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三单元,让我们一起打开童话的大门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重温那些动人曲折的故事吧。
现在大家化身大胆的小勇士,一起跟随老师做一次智力大闯关的游戏吧,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第一关:概括主要内容
听清要求:先说课文题目,再用简单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声音要洪亮,表达要清楚。
三、第二关:词语
大声说出要补充的词语,在练习本上考一考,齐读。
归纳词语特点,扩充练习,积累背诵。
听写词语,板书难写的字。
四、第三关:句子
老师示范讲一个句子,提示理解方法
学生自己读一读,你发现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难理解。
讲解意思,表演动作,联系课文加深印象,注意多读。
试着背诵。
再来欣赏一首小诗,感受童话的魅力。
五,第四关,故事大擂台
1、我的发现,讲解童话的特点,资料袋补充童话的类型。
2、了解了童话的特点,那你知道什么是童话了吗?现在讲讲你喜欢的童话故事吧。
3、怎么样写好童话呢?总结方法
4、那么我们现在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自由说一说。
课下完成童话故事的编写。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复杂物体的观察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难点:对复杂物体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物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物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吗?”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发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物体的方法,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再次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所学的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以及课文内容,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
情感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复习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实际应用等,提高复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次复习,我们期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为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所学的生字、生词及其用法首先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生字进行复习,我们将通过课件展示生字,学生需准确拼读,理解其意思,并识记其部首、笔画和字形结构。
接着通过互动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复习本单元的生词,我们将重点回顾每个生词的意思和用法,通过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会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生词在语境中的运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词的用法,我们将设计一些练习,如填空、选择等题型。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生词的用法。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生词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以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2. 理解和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人物、事件、主题等,为后续分析和应用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观点及深层含义。
老师先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重点,并引导学生回顾前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检查学生对前一篇文章预习的情况,以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针对每篇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三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培养学生的文字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三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三单元课文《世界真奇妙》。
2.巩固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的写法和意义。
3.通过朗读和分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安排1.第一部分(15分钟):复习重点词语和句子。
–讲解并复习生词:《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2.第二部分(20分钟):分组表演课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第三部分(15分钟):讨论和总结。
–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五、板书内容1.重点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2.本节课重点:复习第三单元《世界真奇妙》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词语的意义也更加清晰。
分组表演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这种互动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词语“井底之蛙”的含义;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
3.学习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井底之蛙”的意思;
3.学会修辞手法的应用。
难点:
1.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井底之蛙”的含义;
2.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10分钟)
通过与学生讨论井底之蛙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
习和探索未知的世界。
2. 学习课文(20分钟)
1.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拓展延伸(15分钟)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类似的比喻句子。
4. 操练与巩固(20分钟)
1.学生个人完成习题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习题答案,相互交流共享答案。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分组讨论、个人练习等,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比喻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巩固与训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嫩红的叶子嫩绿的叶子温和的阳光舒服的住宅倾斜的隧道
3. 与“看”有关的词语
望眼欲穿左顾右盼极目远眺察言观色洞若观火目不斜视
五、佳句积累
1.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5.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钺《雪梅》)
(1)立了秋,把扇丢。
(2)二八月,乱穿衣。
(3)夏雨少,秋霜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涉及到的内容有《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旨在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本单元还涉及到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大意梳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仍存在对生字词的认读困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寓意可能了解不多,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够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
4.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人文内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大意梳理。
3.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寓意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
2.生字词卡片。
3.PPT或黑板。
4.相关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本单元的神话故事标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自主认读和理解。
老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故事大意。
4.巩固(10分钟)老师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对错误较多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和巩固。
5.拓展(10分钟)老师介绍与本单元神话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寓意和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运算规则和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例子: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通过PPT,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讲解和示例。
例子:(1)加法:1 + 2 = 3(2)减法:5 2 = 3(3)乘法:3 × 4 = 12(4)除法:12 ÷ 4 = 3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练习题:(1)2 + 3 =(2)7 4 =(3)5 × 6 =(4)24 ÷ 4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例子: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香蕉,请问小华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加法:1 + 2 = 3减法:5 2 = 3乘法:3 × 4 = 12除法:12 ÷ 4 = 3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写解题过程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复习课《再游童话世界》
-----------沙镇中心校吴晓蕾教学目标:
1.能准确写出本单元生字、词语。
并能准确运用词语。
2.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回顾4篇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3.通过回顾童话故事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从启示中深入领悟做人的道理。
能通过《小青石》明白能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感受童话的魅力,领悟其中的道理。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童话并能给人正确的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精读批注《小青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给你带来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边读边想这是哪单元的词语。
2.这些词语是哪一单元的?第三单元中有哪几篇文章?它们都是(童话)体裁。
什么样的文章就是童话,说说你的观点
二、复习知识
1.易错写的字:添、酷、拆、牌、融
A.老师为什么把字变颜色?
B.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C.教师当堂听写含有易错字的词语。
2.词语运用:
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口头造句)
3.句子
9课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10、11、12课呢?(小组交流)
4.童话的特点:
主人公:不限
故事情节:想象丰富、曲折动人
给人启示
三、拓展阅读
1.阅读课本142页《小青石》,
A.你明白了什么?
B.我们身边有“小青石”吗?
C.哪些句子使你感触最深?(小组合作交流)
2.编童话
你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故事情节怎样?给人怎样的启示?简要的说一说。
(全班交流)
四、总结
再游童话世界你又有了新的收获,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五、作业
写童话。
要求:不少于300字。
想象合理,字迹清晰。
能给人正确的启示。
板 书
再游童话世界
主人公:不限
情节:想象丰富、曲折动人
给人启示
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