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重点
突破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理解各个概念,分析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
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突破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较,分析判断。
教法
引导小组交流,回顾总结和集体练习。
学法
对话和交流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法。
课前
准备
教师
教师课件。
学生
练习本。
过程
板书
倍数与因数
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因数、找质数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学生选小组代表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在稿纸上先画一画,再在表格中填一填。
学生独立试画后填表,并在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四”第3题。学生先独立在教材找一找,连一连。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巩固找因数的个数的练习,加强有序思考的训练。
4.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四”第4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再独立完成。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质疑:为什么找出6的倍数且不要大于24?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让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倍数和因数,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倍数和因数中的公有数,发展学生的思维。
引入
引入: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怎么来判断一个是质数还是合数?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2,5,3的倍数有哪些特征?你们能背出100以内的质数吗?
【设计意图】以问答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探新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第三章 代数式的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等概念。

2、会用去括号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会求代数式的值。

3、能综合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

复习回顾知识点一: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1、下列代数式书写规范吗?不规范的请改正。

1a 3x ⨯a b ÷112mn 0.5ab2、已知 27m x y - 是7次单项式,则系数是( ),m=( )3、写出一个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为-1,一次项系数为1( )知识点二:代数式的值1、已知 12;3x y =-=- ,求代数式 2568x y -+ 的值。

2、已知 5;3x y xy -== ,求代数式 223x y xy -- 的值。

知识点三:合并同类项1、如果 32132m n a b a b --与 是同类项,那么m+n=( )。

2、合并同类项: 222542625x y xy xy x y xy -+-+++知识点四:去括号1、去括号:3232(51)a x x ⎡⎤--++⎣⎦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2223()2()x x y x y --+--知识点五:整式的加减1、求 22241325a a a a -+-+-与 的和。

2、化简求值:22232(2)2(3),2a a a a a a -++-=-其中同学们还记得在第三章代数式学习了那些知识点吗?课堂提升1、多项式 224x y + 中,二次项系数是( )2、多项式 2()35m x m n x x ++-+ 是关于x 的三次四项式,且二次项系数是-2,则m=( ),n=( )3、若 22(27)(291)x ax y bx x y +-+--+- 的值与字母x 的 取值无关,求a 、b 的值。

当堂检测1.已知a 是两位数,b 是一位数,把b 放在百位上,a 放在b 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 ( )A .10b +aB .baC .100b +aD .b +10a2.代数式-23xy 3的系数与次数分别是 ( )A .-2,4B .-6,3C .-2,7D .-8,43.一个多项式M 减去多项式2x 2+5x -3,马虎同学将减号抄成了加号,运算结果得-x 2+3x -7,多项式M 是_______ .4.若23a b -=,则924a b -+的值为 .5.先化简,再求值:3(2x 2-xy)-2(3x 2-2xy),其中x =-2,y =-3;6.化简:已知A =-3x 3+2x 2-1,B =x 3-2x 2-x +4,求2A -(A -B).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本章内容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三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培养学生的文字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三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三单元课文《世界真奇妙》。

2.巩固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的写法和意义。

3.通过朗读和分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安排1.第一部分(15分钟):复习重点词语和句子。

–讲解并复习生词:《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2.第二部分(20分钟):分组表演课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第三部分(15分钟):讨论和总结。

–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五、板书内容1.重点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2.本节课重点:复习第三单元《世界真奇妙》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词语的意义也更加清晰。

分组表演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这种互动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整理与复习研究模式:小学数学复习课差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

简单运用: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复杂运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数的化简;会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回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完善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整理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结构等能力,同时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预学单、作业纸、课件。

教学重点:有序整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知识,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一、预学查异师:今天我们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请拿出预学单,小组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本单元的知识梳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指名一个小组完成板贴。

【板贴:】二、初学适异师:请和黑板上的对照一下,有没写全的,自己再补充补充。

学生自主检查,补充。

师:其实除了这种扩线图的方式外,还可以这样整理,请看大屏幕。

生2:投影展示(表格)生3:投影展示(文字描述)【评析:选择小组合作,是对学生的考验,需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对老师的考验。

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具有激活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和思维品质。

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小组合作,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形式,避免了学困生在整理时无从下手。

