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乡孕育的城镇教案人教版.doc

水乡孕育的城镇7、今天,伴随着水乡景观和农业人口的过程,一个个新的城镇正悄然兴起。
(二) 我能提问:完成以上白学之后,在此处写卜•你还想了解哪些与本课有关的感兴趣的内容。
讣•你的 思维自山放E 吧!(三) 我能探究:结合前血所学内容分析太湖之水是如何孕育出城镇的。
(四)我能达标:1. 下列对于太湖流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位于浙江、江苏、上海三地之间C. 每年1刀份,太湖就会结冰一冃.冰期超过1个刀D. 太湖流域是我国苦名的血米之乡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2. 下列不属于“水乡”——太湖流域的城市是(A.西安B.上海C.嘉兴D.苏州3. 历史上,太湖流域比较发达的行业是( )① 手工业②畜牧业③建筑业④农副业4. “水乡”城镇的最主要特色是( )A.手工业发达B.农业发达C.水网密集D.5. 既濒太湖,乂临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城市是( ) A.苏州、杭州 B.无锡、湖州 C.苏州、无锡A B C D7. 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水乡景观的古镇是(). A.乌镇、周庄 B.西安、洛阳 C.扬州、宋城 D.南京、上海8. 下列关于太湖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河湖密布,有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和太湖② 从成因上看,太湖流域众多的湖泊属于洼地积水成湖③ 口古以来是中国农业高产区,是典型的“鱼米Z 乡”④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暖湿,灌溉方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9. 近10多年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太湖流域 水环境质量发生了很人变化,特别是前一阶段太湖蓝藻集屮爆发,严重影响其至闲扰 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水乡城镇的特色是什么?具民居人多临河而建,原 因是什么?(2) 太湖流域孕育出了哪些著名的水乡占•镇?(3) 从一定程度上说,太湖蓝藻暴发反映了水乡景观和人口发一展的什么趋势?为了(你可以自己设计探究问题)商贸兴盛 D.苏州、上海6.下列景观属于太湖流域的是( )。
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时:红松之乡:1、位置及地位: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小兴安岭,分布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2、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环境:地形:属低山丘陵,有利于森林生长。
气候: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少,属湿润地区。
交通:林区交通十分便利,森林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水运也是主要途径。
3、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小兴安岭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下资源(如林下野生菌和药材)遭到毁灭性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1)环境恶化的原因:毁林开荒、过量采伐、重采轻育、滥砍滥伐、森林灾害、居民烧柴等,可见,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2)东北林区的整治: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首要任务。
3)措施和途径有:(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4)预防森林灾害(虫灾、火灾等);(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4、林业资源经济转型过程:(因地制宜,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把木材的枝丫、断木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2)用锯末就可栽种木耳;3)枝丫、断木和锯木等可进一步加工后成为木片板材。
(依靠科学技术,变废为宝,降低成本。
)第二课时: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且多暴雨。
4、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主要原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破坏。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南方地区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南方地区1.水乡---(太湖)流域(1)位置: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北濒(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跨(江苏)、(上海)、(浙江)三个省市,位于地势第(三)阶梯,(南方)地区(2)自然:地形:(长江)三角洲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文: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如太湖,(京杭)大运河](3)生活特色:①住:民居房顶坡度大,临河建屋[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②行:船与桥③食:太湖三白④习:过三桥,摇快船水乡古镇:①(周庄)--苏州昆山市②同里--苏州吴江市③甪直--苏州吴中区④西塘--嘉兴嘉善县⑤(乌镇)--嘉兴桐乡市⑥南浔--湖州南浔区(4)水的贡献:孕育了鱼米之乡,孕育了一座座(水乡古镇)(5)水乡的困惑:水污染(6)生产: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渔业,水稻种植业)的自然原因: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②地形:长江三角洲平坦肥沃广阔③水文:河湖众多,水网密布3.四川盆地(1)位置:中国(西南)部,(南方)地区,长江(上)游,北抵大巴山脉、(秦)岭,南到(云贵)高原,东到(巫)山,西到(横断)山脉,跨(四川)、(重庆)两省市,地势第(二)阶梯(2)自然:地形:有61%的丘陵,30%的山地,9%的平原。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冬(暖),春(早),夏(热)] 水文:长江、岷江、嘉陵江、乌江(4)生产:①农业: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②采矿业:天然气、芒硝、井盐[(自贡)是最大的井盐产地,有“千年盐都”之称]③旅游业: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
(5)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原因。
自然: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②地形:平原广阔平坦肥沃。
盆地周围群山环绕,(冬季风不易入侵)。
③水文:水网密布,河湖众多人文:(都江堰)的(防洪)和(灌溉)作用(6)生活:①娱:川剧(变脸)②食:辛辣(原因:四川盆地湿气重,辛辣可除湿)4.珠江三角洲(1)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南临(南)海,(南方)地区(2)自然:①地形:(珠江)三角洲②气候:(亚热带)带季风气候③水文:珠江(3)生产①基塘(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2.1《水乡孕育的城镇》教案

《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一、教材分析《水乡孕育的城镇》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的第一部分内容。
本课围绕水乡孕育出的城镇,介绍了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水对城镇兴起、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水对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在本课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中国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水文、区域划分等内容,介绍了分析区域的基本方法,第六单元第一课是北方地区,本课之后是其他一些典型南方地区的介绍,因此在教材中,本课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地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了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开始形成其抽象思维逻辑体系。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掌握基本区域知识、分析区域问题,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的环节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太湖流域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了解水乡城镇与太湖流域的关系,理解当地人们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2.能力拓展:学会从地图、图片、影像中获取有效信息,整合知识,综合分析水乡是如何孕育出城镇的,水对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3.情感价值: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掌握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点。
