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②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③了解南昌起义;④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复习,培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读书。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教学难点】: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内外迁移教学法、类比法、讲授法、提问法、自主互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结合学案【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近代以来中国都经历了那些艰难屈辱的历程?请列举其中的主要事件。
二、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自主完成主要内容。
1、五四爱国运动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简单经过:a.1919年5月4日- 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b.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c.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d.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a.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⑤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2、中共“一大”的召开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三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培养学生的文字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三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三单元课文《世界真奇妙》。
2.巩固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的写法和意义。
3.通过朗读和分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安排1.第一部分(15分钟):复习重点词语和句子。
–讲解并复习生词:《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2.第二部分(20分钟):分组表演课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第三部分(15分钟):讨论和总结。
–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五、板书内容1.重点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2.本节课重点:复习第三单元《世界真奇妙》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词语的意义也更加清晰。
分组表演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这种互动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课型:讲读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因为前一个单元已经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但本单元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理清段落间的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要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
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理清顺序: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体会语言: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第三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掌握第三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如古诗词、汉字、诗歌等。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琢磨古人情感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词的欣赏和写作技巧。
2)加强对诗句、句型、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2)学生对汉字和诗句的书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2.教师以字词、句型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记忆、演练、分析和应用。
3.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如朗读、诗歌创作、阅读策略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诗词欣赏1.教师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2.教师分析诗句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比喻手法等。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墓碑文》的意义和主旨。
4.教师讲解古诗词的时空背景,如唐诗宋词等。
第二课时:汉字教学1.教师将汉字进行分类,从形、音、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做题和互改。
3.教师讲解汉字的命名和演变,及其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知识。
4.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训练,注重结合意义和用法。
第三课时:诗歌创作1.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绝、七绝、唐诗、宋词等。
2.学生进行创作,可采用出题人提示、指定写作主题等方式进行。
3.学生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4.教师总结和点评学生诗歌的优缺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
2.学生书面作业表现。
3.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4.教学效果评价。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三单元所学字词和句子。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简单事物的看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复习第三单元所学内容。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三、教学内容
1.复习第三单元所学的词语和句子。
2.练习阅读课文,并进行相关问题讨论。
3.引导学生根据情景进行简短的书写练习。
四、教学准备
1.课本《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3.学生练习册和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和句子
–复习第三单元所学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逐个回忆并背诵。
–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加深记忆。
2.阅读课文
–让学生读课文并理解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生词或不理解的地方。
–老师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3.书写练习
–设计一些情景,要求学生进行简短的书写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第三单元的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书写表达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上与第三单元相关的习题。
2.进行简短的作文练习,描述当下发生的有趣事情。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培养。
下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加口语训练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此复习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巩固学生对第三单元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会读四声。
2.正确认读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3.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核心素养】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学会读四声。
【重难点】1.正确认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会读四声。
2.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评价任务】两拼音节的拼读和声母、单韵母的书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g k h》读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
儿歌识记g、k、h 的音和形:一只白鸽g g g;9字带钩g g g;小小蝌蚪k k k;蝌蚪戏草k k k;我爱喝水h h h;像把椅子h h h三拼音节 g-u-ā→guā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
(介母:i u ü)三拼音节特点:声母轻,介母短,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畅。
(2)《j q x》发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
书写规则:j的第一笔容易写反;右上半圆p p p, 左上半圆q q q。
儿歌识记j、q、x的音和形:母鸡母鸡j j j 气球气球q q q 西瓜西瓜x x x拼读规律: j、q、x,淘气小兄弟要和小ü站一起,摘了圆帽还念ü(3)《z c s》发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整体认读音节发音长而响。
书写规则:s容易写反。
z、c、s的音和形:狗熊老师穿紫衣,漂亮紫色z z z 三只刺猬长满刺,满身的刺c c c 叶上蚕儿吐白丝,白色丝线s s sz、c、s的形:像个2字z z z 半个圆圈 c c c 半个8字s s s 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4)《zh ch sh r》读音规则:声母发音轻而短,韵母发音响而长。
儿歌识记zh、ch、sh、r的音和形:一轮红日挂天上,动物下课都很忙。
蜘蛛凳上吐丝长,小猴椅上织衣裳。
刺猬吃果有营养,狮子乖乖蹲地上,看着小鹿值日想帮忙。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第三单元所学内容,包括认读音节、认读生字、认读文句等。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复习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2.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难点
1.难点一:字词辨析
2.难点二:文句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课本和相关课件
2.黑板、教学用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内容呈现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跟读等方式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练习环节
•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分组练习,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加深理解。
4. 拓展练习
•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拓展练习,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相关课后练习。
2.自主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七、板书设计
•重点字词:XXX