另外,练习时的选做形式,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适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独立思考后,鼓励学生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五子棋》的基本规则。

2.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五子棋》基本规则的学习与掌握。

2.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的复习与总结。

三、教学难点1.针对《五子棋》策略的讨论和分析。

2.针对课文中重点段落的深入理解与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五子棋规则、第三单元课文练习题等。

2.板书:五子棋规则、课文内容提要、重点句子等。

3.素材:五子棋棋盘、棋子、教案、答案等。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内容,引出《五子棋》游戏,让学生了解五子棋的基本规则。

第二步:学习1.讲解《五子棋》的基本规则,例如如何下子、如何获胜等。

2.引入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课文重点内容。

第三步:练习1.分组进行五子棋游戏比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竞技能力。

2.布置第三单元的课文复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相互交流答案。

第四步:总结1.讨论五子棋策略,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六、课堂延伸1.通过口语表演等形式,巩固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五子棋》的练习题,巩固游戏规则。

2.完成第三单元课文的复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不断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以上就是本节复习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第三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掌握第三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如古诗词、汉字、诗歌等。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琢磨古人情感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词的欣赏和写作技巧。

2)加强对诗句、句型、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2)学生对汉字和诗句的书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2.教师以字词、句型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记忆、演练、分析和应用。

3.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如朗读、诗歌创作、阅读策略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诗词欣赏1.教师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2.教师分析诗句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比喻手法等。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墓碑文》的意义和主旨。

4.教师讲解古诗词的时空背景,如唐诗宋词等。

第二课时:汉字教学1.教师将汉字进行分类,从形、音、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做题和互改。

3.教师讲解汉字的命名和演变,及其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知识。

4.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训练,注重结合意义和用法。

第三课时:诗歌创作1.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绝、七绝、唐诗、宋词等。

2.学生进行创作,可采用出题人提示、指定写作主题等方式进行。

3.学生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4.教师总结和点评学生诗歌的优缺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

2.学生书面作业表现。

3.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4.教学效果评价。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会读四声。

2.正确认读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3.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核心素养】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学会读四声。

【重难点】1.正确认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会读四声。

2.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评价任务】两拼音节的拼读和声母、单韵母的书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g k h》读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

儿歌识记g、k、h 的音和形:一只白鸽g g g;9字带钩g g g;小小蝌蚪k k k;蝌蚪戏草k k k;我爱喝水h h h;像把椅子h h h三拼音节 g-u-ā→guā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

(介母:i u ü)三拼音节特点:声母轻,介母短,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畅。

(2)《j q x》发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

书写规则:j的第一笔容易写反;右上半圆p p p, 左上半圆q q q。

儿歌识记j、q、x的音和形:母鸡母鸡j j j 气球气球q q q 西瓜西瓜x x x拼读规律: j、q、x,淘气小兄弟要和小ü站一起,摘了圆帽还念ü(3)《z c s》发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整体认读音节发音长而响。

书写规则:s容易写反。

z、c、s的音和形:狗熊老师穿紫衣,漂亮紫色z z z 三只刺猬长满刺,满身的刺c c c 叶上蚕儿吐白丝,白色丝线s s sz、c、s的形:像个2字z z z 半个圆圈 c c c 半个8字s s s 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4)《zh ch sh r》读音规则:声母发音轻而短,韵母发音响而长。

儿歌识记zh、ch、sh、r的音和形:一轮红日挂天上,动物下课都很忙。

蜘蛛凳上吐丝长,小猴椅上织衣裳。

刺猬吃果有营养,狮子乖乖蹲地上,看着小鹿值日想帮忙。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会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和复习,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运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复习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小数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复习难点:小组合作交流、整理,把对知识的整理当作知识复习的载体,引导学生恰当1、想一想:根据每组第一题的得数,直接写出其余各题的得数。

86×7=602 78÷26=38.6×0.7=()怎么得到的? 7.8÷2.6=()怎么得到3?0.86×0.7=() 7.8÷0.26=()怎么想的?8600×0.007=()怎么确定的? 0.078÷2.6=()怎么想的?()×()=0.0602 ()÷()= 0.032、算一算:(竖式计算)2.56÷3.2 0.06×1.07 75.6÷0.18 1.5×0.0072交流:小数乘法、除法列竖式时,分别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预设:乘法:①位数不够时,用0占位;②末尾有0要化简③竖式时,位数多的放上面③小数乘法的竖式要把末位对齐除法:①都是整数,商不一定是整数;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末尾用0补足③整数部分不够除时,用0占位④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移动后小数点对齐。

