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麻黄功效与作用

麻黄功效与作用麻黄,又名麻黄草,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草药,其功效与作用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麻黄作为中药材,以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备受青睐和研究。
下面将详细介绍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一、麻黄的基本信息麻黄,其学名为麻黄叶。
麻黄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柏科、麻黄属。
麻黄原产于亚洲和北美洲,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洲等地。
麻黄呈直立灌木状或小乔木状,茎呈角质状,叶卵形或长圆形,花小,集合成圆柱状穗生于枝上。
麻黄多年生,生长在干旱的山地、山坡、干燥河谷和沙漠地区。
而且麻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主要收集茎段,即麻黄茎。
二、麻黄的主要功效麻黄具有多种药理学功能,主要功效如下:1.发汗散寒:麻黄性质辛温,主要功效是散寒解表,发汗宣肺。
中医认为麻黄能通过激发人体的发汗作用来散寒,适用于感冒、风寒感冒、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此外,麻黄还有降低体温和解热的作用。
2.祛风解痉:麻黄有一定的祛风和解痉作用。
在中医领域中,麻黄常用来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痛、抽搐等症状。
麻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3.解痛舒筋:麻黄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能够缓解各种因寒湿引起的痛感。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麻黄能够缓解肌肉痛和风湿痛的功效。
中医将麻黄与其他草药结合,像鸡内金、忍冬藤等常用的配伍,用来治疗痉挛性头痛、肌肉痛、四肢麻木等症状。
4.利尿排湿:麻黄具有利尿的作用,能够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
中医认为麻黄可以通过增加尿液的分泌,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从而起到消除湿气、利水消肿的作用。
麻黄可以用于治疗长期水肿、尿液潴留和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5.化痰平喘:麻黄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等症状。
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它是一种有效的支气管扩张剂。
麻黄能够通过扩张支气管,减少肺部痉挛和炎症反应,缓解哮喘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困难和喘息。
《神农本草经》:麻黄

《神农本草经》:麻黄麻黄,又称麻黄树,是中医药理中备受推崇的一味草药。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草药学著作,对麻黄的记载详实,使得麻黄这一中草药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神农本草经》中摘录相关内容,介绍麻黄的起源、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揭示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麻黄的起源《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麻黄的记载如下:"黄麻也,神农之苗裔也。
"这句话揭示了麻黄的起源。
据认为,"黄麻"即指的是麻黄。
关于神农氏,传说是远古时期的医学领袖,他通过实践和总结创造了丰富的医药知识,这些知识被整理成了《神农本草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草药学著作。
麻黄作为神农氏的苗裔,得到了广泛的采集和研究。
二、麻黄的药理作用麻黄具有温阳宣通、解表发汗、止咳平喘等特点。
《神农本草经》中对麻黄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其解表发汗的功能。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者,主恶寒发栗,无汗"。
这意味着麻黄可以用于寒邪引起的恶寒发抖、无汗等症状。
此外,麻黄还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等疾病。
三、麻黄的临床应用麻黄作为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神农本草经》中对麻黄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一一列举。
比如,可以与桂枝、附子等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恶寒等症状;还可以与苏子、杏仁等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
麻黄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解表药、温阳药、散寒药等多个药物类别。
四、麻黄与中医理论的关联《神农本草经》中麻黄的记载不仅介绍了麻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还融入了中医理论。
麻黄的发汗作用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外感邪气入侵人体,会使体内的阴阳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而麻黄的发汗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排除邪气,从而恢复阴阳平衡。
这与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相契合,也是麻黄得到广泛应用的理论依据。
五、麻黄的安全性与副作用麻黄作为一味中草药,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安全的。
《神农本草经》:麻黄

