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PPT

合集下载

音乐《欢乐颂》

音乐《欢乐颂》
欧洲文化中心
德国在音乐领域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反对法国古典主义的 束缚。Biblioteka 文化背景浪漫主义音乐
欢乐颂的创作时期正值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鼎盛时期,强调个人情感表达和 民族性。
民族主义音乐
欢乐颂表达了德国民族主义音乐的追求,强调德国音乐的独特性和民族特色 。
个人背景
贝多芬的经历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的经历与德国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他的音乐创作也 深受德国文化的影响。
THANKS
《音乐《欢乐颂》》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欢乐颂的创作背景 • 欢乐颂的艺术价值 • 欢乐颂的影响力 • 欢乐颂的演绎和发行 • 欢乐颂的经典片段和谱例展示 • 自己对欢乐颂的看法和感悟
01
欢乐颂的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18世纪末期
德国文学和音乐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出现了一股民族解 放和民族独立的思潮。
技巧2
合唱部分的配合,需要掌握好节奏 和音准。
难点1
旋律的起伏和高潮部分的演奏,需 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变化。
难点2
合唱部分的配合,需要掌握好节奏 和配合默契度。
06
自己对欢乐颂的看法和感悟
对作品本身的理解
背景介绍
《欢乐颂》是一首来自 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的 作品,它以优美的旋律 和深情的内涵而闻名。
提高人们对音乐的关注度
《欢乐颂》作为一首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它的普及和 传播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音乐的关注度和欣赏能力。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欢乐颂》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是普遍的,它有助于 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人们团结一心,共同 追求美好生活。
03
欢乐颂的影响力
对社会的影响

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寻找欢乐→确定欢乐→发展欢乐
乐队先后演奏一、二、三乐章的主题,每一次出现,就被 这个“评判者”给否定,直到《欢乐颂》主题雏形的出现, 宣叙调才表示以肯定的态度。
《欢乐颂》主题,由低音弦乐器开始,庄严地奏出,纯朴 的旋律和着暗哑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反复时加入中提琴 和小提琴,并以弦乐转到管乐,音响也渐增强,最后乐 队全奏,造成强有力的声势。这是作曲家第一次将合唱加 入交响曲。
给人一种不满意的感觉
欣赏片段2:解读音乐
不太快的略带庄严的快板 音乐严峻有力 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
欣赏片段B:解读音乐
与A同样的乐器,基本重复片段A 给人一种不满意的感觉
欣赏片段3:解读音乐
管乐吹出谐谑曲 音乐诙谐,轻快,极为活泼
欣赏片段C:解读音乐
与片段A风格相同 同样给人一种不满意的感觉
欣赏片段4:解读音乐
管乐吹出慢板 音乐柔和
欣赏片段D:解读音乐
与片段A风格相同 依然给人一种不满意的感觉
欣赏片段5:解读音乐
管乐隐约吹出《欢乐颂》的主题片段
欣赏片段E:解读音乐
管乐与提琴互动 终于肯定了音乐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扮演“评判者” 片段1:恐怖的号角声 否定:“不,这会使我们都想起绝望的时候,今天是胜
作者的目的是在音乐中寻找他毕生的理想“自由、平等、 博爱”的精神。
合唱《欢乐颂》人类团结,获得自由、平等、 博爱、勇敢拼搏的精神
情绪: 庄重热情
贝多芬的晚年 十分凄凉,在贫病 交加中死去。但是, 人民忘不了他。 1827年3月29日, 贝多芬的葬礼举行 时,有两万多人自 动参加护灵。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增城区仙村中学 张美东

华润万象城、五彩城、欢乐颂商业模式浅析 80页PPT文档

华润万象城、五彩城、欢乐颂商业模式浅析 80页PPT文档

人均GDP(美元)
14000 13000 12000 11000 10000 9000
8000 深圳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杭州
人均GDP10000美元
沈阳
大连 郑州
青岛 合肥 重庆
成都
南宁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0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地王大厦
东门商圈
地王商务区
华润中心
人民南商圈
位于城市金融商业核心区
25
整体布局
将购物中心作为独立的主体建筑
国内的早期传统购物中心普遍都是综合性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规划为一体
华润中心万象城,这个项目完全 抛弃了传统的规划模式,将万象 城购物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 主体进行设计,给予其设计规划 的较大自由空间。
24 20
14
选址原则
城市金融商业中心或未来CBD核心区,城市黄金地段
商圈
• 1.选择城市新城区的核心地段 • 2.“第一商圈”(15分钟步行范围内)聚集相当数量的中高收入人群 • 3.交通便利,停车方便 • 4.考虑政府的城市规划
名称 深圳万象城 深圳大冲大象城 杭州 万象城
位置特征 罗湖-核心商务区
5
华润置地全国布局 以二线发达城市为主要战略城市
华润进驻主要城市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
二线城市: 成都、武汉、合肥、杭州、 大连、长沙、重庆、沈阳、 厦门、天津、南宁、青岛等
三线城市: 绵阳、常州、南通、鞍山、海南、 淄博、日照、余姚、秦皇岛等
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沈阳
北京 秦皇岛 鞍山

