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数学故事 欧几里得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欧几里得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数学欧几里得的故事如果要问,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科学著作中,发行最广、沿用时间最长的书是哪一部?肯定的回答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是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数学家,他是我们现在所学的欧氏几何的创始人,历史上称之为“几何学之父”。
欧几里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
他一生刻苦钻研,治学严谨,他在科学事业上的伟大成就,正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
因此,他始终反对那种不想付出辛勤劳动,而指望通过走捷径、投机取巧来取得成绩的治学态度。
下面的两个小故事很好地反映了他的这个性格。
曾经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提出要向欧几里得学习几何,欧几里得答应了他的要求。
那个年轻人跟随欧几里得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产生了畏难怕苦的情绪,想打退堂鼓。
有一次,他向欧几里得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欧几里得先生,我这么辛苦地学习几何学,在我学成之后,我会得到什么好处呢?欧几里得听了以后,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幽默地对身边的侍者说:“快去拿三个金币给这位先生,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惠。
”一席话把那个年轻人闹了个大红脸。
另一个故事说,当时统治埃及的托勒密国王为了赶时髦,想学一点几何学。
他自命“天赋圣明”,认为对于天下无论什么事情,他都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可当他翻阅了十三卷《几何原本》之后,皱起了眉头来。
他转念一想,又自作聪明地认为,这类“繁琐说教”乃是专为凡夫俗子而设的,像他这般富有的天子,肯定另有一条捷径。
于是他问欧几里得:“学习几何学除了看《几何原本》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捷径?”欧几里得笑道:“陛下,很抱歉。
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国王和百姓都是一样的。
科学上没有专供国王走的捷径。
学习几何学,人人都要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的。
”从此之后,“几何无王者之道”就成为学习数学的箴言而流传至今。
同学们,看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是否受到些启发?欧几里得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是因为他勤奋工作。
同样道理,我们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必须有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
欧几里得的故事

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古希腊数学家,几何学之父。
他的名字和他的著作《几何原本》成为了数学史上永恒的光辉。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传奇。
欧几里得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他是亚历山大港的一名数学老师,教授几何学和数学知识。
他对数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热爱,对几何学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洞察力。
据传说,欧几里得曾经被国王所怒,被迫逃亡。
在逃亡的路上,他写下了他的著作《几何原本》。
这部著作包含了他对几何学的全部研究成果,成为了古希腊数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几何原本》中,欧几里得系统地阐述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证明方法。
他用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推理,建立起了几何学的理论体系,成为了后世数学家学习的范本。
欧几里得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学》。
这是一套基于公理和定理推导的几何学体系,成为了古希腊数学的典范,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几何学之外,欧几里得还对数论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著名的欧几里得算法,用于求解最大公约数,成为了后世数论研究的重要基础。
欧几里得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位伟大数学家的传奇,更是一段数学史上的经典。
他的著作和成就,为后世的数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了数学史上的永恒光辉。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欧几里得的故事中汲取到深刻的数学智慧和启示。
他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清晰的数学推理、坚韧的学术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因此,让我们铭记欧几里得的故事,传承他的数学精神,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为数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能够像欧几里得一样,用智慧和勇气,书写数学史上的新篇章。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那可是相当牛的数学家。
据说啊,他在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浮力定律。
当时他正琢磨着怎么判断国王的王冠是不是纯金的呢。
他一躺进澡盆,水就溢出来了,他那小脑袋瓜就像灯泡突然被点亮一样,大喊着“尤里卡(我发现了)”,光着身子就跑出去了,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
还有一次,罗马军队攻打他所在的城市,他老人家呢,就在那专心致志地研究几何图形呢。
罗马士兵冲进来让他跟他们走,他正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啊,就说等他把这道题解完。
那士兵哪管这个啊,直接就把他给杀了。