《神农本草经》:麻黄麻黄,又称麻黄草,是《神农本草经》中的一种重要药材。
它在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药材之王”。
本文将从麻黄的起源、药用价值以及传统应用等方面,探究麻黄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
麻黄生长在中国的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等省份。
自古以来,麻黄就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药理研究和应用中均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首次被记录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可见其在古代医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麻黄具有温肺散寒、祛风止痛、解表散寒的功效。
它所含的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具有刺激中枢神经、扩张支气管、提高心脏输出量等作用。
在中医药学中,麻黄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肺寒症状。
另外,麻黄也可外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
麻黄是中药方剂中常见的药材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最为著名的方剂之一是“麻黄汤”。
这个方剂由麻黄、桂枝、杏仁等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伤寒、温病等疾病。
麻黄汤具有解表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被公认为神效方剂。
同时,麻黄还可以与其他草药进行配伍,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中医药学认为,麻黄具有温燥之性,可促进阳气上升,驱散风寒,散寒燥湿等等。
它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等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麻黄的药理作用已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其抗炎、解痉、镇静、止咳等作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尽管麻黄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但是由于其含有麻黄碱,因此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质等疾病的人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麻黄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
总而言之,麻黄作为《神农本草经》中的重要药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悠久的历史。
它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肺寒、风寒等疾病,为人们健康带来了福音。
然而,对于使用麻黄的人来说,应该谨记适量使用,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1.《神农本草经》2.刘庆长.我国本草学原理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1.3.曹志方.中国医学史[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麻黄的介绍中药

麻黄的介绍中药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什么是麻黄?麻黄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麻黄的资料,欢迎阅读。
麻黄的介绍麻黄麻黄,中药名。
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
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
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
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
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本品为常用中药。
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茎枝。
均为野生。
别名:狗骨、龙沙、卑相、卑盐。
产地:主产于山西、内蒙、甘肃、新疆、河北等地。
植物形态:草麻黄:草本状小灌木,高20~40厘米。
本质茎匍匐土中,或稍露地外。
绿色枝膜质鞘状,包于茎节上,下部1/3~2/3合生,上部二裂,裂片锐三角形。
花单性异株,雄株花常3~5朵集成复穗状花序,稀单生,雌球花多单生于枝端,雌花二朵;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内有种子两枚。
采收加工:立秋后霜降以前采收。
太早则质嫩茎空,麻黄硷含量小,受霜冻则色变红,暴晒过久,色发黄。
均影响疗效。
性状鉴别:草麻黄:细长圆柱形,有的带棕色木质茎。
草质茎少分枝,黄绿色,节间有细纵棱线,节上有细小鳞片,2~3片,基部联合呈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内心红黄色(俗称玫瑰心,为麻黄主要成分),微有香气,味苦涩。
以身干茎粗,淡绿色,断时有粉尘飞出,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L-麻黄硷、伪麻黄硷、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发汗、平喘、利水。
1、发汗。
仅在人加热时能增加其发汗量,动物实验尚未证实本品单独应用时有发汗效应。
2、解热。
麻黄发挥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温作用。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麻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
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但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配伍方案和应用禁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一、麻黄的配伍方案1. 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桂枝配伍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桂枝温通经络,两者配伍能够协同作用,加强药效。
2. 麻黄与杏仁:麻黄与杏仁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杏仁能够润肺化痰,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3. 麻黄与石膏:麻黄与石膏配伍常用于治疗高热发热,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石膏能够清热解毒,两者配伍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4. 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甘草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具有镇痛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甘草能够调和药性,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头痛症状。
二、麻黄的应用禁忌1. 孕妇禁用:麻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容易导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禁用麻黄。
2. 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容易导致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
3. 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
4. 服用感冒药物禁用: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而感冒药物中常含有退热成分,两者合用可能会导致药效相互抵消,影响疗效,因此在服用感冒药物期间禁用麻黄。
5. 过敏体质禁用:个别人群对麻黄过敏,使用麻黄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因此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总结起来,麻黄在配伍方案上常与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等药物配伍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然而,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应用禁忌,包括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服用感冒药物者以及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麻黄的副作用

麻黄的副作用麻黄,又名麻黄树,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草药。
麻黄的药用部分主要是其茎,具有祛风寒、发表散寒等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疾病。
然而,麻黄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首先,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其有效成分麻黄碱能够刺激人体大脑的神经细胞,使人产生兴奋、亢奋的感觉。
这一作用在炎热天气或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增加体内的热量产生,对人体发热的症状有所帮助,但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或过量使用会导致身体过热,出现头晕、口渴、心慌等不适症状。
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来说,麻黄的刺激性作用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
其次,长期使用麻黄可能会导致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
麻黄中含有一定量的麻黄碱,长期使用会使人体对麻黄碱产生耐受性,药效逐渐降低,从而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这种药物耐受的产生可能会导致人体对其他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
因此,长期使用麻黄的人应定期进行药物调整,以避免耐受性的产生。
麻黄还含有一些刺激性与毒性的成分,例如甲基黄酮等。
这些成分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对于胃肠道有疾病的人群来说,麻黄的使用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
此外,麻黄中的部分成分可能还会对肾脏、肝脏等器官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增加这些器官的负担。
因此,对于有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的患者来说,麻黄的使用应当避免或谨慎使用。
总的来说,麻黄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使用麻黄时,应遵循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长,切勿滥用或长期使用。
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来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观察是否有不适症状。
如果发生副作用或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此外,麻黄也不宜与其他刺激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加重副作用。
最重要的是,大家在使用麻黄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
麻黄的副作用

