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所学的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以及课文内容,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

情感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复习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实际应用等,提高复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次复习,我们期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为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所学的生字、生词及其用法首先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生字进行复习,我们将通过课件展示生字,学生需准确拼读,理解其意思,并识记其部首、笔画和字形结构。

接着通过互动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复习本单元的生词,我们将重点回顾每个生词的意思和用法,通过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会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生词在语境中的运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词的用法,我们将设计一些练习,如填空、选择等题型。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生词的用法。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生词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以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2. 理解和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人物、事件、主题等,为后续分析和应用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观点及深层含义。

老师先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重点,并引导学生回顾前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检查学生对前一篇文章预习的情况,以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针对每篇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

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学习课文一、粗读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 朗读本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词语“井底之蛙”的含义;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
3.学习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井底之蛙”的意思;
3.学会修辞手法的应用。

难点:
1.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井底之蛙”的含义;
2.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10分钟)
通过与学生讨论井底之蛙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
习和探索未知的世界。

2. 学习课文(20分钟)
1.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拓展延伸(15分钟)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类似的比喻句子。

4. 操练与巩固(20分钟)
1.学生个人完成习题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习题答案,相互交流共享答案。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分组讨论、个人练习等,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比喻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巩固与训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单元测试题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主要包括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麻雀》、《爬山虎的脚》、《烈士诗抄》等。

这些文章既有文学作品,又有叙事描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材料,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也以叙事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叙事性的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生动等问题。

因此,在复习课中,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叙事性文章的阅读理解。

2.写作训练,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本单元的具体文章,使学生理解叙事性文章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实践训练法:通过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课堂展示。

2.练习题:准备本单元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写作素材: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有所依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对本单元的文章进行简要回顾,引导学生理解叙事性文章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单元的文章,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拓展(10分钟)利用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

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修建过程。

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古诗三首》 2课时《爬山虎的脚》 2课时《蟋蟀的住宅》 2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写观察日记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34—35页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涉及到的内容有《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旨在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本单元还涉及到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大意梳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仍存在对生字词的认读困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寓意可能了解不多,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够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

4.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人文内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大意梳理。

3.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寓意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

2.生字词卡片。

3.PPT或黑板。

4.相关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本单元的神话故事标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自主认读和理解。

老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故事大意。

4.巩固(10分钟)老师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对错误较多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和巩固。

5.拓展(10分钟)老师介绍与本单元神话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寓意和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运算规则和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例子: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通过PPT,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讲解和示例。

例子:(1)加法:1 + 2 = 3(2)减法:5 2 = 3(3)乘法:3 × 4 = 12(4)除法:12 ÷ 4 = 3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练习题:(1)2 + 3 =(2)7 4 =(3)5 × 6 =(4)24 ÷ 4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例子: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香蕉,请问小华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加法:1 + 2 = 3减法:5 2 = 3乘法:3 × 4 = 12除法:12 ÷ 4 = 3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写解题过程和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行复习。

该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包括三篇文章:《大自然的声音》、《秋天到了》和《金色的草地》。

复习内容将围绕这三篇文章展开,包括生字词的学习、文章内容的理解、文学常识的掌握以及写作技巧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和书写能力。

2. 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4.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 对文章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将所学写作技巧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写作练习本。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复习导入1. 老师简要回顾第三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分享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阶段:生字词复习1. 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 学生书写生字词,老师巡回指导。

第三阶段:文章内容理解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阶段:文学常识学习1. 老师讲解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

2. 学生进行文学常识的问答。

第五阶段:写作技巧学习1. 老师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第六阶段:总结与反思1. 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2. 内容:生字词复习、文章内容理解、文学常识学习、写作技巧学习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自然主题的短文,尝试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三单元的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小组做相应补充,教师做最后总结
活动四:
听写本单元易错词语。填写四字词语。
完成课内阅读及与课文相匹配的课外阅读。
小对子交流,互批。
集体反馈。
④交流答题方法。
活动六:通过自主复习和课上交流,对本组课文我们回顾了这么多,相信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了,快来试试吧!
板书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第3单元复习童话故事
任性是指?在这里是指( )。
冷酷反义词?在这里是指( )。
5、作文指导
六、当堂检测
分发作业单,课堂内完成
小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提纲完成情况。
活动一:
学生回答本组所包括的文章,教师相机板书。
活动二:
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 先自由读一遍
说说易错点在哪里,提醒写时注意什么?
展示纠正
选择正确的读音,说说本单元中还有哪些易错读音,提示同学注意。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时间:
课题
第三单元
课型
复习
主备教师
刘艳梅
教学内容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童话故事”复习课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篇到章,再到词句,对一单元进行系统复习,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
2、复习听写中,重点强调的是这样几个字:覆、斥、添、拆、勤
(2)多音字复习
(3)形近字复习
三、复习课文
1、任性,冷酷无情的巨人。
2、努力去寻找幸福的青年。美丽善良的智慧女神。
3、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鸟儿。
4、笑嘻嘻的小木偶。狡猾的小红狐。
(二)《巨人的花园》作者英国( )。本文通过( )对比,( )的对比告诉我们( )的道理。
(三)《去年的树》,作者( )。本文主要通过( )展开故事情节。全文一共有( )对话。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小鸟的行为,让我们认识了一只( )的小鸟,我想对这只小鸟说:()。
四、课内阅读
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分析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一、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谁来说说第三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生答)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
二、 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听写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训斥覆盖 凝视 冷酷伐木 告示牌 火辣辣草翠花开 增添 融化 撒谎 魔杖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枯枝败叶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④小对子互相口头填空,展示说一说。(举一反三)
活动三:
自主交流,完成本单元讲读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反馈交流。
其他小组做相应补充,教师做最后总结
⑤小组讨论童话中出现的人物或动物的性格特点。
6、学生重点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对比
7、学生回忆讨论文章中出现的对比
自主交流,完成本单元讲读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反馈交流。
教学
流程
活动一:回顾课文(2分钟)活动二:复习字词。(8分钟)活动三:复习课文(15分钟)活动四:课内阅读(5分钟)活动五:当堂检测(10分钟)
教师活动
(重要字词句、主问题展示、预设问题、拓展问题)
学生活动
(实施策略、学法指导)
复习准备:
1、学生做完预习提纲。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