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在职研自然辩证法试题
《自然辩证法》答案(在职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1、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1)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既要它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也要看到它所带来和造成的社会问题。
(2)这两种思潮各执一端都具有片面性。
(3)这两种观点所阐述和强调的内容,对我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全面认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a科学乐观主义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后果持乐观的态度和看法,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除和摆脱人类社会的各种难题的困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
b科技悲观主义,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
主张抑制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c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威胁人类未来的全球问题。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为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
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对社会价值执行评价应用辩证的眼光,注意并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
2、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1.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2.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分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系统内各要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或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出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覆盖重难点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其基本特征。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A.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B. 自然界的永恒发展C. 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D. 自然界的内在规律答案: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来自于()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外部条件和内部矛盾D. 外部条件或内部矛盾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性与偶然性C. 可能性与现实性D. 社会意识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 内部矛盾B. 外部条件C. 社会意识D. 自然规律答案:AB2. 以下哪些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A. 归纳法B. 演绎法C. 比较法D. 分析法答案:ABCD3. 自然辩证法认为,以下哪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低级到高级C. 从无序到有序D. 从有序到无序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3.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通过否定之否定,事物得以发展和完善。
4. 自然辩证法如何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答案: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研究生考试)

1、回顾每学期开班的讲座,尽可能准确列出讲座主题(题目),并根据自身需求提出本课程建设方案及合理化建议。
并谈一谈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
讲座主题(题目)李猛技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杨仕健理性精神与科学思维张艳涛近代科学理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贺威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宋建丽生命伦理前沿问题研究詹达中西科技制度比较与科技人才培养章军理性对待转基因马永慧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陈玲李约瑟问题专题研究蒋昭阳工具理性的人文反思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学陈墀成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问题研究梁丹环境议题和问题的社会建构邱仲潘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研究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张艳涛近代科学理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主要观点:1)为什么要关注现代性?现代性指我们现今所处的生活状态,其基本的制度结构,经济生产模式、文化形态、价值理念等。
关心现代就是关心我们身边与周遭未来的一切。
2)“六神无主”的当下: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其结果是:经济发达,但内心空虚。
3)“我饿”-“我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已走在从”生存性需求满足“向”发展性需求满足“的途中。
较”生存性需求满足”而言,”发展性需求满足“是一种更为多样的需求。
4)物化时代应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生存方式成为物化生存,需要防止精神懈怠。
5)“欲求“取代”需求“。
人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从不可缺的”绝对需求“,另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能使我们超过他人,感到优越自尊的”欲求“。
6)消费社会来临。
资本逻辑指导下的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也是西方现代的基本特征。
课程建设方案及合理化建议1)课程存在“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建议引入新媒体手段,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比如可以开通课程微信公众号,将一些相关的课程教案、研究进展、学术活动等信息在公众号上发布、交流,扩宽学生的视野。
开通留言功能,增强互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不但使大量阅读变得可能,还使枯燥的阅读过程变得活泼起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

碩士研究生《自然辯證法概論》試題A(附答案)一、辨析題:(先判斷是非,再簡述理由。
21分,每小題7分)1、自然辯證法是一門交叉の自然科學。
答:錯。
因為:自然辯證法の性質是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相交叉の哲學學科。
2、工業革命進程の加速,加劇了人與自然の對立。
答:正確。
因為:工業革命の發展進程,隨科學技術の迅猛發展和廣泛運用,人對自然の控制與支配能力急劇增強,人與自然の關系發生了重大轉變,人の自我意識極度膨脹,自視為自然の主人和統治者,逐漸漠視自身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の依賴性,對自然一味地強取豪奪,從而激化了人與自然の矛盾,加劇了人對自然の對立。
3、用系統思想來看,技術進步和技術發展表現為技術の結構和技術の功能之間の矛盾。
答:正確。
因為:技術進步和技術發展是由技術內外の矛盾相互作用の結果。
從技術體系內在動因來看,勞動過程中各種要素及其它們之間の矛盾是技術進步和技術發展の內在原因。
它們以技術規範和技術實踐の矛盾表現出來。
技術是功能の基礎,結構決定功能,技術改變、創造結構,從而開發功能。
二、簡述題:(簡述問題要點,並對要點進行闡釋。
30分,每小題15分。
)1、簡述自組織理論の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觀方法論意義。