麻黄的副作用
麻黄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它具有提神醒脑、祛寒散寒等功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包括:
1. 心血管系统影响:麻黄主要成分麻黄硷具有兴奋心脏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因此长期大量使用或超过剂量服用麻黄可能会导致心悸、心动过速、高血压等心血管反应。
2. 麻黄中含有的麻黄碱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得人感觉兴奋、易激动、失眠等。
3. 麻黄碱还具有利尿作用,长期服用过多可能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对于长时间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4. 麻黄中的成分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或降低疗效。
因此,在服用麻黄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总的来说,麻黄的副作用虽然存在,但在正确使用和适量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其治疗效果,尤其在感冒、头痛等症状中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对于具有心脏病、高血压、甲亢、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人群来说,应慎重使用,甚至避免使用。
在使用麻黄时,一定要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
麻黄

麻黄Ephdrae Herba【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阴干或晾至七成干时晒干。
曝晒过久则色易变黄,受霜冻则色变红,均影响药效。
【资源分布】我国麻黄的主要产地是内蒙古,其次是新疆、山西、吉林、宁夏、甘肃等地。
草麻黄产量大,中麻黄次之,木贼麻黄产量最小。
【性状特征】草麻黄(1)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草麻黄(2)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
(3)有细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连合成筒状,红棕色。
(4)体轻,质脆,易折断。
(5)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6)气微香,味涩、微苦。
黄木贼麻黄三种麻黄的性状比较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少分枝,节间长2~6cm 。
膜质鳞叶2片,反曲,基部连合成筒状。
中麻黄:多分枝,节间长2~6cm 。
膜质鳞叶3片,上部钝三角形或三角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节间长1.5~3cm 。
膜质鳞叶2片,上部短三角形不反曲。
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茎少分枝,直径1-2mm较多分枝,直径1-1.5mm 多分枝,直径1.5-3mm纵棱线18-20条13-14条18-28条表面略粗糙无粗糙感粗糙节间长2-6cm1-3cm2-6cm 鳞叶长3-4mm1-2mm2-3mm鳞叶分裂情况裂片2(稀3)尖端反曲,基部连合成筒状。
裂片2(稀3)尖端不反曲,上部约1/4分离,呈短三角形。
裂片3(稀2)尖端尖,上部1/3分离。
几种麻黄的比较1.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2.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
3.皮层宽广,纤维成束散在。
4.中柱鞘纤维新月形。
5.维管束外韧型,8-10个。
6.形成层环类圆形。
7.木质部呈三角型。
8.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9.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沙晶或方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μ m。
气孔 特异,长圆形,保卫
细胞侧面观似电话筒状。
皮层纤维 嵌晶纤维。 棕色块 散在,棕色或红 细长,壁厚,有
的木化,壁上布满砂晶,形成
棕色,形状不规则。
麻黄 Ephedrae Herba
1.有机胺类生物碱1~2% ,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 麻黄生物碱, L-麻黄碱(I-ephedrine)、d-伪麻黄碱 (d-pseu-doephedrine)、L-N-甲基麻黄碱、d-N-甲 基伪麻黄碱、L-去甲麻黄碱(I-norephedrine)、d去甲伪麻黄碱等,主要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
性状(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
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微有
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 ,锐 三角形,先端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
体轻,质脆,断面略呈纤维性,中心红棕
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显 微 特 征
【显微鉴定】
2. 中麻黄 脊18~28个;维管束 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髓薄壁细胞壁微木化,环髓纤维多。
