域面雨量
城市生态 绿色生产率 粮食安全、生态
农业气象与生态
空气污染 气溶胶组分 核/有害污染物 污染气体
与国家环保 总局联合
与水利 部联合
已经开展的预报业务
未来可以开展的预报业务
fcMMDD20.0721
目的:中央台制作的客 目的:中央台制作的客观 观要素城市预报,生成 要素城市预报,生成ci和 ci和fc文件; fc文件;
目的:上面的程序检查 目的:上面的程序检查客 客观要素预报有无漏报 观要素预报有无漏报或温 或温度差异过大;右边 度差异过大;右边的程序 的程序检查地方台的城 市预报 检查地方台的城市预报
国外天气预报流程
A:预报和服务内容
拟写国外天气预报电视稿 制作世界80城市24、48小时天气预报 决策服务、日常用户服务及临时任务

B:预报参考工具及资料
11、 欧洲中心南、北半球:地面气压场、500HPA高度场、850HPA温
度预报场的00、24、48、72小时预报图。 22、全球地面各时次实况资料。 33、日本、德国24、48、72小时降水预报资料。 44、覆盖全球五大洲的静止气象卫星云图 (1) 西太平洋、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地区云图 (2) 印度洋、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地区云图 (3) 欧洲、非洲地区云图 (4) 大西洋、北美洲东部、南美洲地区云图 (5) 东太平洋、北美洲西部的云图

全国天气预报会商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天气预报会商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业务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是气象部门讨论沟通预报思路、交流预报技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

为组织做好电视会商工作,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定期进行的各类全国性天气预报业务电视会商(以下简称常规会商)和根据天气形势及任务需要临时组织的全国性专题预报电视会商(以下简称专题会商)工作。

第二章会商的种类第三条常规会商包括全国早间天气会商、全国中期旬预报会商、定期组织的针对重要节日及重大气象服务任务的全国重大天气会商。

第四条专题会商是指根据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临时组织的天气会商。

第三章会商的组织第五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天气预报会商的组织工作。

除常规会商外,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时,国家气象中心可视情况组织专题会商;在此情况下局应急办、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和预报与网络司也可要求国家气象中心组织专题会商。

各省如遇紧急、突发的任务,需与国家气象中心进行会商时,应优先采取电话会商。

如确需电视会商的,可提前与气象中心联系建议其组织安排专题电视会商。

第六条当专题会商与常规会商在时间上冲突时,可在常规会商中增加专题会商内容,如两种会商不能合并组织的,一般应优先安排专题会商。

第七条各相关职能司和省局要求临时安排专题会商时,一般应提前四个小时以上通知国家气象中心(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任务的应急会商除外)。

国家气象中心在接到通知后,通过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相关省气象台联系确定专题会商时间。

第八条国家气象中心在确定组织专题会商后,应及时将会商内容和会商时间通知相关国家级业务单位和省气象台,要求相关单位做好准备。

同时,国家气象中心视情况报告有关职能部门。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应将新增的专题会商填写到一周会商安排中。

第四章会商的准备第九条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并紧密结合预报服务需求确定天气会商内容和会商发言单位,一般应提前三个小时以上告知各会商发言单位的会商重点,要求其做好发言准备。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短期天气预报是指对接下来几天内的天气进行预测,通常时间范围为1到3天。

它是气象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出行、生产、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和技巧进行浅谈。

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各种天气观测数据,如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台、气象卫星、雷达等渠道获得。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剔除异常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插值和插补,以获得完整和准确的数据集。

3. 特征提取: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提取出具有较高预测能力的特征参数,如气温的变化趋势、湿度的变化幅度等。

这些特征参数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

4. 模型选择:根据特征参数的性质和预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预测。

常用的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

5. 模型训练:使用历史观测数据对选定的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模型的参数和权重,以使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历史数据。

6. 模型评估:使用一部分未使用过的观测数据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计算模型的预测误差和准确率,判断模型是否能够满足预测要求。

7. 预报生成: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的观测数据进行预测,生成短期天气预报。

在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过程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多源数据融合:将来自不同渠道的观测数据融合在一起,利用多源数据的互补性,提高气象场的分辨率和质量。

2. 特征组合:对多种特征参数进行组合,构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特征,以提高预测模型对天气变化的描述能力。

3. 模型集成:将多个不同类型或不同参数设置的模型进行组合,形成最终的集成模型,从而提高整体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实时调整:根据实时的观测数据和预测结果,对模型进行实时的调整和校正,以适应不同时间段的天气变化。