德语文学选读八讲图兰朵欢乐颂PPT课件

德语文学选读八讲图兰朵欢乐颂PPT课件
知识渊博的波斯大僧正(derviche persan)莫切里士, 得知世上除《一千零一夜》以外还有《一千零一日》的存 在。这位高僧让他研究并允许他将其中的故事译成法文。
• 参与出版法文本《一千零一日》的作家勒萨日,后来又与
多纳瓦尔(D’orneval)合作创作了喜歌剧《中国公 主》,该剧同样以图兰朵故事为蓝本,于1729年1月15 日在巴黎首演 。
• 比如他第一次使用了像Beistandsversprechen,
wechselseitige Hilfeleistung, Machtverhältnis, Nationalcharakter等新词.
• 席勒的格式和公式表达言简意赅、含意深刻,可与谚语相
媲美,今天仍是德语的宝贵财富。
4
席勒语言的特点(2)
• 核心: 要达到自由的理性的社会就必须使
人先成为自由的理性的人,而要使人成为 自由的理性的人就要借助于审美教育。审 美教育成为改造社会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 一切政治上的变革和改善都要由人来进行,
而只有性格高尚、人格完善、精神境界崇 高的人才能改善和变革不合理的政治。
• “通过美,人们可以走到自由。”
8
Über naive und sentimentalische Dichtung
• “诗人或者就是自然,或者追寻自然。” • 古代诗人就是自然,是现实主义。 • 追寻自然中,要对现实进行批评,由于理
想与真实的差距而感到感伤、忧郁。
• 感伤诗人即浪漫主义作家。
9
• 席勒:《图兰朵》
• Turandot, Prinzessin von China
12
• 《一千零一日》中出现《卡拉夫王子和中国公主的故事》。 • 故事中出现了“北京”(Pequin)和诸多中国元素,那

欢乐颂-音乐课件-完整版

欢乐颂-音乐课件-完整版

合唱队演出形式
合唱队演出形式是《欢乐颂》另一种 常见的演出形式,通常由多个声部组 成,通过合唱的方式呈现出和谐、统 一的声音效果。
在合唱队演出中,各个声部通常会分 别演唱不同的旋律,然后再通过巧妙 的合唱技巧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 和谐、统一的声音效果。
室内乐团演出形式
室内乐团演出形式是《欢乐颂》另一种演出形式,通常由弦 乐、管乐和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成,但规模较小,适合在室 内演出。
定期组织排练,针对不同声部进行指 导,提高合唱队的整体表现力。
面部表情与眼神交流
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激发 合唱队成员的情感表达和投入。
乐队伴奏技巧
01
02
03
配合与协调
与主奏乐器保持紧密配合, 确保伴奏部分与主旋律的 协调一致。
节奏感与动态
保持稳定的节奏感,根据 乐曲情感需要,灵活调整 伴奏的节奏和动态。
探索内涵
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创作背景,加深 对乐曲的理解。
音乐感悟的启示
01
02
03
04
激发想象力
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让人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或场景

情感共鸣
好的音乐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 共鸣,让人产生共鸣和共情。
启发思考
音乐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能够 启发人们的思考,让人对生活
和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音乐氛围
欢乐颂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成功地营造了 一种充满快乐和热情的音乐氛围。这种氛围能够让听众感受 到一种愉悦和兴奋的感觉,增强听音乐的体验。
音乐氛围的营造方式
这首曲目通过旋律的跳跃感、节奏的动感以及丰富的和声运 用,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音乐氛围。同时,这首曲 目还通过运用不同的乐器和音效,进一步增强了音乐氛围的 表现力。