2.学习难点:太湖流域自然环境对于城镇的“孕育”作用。
五、学教过程六、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巧设载体,展现设计思路本课选取浙江省内的乌镇为载体,并且联系实事世界互联网大会,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社会热点。
设计“觅水乡”、“孕古镇”、“绘江南”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探究乌镇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二者关系,同时又给了学生拓展提升的空间,三个环节紧密联系,提升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新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1)第二课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2)..................................................................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3)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1.描述家乡的基本点: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
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社会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3.调查步骤(1)确定主题(2)拟定提纲..................................................................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4)(3)实施调查(4)撰写调查报告《房地产市场调查与研究》教学大纲前言本课程是为适应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经济管理专门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房地产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修读对象为金融系房地产金融专业本科生。
《房地产市场调查与研究》课程详细论述了市场调研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定义问题与确立调研目标、设计调研方案、收集资料、开展实地调查、界定度量标准、设计调查问卷、确定样本计划、分析现场数据收集中的偏差、进行市场调研中的预测分析及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等。
本课程将理论综述、实务操作、案例分析有机结合,全面揭示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方法和分析手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红松之乡(小兴安岭)小兴安岭的地形:小兴安岭的地形是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西部位于松嫩平原,地市呈波状。
小兴安岭繁衍生长着红松等许多珍贵树木,成为我国重点用材林基地。
遭到破坏:对森林的长期过量开采,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人们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的毁灭性挖掘,加上森里火灾、虫灾等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保护措施: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并进行合理的经营与管理,建立红松自然保护区。
红松:红松是著名的珍贵经济树木,树干粗壮,材质轻软,结构细腻,形色美观有不易变形,且耐腐朽能力强。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原因——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生态建设措施:采取种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用科学的方法种地研究发展新型生物饲料,保护天然牧草,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实施人口迁移措施北京地形和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经北京的河流有海河水系的永定河、北运河、朝白河,均注入渤海第二课南方地区太湖地理位置: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三面濒江临海。
太湖流域包括太湖、太湖平原及西部的丘陵山地,北抵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西靠天目山与宜溧山地,地跨苏、浙、沪两省一市自然条件:太湖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太湖流域成为了我国农业的高产区和渔业资源的丰富地区。
城镇的发展:原因: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城镇的发展也换发出新的活力表现:更多的水乡村落建起成片的新式楼房,出现了宽阔的街道和现代化的公共措施。
相当多的居民离开土地,从事新的工商业。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一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一、红松之乡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长城—乌鞘岭一线以东和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农业: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
2、红松之乡的位置:红松之乡在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3、自然条件对当地植被的关系:地形:山地绵延。
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大但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湿润,适宜林木的生长。
正是这种寒冷的天气和绵延的山地孕育了茂密的红松。
4、东北林区面临的问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区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5、东北林区森力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过度采伐、滥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森林灾害、居民烧柴(人为原因为主)6、解决措施:对森林进行抚育并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理;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概况: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跨越的省级行政区: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黄土高原的特点:沟壑纵横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土壤—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修路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造梯田3、黄土高原的文化:信天游,腰鼓,窑洞三、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攻退可守)2、自然环境:地形:山区(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占1/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属海河水系,注入渤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多风沙。
3、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心(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被称为新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化都市,名胜古迹4、北京文化:胡同,四合院第二课 南方地区一、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1、 南方地区:范围: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地形: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2、太湖概况: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浙江、江苏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3、自然环境: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河湖众多,优越的灌溉条件4、水乡孕育的城镇(因水而生)优越的自然条件 鱼米之乡,交通便利 货物集散地,繁荣的城市 城镇5、 水乡风情:交通:以船为主 建筑:临河建屋(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之《水乡孕育的城镇》教案设计

