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各论(1)

合集下载

生药各论

生药各论

一、冬虫夏草【性状】药材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1.虫体似蚕,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环纹明显,20~30条,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全身有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2.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3.头部生有细长棒球棍状子座,细长圆柱形,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4.质柔韧,断面类白色;5.气微腥,味微苦。

【显微鉴定】虫体横切面:呈不规则形,四周为虫体的躯壳,其上密生长20~40微米的绒毛;躯壳内有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

子座横切面:子囊壳近表面生,卵圆形至椭圆形,基部陷于子座内;中央充满菌丝,有裂隙。

【化学成分】含有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肪、甾醇、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成分。

【功效与主治】性平,味甘。

补益肺肾,止血化痰。

二、绵马贯众【性状】1.长倒卵形,稍弯曲、上端圆钝或截形,下端狭尖,有的纵剖为两半;2.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布整齐的叶柄基部及膜质鳞片,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

3.叶柄残基呈扁圆形,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平,棕色,有黄白分体中柱5~13个,环列。

4.鳞片条状披针形,常脱落。

5.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

【显微特征】叶柄基部横切面:1.下皮为数层厚壁细胞,棕色至褐色。

2.薄壁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内生有腺毛,腺毛头部类球形,含棕色分泌物,柄及短。

3.维管柱整体为网状中柱,周韧维管束5~13个,圆形或椭圆形,环列。

4.每个维管束周围均有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

5.内皮层内侧有1~2层中柱鞘薄壁细胞,内含棕色物及淀粉粒。

【化学成分】主含间苯三酚类、萜类以及黄酮类成分。

【功效与主治】性微寒,味苦,有小毒。

能清热解毒、止血,驱虫。

三、麻黄【性状】草麻黄:1.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2.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18~20条;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基部约1/2合生,上部2裂(稀3裂),锐三角形,先端渐尖,反卷。

3.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类圆形或扁圆形,略呈纤维性,髓部红棕色(习称朱芯麻黄)近圆形。

生药学部分重点-药剂

生药学部分重点-药剂

生药学部分要点—药剂
总论
生药定义
一、生药拉丁名的组成,各药用部位的拉丁语。

二、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取样的方法。

三、生药性状鉴定的定义,内容并能具体阐述。

四、生药显微鉴定的定义,水合氯醛透化的方法及作用。

五、微量升华的定义,可微量升华的生药及可升华物质。

六、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内容,水分、灰分测定的目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各论
1.重点科属的特征及常见药用植物: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根据何种特征分为哪几个亚科,亚科特征),豆科(根据何种特征分为哪几个亚科,亚科特征),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百合科,兰科。

2.冬虫夏草的来源及性状鉴别。

3.麻黄的来源,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区分三种不同来源的麻黄。

4.黄连、柴胡的来源、性状、显微区别点,成份
5.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川乌、厚朴、苦杏仁,番泻叶、丁香、人参、薄荷、金银花,川贝母、麦冬、砂仁,天麻的四大鉴别
6.苍术、龙胆的来源、性状、显微区别点。

7.实验课上内容。

生药学全部各论、里面重点部分有提示、生药学重点 ppt课件

生药学全部各论、里面重点部分有提示、生药学重点 ppt课件
2020/7/25
川乌
2020/7/25
川乌原植物
附子-中药材性状
川乌饮片
川乌-原植物
2020/7/25
川乌-草乌-饮片
川乌-草乌-药材
附子—黑附片 2020/7/25
附子—白附片
【产地】 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采制】(简述)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 挖,母根和子根分开, 母根及较小的子根晒 干后为川乌, 较大的子根, 称为泥附子,进 行下列加工: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 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 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 质样。以身干片大均匀、皮灰褐色、切面 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 约0.3cm。以身干片大均匀、色黄白、油润 半透明者为佳。
【前言】:(简述) 川乌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载有附子、乌头、天雄, 列为下品。陶宏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 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叶初生 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 《蜀本草》云:“似乌鸟头为乌头,两歧 者为乌喙,细长乃至三四寸者为天雄,根 傍如芋散生者名附子,傍连生者名侧子, 五物同出而异名。”
第二篇 各论
川乌 与附 子 Radix Aconiti et Radix Aconiti LateralisPreparata Aconite Root, Common Monkshood Root, Prepared Daughter Root of Common Monkshood
2020/7/25
⒊ 取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 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 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 的 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 以硫磺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生药学总论