⑥除到哪一位不够除时要商0占位。

板块二:计算有特点(三)师:小数乘法计算与小数除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转化)但是它们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完全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出示: A、B不等于0,也不等于1整数乘法A×A A×B A×A>A A×B>A小数乘法A×A A×B A×A>A A×A<A A×B>A A×B<A 整数除法A÷A A÷B A÷A=1, A÷B< A小数除法A÷A A÷B A÷A=1, A÷B>A A÷B<A交流时可以举例验证3、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联系语境理解和运用;掌握本单元的重要作家和议论文有关的知识。

2.对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味,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学习在与别人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从前辈学者的论述中学习治学的经验,借鉴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教学重点 1.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学法点拨:1.在学习中重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要主动参与,深刻领悟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发展思维能力。

2.文中有一些精彩的论述,把它们作为名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与同学交流,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深读精思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品味感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

4.在前辈治学读书经验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进一步反思,是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教学过程一、出示复习目标。

二、了解单元内容特点: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味,“反刍”式咀嚼,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
髓,因此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

宜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

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自己新的感悟。

要注意“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

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文章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

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

据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巴金就一遍遍的“反刍”,共达十四遍。

三、识记基本知识(一)字音字形:浩劫日晷饶舌阑珊言简意赅羡慕憔悴嬉笑俨然显赫焙烧一筹莫展犀锐陶冶寸积铢累摄取吝啬(二)重点词语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言简意赅家喻户晓压制声誉卓著融会贯通浮光掠影吝啬滑稽四、掌握文学知识(一)季羡林:()家,著有《》、《》等,成为XX 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弗兰西斯·培根:()和()上划时代的人物,()国杰出的()家,马克思曾誉之为()。

(二)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分为()和()两种。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和()。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

议论文的最基本结构识()——()——()。

五、品味名言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析: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我的发现名言名句:赏析:六、赏析文章,提升能力:甲文:成功(节选)季羡林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xiàn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yù户晓。

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事理至明,无待ráo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略。

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qī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还是先举韩文公。

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乙文:
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节选)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fù其实的称号。

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愧是“中国的jí梁”。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

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

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

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zào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

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如果季羡林没有这种好读书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学生那样,终日忙于旅游,购物,跳舞,搓麻,谈情说爱,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学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又怎么会有今日fēi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呢?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基础平台1.词语传真。

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字词演练中夯实你的基础)xiàn慕ráo舌不qī而来家yù户晓j í梁枯zào名fù其实fēi声中外 2.文学放飞。

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

a.囊萤b.映雪c.悬梁d.刺股⑴战国时苏秦()⑵晋代的孙康()⑶晋代的车胤()⑷汉代的孙敬()阅读冲浪(在阅读中提升你的能力)课内文阅读链接:(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
3.甲文中成功前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条件,为什么?
4.甲文中“天资”和“天才”各解释为什么?作者为什么用“天资”,而不用“天才”?
5.甲文中的“韩文公”是指谁?文中引用他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
6.请写出两条关于“成功”的名言。

课外文阅读连线:(在探究中优化你的学法)
7.乙文“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中的“此”在文中指代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试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9.乙文中,季羡林是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在甲文中关于“成功的条件”的观点的?10.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你认为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一例,谈谈你自己成功的体验。

参考答案 1.羡、饶、期、喻、脊、燥、副、蜚 2.⑴d⑵b ⑶a⑷c 3.作者强调的是“勤奋”,因为“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而“勤奋”完全由人们自己决定。

(意思对即可)4.“天资”意为人与生俱来的资质,“天才”意为有突出的聪明智慧的人。

作者对自命的天才的现象不敢赞同,认为用“天资”比较客观。

(意思对即可) 5.唐朝的韩愈,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这一论点。

6.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

7.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

8.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是中国的脊梁。

联系实际略。

9.“留德十年,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独自
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季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的三个条件中“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的观点。

10.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