音乐课件《欢乐颂》

音乐课件《欢乐颂》

音乐课件《欢乐颂》文章标题:《欢乐颂》音乐课件一、文章类型:音乐课件二、文章主题:本音乐课件以《欢乐颂》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这首经典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以及演奏技巧。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加深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三、关键词:1、《欢乐颂》2、贝多芬3、古典音乐4、曲式结构5、音乐风格6、演奏技巧四、文章大纲:1、引言:介绍《欢乐颂》的背景和重要性2、创作背景:《欢乐颂》的创作历程和背后的故事3、曲式结构:分析《欢乐颂》的曲式结构和特点4、音乐风格:探讨《欢乐颂》所体现的音乐风格和时代背景5、演奏技巧:讲解《欢乐颂》的演奏技巧和难点,并提供解决方案6、结论:总结《欢乐颂》的音乐价值和影响力五、详细内容:1、引言:《欢乐颂》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交响乐之一,也是贝多芬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深受人们喜爱。

本课件将带领学生学习这首曲子,了解其背景、曲式结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2、创作背景:贝多芬在创作《欢乐颂》时,受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他认为,通过音乐表达出人们对于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向往是他的责任。

因此,他将这些理念融入了这首曲子中。

此外,《欢乐颂》还表达了贝多芬对于自然界美丽景色的热爱。

3、曲式结构:《欢乐颂》采用了四重奏的形式,由四个乐章组成。

其中,第三乐章是最著名的部分,也是本课件重点讲解的部分。

这个乐章采用了奏鸣曲式,通过主题和几个副主题的交替出现,营造出一种激昂、欢快的氛围。

4、音乐风格:贝多芬是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风格深受海顿、莫扎特等前辈的影响。

同时,他也在这首《欢乐颂》中展示了自己的创新之处,例如在曲式结构上的突破和主题旋律的新颖。

5、演奏技巧:《欢乐颂》的演奏技巧包括弦乐四重奏的常用技巧,如弓法、指法、揉弦等。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注意把握好节奏、音准和音色的控制,以呈现出最好的音乐效果。

欢乐颂——《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欢乐颂——《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18
19
20
21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降E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歌剧《费德里奥》 G大调小步舞曲
22
1
2
无趣的童年\失意的青年\失聪的中年\ 贫困的晚年\不修边幅的形象\
我行我素的性格\永不屈服的英雄
3
贝多芬(1770_1827),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伟大的开拓者, 他的音乐表现出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波恩时期(1770-1792) 创作的准备时期,写下了最早的一批器乐作品。 维也纳时期(1793-1802) 师从海顿学习作曲,革命的英雄的因素逐渐形 成。 成熟时期(1803-1814)《英雄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创作道路 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辉煌时期(1818-1827)作品由抒情性风格转为英雄性风格。
+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5
2/4 X XX∣X XX∣X. X∣ X XX ∣X -
6
7
一、进场是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浑厚、低沉的声音 在寂静中响起给人一种深沉、平静的感觉(00:39”)
二、中提琴进场重复旋律,旋律行进到中音部,主题曲稍亮 的音色给旋律带来一种明快的感觉,低音部则退到后面和 木管一起伴奏;(01:15”)
16
9首交响曲、 一部歌剧、 两首弥撒曲、 11首序曲、 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5首钢琴协奏曲、 16首弦乐四重奏、 30首钢琴奏鸣曲、 10首小提琴奏鸣曲等。
17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请同学们在课下欣赏他的其他音乐作品, 体验不同作品的音乐情绪,走进贝多芬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心。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 们再见。

欢乐颂

欢乐颂
请你说说——乐圣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月光》《悲怆》
《第三交响曲》 (英雄)
《第五交响曲》 (命运)
《第六交响曲》 (田园)
《第九交响曲》 (合唱)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 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 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 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 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 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 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 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家、钢琴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 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一生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 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 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 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 唱剧与3部康塔塔。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交响曲 《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 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 《暴风雨》、《致爱丽丝》等等。
席勒诗歌创作背景
《欢乐颂》是席勒1785年夏天在莱比锡写的, 那时他的创作的戏剧《强盗》和《阴谋与爱情》 获得巨大的成功,然而,当时席勒受到欧根伯 爵的迫害出逃在外,身无分文,负债累累,过 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在席勒走投无路的时候,莱比锡4个素不相识 的年轻人仰慕席勒的才华,写信邀请他到莱比 锡去,路费由他们承担。席勒接到信后立即从 曼海到莱比锡,受到4为陌生朋友的热情欢迎 和无微不至的招待。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 钢琴小品。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 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 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 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 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 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 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 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 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 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 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 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 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