阿基米德死的时候还在地上画着他的几何图形呢,你说这对数学是多大的损失啊。
二、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成就那也是响当当的。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不容易啊,没有啥高级的计算器。
祖冲之就靠着他那聪明的脑袋和一双勤劳的手。
他把圆切割成好多好多小块,就像切饼一样,然后一点点计算。
三、高斯的故事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安静会儿,就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1 + 2+3 + ……+100等于多少。
老师本以为这些小屁孩得算上好长时间呢。
结果高斯很快就举手说他算出来了。
老师都惊呆了,问他咋算的。
高斯就说啊,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那答案不就是50×101 = 5050嘛。
老师当时就知道这孩子不是一般人,后来高斯果然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什么数论、代数、统计学等等方面都有他的身影,他就像数学界的一颗超级明星,闪闪发光。
四、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就一门心思地研究几何,把几何的知识整理得井井有条。
他从一些基本的定义、公理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各种各样的定理。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把几何的大厦给建立起来了,后世的几何学习都离不开他打下的基础。
五、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但是他对数学那是爱得深沉啊。
他就自己在家自学数学,靠着几本数学书,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研究。
全等三角形的数学家故事

全等三角形的数学家故事今天给你讲个和全等三角形有关的数学家故事。
那时候有个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叫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就像是数学界的一个大魔法师。
有一天,欧几里得在给学生们讲几何知识呢。
他拿着两根一模一样长的小木棍,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板。
他把一个三角板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把另一个三角板放在旁边,就问学生们:“你们看啊,这两个三角板有啥特别的地方呀?”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它们长得一样啊,边也一样长,角也一样大呢。
”欧几里得就笑着说:“对喽,这就是全等。
就像这两个三角板,它们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不管是三条边的长度,还是三个角的大小,都是完全相同的。
这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两只一模一样的鞋子,它们就是全等的。
”然后呢,欧几里得就开始在地上画图形,画了好多三角形。
他说:“咱们要是想知道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啊,可不是光靠眼睛看就行的。
咱们得有办法去证明。
”他就开始给学生们讲那些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什么“边边边”啦,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对应相等,那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还有“边角边”,只要两条边和它们夹着的那个角都相等,三角形也全等;还有“角边角”之类的方法。
欧几里得的这些发现可不得了,就像给大家打开了一扇通往几何新世界的大门。
后来的人啊,就根据他的这些理论,去建造房子、测量土地啥的。
比如说建房子的时候,要是想让屋顶的两个三角架一模一样,就可以用欧几里得的全等三角形知识来保证,这样房子就稳稳当当的啦。
再说说另外一个数学家泰勒斯。
泰勒斯这人也很有趣。
据说有一次,他要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那金字塔又高又大,当时可把周围的人难住了,都不知道咋量。
泰勒斯呢,就在金字塔旁边立了一根小木棍。
当阳光照下来的时候,小木棍会有影子,金字塔也有影子。
他就发现啊,在同一时刻,小木棍和它影子的长度比例,和金字塔跟它影子的长度比例是一样的。
你看,这其实就和全等三角形有点关系呢。
他把这个关系利用起来,通过测量小木棍、小木棍影子和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就巧妙地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故事《几何之父》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故事《几何之父》
数学故事几何之父
我们现在学习的几何学,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前275)创立的。
他在公元前300年编写的《几何原本》,2019多年来都被看作学习几何的标准课本,所以我们称欧几里得为几何之父。
欧几里得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
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
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著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
欧几里得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著。
这本书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最成功的教科书。
它刚一问世就取代了所有以前的教科书,从此以后一直使用了2019多年。
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
小学生经典趣味数学故事《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
他治学严谨,循循善诱。
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
一次,权倾一时的埃及国王请数学家欧几里
得为他讲授几何学。
欧几里得讲了半天,国王听得一头雾水,无奈之中,他问欧几里得,了解几何学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
欧几里得回答: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
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
欧几里得的故事