生药学总论

四、生 物 碱
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
机化合物。 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约100余科的植物中, 如毛茛科、小檗科、防己科、罂粟科、豆科、马 钱科、夹竹桃科、茄科、菊科、百合科和石蒜科
等植物多含有大量的生物碱。
生物碱是生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已有80 余种用于临床。 如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 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哮喘
O H
H
B
H
H
螺旋甾烷
OH
20 22 25
螺甾烷醇
27
异螺甾烷醇
27
OH
26 20 22
O H H HO H
17
25
CH2OH
26
H H HO H
17
O H
O H
呋甾烷醇
变形螺甾烷醇
鉴 别
1、浓硫酸-醋酐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取生药的70%乙醇提取液1ml,水浴蒸干,
奎宁、喜树碱 冉特可林酮
麻黄碱、为麻黄碱 哌劳亭、小檗碱 去甲乌药碱、罂粟碱 秋水仙碱、三尖杉酯碱 石蒜碱
苯丙氨 酸/酪氨 酸
l-吐根碱
蟾酥碱、5-羟色胺 harmanine 麦角新碱、麦角胺 士的宁、长春新碱、利血平
色氨酸
来源 于萜 类
19.单萜生物碱(monoterpenoid alkaloids) 20.倍半萜生物碱(sesqueteerpenoid alkaloids) 21.二萜生物碱(ditepenoid alkaloids) 22.三萜生物碱(triterpenoid alkaloids)
CH2OH O OH OH OH OCH2CH2 OH

生药学课件:虫草附子

生药学课件:虫草附子

非正品冬虫夏草
亚香棒虫草:麦角菌科真菌亚香棒虫草 Cordyceps hawkesii Gray 寄生在鳞翅目昆
虫的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香棒虫草:麦角菌科真菌香棒虫草 Cordyceps barnesii Thwaites寄生在鳞翅目昆
虫金龟子幼虫的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蛹草 Cordyceps militaris (.)Link 凉山虫草:麦角菌科真菌凉山虫草 Cordyceps liangschanensis Zang、Liu et Hu sp.nov寄生在鳞翅目昆虫的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新疆虫草:麦角菌科真菌新疆虫草 Cordyceps sp.寄生在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子座与 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蝉花(蝉蛹草) Cordyceps sobolifera (Hill.)B. et Br.
D
A C
A. 子座横切面
Hale Waihona Puke BB. 子囊壳放大
C. 子囊及子囊孢子
D. 不育部分
化学成分: 粗蛋白25 %,粗纤维19%,碳水化合物29% D-甘露醇、尿嘧啶、腺嘌呤、腺嘌呤核苷、麦角甾 醇、 虫草菌素( 去氧腺苷)。 人工虫草:L-甘-L-脯环二肽、蛋白多糖C909。
理化鉴别: 1. 茚三酮试验 显紫色。检查氨基酸 2.TLC试验
1.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药物肾毒性防护

2.呼吸系统病: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


4.肝病: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

5.心脑血管病:心衰、心率失常、冠心病、脑中风
6.肿瘤:辅助治疗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副作用

生药学 绪论 第一章

生药学 绪论 第一章

贝母: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
西贝素苷 imperialine glycoside R=OGlu
川贝:卷叶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
To control active compounds (alkaloids) by TLC fingerprints


原植物形态 Plant Morphology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上部稍扁, 稍弯曲;具槽纹,节略粗;叶近革 质;花被白色带浅紫色,先端紫红 色;唇瓣倒卵状,先端圆形,唇盘 上具紫斑。
金钗石斛
呈扁圆柱形,节间长2.5-3cm;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 沟;质硬而脆,断面平坦;味苦
性状特征 Description
清代: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 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 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 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 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 本草。
中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 药物。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成方制 剂)。 中药材:既是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煎服,或磨成细 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
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 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随着药源普查和对草药的 不断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界所应用,或作
现代中药是指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实践、依靠现代先进科学的 方法和手段,遵循严格的规范指标研制出的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 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种新型中药,科技含量高, 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以及"三便"(便于贮存、携带及服用)等特点,符合并达到国际医药主流市 场对产品的指标和要求,因而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在国际广泛流通。 中药一类新药:参一胶囊 日本 德国 韩国