课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之《水乡孕育的城镇》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太湖流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上海在中国地理位置特点;根据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太湖流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上海的自然环境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了解对比太湖流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上海四个区域在景观、生产、生活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太湖流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上海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理解人们的从事生产生活特色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从各种生活场景中体会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重点:了解太湖流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上海四大地理区域的的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人文环境特征,;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及各个区域经济、文化、民俗方面的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水对城镇形成的影响;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条件;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优势教具: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过程要求:(一)导入新课:教师:以歌曲《太湖美》配上乌镇和周庄的一组风景图片来导入,并提问:三个地区的景观图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展开思考教师:是的,这些地区与城镇的形成都与水有莫大的联系,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进入到南方地区的第一课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地区进行学习。
(二)新课教授:一、水乡的自然条件教师:首先展示太湖地区的地理位置,请问同学们太湖地区位于我国的哪里?学生:太湖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
教师: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请大家根据中国地形图以及气候图了解一下太湖流域的地形是以什么为主,它的气候又是属于什么类型?学生:分析地形气候特点教师: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课南方地区
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见学生用书P39]
1.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
(1)太湖流域的位置:太湖流域位于__长江三角洲的南缘__,三面濒江临海。
(2)太湖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地形、土壤:地形以__平原__为主,__地势低平__,土壤肥沃。
②气候:属于__亚热带季风__气候,温暖湿润,__光__、__热__、__水__资源充足,__雨热同期__。
③河湖:太湖流域有闻名于世的__大运河__和__太湖__,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江河湖海相通,可以发展__水产养殖__和__内河航运__,是我国著名的水乡。
(3)太湖流域的主要城市:上海、杭州、湖州、嘉兴、无锡、常州、常熟、苏州、吴江、昆山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量大且较为稳定,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因此积水成河,河网密布。
2.水乡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1)水乡城镇的兴起:
(2)水乡城镇的特色:__水__。
(3)水乡城镇的分布特点:城镇多__沿河__或__环湖__分布,众多的__河道__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4)水乡的房屋特点:
①位置:房屋__临河修建__。
②特点: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水边。
③目的:为了__洗涤、取水以及出行__的便利。
(5)水乡古镇:__乌镇__、__同里__、__周庄__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太湖流域河网总长度12万千米,土地总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
流域范围包括上海市(崇明区除外),江苏省的苏
州、无锡、常州、丹阳,浙江省的嘉兴、湖州全部和杭州的一部分。
3.水乡人们的生活
行走在太湖流域,__湖泊__、__河道__和千姿百态的__桥梁__是不变的风景。
湖泊与河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日常生活、生产所需要的水源,承载着人们的出行,还丰富着人们的饮食与文化。
归纳太湖流域人们的生活与水的关系:
4.太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__外向型经济__的迅猛发展,从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到__创新型经济__的蓬勃兴起……太湖周边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
更多的水乡村落建起成片的新式楼房,配备了现代化的公共设施,人们生活更加富裕。
伴随着农业人口的“城镇化”过程,一座座新的城镇正悄然兴起,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选择题
1.太湖流域以下列哪种地形为主( B )
A.高原B.平原
C.盆地D.丘陵
2.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水乡景观的古镇是( A ) A.乌镇、周庄B.西安、洛阳
C.扬州、宋城D.南京、上海
3.水乡城镇的最主要特色是( C )
A.手工业发达B.农业发达
C.水网密集D.商贸兴盛
4.太湖流域涉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A )
①浙江②江苏③上海④安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既濒临太湖,又濒临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城市有( C )
A.吴江和上海B.苏州和上海
C.无锡和苏州D.苏州和杭州
6.下列关于太湖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河湖密布,有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和太湖②太湖流域的同里有“过三桥”的习俗③自古以来是中国农业高产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④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暖湿,灌溉方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9年10月20日下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诗句或谚语中,描绘乌镇水乡城镇特色的是( B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C.一日过四季,十里不同天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这种现象指的是河堤高于两岸的地势,形成“地上河”的景观;“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描绘的是乌镇水乡城镇特色;“一日过四季,十里不同天”描绘的是由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山区不同的高度气温不同,植被表现为垂直变化,地表景观往往出现很大的差异,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出现“一日过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绘的是泰山的雄伟磅礴的气势。
B项正确。
8.参加本次大会的代表,可能看到的当地人文特色有( C )
①临河建屋,古桥众多②快船是当地居民目前主要的交通工具③地势低平,河网密布④餐桌上摆放着太湖银鱼、白鱼、白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快船是当地居民传统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②中说是“当地居民目前主要的交通工具”说法错误;③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于自然特色而不是人文特色,排除。
二、非选择题
9.读“太湖流域图”,回答问题。
(1)太湖流域位于__长江三角洲__的南缘,三面__濒江临海__,以平原为主。
(2)说说太湖流域成为中国农业高产地区的原因。
【答案】优越的灌溉条件;肥沃的土壤等。
(3)请你列举一些太湖流域著名的水乡小镇。
【答案】盛泽、南浔、乌镇、周庄等。
(4)请简述太湖流域城镇发展的一般过程。
【答案】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货物的集散地——交易的频繁、交易人数的增多、商品的丰富——出现店铺、街道、简单的手工作坊——出现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为生的人
——出现小城镇。