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数学家,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人们成为“几何之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欧几里得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几里得的故事那时候的人们都崇敬欧几里得的学问,都纷纷前来拜欧几里得为师。
学生越来越多,但也有一些人只是来凑热闹,看别人来学几何,他也来。
一位学生这样问欧几里得:“老师,我们学习几何有什么用?”欧几里得思考后,叫人拿了一点钱给那位学生,并对他说:“看来你拿不到钱是不会学几何的。
”据说那时候几何学几乎成了一个人们的话题,就连亚历山大大国王也想来赶赶时髦。
于是他把欧几里得请进王宫,为他讲授几何学。
没想到才学了一会儿,国王便觉得很吃力了。
于是他问欧几里得有什么捷径能够学习几何。
欧几里得很抱歉的对陛下说学习几何就跟学习科学一样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那时候没有人知道金字塔到底有多高,甚至有人说想要测量金字塔比登天还难。
欧几里得听了就笑着对别人说:当你的影子和你一样高的时候,你就可以测金字塔的影子,这样你就知道金字塔多高了。
欧几里得的简介欧几里得(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
他活跃于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4年-公元前283年)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欧几里得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做《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这名字是希腊文的中文化名,意思是好的名誉。
著名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是他的徒孙。
作为亚历山大大学的教授,欧几里得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和蔼和亲、孜孜不倦的教育家。
他始终牢记柏拉图学园的严谨求实的学风,对待学生该严格时严格,该仁慈时仁慈,对于在学习上不肯努力的学生,欧几里得都会毫不留情的批评他们。
曾经有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当时的数学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时髦的话题的功劳都来自于欧几里得对数学的推动作用。
当时的国王也想赶赶时髦,但是欧几里得研究的几何也确实让国王犯了头疼,他问欧几里得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得说学习数学和学习科学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欧几里得故事

欧几里得故事
欧几里得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他十几岁的少年时期,当时他对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渴望进入柏拉图学园学习,但当他到达学园时,发现大门紧闭,门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这个规矩是柏拉图亲自设立的。
看到这个告示后,其他年轻人感到困惑和沮丧,因为他们正是因为不懂几何才想要来学习的。
然而,欧几里得却不同,他整了整衣冠,推开大门,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学园,由此开始了他在几何学领域的探索。
欧几里得的伟大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几何教科书《几何原本》。
在这本书中,他汇集了前人的成果,将泰勒斯时代以来积累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将这些知识编纂成了一本著作。
这本书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几何教科书之一,对几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欧几里得还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了证明,这是他被公认的伟大贡献之一。
他的证明方法简单明了,被后世广泛采用。
总之,欧几里得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勇气,我们就能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同时,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几何学的知识。
数学名人小故事

数学名人小故事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人的好奇与探索。
在这个领域里,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的故事不仅激励着后人,更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数学名人的小故事吧。
首先,我们来讲述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他被誉为几何学之父。
据说,欧几里得曾经在亚历山大港的皇家图书馆中工作,他在那里编写了一部名为《几何原本》的著作。
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古希腊几何学的成就,成为了后世几何学的经典之作。
欧几里得的名字也因此被后人永远铭记在数学史册上。
接下来,我们来讲述一位现代数学家的故事——安德鲁·怀尔斯。
怀尔斯是一位英国数学家,他因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而成为了数学界的传奇人物。
费马大定理是一项数学难题,自17世纪提出以来,一直困扰着无数数学家。
然而,怀尔斯在1994年成功地证明了这一定理,为自己赢得了菲尔兹奖,也为数学界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怀尔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智慧,就能攻克任何困难。
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位数学界的女性传奇——艾米丽·诺特。
诺特是一位19世纪英国的数学家,她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当时,女性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数学教育,但诺特却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她的研究成果对当时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也成为了数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星星。
这些数学名人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数学家们在数学领域中的努力与贡献。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我们肯付出努力,就能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成就。