生药学各论

生药学各论

伪品天麻大黄人参
五味子为木兰科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洋金花为茄科白花曼陀罗的干燥花,习称“南洋金花”
北洋金花为茄科毛曼陀罗的干燥花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的干燥根
南板蓝根为爵床科马蓝的干燥根茎和根
柴胡为柴胡(习称“北柴胡”)和狭叶柴胡(习称“南柴胡”)的干燥根*大叶柴胡有剧毒冬麻质优;春七质优。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
荧光鉴别
浸出液:大青叶水—蓝色;板蓝根水—蓝色
微量升华
大黄: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碱→红色
大青叶: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片、簇状结晶
薄荷:黄色油状物+硫酸、香草醛结晶→橙黄色+水→紫红色
化学反应
苦杏仁:苦味酸钠反应阳性
洋金花:Vitali反应(醇制KOH2~3滴,显深紫色,渐变为暗红,再加固体KOH一小块,紫色复现)麝香:加五氯化锑共研,香气消失,再加氨水少许研磨,香气恢复
朱砂: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烘烤后银白色消失
石膏:置于具有软木塞的试管,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成不透明体
信石:水溶后为弱酸性,通硫化氢产生黄色沉淀。

生药学笔记总论部分

生药学笔记总论部分

总论部分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2、生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具有“生货原药”之意。

2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3、中药:指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医院制剂与中成药(成方制剂)4、中药材:是指供切制成饮片用于调配中医处方、或磨成细粉直接服用或调敷外用,以及供中药厂生产中成药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

5、“草药”或“民间药”:一般是指草医(民间医生)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天然药物,绝大多数是历代本草无记载的天然药物。

6、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7、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的民间药物8《新修本草》《唐本草》唐代,苏敬等二十二人。

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可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9《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万历24年(1596),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另在卷首还附刊了一些有关的重要资料,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10、《神农本草经》汉3卷365种《神农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卷730种11、生药学作为一门学科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诞生的,1905年,赵潏黄,从日本回来,带回了“生药学”单词,并结合“本草纲目”编著了“现代本草生药学”。

12生药命名:(1)根据产地:川芎川乌杭菊浙贝(2)根据功能:防风益母草泽泻(3)根据性状或原植物形态:山乌龟人参七叶一枝花八角莲(4)根据生长特性或药用部分:冬虫夏草桂枝牡丹皮虎骨(5)根据故事或人物传说:何首乌使君子刘寄奴。

13生药采收一般原则:(1)根和根茎类:秋后春前(2)茎木类:秋冬两季(3)皮类:春夏之交(4)叶类:花前期或盛花期(5)花类:花朵初开时(6)果实种子类:成熟时(7)全草类:茎叶茂盛时(8)菌澡孢粉类:情况不定(9)动物类:生长发育和活动季节采收注意事项:合理留种注意扩大药用部分保护药物资源,开展人工培养14产地加工:(1)挑选洗刷(2)切(3)蒸、煮、汤、熏(4)干燥:晒干烘干阴干15生药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发霉变色泛油即“走油”16生药资源调查是开发利用天然药物和挖掘新的药用品种的首要途径17浙八味:浙贝母玄参麦冬元胡菊花山茱萸白术白芍河南四大怀药:怀牛膝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18生药种植:2600年前《诗经》载有枣桃梅汉武帝----引种园北魏《齐民要术》1958年国务院《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发展药材生成,注意保护野生药材,并且根据可能条件,逐步就行人工栽培”19:饮片:指制成适合于中药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物类生药藻、菌类生药的共同特征(三无一简单):无根茎叶分化、大多数无中柱、无胚胎阶段、构造简单菌核:菌丝密集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

子实体:高等真菌在生殖期形成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冬虫夏草【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性状】①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②质柔韧,断面类白色;③虫体似蚕,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褐色,有环纹(环节)20-30个,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④质脆易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⑤气微腥,味微苦。

⑥子座细长圆柱形,表面深棕至棕褐色,与虫体等长,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混淆】蝉花菌、蛹草菌、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和九州虫草,也常见豆粉和淀粉压模制作绵马贯众【显微特征】叶柄基部横切面:1、外侧为数列厚壁细胞,棕黄色;2、基本薄壁组织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3、有分体中柱5~13个,周韧维管束。