答:自組織理論是由耗散結構、協同論、分形理論、超循環理論、突變論和混沌理論所構成の“複雜理論”體系。
它從各個不同角度闡明了自組織是自然界物質系統自行有序化、組織化和系統化の過程。
一個遠離平衡態の開放系統通過其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の交換,能夠形成有序の結構,或從低序向高序の方向演化。
開放性、遠離平衡態、非線性相互作用和漲落,是自然系統演化の自組織機制。
自然界の演化,既不是單調地走向有序和進化,也不是單調地走向無序和退化。
有序與無序の不斷轉化,進化與退化の不斷交替,使自然界處於永恒の物質循環之中其方法論意義在於:(1)耗散結構理論解決了達爾文進化論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の矛盾。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P2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P2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P2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
P3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
P3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P3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 P4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
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
P4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
P4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
P6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
P6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
P6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
P6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
P6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P6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一、试题部分1. 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者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量的积累B. 质的飞跃C. 否定之否定D. 矛盾的斗争(3)以下哪个观点属于自然辩证法的范畴:A.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B. 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C. 自然界是可知的D. 自然界是辩证的2. 填空题(1)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自然界发展的______。
(3)自然辩证法强调,认识自然界的辩证法,必须坚持______、______和______。
3. 简答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任务。
(2)简述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试述自然辩证法与实证主义的关系。
4. 论述题(1)试述自然辩证法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我国科技创新。
二、答案部分1. 选择题(1)B. 恩格斯(2)D. 矛盾的斗争(3)D. 自然界是辩证的2. 填空题(1)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周期性(3)实践、理性、历史3. 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任务是揭示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探讨自然界的辩证性质,指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界,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导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②指导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③指导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3)自然辩证法与实证主义的关系:实证主义强调实证、实验和经验,强调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而自然辩证法则强调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性质,认为实证主义只看到了自然界的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但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自然辩证法的某些方面。
4. 论述题(1)自然辩证法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①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辩证性质;②指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态建设;③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专业硕士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100分钟完卷)
本课程总评成绩100分,其中卷面90分,10分为考勤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
1.怎样评价毕达哥拉斯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俄耳甫斯的影响,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
从他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
毕氏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
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
毕达哥拉斯还在西方长期被认为是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称勾股定理)首先发现者。
在宇宙论方面,毕达哥拉斯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理论。
他认为存在着许多但有限个世界,并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则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
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研究还产生了后来的理念论和共相论。
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的区别,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则是有缺陷的。
这个思想被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从此一直支配着哲学及神学思想。
他还坚持数学论证必须从“假设”出发,开创演绎逻辑思想,对数学发展影响很大。
2.简述科学实验在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
可以说,没有实验,就不会有现代科学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
综观自然科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的佐证。
他们或则是直接建立在科学家们大量实验现象的发现、观察和探索之上;或者是学者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或理论模型,甚或在演绎
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的预言;但是不论这样的理论看起来是多么合理,在数学上又完美无缺,但是在得到实验验证之前,它仍不能成为科学的定论。
因此我们说,科学理论正确与否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
爱因斯坦说:“一个矛盾的实验结果就足以推翻一种理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实验举足轻重的地位。
3.简要评价技术决定论思想。
技术决定论最早是由凡伯伦(Thorstein Veblen)于1929年在其著作(The Emgineers and the Price System)中首次提出来的,它是技术发展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