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们致敬,也让我们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因为数学,正如这些名人的故事一样,永远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和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几里得的故事
言传身教
欧几里得大约生于公元前325年,他是古希腊数学家,他的名字与几何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因为编著《几何原本》而闻名于世,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知道的却很少,他是亚历山大学派的奠基人。
早年可能受教于柏拉图,应托勒密王的邀请在亚历山大授徒,托勒密曾请教欧几里得,问他是否能把证明搞得稍微简单易懂一些,欧几里得顶撞国王说:“在几何学中是没有皇上走的平坦之道的。
”他是一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
另外有一次,一个学生刚刚学完了第一个命题,就问:“学了几何学之后将能得到些什么?”欧几里得随即叫人给他三个钱币,说:“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
”足见,欧几里得治学严谨,反对不肯刻苦钻研投机取巧的思想作风。
在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巴比伦的几何知识传入希腊,和希腊发达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形式逻辑相结合,大大推进了几何学的发展。
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期间,希腊人非常想利用逻辑法则把大量的、经验性的、零散的几何知识整理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系统,到了公元前3世纪,已经基本形成了“古典几何”,从而使数学进入了“黄金时代”。
柏拉图就曾在其学派的大门上书写大型条幅“不懂几何学的人莫入”。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取之精华汇集而成的。
《几何原本》
欧氏《几何原本》推论了一系列公理、公设,并以此作为全书的起点。
共13卷,目前中学几何教材的绝大部分都是欧氏《几何原本》的内容。
勾股定理在欧氏《几何原本》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在西方,勾股定理被称作毕达哥拉斯定理,但是追究其发现的时间,在我国和古代的巴比伦、印度都比毕达哥拉斯早几百年,所以我们称它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
在欧氏《几何原本》中,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然后利用面积方法加以证明,人们非常赞同这种巧妙的构思,因此目前中学课本中还普遍保留这种方法。
据说,英国的哲学家霍布斯一次偶然翻阅欧氏的《几何原本》,看到勾股定理的证明,根本不相信这样的推论,看过后十分惊讶,情不自禁地喊道:
“上帝啊,这不可能”,于是他就从后往前仔细地阅读了每个命题的证明,直到公理和公设,最终还是被其证明过程的严谨、清晰所折服。
欧氏《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与早期智人学派研究三个著名几何作图问题有关,特别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
欧氏的《几何原本》只把用没有刻度的直尺画直线,用圆规画圆列为公理,限定了“尺规”作图。
于是几何作图就出现了“可能”与“不可能”的情况。
在这里欧几里得只给出了正三、四、五、六、十五边形的作法,加上连续地二等分弧,可以扩展到正2n、3(2n)、5(2n)、15(2n)边形。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欧几里得一定还尝试
过别的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只是没有作出来而已。
所以欧氏《几何原本》问世后,正多边形作图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欧氏《几何原本》中的比例论,是全书的最高成就。
在这之前,毕达哥拉斯派也有比例论,但并不适用于不可公度的量的比,欧几里得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在这里叙述了欧道克索斯的比例论。
定义了两个比相等即定义了比例,适用于一切可公度与不可公度的量,它挽救了毕氏学派的相似形等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据说有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的牧师布尔查诺,在布拉格度假时,突然间生了病,浑身发冷,疼痛难耐。
为了分散注意力便拿起了欧氏的《几何原本》,当他阅读到比例论时,即被这种高明的处理所震撼,无比兴奋以致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疼痛。
事后,每当他的朋友生病时,他就推荐其阅读欧氏《几何原本》的比例论。
欧氏《几何原本》吸取了泰勒斯和柏拉图的演绎证明和演绎推理,完整的体现了亚里士多得的数学逻辑思想,成为公理化方法建立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更是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最好教材。
但是,它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并曾经引发了数学史上著名的“第五公设试证”活动,19世纪初因此而诞生了罗巴切夫斯基几何。
罗氏几何的诞生,打破了欧氏几何一统空间的观念,促进了人类对几何学广阔的领域作进一步的探讨。
随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欧氏《几何原本》公理系统的逻辑修补工作。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用近代的观点集修补之精华,在1879年发表了《几何基础》,提出了欧氏几何一个完整的简洁的公理系统,使欧氏几何达到了高度的抽象化、逻辑化、数学化,把公理化方法推向了现代化,建立起了一种统一的公理体系。
这也是欧氏《几何原本》对几何学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欧氏《几何原本》一出世就迅速而且彻底地取代了在它之前的一切同类型著作,甚至使它们就此消声匿迹。
最早的中译本是1607年(明代万历35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出版的,只译了15卷本的前6卷,它是我国第一部数学翻译著作。
取名为《几何原本》,中文“几何”的名称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而后9卷的引入是在两个半世纪后的1857年由清朝的学者李善兰和英国人韦列亚力翻译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