间隙腺毛(有间苯三酚类):存在于薄壁细胞的细胞间隙里的腺毛。

麻黄【基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草麻黄①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③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上部2裂(稀3裂),锐三角性,先端反曲④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髓部红棕色;⑤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①分枝较多,直径1.5-3mm, 有粗糙感。

②断面髓部略成三角状圆形。

③节间长2-6cm, 膜质鳞叶长2-3mm, 上部裂3(稀2)木贼麻黄①分枝较多,直径1-1.5mm, 无粗糙感;②先端多不反曲;③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 上部裂2(稀3),短三角形【显微特征】横切面:草麻黄:维管束8-10个;形成环扁圆形;偶有环髓纤维。

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

形成环类三角形。

环髓纤维较多木贼麻黄:维管束8-10个。

形成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草麻黄粉末①呈淡棕色;②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

③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呈电话筒状或哑铃型。

④纤维细长,外壁上布满草酸钙砂晶, 形成嵌晶纤维。

⑤导管分子端壁斜面相接,接触面具多数穿孔,形成特殊的麻黄式穿孔板。

【商品】麻黄均为统货大黄【基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叶分裂程度: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性状】掌叶大黄①根茎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片状。

②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③质坚实,横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④根茎髓部较大,可见多数星状或线纹状的星点(异型维管束),成环列或散在;⑤多数星点形成岛状、线纹状或网状的黄棕色纹理,习称锦纹;⑥气清香,味苦二微涩,嚼之有沙粒感,并使唾液染黄。

【显微特征】根茎横切面韧皮部散有黏液腔,木质部导管稀少,髓部大,其内散生内韧式的异型维管束,射线呈星状射出。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型草酸钙簇晶。

掌叶大黄粉末①黄棕色,气特异;②大型草酸钙簇晶,棱角多短钝;③大型的网纹导管,非木化或微木化(木化染色:间苯三酚 + 盐酸→红色);④众多的淀粉粒,脐点常呈星状、十字状。

【化学成分】1、蒽醌类化合物2~5%,其中:1)游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抗菌成分)2)结合型蒽醌——番泻苷(泻下成分);2、鞣质类约5%,为收敛成分【理化鉴定】1、微量升华:粉末加热→由低温至高温收集升华物镜检→依次见菱形、针状、羽毛状黄色结晶→加碱溶解并显红色。

2、采用HPLC方法测定,以芦荟大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为对照品,本品中5个成分的总量不得少于1.5%。

【药理作用】①泻下;②抗菌;③止血;④改善肾功能。

何首乌【性状】①块根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②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横长皮孔。

③质坚实,横断面淡红棕色,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④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显微特征】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充满红棕色物。

②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

③韧皮部宽广,散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外韧型,导管稀少。

粉末:①棕色;②草酸钙簇晶较多;③纤维多成束;④具缘纹孔导管【化学成分P119】1.卵磷脂(约3.7%);2.蒽醌衍生物(约1.1%);3.茋类成分(含量0.14%--6.85%)水溶性成分;4.鞣质类黄连【基源】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药材分别为称味连、雅连和云连。

△【性状】味连:①多分枝,习称“鸡爪黄连”;②表面灰黄或黄褐色;③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④气微,味极苦。

雅连:①多为单枝;②“过桥”较长云连:①多为单枝;②“过桥”较短【显微特征】根茎横切面味连:皮层有石细胞;中柱鞘有少数石细胞;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皮层、髓部有石细胞。

云连:皮层、中柱鞘和髓部均无石细胞。

味连粉末:①棕黄色;②鳞叶表皮细胞壁微波状弯曲③石细胞鲜黄色,可见层纹、孔沟明显;类方形、类圆形或类多角形;④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较厚;木纤维鲜黄色;【化学成分】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如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等。

味连中还特有黄柏酮和黄柏内酯。

川乌【性状】①不规则圆锥形,顶端有芽痕,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②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横切面可见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微有麻舌感。

【化学成分】1、双脂类二萜生物碱(强毒性)有: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等。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等,其毒性明显减小3、其他生物碱成分:去乌头药碱、棍掌碱附子【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干燥子根加工品。