它建立在两个重要原则基础之上;一是技术是自主的;二是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
其理论分为两大类:强技术决定论和弱技术决定论。
强技术决定论是一个极端的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否认或低估社会对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代表是奥格本学派。
弱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产生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即技术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所以也被称为社会制约的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作为社会技术哲学中不太严谨的一个概念,技术决定论虽然有多种形式,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要与技术变迁相适应。
而技术决定论带给社会的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
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必须从马克思所倡导的个人全面发展的视角上重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生态平衡”。
针对这种技术决定论的双方面问题,不仅要从实现上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而且要从理论上自觉地、系统地批判科学技术决定论,从而维护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
以下三题选做两题即可(每题30分)
二、试讨论墨顿关于科学的精神气质观点。
默顿是科学(建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早期研究的重点是外部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影响。
他考察了17世纪英国的情况,得出了两个假说:①新教(尤其是清教)伦理精神的潜功能促进了科学的兴起;②经济、军事和技术的需要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后期他转而对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内部的社会现象的研究,讨论了科学精神气
质与科学共同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由客观性和创造性两个价值标准来表现,从中又产生出构成科学共同体社会结构的规范标准:普遍性、共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
默顿认为科学共同体还有自己的组织结构。
他区分了科学的交流、评价、防范和奖励系统,研究了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及马太效应(科学家的名望越高,越容易获得更好的研究条件,也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名望)。
他认为,科学内部社会系统既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环境,又应该有相对的自主性,这是科学的认知结构所提出的要求。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活动的社会规范,是指“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由美国科学社会学之父默顿提出。
它包括了普遍主义、公有主义、非谋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所谓普遍主义,即科学是客观的,非个人的。
其含义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是评价科学知识的唯一标准是其与观察和早已被证实了的知识相一致的客观原理,而与知识发现者或创造人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无关。
第二是科学向一切有人才之人开放,即任何人都等同的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科学职业选择和评价的唯一标准是从业者的表现及其研究成果质量。
所谓公有主义,即科学发现是全社会协作的产物,它们是科学共同体和全社会的公有财产,不属于任何个人,发现者对知识财产的要求公限于获得承认和尊重,而没有任何特权,不能随意使用和处置它们。
也就是说,科学界对科学创造的产权与当代主流经济学界所主张的产权含义大相径庭。
所谓无私利性,即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发展科学知识而不是任何个人利益。
所谓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即科学家对于自已和别人的工作都不要轻信,而应该持一种有根据的怀疑和批判态度。
默顿这一条即是科学方法论的要求,也是科学体制的要求。
这也与我们科学研究活动中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征”的怀疑探索精神一脉相承。
默顿提出的科学精神气质在某种程度是一种其个人对科学从业者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也就是说,默顿期待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本身具有一
种不可完全检验的特性。
它的本质是一种“应然”状态,而非“实然”。
默顿的科学规范的内涵其实是一种作者对科学活动和科学活动者的良好愿望和崇高理想。
这个理想的基石和核心就是一个“公”字。
相对于永无止境的科学追求来说,个人是私,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也是私。
在动中,最高的理想就是忘记私的存在,即忘我的追求“公”理。
默顿的普遍主义规范要求科学人以“公”为标准;公有主义规范要求科学人对待科学成果以“公”为大;无私利性规范要求科学人从事科学活动以“公”
为动机;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要求科学者以“公”心而非私心去审视个人和他人的科学成果。
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内涵和本质其实就是以“公”为上。
三、试讨论专家群体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四、试讨论如何防范技术的社会风险。
技术具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而后者是往往是存在社会风险性的。
通常来讲,技术的目的总是用来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
技术的社会风险取决于技术的使用者即社会中的个体或团体。
例如编程技术,有的人编写出了方便他人的工具软件,比如说杀毒工具,优化工具,办公工具,图像处理工具等等;反之,有的人则编写出了让人深恶痛绝的病毒,比如偷窃别人密码信息的木马病毒,感染可执行文件的病毒等。
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也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犯罪活动。
假药,假手机,假文凭等等也都是诸如此类的情况。
互联网技术与编程技术还有很多其他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倾向性,而是其使用者造成了不同的后果,进而引发了无法估量的社会风险。
鉴于技术可能会带来的社会风险,人们应该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减少对人类无益的技术开发并减少社会个体利用技术造成的社会风险 ,保证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合理健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过程中 ,应当坚持造福人类,在造福社会的理念。
科学研究要为人类谋福利 ,把人类的利益作为评价和选择科技活动的准则,如果科学技术为了毁灭人类而存在,恐怕现在地球的主人已经换届。
这里的利益不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 ,而是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此外,任何科学研究要尊重、维护
人的健康和生命 ,至少不危及和损害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安全。
科学家应当坚持原则:对明显的危及人类社会安全的科学研究开发不参与 ,而且要明确反对和尽力制止 ,并且应对隐含的伦理问题提出警示。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一方面使科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要防止科学成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与实效性,因此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 ,一定要全面地权衡利弊,不要只为眼前利益所蒙蔽而忽略其长远影响。
既要有利于长远发展 ,又要有利于当下的国计民生;既要选取最成熟、最恰当的科学技术手段 ,又要针对科学技术实现中的不完备之处努力加以发展 ,以便尽早完备并尽可能缩小以至消除它的有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