3. 木贼麻黄 棱脊13~14个;维管 束8~10个,形成层环扁圆形;髓 薄壁细胞壁木化,无环髓纤维。
显微鉴定(草麻黄粉末)
表皮细胞 类长方形,外壁
布满草酸钙砂晶,角质层厚达
裸子植物类生药---麻黄
• • • • •
1:麻黄的来源、形态、性状、产地及采制 2:麻黄的显微鉴定(横切片及粉末) 3:麻黄的化学成分 4:麻黄的理化鉴别 5:麻黄的药理作用、功效及主治
麻黄 Ephedrae Herba
本品为麻黄科 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 E.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Mey.或 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 .的干燥草质 茎。
药 理 作 用
2、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 痉挛的作用。
3、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4、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 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 油乳剂有解热作用。 5、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麻黄 Ephedrae Herba
功 效
味辛、微苦,温。能发汗散寒、宣肺平 喘、利水消肿。 制药工业用为提取麻黄碱的原料。麻黄 碱具平喘作用,伪麻黄碱具消炎作用。
化 学 成 分
2.挥发油 少量。
麻黄 Ephedrae Herba
1.粉末微量升华,得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理 化 鉴 别
2.薄层色谱
含量测定:含麻黄碱不得少于1.0%。
麻黄 Ephedrae Herba
1、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 奋、失眠、不安。
麻黄 Ephedrae Herba
显 微 特 征
麻黄横切面简图
1.草麻黄 茎(直径 1~2mm)横切面:
1.草麻黄茎横切面(详图) 类圆形,边缘有波状细棱脊 18-24条。表皮细胞类方形, 外壁厚,被厚的角质层,两棱 脊间有下陷气孔。 皮层宽,在棱脊处有下皮纤维 束,其他处散在少量纤维束, 中柱鞘纤维束呈新月形。维管 束8~10个,韧皮部窄,束内 形成层明显,木质部类三角形 。 髓薄壁细胞壁非木化,常含红 棕色块状物,偶有环髓纤维。 表皮细胞外壁、皮层细胞及纤 维壁中均可见草酸钙砂晶或方 晶。
性状(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 3mm,有粗糙感。节
间长2~6cm。
膜质鳞叶长2~3mm,
裂片3 (稀 2),先
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麻黄 Ephedrae Herba
植 物 形 态
木贼麻黄:直立灌木,高达1m以上,多分枝,直径1.52.5mm无粗糙感,节间短而纤细,长1.5-3m。膜质鳞叶 长1-2mm,叶上部约1/4分裂,列片2(稀3),呈钝三角形 ,先端多不反曲,基部约1/3合生,雌花序单生,常在节 上成对,
麻黄 Ephedrae Herba
采 制 产 地
9~10月割取草质茎,以通风处凉至7~8成干时 再晒干。如暴晒则色变黄;受霜冻则色红,药效 均会受影响。
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中麻 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木贼麻黄 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 、新疆。草麻黄产量大,中麻黄次之,商品上两 种常混用;木贼麻黄产量小,多自产自销。
来 源
植物形态
麻黄 Ephedrae Herba
草麻黄:草本状小灌木,高30~ 60cm。木质茎短,常匍匐;草质 茎绿色,长圆柱形。直立,节明显 ,节间长2~6cm,直径约2mm, 有不明显的细纵槽纹。鳞叶膜质鞘 状,长3~4mm,下部约1/2合生, 上部2(3)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 ,先端渐尖,常向外反曲。雌雄异 株,雄球花3~5聚成复穗状,顶生 ;雌球花宽卵形,多单生枝端。种 子2,卵形。花期5~6月。种子成 熟期7~8月。
麻黄 Ephedrae Herba
麻黄根:为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含麻黄 素、麻黄根碱。能止汗。麻黄根碱具显著降压作用。
附 注
谢谢!
麻黄 Ephedrae Herba
植 物 形 态
中麻黄:半灌木,高1m以上, 茎直立,粗壮,小枝对生或轮生 ,圆筒形,灰绿色,有节,节间 长3-6cm,直径2-3mm,叶退化 成膜质鞘状,上部约1/3裂开, 裂片通常3片,钝三角形或三角 形,雄球花常数个密集于节上, 呈团状,雌球花2-3生于茎节上 ,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雌花 ,球被管长达3mm,常呈螺旋 状弯曲,雌球果熟时苞片肉质红 色,种子通常3。
苞片最上一队 约2/3合生,内 有雌花1朵,雌 球花内有种子1 粒。花期6-7月 ,种子成熟期 8-9月。
性状(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 1.5mm,无粗糙感。节间
长1.5~3cm。
膜质鳞叶长 1 ~2mm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裂片2 (稀3 ),上部为
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 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 棕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