【化学成分】与川乌相似,但中医临床应用有区别:附子性大热,辛、甘;有毒。

厚朴【显微特征】干皮横切面药用厚朴①栓内层为2~4层石细胞;②石细胞分枝状③韧皮部纤维束众多粉末药用厚朴①棕色;②石细胞呈分枝状;③纤维多成束;④筛管分子,筛孔明显;⑤油细胞呈椭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凹叶厚朴①分枝状石细胞较大,长可至326μm;②油细胞较少见;③纤维边缘作呈锯齿状者较易见;【理化鉴定】采用HPLC方法测定,本品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不得少于2.0% 【化学成分】挥发油约1%,油中主为β-桉油醇;木脂素类;厚朴酚;生物碱类;木兰箭毒碱五味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中华五味子(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

【理化鉴定】采用HPLC方法测定,本品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于0.40%【化学成分】①、含木脂素约5%,主要有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等;②、其次含脂肪油约33%,有机酸9.1%肉桂【显微特征】横切面①最内层木栓细胞外壁增(特)厚,木化;②韧皮部最外石细胞群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③皮层散有石细胞、分泌细胞及油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④油细胞随处可见粉末①红棕色;②纤维长梭形,壁厚, 木化,纹孔不明显;③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有的三面增厚,一面菲薄④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质;⑤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草酸钙针晶细小。

【加工】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肉桂有如下加工品:油桂筒(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不经压制,晒1—2天后自然卷曲成筒状,阴干企边桂:为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版之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质的桂夹中,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商品】企边桂,板桂,黄瑶桂,桂通,桂心,桂碎板蓝根【基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化学成分】含靛蓝、靛玉红、(R,S)-告依春、芥子苷、靛玉红吲哚苷、腺苷、多种氨基酸等大青叶【基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化学成分】靛蓝、靛玉红、芸苔葡萄糖硫苷、新芸苔葡萄糖硫苷及游离的吲哚醇青黛【基源】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水提、石灰处理等加工所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化学成分】靛蓝、靛玉红、杜仲【性状】树皮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曲;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未去粗皮者可见明显的皮孔,刮去部分栓皮者表面较平坦。

内表面紫褐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延展性的橡胶丝相连。

气微,味稍苦。

苦杏仁【化学成分】含苦杏仁苷(约3%),脂肪油(约50%),并含苦杏仁酶(多种酶的混合物,苦杏仁苷酶、樱叶酶、醇腈酶,以及可溶性蛋白质)苦杏仁苷受苦杏仁酶或OH溶液的作用,生成苯甲醛、氢氰酸和葡萄糖黄芪【性状】蒙古黄芪①根呈长圆柱形;②表面淡棕色和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细纵纹及稀疏须根痕;③质坚实,体较重,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而有粉性;白色或淡黄白色,有多数放射状弯曲纹理及裂隙,菊花心明显;④气微,味微甜;豆腥味甘草【基源】本品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乌拉尔甘草①根呈长圆柱形;②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横长皮孔;③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放射状纹理(菊花心)④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断面纤维性,粉性少,味甜而带苦光果甘草气微,味甜。

【化学成分】三萜类成分:乌拉尔甘草含甘草皂苷,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甜味成分。

光果甘草除甘草酸、甘草次酸外,还含去氧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等黄酮类成分: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元、新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等。

光果甘草尚含甘草黄酮A、甘草查耳酮A及B等其他成分:7-甲氧基香豆素、伞花内酯等番泻叶【显微特征】叶横切面:①上下表皮均有粘液质;②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型;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有晶纤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粉末:①有晶纤维,草酸钙方晶;②具单细胞非腺毛,有疣状突起;③有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多为2个,少有3个;④草酸钙簇晶较多黄柏【基源】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川黄柏)【显微特征】横切面:①木栓层细胞长方形;②皮层散有多数石细胞,石细胞多为分枝状;③韧皮部外侧有多数石细胞;④射线弯曲而细长粉末①晶鞘纤维:(鲜黄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②不规则分枝状石细胞形大,鲜黄色关黄柏【基源】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五倍子【性状】肚倍为长圆形或纺锤形的囊状物;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绒毛;质硬而脆,易破碎,内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绒毛较明显,壁较薄。

沉香【性状】1、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小碎块;2、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偶见孔洞,可见黑褐色或棕黑色的树脂斑块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

空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