•重点句子:XXX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第三单元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课文理解和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语文的热爱。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1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教学目标: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重点:1.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3.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4.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难点: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第一课时一.本单元知识网络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殖的概念、意义、方式概念: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的现象意义:维持生物物种(种族)的不断延续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等( 不是指植物的“芽” )主要方式营养生殖:植物营养器官的嫁接、扦插、压条等方式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在无菌培养基上培养下一代有性生殖概念:一般是由亲代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下一代2.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果皮子房壁种皮珠被子房种子胚珠胚受精卵果实3.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以相关的结构适应着各自的传播方式。
依靠风力:蒲公英果实有伞状的毛依靠水力:椰子树果实漂浮在水面上依靠动物与人的运动:苍耳果实表面有钩刺依靠自身的弹力:豌豆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将种子弹射出去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 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主要遗传物质: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2. 基因与性状基因的概念: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常染色体 22对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_Y或__性染色体数量:1对男性:_Y 产生两种精子 _ 和 Y性别决定方式:_Y型女性:__ 产生一种卵细胞 _4.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变异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转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四.作业:中考通1——20题● 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教学探讨与反思: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5-1-1水中生活的动物(第1课时)一.动物的种类1.大约有150万种2.两类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首先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第二是能在水中呼吸3.鱼类的形态特点: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e)运动器官——鳍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臀鳍:平衡身体作用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f) 鳔:使鱼能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g) 呼吸器官——鳃鳃丝:气体交换的场所鳃弓鳃耙:过滤水中的物质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联系语境理解和运用;掌握本单元的重要作家和议论文有关的知识。
2.对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味,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学习在与别人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从前辈学者的论述中学习治学的经验,借鉴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教学重点 1.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学法点拨: 1.在学习中重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要主动参与,深刻领悟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发展思维能力。
2.文中有一些精彩的论述,把它们作为名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与同学交流,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深读精思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品味感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
4.在前辈治学读书经验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进一步反思,是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教学过程一、出示复习目标。
二、了解单元内容特点: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味,“反刍”式咀嚼,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因此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
宜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
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3456
2019-08-0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联系语境理解和运用;掌握本单元的重要作家和议论文有关的知识。
2.对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味,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学习在与别人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从前辈
学者的论述中学习治学的经验,借鉴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教学重点 1.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学法点拨: 1.在学习中重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要主动参与,深刻领悟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发展思维能力。
2.文中有一些精彩的论述,把它们作为名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与同学交流,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深读精思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品味感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
4.在前辈治学读书经验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进一步反思,是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教学过程一、出示复习目标。
二、了解单元内容特点: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味,“反刍”式咀嚼,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因此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
宜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
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3456
2019-08-0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联系语境理解和运用;掌握本单元的重要作家和议论文有关的知识。
2.对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味,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学习在与别人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从前辈学者的论述中学习治学的经验,借鉴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教学重点 1.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学法点拨: 1.在学习中重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要主动参与,深刻领悟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发展思维能力。
2.文中有一些精彩的论述,把它们作为名言警
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与同学交流,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深读精思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品味感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
4.在前辈治学读书经验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进一步反思,是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教学过程一、出示复习目标。
二、了解单元内容特点: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味,“反刍”式咀嚼,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因此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
宜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
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3456
2019-08-0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联系语境理解和运用;掌握本单元的重要作家和议论文有关的知识。
2.对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味,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学习在与别人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从前辈学者的论述中学习治学的经验,借鉴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教学重点 1.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学法点拨: 1.在学习中重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要主动参与,深刻领悟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发展思维能力。
2.文中有一些精彩的论述,把它们作为名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与同学交流,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深读精思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品味感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
4.在前辈治学读书经验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进一步反思,是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教学过程一、出示复习目标。
二、了解单元内容特点: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