5. 经验积累:在短期天气预报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累和更新模型的参数和算法,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气象预报
国家、区域、 省、地四级业 务。
主要包含:水 文气 象、海洋气象 、交通气象、 航空气象、环 境气象、公共 卫生气象、人 影作业条件、 能源气象等预 报业务及检验 评估。
其他业务
国家、省、地、 县四级业务。
面向经济社会 发展和防灾减 灾等需求,加 工包装并提供 无缝隙精细化 公共气象服务 产品。主要包 含:决策服务 、公众服务和 专业服务产品 。
二、天气业务内容
天气业务
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监测
天气预报
国家、区域、省三 级业务。
国家、区域、省、 地四级业务。
主要包含:资料同 化、中期集合数值 天气预报、短期集 合数值天气预报、 台风集合预报、海 浪和水文等专业气 象数值预报业务、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业务、数值预报产 品解释应用、观测 资料质量监视与评 估业务和突发事件 紧急响应、有害污 染物扩散传输数值 模拟和预报业务。
四、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2009.4 南京
一、天气预报业务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现状: 1、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 2、建立了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3、建立了较完备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体系 国内现状: 1、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数值预报产品已经能够在日常业 务预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利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及其它客观预报方法开发研制了供日常业务 应用的客观指导预报产品。 3、开发完成了统一的预报工作平台。 4、提出新的天气预报技术路线和逐级指导的要求。
测和短时潜势预报


延伸期的全国重 要天气过程和气 象要素趋势预报
中国领域和管辖海 区中短期气象及相 关灾害预报、警报
中短期专业气 象预报、警报
全球常规要素、天 气及相关灾害预报
发布指导预报产品


区域数值预报 (过渡阶段)
有关流域水文气象业务协调和相 应水利部门的联络及服务
有关海洋气象预 报和业务协调
图2-1 天气业务体系结构图
三、天气业务分工
国家级 区域中心
省级 地级 县级
图 天气指导业务流程
对外服务
地级预报产品 省级指导预报产品 区域中心指导预报产品
国家级指导预报产品
对外服务
中短期常规要素逐
中短期要素站点(或
天气及相关灾害中
天气及相关灾害监

数值预报
日滚动等值线预报
格点)逐日滚动预报
短期落区预报警报

象要素订正预报
近订正预报警报
关灾害临近订正预 报警报
订正预报、警报
对外服务
对外服务
对外服务
发布指导预报产品 县
利用上级指导产品和监测实况,做好本县范围的气象服务。

天气业务分工
雷达资料 卫星资料 上级指导预报
常规资料
非常规资料
预报经验 本地预报工具
市级业务平台
本地天气背景 预报会商
指导预报 常规天气要素预报
利用各种实况观测 资料和前期模式预 报产品综合分析, 对天气系统、天气 和相关灾害的种类 、出现的地点、时 间和强度进行天气 监测,主要包含: 常规天气监测 ,灾
害性天气及相关气 象衍生灾害监测。
国家、区域、 省、地、县五 级业务。
主要包含:延 伸期预报、中 期、短期、短 时、临近天气 及相关气象衍 生灾害预报警 报和预报质量 检验。
未来天气预报发展趋势:
1、天气预报向高精度、全时空方向发展 2、由单纯的天气预报向综合的地球环境要 素预报拓展 3、天气预报业务体制向集约化一体化发展
气象预报预测是气象业务的核心,我国预报预测体系 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 构建无缝隙、精细化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做好灾害性、 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
气候及气候变化业务
气候及气候变化业务主要有: 监测诊断 预测及预估 影响评价 气候应用与气候资源开发
气候系统监测诊断的业务工作是基于观测资料,通过 统计分析及物理诊断等方法开展对气候系统的五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变化的监 测诊断工作。制作旬、月、季、年、年际、年代际等不 同时间尺度的监测诊断产品。
目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一种是物理统计方法,利用 短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区域气候控制因子(如海温、地 温)来做预测。另一种是动力方法,利用动力气候模式 做气候预测,这是目前各国正在大力研究与发展的方法。
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路线:以数值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 以人机交互工作站为主要工作平台,以提高重大灾害性、 关键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为重点,综合利用各种气象信息 和先进的预报技术方法,大大提高天气预报为国民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能力和综合效益。
短时预报 对暴雨、雷电、冰雹、大风、沙尘暴、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强 对流天气和相关气象衍生灾害的0-12小时预报。
临近预报 对暴雨、雷电、冰雹、大风、沙尘暴、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强 对流天气和相关气象衍生灾害的0-2小时预警预报
预报检验 开展综合天气预报产品检验和客观定量评价,开展中期预报产 品的客观检验和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检验评分,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完善1-7 天天气要素预报检验。
突发性天气预警 灾害性天气预报 专业气象预报
四、预报时效划分
10-30d
4-10d
0-72h
0-12h
0-2h











0-168h的精细化预报
图 天气预报业务示意图
延伸期预报:未来10-30天延伸期环流形势特征及演变趋势预报、降水及温度 趋势预报、台风、寒潮、大风、强冷空气、区域性暴雨等重大天气过程、 气象要素的趋势预报。预报方法主要基于天气气候学、物理统计学、动力 学-动力统计学等。 中期、短期天气预报 中期预报为4-10天的天气过程预报和一些天气要素 (天气现象、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及相关气象衍生灾害的 趋势预报。 短期预报为0-72小时天气(天气现象、气压、温度、湿度、风 向风速、降水量、能见度、云量等)的预报及相关气象衍生灾害预报。

省报
中短期要素站点 逐日滚动预报
天气及相关灾害中 短期落区预报警报
气象及相关灾害监测、联 防短时和临近预报、警报
管辖海区中短期天 气及相关灾害预报、 警报
中短期专业气 象预报、警报
发布指导预报产品

24小时内的本地气
天气及相关灾害临
管辖海区天气及相
24小时内专业气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